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汇总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是影响建筑整体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分级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
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通常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包括优等、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
评定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等级主要依据包括窗框和玻璃的材料、密封性能、保温材料的选择等因素。
在实际的分级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外门窗的整体保温性能指标进行评定,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清晰明了的选购参考。
二、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
1. 窗框和玻璃材料检测。
窗框和玻璃材料是影响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
对于窗框材料,可以通过检测其导热系数和保温性能来评定其保温等级;对于玻璃材料,可以通过检测其透光性和隔热性能来评定其保温等级。
2. 密封性能检测。
建筑外门窗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其保温效果。
通过对建筑外门窗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可以评定其密封等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准确的选购信息。
3. 保温材料选择检测。
在建筑外门窗的制作过程中,保温材料的选择对其保温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材料进行检测,可以评定其保温等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选购参考。
综上所述,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对于提升建筑整体能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科学评定和检测,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准确的选购信息,同时也可以推动建筑外门窗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促进建筑节能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
门窗性能检测

门窗性能检测1.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执行标准:GB/T 8484-2002▪分级:指标值K从≥5.5开始,每降低0.5为1个级,K ≥5.5为1级,5.5>K ≥5.0为2级,以此类推……K<1.5时为10级▪装置和仪器:热箱、冷箱、试件框、环境空间;温度传感器、功率表、风速仪、数据记录仪。
成套设备:BHR-Ⅲ型、MW型。
▪试件安装:试件一件,尺寸和构造符合产品设计和组装要求,窗外表面距试件框冷侧、内表面距试件框热侧表面各50mm,试件与洞口周边缝隙用聚苯板条填塞密封,试件开启缝采用塑料胶带双面密封。
热箱空间内布2层空气温度测点,每层均匀布4个,冷箱内在试件安装洞口面积上均匀布9个点;热箱、冷箱、试件框布置表面温度测定点,热箱内外表面各6个,试件框热侧20个,冷侧14个,▪检测条件:热箱空气温度18-20℃,误差±0.1,自然对流,相对湿度30%左右,冷箱严寒和寒冷地区温度-(19—21)℃,误差±0.3,夏热冬暖、冬冷、温和地区-(9-11)℃,误差±0.2,平均风速3m/s。
▪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2.门窗三性检测▪门窗物理性能:空气渗透(气密性)、雨水渗漏(水密性)、抗风压;保温、隔声、采光。
前三者是门窗型式检验中的必检项(简称三性)。
▪执行标准:GB/T 7106-2008▪装置和仪器:压力箱、供压和压力控制系统、位移测量仪、压力测量仪、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喷淋装置。
将门窗三性检测集中在一套装置中。
▪试件安装:同一窗型、规格尺寸试件3樘,分别安装在镶嵌框上,并连接牢固、密封,安装质量要求垂直、水平,不得变形,安装完成后将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门窗三性检测1----抗风压▪检测项目:变形检测----检测试件在逐步递增的风压作用下,测试杆件相对面法线挠度变化,得出检测压力差;反复加压检测----检测试件在压力差的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检测试件在瞬时风压作用下,抵抗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整体的节能效果和舒适度。
为了对建
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科学评定和检测,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级,并掌握相应的检测方法。
首先,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是基于其传热系数来进行的。
传热系数是反
映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用U值来表示。
U值越小,建筑外门窗
的保温性能越好。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的U值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
别对应着不同的保温性能等级。
一级表示保温性能最好,三级表示保温性能较差。
其次,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两种。
实验室检测是指将建筑外门窗样品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通过对其传热系数的测定来评定其保温性能等级。
而现场检测则是指在建筑物已经安装好的外门窗上进行检测,通过测量其传热系数来评定其保温性能等级。
这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检测。
在进行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
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根据建筑外门窗的材料、结构和安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级和检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差。
最后,要及时更新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等级和检测结果,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施工方案。
总之,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是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地评定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可以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摘要:建筑门窗是建筑物中与外界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
在冬季,如果门窗的保温性能不佳,室内热量将会被大量散失,导致室温下降,人们需要增加暖气设施以保持舒适的温度,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也会增加空气污染、环境压力和经济负担。
因此,为确保建筑物外门窗的保温性能符合标准和要求,有必要进行科学、准确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同时,进行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的结果可以为设计师、业主和建筑管理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帮助其选择合适的门窗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建筑物外墙、门窗作为建筑物与室外环境隔离的重要部件,其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因此,评估建筑物外门窗保温性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关键的。
随着人们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门窗保温性能的检测和评价已经被列入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中。
通过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建议和建议,以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并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一、建筑外门窗测保温性能检测的必要性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旨在评估门窗结构的隔热性能,以确定其保温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该检测通常包括对门窗构件的材料和保温层厚度进行测试,以测量温度和热流通过门窗所需的时间。
评估结果将用于指导设计和建造门窗结构,确保其满足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该检测应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并依据相关的标准执行。
我国建筑节能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法律法规都针对建筑门窗的保温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门窗应该达到一定的隔热性能指标,以降低建筑物能耗和环境污染。
进行保温性能检测是判断门窗是否符合标准和法规要求的必要手段[1]。
建筑外门窗是建筑物采光、通风和保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温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对于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分级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可以根据其传热系数进行分级。
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用U值来表示。
U值越小,表示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越好。
根据U值的大小,可以将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为不同等级,从而为建筑设计和选材提供依据。
其次,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检测来进行评估。
实验室测试通常包括热工性能测试和气密性能测试。
热工性能测试可以通过测定建筑外门窗的传热系数来评估其保温性能;而气密性能测试则可以通过检测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能来评估其保温效果。
而现场检测则可以通过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建筑外门窗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
此外,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还可以通过模拟计算来进行评估。
模拟计算可以通过建筑外门窗的材料、结构和安装方式等参数,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其保温性能进行模拟计算,从而为建筑节能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是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分级和检测,可以为建筑设计、选材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建筑外门窗节能检测标准

建筑外门窗物理性能分级标准摘录1.玻璃幕墙物理性能分级(JG 3035—1996,GB/T15225-94)表1.1在20mm 以内。
如确定挠度超过20mm 时,以20mm 所对应的压力值作为分级值。
表表 1.3 空气渗透性能分级,m 3/m ·h表 1.4 保温性能分级注:表中K 值为幕墙中固定部分和可开启部分各占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表 1.5注:按不同构造单元分类进行隔声测量,然后通过传声量的计算求的整体幕墙的隔声量值。
表 1.6注:F 为撞击物体的运动量。
表 注:ґ在《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中,只列表1~表5,数据和JG3035—1996相同,无表6、表7。
2.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注:1.透射比:从物体透射出的光通量和入射到物体的光通量之比,符号τ;2.反射比:被物体表面反射的光通量和入射的物体表面的光通量之比,符号ρ。
表2.2紫外线相对含量注:1.2.对于博物馆,光源透过幕墙玻璃后的紫外线含量应小于75μW/1m。
表2.3注:Ra光源(D65)透过玻璃后的一般显色指数。
3.建筑外门窗物理性能分级,(铝合金门GB/T8478—2003,铝合金窗GB/T8479—2003) 表3.1 抗风压性能分级(GB/T7106—2002)注:1.X ·X 表示用≥5.0Kpa 的具体值,取代分级代号。
在各分级指标值中,门主要受力构件相对挠度:单层、夹层玻璃小于等于L/120;中空玻璃挠度小于等于L/180。
2.分级中括号内的罗马字为86标准。
表 注:2.分级中括号内的罗马字为86标准。
单位缝长指标值1 (m 3/m ·h)单位面积指标值2(m 3/m ·h)注:分级中括号内的罗马字为86标准。
表3.4 保温性能分级(GB/T8484—2002)注:分级指标值中括号内数字为87标准。
表3.5 空气隔声性能分级(GB/T8485—2002)注:分级中括号内的罗马字为87标准。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对于建筑能耗和居住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分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分级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首先,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传热系数和气密性能。
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传热系数越小,保温性能越好。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的传热系数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一级传热系数最小,保温性能最好。
而气密性能则是指建筑外门窗在关闭状态下对空气的渗透性,气密性能好的门窗能够有效减少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其次,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两种。
实验室测试是指将建筑外门窗样品放置在标准的实验室环境中,通过对其传热系数和气密性能的测试,来评估其保温性能。
而现场测试则是指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对已安装的外门窗进行传热系数和气密性能的测试,以验证其实际的保温性能。
在进行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分级及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具有权威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进行现场测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设备,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最后,要根据测试结果对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并据此进行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综上所述,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对于建筑节能和居住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科学评估和有效检测,可以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分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建筑外墙门窗三性检测分级标准

门窗节能工程
6.2.2 建筑外窗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住居:
公共:
定义
防雷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预防雷电侧击而设计围绕建筑物周围水平避雷带,在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中已把"均压环"更名为"等电位连接环"。
做法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中综合第4.2.4第4款及第7款,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从30米以内起每六米设一道;而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没有作出要求。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中,11.3.3条第2款和11.4.3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作出要求,分别是超出45米、60米结构圈梁中钢筋应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应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均压环全部引下线、建筑物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接地干线环路。
在设计上均压环应形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需和全部引下线连接。
要求每隔一段高度设一均压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3.术语和定义 • 3.1 门窗传热系数 (K) door and window thermal transmittance · • 表征门窗保温性能的指标。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外门 窗两侧空气温差为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 • 3.2 热导率(Λ) thermal conductance • 在稳定传热状态下,通过一定厚度标准板的热流密度除以 标准板两表面的温度差。 • 3.3 抗结露因子( ) condensation resistance factor • 预测门、窗阻抗表面结露能力的指标。是在稳定传热状态 下,门、窗热侧表面与室外空气温度差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 的比值。
• 5.2.2 热箱 • 5.2.2.1 热箱内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2400mm (宽× 高),进深不宜小于2000mm。 • 5.2.2.2 热箱外壁结构应由均质材料组成,其热阻值不得 小于3.5㎡· K/W。 • 5.2.2.3 热箱内表面的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大于0.85。
• 5.2.3 冷箱 • 5.2.3.1 冷箱内净尺寸应与试件框外边缘尺寸相同,进深以能 容纳制冷、加热及气流组织设备为宜。 • 5.2.3.2 冷箱外壁应采用不吸湿的保温材料,其热阻值不得小 于 3.5 ㎡· K/W,内表面应采用不吸水、耐腐蚀的材料。 • 5.2.3.3 冷箱通过安装在冷箱内的蒸发器或引入冷空气进行降 温。 5.2.3.4利用隔风板和风机进行强迫对流,形成沿试件表 面自上而下的均匀气流,隔风板与试件框冷侧表面距离宜能调 节。 • 5.2.3.5 隔风板应采用热阻值不小于1.0 ㎡· K/W的挤塑聚苯 板,隔风板面向试件的表面,其总的半球发射率ε值应大于 0.85。隔风板的宽度与冷箱内净宽度相同。 • 5.2.3.6 蒸发器下部应设置排水孔或盛水盘。
• 5.2 检测装置 • 5.2.1 检测装置主要由热箱、冷箱、试件框、控湿系统和 环境空间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 1-热箱;2-冷箱;3-试件框;4-电加热器;5-试件;6-隔风板;7-风机;8-蒸发器;9加热器;10-环境空间;11-空调器;12-控湿装置;13-冷冻机;14-温度控制与数据采集 系统。
• 5.1.2 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 • 基于稳定传热传质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建筑门、 窗抗结露因子。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 气候条件,同时控制相对湿度不大于 20%;另一侧为冷箱, 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测量冷热箱 空气平均温度和试件热侧表面温度,计算试件的抗结露因 子。抗结露因子是由试件框表面温度的加权值或玻璃的平 均温度与冷箱空气温度(tc )的差值除以热箱空气温度 (th )与冷箱空气温度(tc )的差值计算得到,再乘以100 后,取所得的两个数值中较低的一个值。
•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外门、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门、外窗(包括天窗)传热系数和抗结 露因子的分级及检测。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的建筑门、 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 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 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 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GB/T 4132-1996绝热材料与相关术语 GB/T 13475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 箱法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 检测方法标准
当涂县建科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所 2016年2月3日
• 前言
• 本标准代替GB/T 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 测方法》和GB/T 16279-1997《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 其检测方法》,主要变化如下: • ——增加了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外门窗抗结露 因子检测内容; • ——明确了对于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门、窗和玻璃可参 照执行; • ——删除了热阻的定义; • ——增加了抗结露因子的定义; • ——增加了热流系数的定义; • ——增加了玻璃门的定义; • ——对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指标值进行调整、合并;
• • • • •
3.4 总的半球发射率( )total hemispherical emissivity 表面的总的半球发射密度与相同温度黑体的总的半球发射 密度之比。 同义词:辐射率、黑度。 3.5 热流系数(M) thermal current coefficient 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标定热箱中箱体或试件框两表面温差 为1K时的传热量。 3.6 玻璃门 glass door 玻璃为主要构成材料的外门。
• 4.分级 • 4.1 外门、外窗传热系数分级外门、外窗传热系露因子分级 • 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CRF值分为10级,见表2
• 5.检测方法 • 5.1原理 • 5.1.1 传热系数检测原理 • 本标准基于稳定传热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建筑 门、窗传热系数。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 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温和气流速 度。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 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热箱中加热 器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两者 均由标定试验确定,标定试验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除以 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计算出试件的传热 系数K值。
• ——增加了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的分级规定; • ——增加了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检测装置与试件安装、 检测程序的规定,以及抗结露因子CRF值的计算方法; • ——根据与建筑门窗能效标识相协调的原则,对检测装置 的冷、热箱空气温度设定范围进行了修改; •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热流系数标定”(见附录A); •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抗结露因子试验测点布置”(见 附录C); •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见附 录E); •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窗框传热系数检测方法”(见附 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