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2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ppt课件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ppt课件
技术作为表现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关系范畴, 具有其独特的本质特征:
编辑版pppt
7
编辑版pppt
8
技术本质的不同认识.doc
❖ 第二节 技术的构成要素和技术体系 ❖ 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 一、技术的构成
编辑版pppt
9
编辑版pppt
10
❖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经验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的
体验, 主要是对生产方式及方法等直觉体验的积累
❖ 技术作为合目的手段和人的行动,它表征了 人类改变或者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
❖ 技术作为人体器官的延长,它表征了生命的 存在之一的人的特征,并构成了人类进化的 现实;
❖ 技术作为文化,它表征了技术在社会实践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技术在 整个文化中的中心地位;
编辑版pppt
4
❖ 技术作为知识和知识体系,它表征了技术是 关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知识,是设计、制造、 调整、运作各种人工事物和人工过程的知识、 方法与技能的体系;
编辑版pppt
29
❖ 未来技术体系中的主导技术一般会认为是生 物技术。
❖ 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学过程、生物因素或 生物的特殊功能来实现物质生产的一门新兴 技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 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体系。技术 要素: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和生物 信息控制技术。未来的主导技术就是材料技 术、能源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在生物工程上 达到内在的综合统一。
编辑版pppt
1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编辑版pppt
2
一、技术的本质
❖ 技术是什么?
❖ 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改造关系或实践 关系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9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9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三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术观是关于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技术方法论则是关于技术方法及其相互联系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本篇以技术的本质和结构为逻辑起点,重点阐述技术认识论和技术方法论,分析技术价值和技术伦理问题,落脚于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的探讨。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着重探讨技术的本质与技术的结构问题。

【案例与讨论】1O种新技术将改变世界美国《技术评论》认为,有十种新兴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

这些技术是全新的,很快就可以改变计算、医疗、制造、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

1.无线传唤器网络。

2002年夏季,研究人员把许多被称为“尘埃”的很小的监控装置装到了有海燕巢的洞穴中。

这些装置的尺寸只有一对1号电池那么大,并且装备了一个处理器,一个小量计算机存储器和监控光、湿度、压力和热量的传感器。

这些“尘埃”还预示着一个到处是以电池为电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未来,这些传感器可监控环境、机器甚至人类自己。

2.可注入组织工程。

在美国,每年有7O万患者要做关节替换手术。

这些用人造关节来取代膝关节或髋关节的手术是高度入侵性的,因此很多患者尽可能地推迟手术。

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师埃利西芙开发了一种方法来注射关节,用的是特殊设计的聚合物、细胞和生长刺激剂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可以凝固并形成健康组织。

尽管大部分可注入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软骨和骨上,但观察家们认为,这项技术应该可扩展到如肝脏和心脏的组织。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替代一个器官的致病部分或增强其功能。

在出现心力衰竭时,不是打开胸腔植入一个人造瓣膜或肌肉组织,而是简单地注入合适的细胞和作为生长信号的物质的混合物就可以了。

3.纳米太阳能电池。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家阿利维萨特斯制造的原型太阳能电池由厚度仅为200纳米的纳米棒聚合物复合材料薄片组成。

当阳光照到这些薄片时,它们就吸收光子,激发在复合材料中占90%的聚合物和纳米棒中的电子,结果在电极产生了有用的电流。

技术哲学11:技术的本质

技术哲学11:技术的本质

技术的本质
• 自然技术(机械技术):传统技术哲学的 自然技术(机械技术):传统技术哲学的 ): 关注点 • 伴随时代的发展,自然技术的内涵越来越 伴随时代的发展, 丰富,包括工艺、程序、规则、设备、 丰富,包括工艺、程序、规则、设备、系 方法,甚至创意、理念和活动等等。 统、方法,甚至创意、理念和活动等等。 • 因此,鉴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鉴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使得给技术下定义极为困难。 使得给技术下定义极为困难。
• 人类文明主要以技术成就为标志:人工取火、石器 人类文明主要以技术成就为标志:人工取火、 (新旧)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 新旧)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 电气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等。 电气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等。 • 但是,从技术的历史来看,技术首先是身体技术、 但是,从技术的历史来看,技术首先是身体技术 身体技术、 其次是社会技术 再次是自然技术 机械技术) 社会技术, 自然技术( 其次是社会技术,再次是自然技术(机械技术) • 身体技术:人类自身的进化 身体技术: • 直立人:约700万年前出现手足分化的直立人 直立人: 万年前出现手足分化的直立人 Hominid, , • 大约 大约250万年前出现“能人”Homo habilis,即能制 万年前出现“ 万年前出现 能人” , 造工具的人,会打制石器等,会用火;( ;(一般以肯 造工具的人,会打制石器等,会用火;(一般以肯 尼亚的塔纳河以东地区发现的“ 号人” 尼亚的塔纳河以东地区发现的“1470号人”作为人 号人 类最早代表,其石器迄今已290万年前)。 万年前)。 类最早代表,其石器迄今已 万年前
技术的本质
• 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批判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批判分析: • 技术是人类生存的方式!表现了人与自然 技术是人类生存的方式! 的实践关系。 的实践关系。 • “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 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 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 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 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 产过程。 产过程。” ——马克思 马克思

自然辩证法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WENKU DESIGN
技术定义及内涵
技术是实现人类目的的手段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是构成 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
技术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关系
技术是劳动工具的延伸,是提高劳动对象利用率的手段,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
技术的内涵包括
技术自身发展规律
技术自身存在着由低级向高级 、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规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结构 和功能不断完善和优化,推动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指 导作用
科学理论为技术的发展提供理 论支持和方向引导。随着科学 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对 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也不断加 强。
技术创新对技术发展的推 动作用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前提,技术革命则是科学革命的延伸和拓展。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提供理 论支持和方向引导,技术革命则为科学革命的验证和应用提供物质手段和实现途径。
技术发展动力机制
社会需求对技术发展的推 动作用
社会需求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根 本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产、生活等领域的 需求不断提高,推动着技术不 断发展和进步。
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通过废弃物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修复技术保护自然环境
采用生物治理、生态工程等措施,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PART 06
总结:自然辩证法视角下 技术本质与结构认识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技术本质
技术结构
技术发展
促进技术创新
了解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技术问题,提 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PPT教学课件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PPT教学课件
1、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 结合的产物。
2、技术是主体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 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
3、技术自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 过程;
4、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 平的标志。
2020/12/10
7
技术具有二重性: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在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 手段;广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 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 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2020/12/10
6
二、技术的特征
技术作为表现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关系范畴,其 特征显现出独特的辩证性质。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生产工具为主 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分为“活技术”和 “死技术”。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科学为基础的 技术知识,它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要素。
2020/12/10
11
不同形态技术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
相关性与独立性 互补性与主导性 自稳性与变异性
2020/12/10
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 革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 革天然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的调控过程 中,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2020/12/10
8
三、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回答“做什 么"、“怎么做”。
科学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世界,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可能, 而技术的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即把可能变成现实。
2020/12/10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第一节技术的本质和特征一、技术的本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共同协作完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

美国学者R·B·费希尔认为:“人们使用各种手段来为人类的生存和舒适提供物质对象,这些手段的总和就叫技术。

”认为技术是“满足整个公共需要的物质工具、知识和技能的集合。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一)、技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二)、技术与科学的区别1、与自然的关系不同2、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技术:实践范畴,回答“做什么”、“如何做”,建立相应的操作体系3、可预见性程度不同科学不可预见,技术可以预见4、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能否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三)、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1、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2、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

“理性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

理性的狡猾总是在于它的间接活动,这种间接活动让对象按照它们本身的性质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它自己并不直接参与这个过程,而只是实现自己的目的。

”3、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

“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0.
• 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 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这个观点是 十分深刻的,因为:
– 第一,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 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 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 手段和方法。
• (3)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出发
–自主技术论或技术决定论
• 技术是社会中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观点看来, 技术一方面超越于社会,是一种自主性的存在, 超越道德与人类抉择;另一方面,技术是人类社 会生活的根底、基础与前提,以及我们未来生活 的最终决定者。
–社会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 技术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一种社会建构。在它 看来,社会价值最终决定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路 径。
“什么是技术”;“现代技术的本质”; “现代科学的技术本质”
一、定义技术的基本方式
• (1)从技术与人的关系出发
–E.Kapp认为,技术是人体器官的投影,技术 制品是人的体外器官,它们是人的自然器官 的模仿与延伸。 –A.Gehlen认为,技术是客观化的人类器官, 技术具有三种功能:
• 技术补偿人体器官的缺陷。人体器官不足以应付 恶劣的生存环境,以技术补不足。 • 技术强化已有器官。锤子、斧头;望远镜、显微 镜。 • 技术替代器官。轮子替代我们的腿。
• (2)从技术与生产、经济的关系出发
–技术是企业乃至地区和国家的一种战略性资 源,它可以改变竞争态势和产业结构,是经 济竞争乃至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力量。 –在这里,技术或者被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劳 动手段,或者被理解为体现在工艺制造程序 和产品设计上的专有知识与信息。 –技术具化在人、原料、设备、程序、物理过 程中,而关键技术却以隐含的形式存在。 (tacit knowledge)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1、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前
在18世纪中叶以前,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从总体上说, 主要表现为技术对科学的推动,其模式是“技术 科学” 在这个时期中,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与生产经验的总 结,而不是科学的应用。相反,科学的发展,则是对技术 的总结。
2、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
近代自然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之后,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发 生了变化。在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因而仍然表现为“技术 科学”的模式的同时,科学逐渐发挥了对技术的推动作用, 呈现出“科学 技术”的特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这种 变化,是从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的。 蒸汽机 发电机 电动机 无线电 这一时期的科学已经开始跑到了技术的前面,它的突 破往往成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
(3)、科学与技术“一体化”,形成了现代科学技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科学与技术 术的完整体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加强,一方面使自然科学在学科门类上发展得更为 齐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另一方面使生产技 术发展得越来越复杂,为了直接研究生产中的实际 问题,研究新产品,创造新工艺等,在原来应用科 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工程技术这一学科门类。随着 工程技术的发展,单靠自然科学理论成果直接应用 到工程技术中去就不够了,这样使得解决工程技术 内部的理论问题日益迫切,于是在自然科学与工程 技术之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中介”学科,即技术科 学。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一、技术的本质
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échnē(工艺、技能)与 l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 用技术进行论述。当它在17世纪首次出现时,仅指 各种应用技艺。产业革命后,技术涉及工具、机器 及使用方法和过程,其含义远比古希腊多。 狄德罗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对技术的定义 为“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 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知识技术为先导,以使我国今后的技术发展有后劲 以实体技术为主体,以使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有实力 以经验技术为基础,以使我国的技术发展全面和完善
(二)技术的分类
1. 按照人类实践活动的领域划分:
• 自然技术 • 社会技术 • 人类自身的技术
自然技术
• 实验技术 • 专业技术 • 工程技术 • 生产技术
旧石器时代技术体系
新石器时代的技术体系
青铜时代的技术体系
铁器时代的技术体系
工场时代的技术体系
蒸汽时代的技术体系
电力时代的技术体系
社会需要 原有主导技术的衰落 原有技术体系的瓦解
新的主导技术诞生 新的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更高社会需要

信息时代的技术体系
技术成果数
100 80 60 40 20
2.技术结构与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 矛盾,决定了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
➢经验型技术结构——农业化社会小生产方式 工业化
➢实体型技术结构——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方式 信息化
➢知识型技术结构——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生产方式
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技术活动要素 技术结构
社会物质技术基础
经济基础
矛盾 矛盾 矛盾
技术结构的转变
二、技术的构成和分类
什么是技术要素?
要素VS因素
(一)单项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 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技术要素 古代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经验技能 近代以机器操作为基础的经验技能 现代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经验技能
• 代表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主体活动能力或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单项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 主要是指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主要
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手工工具 机械装置 自控机床
• 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手
段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单项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700 1800 1900 2000
技术体系更替周期律
年代
技术中心转移论
什么是技术中心?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成果数占 世界同期技术成果总数的25%以上的国家 或地区就是技术中心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成果占世界同期技 术成果总数的百分比超过50%,则称这个 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展处于“技术高潮” 阶段
现代三相的 技术结构模式
经验型
经验型 实体型 经验型 实体型 知识型
手工操作 机械操作 自动装置
智能技术
经验知识 半经验 半理论 理论知识
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技术活动要素 技术结构
社会物质技术基础
经济基础
矛盾 矛盾 矛盾
技术结构的转变
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
主体结构异位的 时机和速度
1.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的矛盾,决定 了技术结构的转变
• 机械技术 • 物理技术 • 化学技术 • 生物技术
三、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一)技术体系
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主导技 术为核心组合起来的、能够满 足整个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 功能的体系
技术体系
先导技术
主导技术 辅助技术
技术体系的特征
功能的整体性 目的的社会性 构成的层次性 环境的制约性
技术体系的演化和变迁
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
主体结构异位的 时机和速度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技术中心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希腊 古罗马 中国 意大利 德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美国
社会的技术能力
一个国家的技术系统在推动整个国家科技 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本领
包括科技人员集团研究能力、实验技术装 备的质量、技术情报系统的效率、技术劳动 结构的组合程度和技术教育水平等五大基本 要素
社会条件对技术发展的制约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 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主体化技术
要素,它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要素 经验知识 理论知识
• 表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认识能
力的不同发展阶段
技术系统的构成
不同形态技术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全面发展各种技术形态之间的比例关系
生产技术
• 根据生产中改造对象的不同
物质材料技术 动力能源技术 信息通讯技术
生产技术
• 根据生产过程进行分类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技术
生产技术
• 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部门集中
的程度划分
劳动密集型技术 资本密集型技术 知识密集型技术
2.按照基本运动形式划分:
技术中心的兴起 技术中心的发展 技术中心的衰落 技术中心的转移
技术中心主要是由各国技术系统本身、社 会环境和当时国际竞争程度综合作用的结 果。
技术发展水平在国际上所占据的比例
(二)技术的结构
三种技术结构模式之比较
类 型 结构功能单元 物化技术
古代单相的 技术结构模式
近代双相的 技术结构模式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பைடு நூலகம்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技术中心一览表
时间跨度(年)
BC5000~BC1000 BC4000~BC2000 BC800~BC150 BC250~AD150 AD100~AD1100 AD1380~AD1520 AD1480~AD1570 AD1680~AD1760 AD1690~AD1870 AD1860~AD1930 AD1870~今
技术体系更替论
技术中心转移论
技术体系更替论
技术体系的更替模式
主导技术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和决定着这一 技术体系中众多其它技术的发展,决定着 技术体系的整体性质,同时,也决定着技 术体系的变更与否。
人类历史上技术体系的八次更迭
➢ 旧石器时代技术体系 ➢ 新石器时代技术体系 ➢ 青铜时代技术体系 ➢ 铁器时代技术体系 ➢ 工场时代技术体系 ➢ 蒸汽时代技术体系 ➢ 电力时代技术体系 ➢ 信息时代技术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