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2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2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含答案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刘大櫆许君讳曾裕,字崙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

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

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

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遂发愤以卒。

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

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

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

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

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

其船遇风辄坏。

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

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

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

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

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

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

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

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

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

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

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

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松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

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

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

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

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

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笃:严重。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w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一.山东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解析】选A.判断实词的意义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词不离句”,将给定的解释代入语句中看语意是否完整、流畅、贴切。

在有困难时可调用知识储备,备考时见过这个词,它是怎样用的?是否可以拿来类比呢?将A项“弯腰”代入句中,意思是弯腰在泥巴路上走,语意完整、流畅,但不贴切,为什么要弯腰在泥巴路上走呢?前后文没有相关的明示或暗示。

《出师表》有“躬耕于南阳”,《陈情表》有“躬亲抚养”,“躬”都是亲自的意思,代入句中,亲自在泥巴路上走,语意不仅完整、流畅,而且贴切,表现出阴兴对汉光武帝的忠诚,凡事尽心竭力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为华而少实我腾跃而上B.卒不为宗亲求位你为击破沛公军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其闻道也固先乎君解析】选B.要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要在备考中积累常见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二要在考试时根据语境推测,将一句话的大意翻译出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可知了。

A项“而”的常见用法是做连词,表并列、转折等关系。

前一句表转折,后一句表修饰。

B项“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作为介词,它的常见意义是“替,给”,或表被动。

前后两句都是替的意思。

C项“以”作为虚词,一是做连词,表目的、原因等关系;二是做介词,表原因、凭借等语法意义。

前一句是介词,让的意思;后一句是连词,表原因。

D项“乎”一做语气词,位于句末,或位于句中,无意;二做介词,位于句中,相当于“于”。

两句都做介词,前一句表处所,译为“在”,后一句表比较,译为“比”。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解答概括人物形象的考题,基本方法是紧扣题干要求,找出关键词,将不符合要求的语句排除,从而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2012年高考语文卷各地文言文试题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卷各地文言文试题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卷各地文言文试题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2012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详解之湖北卷汇总

2012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详解之湖北卷汇总

2012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详解之湖北卷家有名士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chǎng]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

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bó]跌倒),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其雅俗是非,少有优润。

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读】王湛(王湛,名汝南,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既除所生服(除所生服:除服,脱掉丧服;所生,指母亲。

王湛为母守孝3年),遂停墓所(墓所:墓地)。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略:几乎)不过(过:拜访)叔,叔亦不候(候:等待)。

2012山东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2012山东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2012山东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及解析阴兴,字君陵,是光烈皇后母亲的弟弟,生平臂力很强。

建武二年,(他)担任黄门侍郎,(兼任)期门仆射,参与东征西伐,平定(天下)郡国。

阴兴经常跟随主上出入宫廷,经常手持小盖,(为主上)遮挡风雨,手和鞋子经常会粘上污泥。

(“躬”通“肱”。

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

泛指手臂)在期门做表率。

光武帝临幸的地方,他就先进去清理宫室(清走闲杂人等),很被亲信。

虽然他乐于施舍和结交朋友,然而门下没有好勇斗狠之人。

(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襄关系不好,(然而)知道他们有本事(用,本事,本领),仍称赞他们的长处和他们交往。

他的友人张汜、杜禽与阴兴关系很好,但是(阴兴)认为他们华而不实,只用钱财与他们交往,最终也不说什么:因此,世人称赞他忠厚啊。

他的住宅勉强算完备,只能遮挡风雨。

(裁,通“才”。

)光武九年,升任侍中,被赐与关内侯的爵位。

皇帝和皇后召见阴兴,想给他封官,把印绶放到他面前,阴兴坚决推辞说:“我没有第一个登上敌人城墙、冲锋陷阵的功劳,而一家几人一起被赐予士这一爵位,(已到了)让天下人抱怨的地步,(封赏)确实够多的了。

我受到陛下、贵人很深的恩泽,富贵已经到了最顶层了,不能再变得更好了,发自内心地不想要封赏了。

”皇帝夸奖阴兴能推辞(富贵),不勉强他的意志。

贵人问他原因,阴兴说:“您没有读过《书记》吗?“亢龙有悔”,外戚家人受害于不知道谦和避让,(要)嫁女儿(的时候)想要配给王侯,(要)娶妻的时候就渴望公主,我的内心是在不安啊。

富贵有尽头,做人应该知足。

炫耀富贵更加会被看到和听到的人指责。

”贵人被他的言语感动,深深地弯下腰作揖(挹,通“揖”,降,上对下施礼谓之降,此处不译),醉酒没有替宗亲求取官位。

光武十九年,被封为卫尉,也辅佐教导皇太子。

第二年夏天,皇帝迎风头晕的毛病加重,皇后让阴兴担任侍中,(阴兴)在云台的广室接受(皇帝的)临终遗命。

碰巧皇帝痊愈,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做大司马。

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

2012高考语文古诗赏析天津卷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

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

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野菊生产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1.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答: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整理怎样的志趣?(3分)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翻译】: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

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江西卷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言文阅读

(一)(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

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精注)

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精注)(原文)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

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人。

燧生而颖异(聪慧过人),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登,及)进士高第(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执政;主持国事),其亲党(亲信党与)密告燧,秋试必主文(主持考试)①漕台(漕台,主管漕试的的官署。

漕试,宋代的一种科举考试制度),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参加科举考试),欲以属(托付)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衔恨。

或者心里存有;怀藏)之,既而(不久,一会儿,)被檄(用檄文晓谕或声讨)秀州,至则员(官员的定额))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漕试试场),秦熺(xī)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晋升)起居郎。

先是,察官(监察御史的别称。

)阙(待填某阙之官,阙:空缺),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biàn)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biàn)之族叔秬(jù)皆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后泛指在外担任重要职位者)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善状,好的事迹),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重新讨论已做决定的事)进取(进攻;攻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否杂揉(混杂糅合),风俗浇浮(社会风气浮薄(轻薄,不朴实)),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治理国政)。

若恃小康(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使正;整理;端正)纪纲(法度);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亲近,宠爱亲信的人)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出任知州、知事)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成串的钱)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财用富足)。

二年之间,以其羡(有余,余剩)补积逋(积欠赋税),诸邑皆宽。

2012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附文言文翻译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2.C3.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4.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B6.D7.C8.(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积善成德(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万里悲秋常作客(4)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不敢言而敢怒(6)只是当时已惘然(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1.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

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5.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16.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17.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3分)译文:(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分)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分)译文: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学记》译文: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2分)译文:(1)(2)6、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

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

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答:(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答:7、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1)盍去诸?(2分)(2)是非若所知也。

(2分)译文:(3)不病于无鸡乎?(1分)译文:(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译文:8、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5分)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9、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5分)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3分)(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2分)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___________________(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5分)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译文:(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分)参考答案:1、(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

(3分)(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2分)2、(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

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译出大意,1分。

译对“微”和“几”,各1分)3、(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慊:满足,大意对即可。

重点词:“恶”、“好”。

)(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

(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

关键字: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5、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

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

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

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6、(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

(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7、(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

(3分,重点:“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②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

(2分,重点:“而”,“缧绁”。

“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

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

“己”可译为“这个人”。

)9、(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三个分句,每句1分)(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两句话,每句1分)10、(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

(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12、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

(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