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
最新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精品文档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精品文档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12、且尔言过矣。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完整版)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10(5分)(设置守备)。
44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5(4分)(5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4分)(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分)(7)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8、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4分)8?(关键词:所以、安、鬻)9、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4分)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由官吏污暴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 (4分)10(关键词:岂、良、所致。
)五、节选自《清史稿•陶澍传》(广东卷10分)11、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分)【注】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11“社仓法”12(3分)(12来劝励(好的)风气习俗。
13(3分) 【注】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13。
六、节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湖北卷9分)14、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注释及翻译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将要)攻魏,子为(替、给)寡人谋,奈何(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结构助词,的)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希望)子之行也!”重(重视、郑重)为之约车百乘(指兵车一百辆)。
孟尝君之(去、到)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冒昧,斗胆)借兵者,以(表因果,是为了)忠(效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军队、兵力)非能强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为什么)也?以(因为)其西为赵蔽(作为赵国的屏障)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歃血为盟)于秦,是(这、这样)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将、将要)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表目的,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献上好的计策)于(向)王(状语后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屈节)割地,以(把)国之半与秦,秦必去(撤兵)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作动词,倾其全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凭借、依靠)赵之众,以(用)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名词作动词,得到好处)?利(名词,好处)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道路与乡里)近而输(这里指粮草的供给)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如下:全文翻译:我有金壶一把,上面画着北斗七星,价值可以用北斗斗量,就是太真王母所拥有。
一次,王母在白天出来散步,见到唐玄宗在月下玩赏,便将金壶赐给他。
唐玄宗接过金壶,放在桌子上,回头对侍从说:“你们都退下。
”侍从都离开了,只有杨国忠在旁陪着。
这时,壶中仙飞出把壶递给杨国忠。
杨国忠接过壶后,觉得壶中仙姿色不错,便对着仙姿夸赞了一番。
唐玄宗听后非常生气,派人到杨国忠家将壶取回。
第二天问及此事,才知道壶中有个高祖庙,杨国忠错把高祖庙中仙飞出来的事当成了王母赐给唐玄宗金壶的宝物了。
翻译:余有金罂一,画北斗七星于上,以之量酒,不失一缕。
或夜半而至晨,或日昃而方昃,熟视罂曰:“噫!不恒见也。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以一手捧金罂与上。
上持之而笑,命侍儿倾玉卮酬之。
回头谓侍儿曰:“汝辈且退。
”侍儿既去。
惟国忠独在。
乃飞仙取高祖之像而拟之。
上怒而逐之。
翌日问其故,乃知所奉者非金罂也,高祖庙耳。
翻译要点:1. “余有金罂一”中的“余”指的是作者本人。
2. “以之量酒”中的“之”指的是金罂。
3.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中的“俄而”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群仙自内飞出”则描述了神仙从内飞出的神奇景象。
4. “以一手捧金罂与上”中的“一手”和“与”体现了文言文的简洁性和韵味。
5. “命侍儿倾玉卮酬之”中的“命”和“倾玉卮酬之”则是宫廷贵族奢华生活的体现。
6. “侍儿既去”中的“既”表示动作完成,“去”则表示离开的意思。
7. “翌日问其故”中的“翌日”表示第二天,“其故”则指前一天发生的事情的原因。
以上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要点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一、概述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将包含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作出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语文考试。
二、文言文原文下面是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原文:「夫道者,可离也。
人情者,不可离也。
」三、文言文翻译对于上述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如下:「道理是可以摒弃的,但人情是无法割舍的。
」四、解读及分析1. 道和人情的关系文言文原文中提到了道和人情两个概念,通过对原文的翻译可以了解到,道可以被离弃,而人情却是不可离弃的。
这句话揭示了道和人情的不同性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道和人情的不同看法。
道在古代通常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人情则指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道和人情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
2.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用词,同时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在这个例句中,翻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选用了恰当的表达方式,保持了原文的语气和意义,使译文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让考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3. 考生备考建议对于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的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在备考时重点关注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除了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外,还需要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以便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五、结语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
六、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善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遭遇了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让人们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吧。
”孔子也微笑着。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孔子说:“好呀!”“曾点,你怎么样?”孔子问。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下游玩,然后吟诵着歌谣回家。
2022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文翻译

2022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文翻译秦国将要攻打魏国。
魏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夜召见孟尝君,魏王告诉他:“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您为我想想,该怎么办呢?”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魏国就能转危为安。
”魏王说:“我希望您能去办好这件事。
”魏王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一百辆车。
孟尝君到了赵国,面见赵王说:“我希望向大王借兵去解救魏国。
”赵王回答:“我不能借兵给您。
”孟尝君说:“我来借兵,实际上是效忠于大王。
”赵王说:“我能听听您的说法吗?”孟尝君说:“赵军并不比魏军强大,魏军也并不比赵军弱。
然而赵国连年没有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大量死亡;相反,魏国却连年战争不断,老百姓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魏国在西边做赵国的屏障。
今天赵国不救援魏国,魏国就会与秦国歃血结盟,那赵国就将直接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每年也会兵灾不断,百姓每年也会大量死亡。
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的意思。
”赵王于是同意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军将要攻魏,希望大王救援。
”燕王说:“我国已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远涉数千里去救援魏国,怎么能办得到呢?”孟尝君说:“远赴数千里之外救援,这是有利于燕国的。
现在魏王一出国门就看见秦军,就是想千里驰援别人,还有可能吗?”燕王还是不肯发兵。
孟尝君说:“我献妙计给大王,但大王不用我的良策,我只得离开,恐怕天下局势就要大变了。
”燕王说:“我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吗?”孟尝君回答:“燕国不去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辱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
秦军撤走后,魏王会兴起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军,再联合赵军,以四国之兵来攻打燕国,大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国是千里驰援好,还是一出去就看见四国攻燕的军队好呢?而且四国军队到燕国的距离很近而运输也方便了,这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可以回国复命了,我愿听从您的意见。
”于是为孟尝君派出精兵八万,战车二百辆。
魏王非常高兴,说:“您这么快就借到了燕、赵的大军,真了不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10(5分)(设置守备)。
44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5(4分)(5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4分)(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分)(7)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8、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4分)8?(关键词:所以、安、鬻)9、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4分)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由官吏污暴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 (4分)10(关键词:岂、良、所致。
)五、节选自《清史稿•陶澍传》(广东卷10分)11、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分)【注】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11“社仓法”12(3分)(12来劝励(好的)风气习俗。
13(3分) 【注】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13。
六、节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湖北卷9分)14、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3分)(14)(3,(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15、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3分)(15)(3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16“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3分)(16)(317.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翻译】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
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七、选自《郑思肖集·自戒》(湖南卷10分)18、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
(3分)(18)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19、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19)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20、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3分)(20)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
(2)虽,即使。
与,给予。
无故,古今异义,无缘无故。
妄: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
(3)若人,这样的人。
益,对……有好处。
两个“也”字判断句。
本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
2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答案】B本题新颖而又回归课本,对很多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题。
单凭感觉很难选出答案,需要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
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
A项出自必修四《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
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B项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
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
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
”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原题就是加标点。
C项出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孟子见梁惠王》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
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八、节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与薛寿鱼书》(天津卷8分)【注】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22、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2分)(22)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23、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2分)【注】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23)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24、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4分)【注】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24)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第一句的关键词是“虽”“词”。
第二句的关键词是“以”“传”“所共信”。
第三句的关键字是“活:使……活”“所以:……原因”。
九、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四川卷10分)25、贺钦,字克恭。
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3分)(25)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26、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3分)(26)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练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27、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4分)(27)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 即:即使。
而:然而。
奚:什么。
句式:而我奚以为用?要译出问句语气特点,宾语前置语序要恢复。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
(2) 既而:不久。
从:跟随。
器业:才能学识。
(3)止:停止。
尚:还算得上。
十、节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之《松江府通判许君传》(安徽卷10分)28、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5分)译文: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情,于是就在河岸边立了石碑来记录此事。
译文: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 以为:认为。
因:于是。
以:来。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 虽然:即使这样。
以:把。
施设:施政。
为足有为者: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
句式:岂其有歉于彼邪?难道比他们少吗?十一、节选自《苏辙集》之《伯父墓表》(江苏卷10分)30、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30)(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31、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3分)(31)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2、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32)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十二、编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辽宁卷10分)33、周顗(yǐ)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
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5分)。
(33)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
(译出大意给2分;“折”“校”“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1)从:表示叔伯关系。
折:压倒。
校:动词,计较。
宗:尊崇。
34、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5分)(34)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