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淮北市第七中学姚根国6月7日【真题预测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规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规定选好角度,拟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有关信息;书写规范,对的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有关立意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与安徽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同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立意之主线。

即:我们不仅对现实的世界要具有摸索精神,更应当有梦想和但愿,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当环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佳。

固然,如果从“正视现实,总结过去”的角度立意,或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抱负”或“立足现实,超越梦想”两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但就原材料中的中的一种“却”字,加之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无疑选择前者立意更为贴切。

有关安徽省高考作文的立意,我想再提供些佐证材料。

这种材料,看似罗列几种观点,但其并非简朴的并列,而是有所侧重,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此种题型近来几年的高考中时有浮现,的广东卷就是如此,其材料为“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细细品味,材料内涵无疑为: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将来”,抑或“活在现实中”,但原材料中居里夫人的最后表述——“我觉得,人们在每一种时期都可以过有趣并且有用的生活。

安徽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点评_作文1650字_高考作文_

安徽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点评_作文1650字_高考作文_

安徽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点评现在总说互联网+,可以说互联网创造了宅生活。

比如这博客,就是互联网的产物,是自媒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徽高考满分及点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满分作文】宅在家里几天了,本想下午去图书馆的。

可瞧着这阴沉沉的天,心想何必呢?我的问题应该不是待在家里不出门,而似乎是没有一个深交的朋友吧!图书馆人多也是没用的。

我似乎总想往人多的地方凑,上网也是如此,哪里人气旺就往哪里去,像什么微博、微信、QQ、贴吧,喜欢聊QQ群,但现在却不满足、踏实了。

聊QQ群,不想说就看聊,想说了就说一句,没人聊就只有不说话了,哪能想聊就聊?聊的时候,也就是插科打诨,调口味。

有个茶叶店主建的微信群里,有个大学教授(我叫他教授他没否认),没聊多久就向我卖起了茶壶。

可我的问题又是因为没有深交的朋友吗?又到哪里去找深交的朋友呢?大学同学都在微信群里,每天或者早上,或者晚上,有时候就没有,群主读报,若干则经济新闻后,一段“心灵闪点”,鼓舞群友人心,抚慰同学心灵。

读完报后的就是几个表情,有时候是搞笑视频,或者分享的。

仅此而已,我每天就是去发个表情签到。

也许我的问题是没有一件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202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分析

202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分析

202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

每天,我们吸入与呼出,进门与出门,阅读与表达……“入”与“出”成为生命的常态。

请以“入与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分析】写作关系型话题作文,最要注意的是找到两个概念可以构成某种关系的情境,只有在一个共有情境下才能讨论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正是基于此,命题者才会给你一些提示,告诉我们可以将这里的“入与出”理解成“吸入与呼出,进门与出门,阅读与表达”等等。

当然,这些提示语,只是个“提示语”而已,当我们明白其作用后,就可以不去管它了。

有的同学说,我不理解杨绛的那番话,我说没关系,那不过是展示“入与出”的一种状况而已。

需要我们做的却是,确定一个写作方向,然后思考其关系。

两者的关系当然可以有多种,提示语提示的似乎都是对立的关系,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在两者之间寻求统一。

例如,入世与出世,儒家与道家,当然是两个差别很大的价值观,但是,许多传统文人“外儒内道”,就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所谓“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即是如此。

【范文】出入之道,由心而生出入之道,道不远人,由心而生。

当心灵束缚于牢笼,我们自然而然地渴望出世的淡泊宁静。

当心灵太过于安逸而麻痹,我们又会追慕入世圣贤的风采。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苦在出与入之间苦苦挣扎摇摆,而不听从心灵的选择,随心出入呢?出入之间,或许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

“入”是一份儒家的治世情怀,随心而入,我们才能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滚滚红尘,走过再多坎坷荆棘,也可以追慕着心中的圣洁理想,头也不回地走下去。

“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里;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中。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在时光的缝隙中挣扎,却为了心中的执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曾后悔。

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解析

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解析

我想,如果核电站的建造者们在一开始就能“除患于 未然”,而非“防患于未然”,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事 实上在核电站建造伊始,隐患的种子便已埋下,只是大多 数人都过于依赖它的“防范措施”,相信它绝对安全;没 有将隐患除去,任其发展,才是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 18岁,位于青春岁月的尾巴,免不了要回想一些记忆 深刻的往事,免不了要追悔些什么,感叹要是当初再努力 一些,再坚强一些,再专注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 牙齿咬得更紧一些,事情做得更细致一些……可惜流年, 追悔莫及。 回忆过往岁月,我们会因一些错过感叹唏嘘;展望未 来,若是能学会除患于未然,虽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但日 后的路终究会走得平稳些。在下一个人生节点,28岁,或 是38岁时,再回首,那些追悔的感叹,想必也会少很多。
【点评】 文章由 “防患于未然”想到“除患于未 然”,立意深刻。主体部分以福岛核泄漏事故为 例,指出轻视“万一”的后果,根除“万一”的 意义,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联系青春生活—— 当初的掉以轻心导致今天的无尽悔恨,指出应该 严格要求自己,追求无悔的人生,显示小作者昂 扬向上的姿态。
防几乎是长辈们念叨最多的人生经验。 久而久之, “防”几乎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被动地在 事情发生之前巩固堡垒,像未雨绸缪中的那只鸟雀,忙着 在倾盆大雨前巩固巢穴。 这确实是好习惯,至少可以让我们避免遭受许多挫折。 但如果迎接那只鸟的并非普通的雨,而是伴着狂风的暴雨, 我想无论鸟的小巢修筑得如何稳固,狂风暴雨过后照样会 荡然无存。同样,如果面对人生中大的困难,一味防守, 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
一些竞技比赛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在实际生活中 同样适用。就像那架立在公司角落的梯子,被贴上“注意安 全”的标语,几年下来也没出过事,但是万一出事呢?有谁 能百分之百确定将来这个梯子不会突然倒下砸到人,造成不 可补救的后果?未来是未知的,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 将已知的隐患除去,让所谓的“万一”没有发生的可能—— 不用时把梯子横放。 就说前不久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露事故吧。日本是核 电大国,其核电站的安全系数一直被国际所称道。早在1973 年,当地居民因核电站而将政府告上法庭。被告派专家进行 解释,竭力证明核电是完全安全的,发生大问题的概率不到 万分之一;就算有突发情况,他们也有一整套防范措施。可 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个“万一”也不期而至,结果造成的 损害,是全球性的,且难以估算。

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的解析将有助于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里就对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做一下解析。

首先,要求考生能够把握住作文的材料,理清思路,明确观点,把握文章结构,用准确、流畅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写出来,表述清楚,使文章有结构性,有条理性,有层次感,文字通顺、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文章的开头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令他们继续关注文章的发展,让他们有一种“这是一篇优秀作文”的感觉。

其次,要求考生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才能把它表达出来,不要因为文章的主旨不明确而影响文章的效果。

文章的内容要做到有重点、有重心,文章要有一定的实质性,要有趣味性,而不能仅仅是写点空洞的废话。

此外,文章要有层次感,文章中各段的内容要有关联性,有清晰的衔接,不要把一段句子写得特别长,考生要把每一段都分清楚,把每一段都写得清晰、准确、有文采,各段之间的衔接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但不要乏味。

最后,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使文章的前后呼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空洞无物的结尾。

总之,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要求考生把握住作文的材料,理清思路,明确观点,把握文章结构,用准确、流畅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写出来,表述清楚,使文章有结构性,有条理性,有层次感,文字通顺、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文章的开头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令他们继续关注文章的发展,文章的内容要做到有重点、有重心,文章要有一定的实质性,要有趣味性,而不能仅仅是写点空洞的废话,文章要有层次感,文章中各段的内容要有关联性,有清晰的衔接,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使文章的前后呼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空洞无物的结尾。

以上就是202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的一些要点,希望考生们能够根据以上提示,认真细致地准备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

安徽高考作文题分析范文

安徽高考作文题分析范文

安徽高考作文题分析范文高考作文是一门重要而独特的考试科目,它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理论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作文题目的审题和分析,以便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合理展开写作,达到高考作文的高分要求。

首先,我们要仔细审题。

高考作文题目通常是一个主题,要求学生以指定的题目或命题材料为基础,自由发挥,去展开阐述观点,表达思想和感情。

因此,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理解题意,理清思路,确保自己在文章中能够准确地展开写作。

例如,2019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为“愿你有一个朝思暮想的地方,请以‘朝思暮想的地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通过仔细审题,我们可以看出,题目要求学生写一个朝思暮想的地方,并以记叙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该着重体现出朝思暮想的地方的形象特点和情感内涵。

其次,我们要对题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题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题意,明确文章的切入点和写作思路。

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我们要注意题目的时间要求、语境要求、情感表达要求等,以便能够抓住题目的核心要素,展开具体的写作内容。

例如,2017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为“书信有时比面对面的交流更能表达真实的情感。

请你根据自己亲身的体验或所见所闻,用‘笔扎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题目要求以“笔扎心”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书信表达真实情感的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所见所闻,写出具有情感共鸣和冲击力的记叙文。

最后,我们要合理展开写作。

在审题和分析之后,我们要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展开写作,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文采的运用、修辞的巧妙,以及观点的有力阐述,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

例如,2018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为“遥想当年,我们共同向往的伟大征程。

请以‘遥想当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通过合理展开写作,我们可以以回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体验。

201年高考安徽卷作文点评及写作思路

201年高考安徽卷作文点评及写作思路

201年高考安徽卷作文点评及写作思路【2019年高考安徽卷作文点评及写作思路】2019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为《图书馆的阳光》,要求考生阅读短文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写一篇文章。

以下是对这篇作文的点评以及一种写作思路。

【作文题目】图书馆的阳光【短文内容概括】短文通过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描述了自己在图书馆坐着阳光下阅读的美好感受,赞美了图书馆自由、安静、雅致的环境,并寄托了对图书馆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作文点评】该作文题目直接提供了一个写作主题,但短文并没有强调展开论述的方向,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

这要求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分析,并在文章中有所表达。

下面以“图书馆的重要性”为主要角度进行写作。

作文点评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首段引出主题,表达对图书馆的喜爱(15-20字)。

2. 中间两段展开论述图书馆的重要性(每段约350字):a)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习场所,提供宽阔的阅读空间和丰富的书籍资源(包括电子资源)。

b) 图书馆培养读书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为个人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3. 尾段总结全文,强调图书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人关注并支持图书馆发展(50-80字)。

【作文思路】首段:首段是对作文的引出,要点是表达对图书馆的喜爱。

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来开篇,例如:“我热爱图书馆。

”。

这个句子简洁明了,同时也让人似乎看到了你对图书馆的喜悦。

接下来要进行适当的扩展,可以简要概括出你在共读图书馆中的美好体验。

中间两段:中间两段是论述图书馆的重要性和优势。

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讨论:a)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习场所,提供宽阔的阅读空间和丰富的书籍资源(包括电子资源)。

这一方面可以从图书馆的物质条件入手,如图书馆的宽敞明亮、书架中的各种书籍的品种丰富等。

并进一步引出现代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书籍资源。

b) 图书馆培养读书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为个人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这一方面可以从图书馆的学习氛围、读书辅导等方面入手,阐述图书馆对个人学习的帮助。

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安徽卷高考作文题:蝴蝶翅膀颜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解析:1、材料辩证分析:既然世间是一个矛盾体,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材料中有主要信息,有次要信息,也有干扰信息。

材料前面的背景介绍,属次要信息和干扰信息。

考生不应在此盘桓,而应抓住最后一句:“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那么我们就应追踪思考: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为什么现实中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呢?这就涉及到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一蝴蝶本身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其二光线的照射。

也就是说,蝴蝶的特殊微观结构,在光线的照射下,才呈现缤纷的色彩。

没有特殊结构不行,没有光线照射也不行,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微观结构”与“光线”,孰重孰轻呢?蝴蝶是主体,没有其自身的特殊结构,“光线”怎么照射也不行,就如“光线”照在其它物体上,就没有蝴蝶这样的色彩效应。

这让人想起哲学上的话题: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鸡蛋在适宜的温度下可孵化小鸡,但石头在任何温度下也孵不出。

所以说蝴蝶的“微观结构”是内因,“光线”是外因,“微观结构”通过“光线”而起作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作者:————————————————————————————————日期: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淮北市第七中学姚根国2013年6月7日【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与安徽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从“正视现实,总结过去”的角度立意,或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或“立足现实,超越梦想”二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但就原材料中的中的一个“却”字,加之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无疑选择前者立意更为贴切。

关于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的立意,我想再提供些佐证材料。

这种材料,看似罗列几种观点,但其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有所侧重,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此种题型最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2012年的广东卷就是如此,其材料为“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细细品味,材料内涵无疑为: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抑或“活在现实中”,但原材料中居里夫人的最后表述——“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才是立意的根本。

这种有所侧重点甚至观点相反的几则材料明显不同于并列性材料,2012年的江西卷“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针对此则材料作文,我们确实可以从两大不同角度去立意;2012年合肥三模的三种情形并举: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自我”,抑或是“逆流而上”,同样,这则材料作文,我们也可以从三大角度去立意。

一言以蔽之,安徽2013年高考作文不同于2012年江西卷作文题,也不同于今年的合肥三模作文题,而是与2012年广东卷作文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有关“中国梦”的热点来写,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又有所减弱。

由此可见,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除非你非要纠缠于“中国梦”,可能会造成偏题,否则让你跑题都难。

二、关于体裁作为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最好还是写议论文。

近年来安徽省高考作文,大多更适合写议论文,2012年的以《梯子不用请横放》为材料的作文,2011年《时光在流逝》,2010年的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2009年的“弯道超越”话题作文,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最好写成议论文,当然2009年的“弯道超越”这个话题,写记叙文也未尝不可,但写议论文仍然更富有思辨性。

今年安徽作文题,很难写好记叙文,确立议论性文体应该是首选。

因为,无论是你谈理想、说梦想,还是你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发表观点见解,理应写成议论文。

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写记叙文。

三、关于拟题俗话说:题好半篇文。

作为很难跑题的一道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

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流沙河《理想》一诗中某些诗句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

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1)梦想,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2)有梦,真好3)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4)怎一个“梦”字了得5)在梦想的田野上6)梦的那一边7)腹有梦想气自华8)梦想,催人奋进9)我心永恒10)我梦故我在11)远方12)梦想的力量13)扬起理想的风帆14)生命不止梦想不灭15)追梦16)梦在心中路在脚下17)立足现实,超越梦想18)我梦我圆四、关于结构写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是“引”、“析”、“议”、“联”、“结”。

对于这则材料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最为常见结构方式来写。

但笔者以为,作为高考作文,与其用以上传统结构,还不如运用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形式来写这篇材料作文。

即先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话讲道理,之后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中国梦”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发出号召。

例如:我们可以以《有梦,真好》作为本次高考作文题目,无疑,文题就是该篇作文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分论点:其一,有梦,就有了目标,其二,有梦,就有了动力,其三,有梦,就有了境界。

以上十八个作文题,大多可以分解成三个分论点来进行写作。

【写作素材】(一)名人名言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2、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4、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5、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

——莫扎特6、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谢觉哉7、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8、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10、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11、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二)妙语素材1、追逐风,追逐太阳,在人生的大道上,追逐我的理想。

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载着一颗年轻的心,夜幕装满了理想。

我的心不断的飞翔,路不断地向前伸展,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追逐我的理想,心的方向。

——《心的方向》歌词2、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蜗牛》歌词3、“其实我是一个有ambition的人,我认为这个英文单词不能直译为‘野心’,应该理解为‘抱负’、‘雄心万丈’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夜晚,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一幢位于灯火阑珊处的大楼,也许通常会希望其中一间房子是属于自己的,但我想要的不仅仅是一间,而是整幢楼!”——澳大利亚工商管理博士生张镜一4、中国要追赶发达国家的航空技术就必须要时刻怀有“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人生理想,早日让中国航空装上“中国心”,为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雄鹰,为中国民用航空能够制造出大型飞机。

——航空动力专家江和甫(三)事例素材:略(四)语段素材①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

”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②在内心埋下一粒理想种子,精心照顾,我们向目标努力奋进,不怕风雨的吹打,雷电的袭击,是因为心中有理想,我们是勇者。

耐心栽培,不管是什么外界条件,都不能动摇我们的理想,因为我们要做成功者。

小小的理想种子,会开花,会结果,到收获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胜利了,回头望望曾经经过的那条路,虽然崎岖不平,但眼前的灿烂美景是无法比拟的,此时你会明白,为理想努力,为理想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情!③拿破伦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的确,有理想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可能迈向成功。

理想,就像漆黑中的一盏明灯,即使昏黄,却能赶走无边的黑暗,照亮前方的路;理想,是一条漫漫长路,即使荆棘满途,却能一直延伸,直达成功的彼岸!【结束语】文章千古事,寸心自得之。

笔者匆忙写来,难免思考不周,措辞不严,姑妄言之,有待方家斧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