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5课“和同为一家”习题精选例题: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使吐蕃与唐结盟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

从四个备选答案来看,与文成公主入藏不相关的是A、D。

特别是D 表述不正确,唐和吐蕃不能定义为管辖,只能是联系。

另外B也不准确,它应该出现在金成公主入藏之后。

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1.唐朝的吐蕃是今天()的祖先A.回族B.藏族C.朝鲜族D.维吾尔族2.吐蕃政权的政治中心( )A.长安B.开封C.逻些D.龙泉府3.唐朝与吐蕃的第一个友好使者是( )A.怀人可汗B.尺带珠丹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4.藏族的祖先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 )A.单于B.素丹C.可汗D.赞普5.维吾尔族的直线在唐朝时称( )A.吐蕃B.回纥C.突厥D.六诏6.彝族的祖先在唐朝称( )A.吐蕃B.回纥C.突厥D.六诏7.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中宗C.唐玄宗D.唐高宗8.被我国北方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B.唐中宗C.唐玄宗D.唐高宗9.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下列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家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B.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粟末靺鞨的首领C.“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上书中的话D.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另一赞普11.列举唐朝时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名称和设立此机构的两个皇帝。

12.列举匈奴、突厥和吐蕃的首领的称谓。

13.阅读下列材料:“外甥士先皇帝舅宿亲,又嫁给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和同为一家”一、教案背景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科: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问题。

二、教学课题: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和同为一家”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这个内容。

通过了解唐与吐蕃,唐与突厥等各地少数民族的发展,掌握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认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关系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史实。

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并能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列举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并能说出自己体会。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识读“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史实,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友好交往的基础。

通过唐朝民族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学生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

【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较难掌握;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用具】计算机,网络,多媒体PPT课件三、教学过程导入:百度搜索唐朝疆域图。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C6%B3%AF%BD%AE%D 3%F2&in=25187&cl=2&lm=-1&st=-1&pn=3&rn=1&di=5667425148&ln=1968&fr=&fm=index&fmq=133******** 00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23pn10&-1&di71034587910&objUR Lhttp%3A%2F%%2Fkp28%2Fmpic%2Fitem%2Fbeaee8eaf76a4cc2d539c9b6.jpg&fromUR Lhttp%3A%2F%%2Ff%3Fkz%3D513699966&W800&H555&T9597&S220&TPjpg#pn0&-1&di9436 3602765&objURLhttp%3A%2F%%2Fnd%2Fforumbook%2Fyear_09%2Fmonth_12%2F 1%2F0%2F20091205_231ad5264a2e285a3bdf4m5KOaFjoyo3.jpg&fromURLhttp%3A%2F%2Fforum.book.2010.s %2Fviewthread.php%3Ftid%3D1769911%26page%3D5&W800&H532&T12611&S496&TPjpg 认识:周边的少数民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网友推荐】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网友推荐】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⑴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⑵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⑶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

能力目标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⑵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⑶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重点突破: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前后吐蕃社会发展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归纳唐朝对突厥的宽容政策、唐朝对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所采取的册封政策、及对吐蕃的和亲政策,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深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的原因。

●教学方法⑴提问引导法。

⑵材料归纳法。

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

5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中“先皇帝”指的是谁?“外甥”又是谁?3、材料二、三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关系?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的关系如何?4、在处理与该民族关系时,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方式?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讲学稿【学习目标】 掌握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学习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学习难点】 唐朝的民族政策、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梳理】1、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 ”2、 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 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几次向唐朝求婚, 把 嫁给了他; 入吐蕃,促进了 ,奠定了 的基础。

3、唐玄宗时,____________上表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西藏著名建筑是__ ___。

4、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

5、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 和 ; 吐蕃的两位赞普是 和 。

6、连线搭配:千寻塔 吐蕃 维吾尔族大昭寺 南诏 藏族布达拉宫 回纥 彝族、白族7、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 ”【合作探究】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三 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课堂自测】1、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 B.唐与吐蕃 C.唐与突厥 D.唐与回纥2、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藏族的祖先在唐朝被称为( )A.回纥 B.六诏 C.靺鞨 D.吐蕃3、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 )A 、唐高宗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4、阅读下列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族与唐朝关系和睦、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哪些事件表明了“和同为一家”?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归纳整理】请在下图的空白处填上少数民族的名称,填一个讲一个相关的故事,看谁讲得好?【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09·淮安中考)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具体指的是()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突厥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2.(2009·嘉兴中考)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3.(2010·四川宜宾)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0·山东青岛)“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

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

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

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想一想}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提示:(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提示: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自我评测}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自我评测}提示: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1、{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提示: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自我评测}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提示: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新局面,赋于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3、{自我评测}(1)说一说“天可汗”的含义。

提示:“天可汗”即唐太宗。

“可汗”原为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630年),回纥等族首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天可汗”。

(2)谈谈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意义?提示: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北师大历史7下知识点填空

北师大历史7下知识点填空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明清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宫城位于北京城的
中轴线上,旧称,现在称为。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为了防范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基础上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西至,戚继光曾经加固过长城。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朝,即祖。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
2、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对功臣严加防范,大开杀戒。典型事例是“”。
②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③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它与明成祖时设立的东厂,合称“”;④设立制度,任意杖责大臣。
3、清朝为了继续加强皇权,在雍正时期,中央设立。
④减轻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
2、开元盛世
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3、在农业生产方面,和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3、元代的劳动妇女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影响:松江地区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1、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记事确实可靠,文字简洁生动。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术。
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心辞典
闲雅聊天室
以文成公主的身份在word文档里写一篇文成公 主入藏途中的日记。
假如你是大唐公主,你会入藏嫁给一个异族 男子吗?
蕃(bó )
南诏
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为你们设置了一个展示自我的 大舞台 ,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呀!
请大家根据录象资料、书中的文字、图片资料,分组编 演一幕历史短剧。
要求如下:1、要有题目、大致时间、场景(例:大唐宫 殿、青海郊外、布达拉宫门前等)人物(例:文成公主、松赞 干布、吐蕃人民、求婚使臣等)台词等。
2、短剧主题要突出、鲜明。
3、表演形式不限,时间3-5分钟左右。
评价标准:语言流畅(2分)、表演生动(3分)、主题鲜明 (3分)、合作愉快(2分)
快快行动吧!
——
上给 皆天遂蒙帝
书唐 安下和降舅外
朝 皇 帝 的
尺 带 珠 丹
乐百同金宿甥 。姓为成亲是
,一公,先 普家主又皇
。,
“偃革兴文,布德施惠, 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