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友谊县一高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训练: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同步跟踪训练

黑龙江省友谊县一高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训练: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同步跟踪训练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一、阅读下面语段,翻译划线语句。

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何武传皮日休何武者,寿①之骁卒也。

故为步卒将,戍邻霍岳②。

岳生名藓③,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

民不便,必诉于将。

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簿圆,将申寿守请杀之。

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

”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寮④贵吏,皆得辱杀之。

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逼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乃命劲卒将命拲⑤武至府。

武已知理可申,不奈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

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长于投石拔距⑥之事,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

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

请得以命报。

”【注释】①寿:州名。

②霍岳:地名。

③藓:茶。

④剧寮:重要的属官。

寮,同“僚”。

⑤拲:两手带上镣铐。

⑥投石拔距:当时军中习武游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尽擒而械.之()(2)乃乐而俟.死矣()(3)翻然释.之()(4)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2.翻译划线句子。

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真题精练14

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真题精练14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翻译句子真题练习1.(安徽)《梁熙传》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2.(福建)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与王昆绳书①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①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3分)______________②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3分)3.(广东)《卢象昇传》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4分)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3分)4.(湖北)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3分)________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3分)③然则知郭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5.(湖南)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2015高考语文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文言文翻译或断句

2015高考语文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文言文翻译或断句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专题11 文言文翻译或断句 一、练高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答案】C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2015届高考语文题点特色训练重要实词翻译到位

2015届高考语文题点特色训练重要实词翻译到位

重要实词翻译到位[目标解说]译出重要实词,不仅是一轮文言翻译复习,更是二轮文言翻译复习的重中之重。

二轮复习的重点是继续强化重要实词的翻译,尤其是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及疑难词的翻译,确保翻译不丢分。

【真题回做】(2013·湖北改编)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1)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听说古代的人用官职作为姓氏,这是上天要用廉氏作为我们宗族的姓氏啊!我应该听从它。

解析“古者”,古代的人;第二个“氏”是名词作动词,作为姓氏;“其”,表期许语气,应该。

(2)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弓稍微软了点。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张养浩《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张养浩《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教导,教诲)矣。

盖(副词,大概,用在句首,表示推测)一家之事,无(无论)缓急(缓慢、急迫)巨细(大小。

巨:大。

细:小),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治理百姓的长官。

牧:治理。

长:长官),百责所丛(指责任繁杂。

丛: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若(比如,像)庠序(xi áng xù,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若传置(chuán zhì,驿站),若仓廥(cāng kuài ,贮藏粮食和草料的仓库),若囹圄(líng yǔ,监狱),若沟洫(gōu xù,水道;沟渠。

洫:沟渠,田间水道),若桥障(桥梁),凡所司(掌管,管理)者甚众也。

相(察看)时度(du ó,计算,推测)力,敝(bì,破旧,坏)者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之,污者洁之,堙(yīn,堵塞)者疏(去掉阻塞使通畅)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为什么。

宾语前置。

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此念一萌(萌生,产生),则庶务(古时指各种政务)皆隳(huī,毁坏,崩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一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朝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指官吏无功而受俸禄),获罪于天。

2004-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2004-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文言文翻译】2004-2015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一、(2015年江苏卷)(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答案】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

今年赋分可能每小句1分,计8分。

二、(2014年江苏卷)(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案】(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第⑵句能理解“知道”是个古今异义词和“诸”是个兼词,和语句通顺即可。

三、(2013年江苏卷)1、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2、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2015届广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上课版、很实用,下载不后悔)

2015届广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上课版、很实用,下载不后悔)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 2013) (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己活下去的话, 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 深了。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2013)
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 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他的名字! 3.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2014)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平冤,才敢告发,原来富 人陈氏是杀人凶手。
1.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2012)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 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2.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010)
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 丢失。
第六招: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 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 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 就是“意译”。
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的规定
• 一、句子的关键点: • 1.实词: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活用的词、兼词; • 2.虚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 二、句子大意: • 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 法)、好不好(语用)。这一方面涉及特 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古人曾提出 “信、达、雅 的三字标准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
考场体验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2年安徽卷 第7题(1)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 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 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 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 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 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翻译(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董仲舒,广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今上即位,为江都相。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

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

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

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

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

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

褚大至梁相。

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

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1)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8分)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

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2.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译文: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

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译文:5.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6.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译文:(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译文:(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译文:7.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注:①咻:喧哗打扰。

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译文:(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译文:(3)王谁与为善?译文:8.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杂篇》)(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文:(2)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3)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文:9.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文:(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译文:(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10.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①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②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注:①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

②赍(jī):送东西给别人。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译文:(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译文:(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文: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参考答案1.(1)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2分)(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3分)(3)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3分)【文段参考译文】颜渊、季路两人陪侍着孔子。

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2.(1)京城里的人没有人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来表示心中的怨恨)。

(2分)(2)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

(3分)(3)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3分)【文段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京城里的人指责厉王。

邵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政令了。

”厉王大怒。

找来一个卫国的巫人,叫他监视批评的人。

只要把批评的人告发,就杀掉他们。

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

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批评了,京城里的人竟不敢说话了。

”邵公说:“这是堵塞住它啊!封闭人的嘴,比阻挡洪水更危险。

河水堵塞而使河堤决口,伤害百姓一定很多,人们的嘴被封闭也象这样。

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

……老百姓在心里考虑而在嘴里说出来,考虑成熟了而自然地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它呢?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周厉王不听从。

于是京城里的人不敢说话了。

三年以后,就把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

3.(1)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4分)(2)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4分)【文段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

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

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

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

”4.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

(3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2分)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

(3分)【文段参考译文】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

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

”“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

”“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

”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

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

”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

”于是辞别而去。

而毁谤庞葱的话早就到了。

后来太子不再作人质回国,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

5.(1)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

(3分)(2)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

(2分)(3)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3分)【文段参考译文】要使国家小而且人民少。

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

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

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

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

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6.(1)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2分)(2)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3)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

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3分)【文段参考译文】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