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北煤田地质特征及找煤研究
四川盐源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四川盐源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LI Jin-sheng;YANG Yong-sheng;ZHOU Yan;CHEN Lei【摘要】通过对盐源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研究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划分了找矿远景区7个,优化找矿靶区10个,为盐源地区综合找矿指明了方向.【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21【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标志;找矿前景;四川盐源【作者】LI Jin-sheng;YANG Yong-sheng;ZHOU Yan;CHEN L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6;P632盐源地区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东部,杨子陆块西北边缘[1]。
为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四川具有找矿前景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其中以铜、铅、锌、银、金、锡等具有巨大的资源量和找矿潜力[2]。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盐源地区位于盐源—丽江中生代台缘坳陷带,东临康滇台隆,西北接甘孜—理塘结合带南缘。
属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的木里—盐源推覆带。
受金河—理塘断裂和小金断裂带夹持,总体是向北北东收敛,南西向散开的弧形带,形成盆地的弧形构造。
区内广泛出露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三系等地层,尤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
火山岩、基性、酸性侵入岩较发育。
2 地球化学特征长柏乡幅境内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了Au、Ag、Cu、Pb、Zn等16个元素,圈定综合异常24个,其中甲类异常1个,乙类异常7个,丙类异常16个,而以Cu、Pb、Zn为主异常7个,As、Sb、Hg为主异常9个,W、Sn、Mo、N1、Cr等为主异常8个,异常多呈椭圆状、不规则状,异常面积1km2~11.7km2不等,异常多分布于断裂带中,断裂交汇处,与石炭系灰岩、泥质灰岩、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三叠系砂岩、泥岩关系密切,多数异常与已知铜、铅锌矿(化)点吻合。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毛节华.许惠龙.Mao Jiehua.Xu Huilong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27(3)
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为基础,论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现状与前景.中国煤炭资源以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煤为 主,形成北方太行山-贺兰山之间包括晋、陕、蒙、宁、豫和新疆塔里木河以北,以及南方川南、黔西、滇东富煤区;但煤类分布极不平衡.通过对地域分布 、埋深、煤类等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后认为,近期可供进一步找煤、普查的工作对象仅占6.4%;煤炭资源赋存比较丰富的省(区)潜力较大,而煤炭资源较缺地 区则潜力甚小,南方经济发达的省(区)基本无找煤普查前景.以上研究,为中国在21世纪进行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研究提供了资源依据.
据原地质矿产部统计资料,截止 $&&# 年底,全 国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 $" !%* 亿 2,其中,精查储量 ! /$" 亿 2,详 查 储 量 $ 0$/ 亿 2,普 查 与 找 煤 储 量 / &)0 亿 2。煤炭累计探明储量减去生产矿井已经 采出和损失的储量并计算了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储量 变化之后,所余下的称为煤炭保有储量。这是分析 研究煤炭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的主要依 据,是最常用的重要数据。煤炭保有储量又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是已划给生产矿井和正在建设矿井的 储量,通常称为已占用储量;另一部分是还没有规划 使用的储量,称为尚未利用储量。截止 $&&# 年末, 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 $" "!/ 亿 2,其中,已占用储量 为! //# 亿 2,尚未利用储量为 % )#& 亿 2。在尚未利 用 储 量 中,有 精 查 储 量 0&* 亿 2,详 查 储 量 $ )*0 亿 2,普查与找煤储量 / $*0 亿 2。 $+ *( 煤炭资源预测
云南大姚六苴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大姚六苴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杨金富;和浪涛;周仕雄;张荣伟【摘要】Liuju copper deposit is the typical sandstone-type copper deposit that is located in Chuxiong Basin of Central Yunnan Province. The transition zone of light color rock and purple rock of the deposit is significant and the zo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l minerals of the deposit is also significant. The favorable occurrence space of the metal minerals of the deposit is the intervals of feldspar quartz sandstone. Combing with some related geological working results of the deposit,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and deposit,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deposit genesis are discussed,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deposit is mainly hosted in the interaction zone of light color layer and purple color layer of Liuju sub-member of Upper Cretaceous Matoushan Group ( K1 ml1 ) ,the ore-bodies are occurred with stratiform and stratiform-like structures;②the metal minerals of the deposit is mainly for chalcocite,bornite and chalcopyrite,the secondary oxide of the deposit is mainly for ( silicon) malachite,zigueline and covellite,the zo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ary metal minerals of the deposit is significant in the direction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③the deposit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NW-direction fault,the shape and occurrence of the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NE-direction fault,near EW-direction fault and SN-direction fault,the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occurred in feldspar quartz sandstone of Liuju sub-member of hypomere of Upper CretaceousMatoushan Group ( K2 ml1 ) ,the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strictly by strata and lithology,the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enriched in the alka-line medium environment of the transition zone of strong oxidation zone and strong reducting zone;④the g enesis of the genesis of Liuju copper deposit can be attributed to sedimentary diagenesis-epigenetic transformation type "red-bed" sandstone-type copper deposi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th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of the mining area of the deep part of Xiaohe-Shimenkan and Jiepai-Huojianshan are delineated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copper deposit prospecting work in the area.%六苴铜矿为位于滇中楚雄盆地的典型砂岩型铜矿床,具有显著的浅色岩层与紫色岩层过渡带及金属矿物的分带性,长石石英砂岩粒间隙为金属矿物的有利赋存空间.结合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为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1 ml1)浅色层与紫色层交互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次生氧化物有(硅)孔雀石、赤铜矿、铜蓝等,矿床内原生金属矿物在水平、垂向上的分带性较明显;③矿床矿化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NE 向、近EW向及SN向断裂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及产状,矿化主要产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下部六苴下亚段(K2 ml1)的长石石英砂岩内,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矿化富集于强氧化地带向强还原地带转化的过渡带的碱性介质环境中;④矿床成因属典型沉积成岩-后生改造型"红层"砂岩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矿区小河—石门坎、界牌—火箭山深部为矿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靶区.【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7页(P104-110)【关键词】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找矿靶区;找矿方向【作者】杨金富;和浪涛;周仕雄;张荣伟【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砂岩型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广泛赋存于我国南方中—新生代“红色盆地”中,在较老海相沉积的砂页岩地层中也多有赋存,占据了我国南方铜矿总资源量的3.7%,集中分布于湖南沅麻盆地、四川会理盆地、衡阳盆地及云南楚雄盆地[1-5]。
陕西全省煤炭分布

陕西省煤炭资源分布图陕西省煤炭资源简介&wbtreeid=1008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全省含煤总面积约57000km2,累计探明资源量1700亿吨,保有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边缘褶皱带,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陕西三大煤炭基地(图)&wbtreeid=1009陕西省煤炭资源分布概况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之东部,面积万平方公里.基中含煤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是国内较丰富的省份。
陕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地区较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97个县(市)中,67个县(市)有煤炭资源,其中47个县(市)具备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能力。
现探明加预测储量3107亿吨,截至98年底保有储量达16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三。
秦岭以北有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秦岭以南有陕南煤田。
全省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种齐全。
目前建成生产的有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焦坪、黄陵、神府等七大矿区,以及各地(市)、县的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年产量达5000万吨。
煤种以低变质的长焰、不粘、弱粘和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次之。
有不同等级冶炼精煤,有大、中、小块品种齐全的化工用煤,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用煤,可以满足各待业对煤炭的需求。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
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试论煤田地质勘探前沿的发展趋势

展现状, 指 出了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 , 从勘探技 术等方面加以论述 。并展望 了煤田地质勘探
前 沿的发 展趋 势 , 为煤炭 工业 的后 续发 展提供 了依 据 。
关键 词 : 煤 田地 质 ; 勘探 前 沿 ; 发展 趋 势
中 图分类 号 : P 6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O 0 4 —5 7 1 6 ( 2 O 1 3 ) 0 1 —0 1 6 1 一O 3
部 矿井 水治 理获 得 的一 些认 识 往 往不 适 应 深 部矿 井 水 动力 条件 。因此 , 我 国煤矿水 害 防治技 术 的发 展趋 势在 于: 深 入研究 矿 区深部 岩 溶水 形 成 与 运 移特 征 , 深 部 矿 井 底 板岩溶 水 突出机 理 , 开 发 突水 预 测 预报 技 术 ; 开 发
2 目前 我 国煤 田地质勘 探 中存在 的 问题
建国以来 , 煤炭工业带动 了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但同时我们要面对它的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的采掘区无水险水害防治技术。 2 . 3 煤矿 开采 对 当地 环境 的污染 问题 煤炭企 业在 开采 煤炭 资 源 的 过程 中 出现 的环 境 污
否会形 成 , 确定并 采取 消 除或减 弱这些 灾 害的措施 。 2 . 2 我 国煤 田资源 采掘面 临 的水害 防治 问题
事简单的地表调查工作 。5 0年后 , 中国的煤 田地质勘 探 已发 展成 拥有 1 2 万 大军 , 包括 钻探 、 物探 、 水 文地 质 、
工程 地 质 、 煤 质化 验 、 岩 矿及 古 生物 鉴 定 、 航空测量、 遥
方法。煤 田勘探是对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在开采之前 及开采 的过程中进行周 围环境、 开采技术 、 本身的价值 等 进行 调 查研究 工 作 , 保证 煤 矿 具 有 价 值性 、 开采 具 有
山西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对比研究

山西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对比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山西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对比,探讨地质构造特征对采煤层的影响,分析煤层赋存规律并探讨矿井开采技术。
在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分析部分,将重点考察矿井地质构造、煤层产状等特征;可采煤层对比研究将比较各煤层的厚度、煤质等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对采煤层的影响将探讨采煤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煤层赋存规律分析将揭示煤层赋存的规律性;而矿井开采技术探讨将讨论最优的开采方式。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及探讨本研究在煤矿开采领域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阳泉五矿井田的开发利用和煤矿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关键词:山西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可采煤层、地质构造、煤层赋存规律、矿井开采技术、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展望、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阳泉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煤矿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作为阳泉地区的重要煤炭企业之一,阳泉五矿井田在煤炭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矿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不同煤层的特点和分布,对于优化矿井开采方案、提高矿井生产效率、保障矿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的研究相对较少,存在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如不同煤层的赋存规律、地质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等。
开展对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的对比研究,可以为优化矿井开采方案、提高矿井生产效率、保障矿井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和可采煤层的特点,探讨地质构造特征对采煤层的影响,分析煤层赋存规律,探讨矿井开采技术,为阳泉煤矿的长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山西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对比,从而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阳泉五矿井田地质特征,探讨其煤层赋存规律及地质构造特征对煤层的影响,为后续煤炭资源的开采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二是对比研究不同可采煤层的特点和优劣势,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选煤和采煤工作提供依据;三是探讨矿井开采技术,对矿井的合理开采方案和技术手段进行总结和探讨,为提高采煤效率、确保矿井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广西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研究
广西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研究张福强;廖家隆;赵冠华;周立坚【摘要】受各矿体母源影响,广西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部分区域伴生资源达到开采的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研究程度低,故勘查与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甚至尚未涉足.通过收集已有相关资料,总结了煤系共伴生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开发利用状况等,初步分析了煤系共伴生矿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9(031)005【总页数】6页(P1-5,11)【关键词】煤系共伴生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开发利用;广西【作者】张福强;廖家隆;赵冠华;周立坚【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广西柳州 54500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广西柳州 54500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广西柳州 54500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广西柳州 54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是近年来煤炭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4]。
我国煤系地层分布广、厚度大。
多数煤系地层不仅赋存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还共生或伴生其他矿产资源。
其中不少共伴生矿产储量大、品位高、便于开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1,5]。
广西地处华南缺煤省区,煤炭资源具有热量低、灰分高、硫分高、有害元素高等特点,单从煤的角度考虑,其工业开采价值不高,但如能在煤系中找到一定规模的共伴生矿床并加以综合利用,将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价值,对广西今后的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自五十年代至今,广西随着大规模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煤系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已有或多或少地涉及。
在各地勘系统提交的煤田地质勘查报告中,对与煤共伴生的矿产,特别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大宗矿产如铝土矿、膨润土、石膏等矿产,均有程度不同的评价。
某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煤意义的探讨
占总 储 量 9 5 . 2 %。
统 的建设 中利用 了破碎 、 筛分 、 磁选 、 过滤 等设备 , 这样提高 的矿
3 . 1 采 矿设 计方 案
山的生产条件, 还能够使开采过程变得 安全 。 ( 4 ) 在矿山的地表工业 场地 , 要布置 的合理 , 另外由于特殊施 该矿 设 计 采 选 生 产 规 模 为 2 0 0万 ,铁 精 矿 ( 铁 品位 工技术在建设 中应用 , 选 用了特殊 凿井施工技 术一 冷冻施工技术 6 6 . 5 %) 6 4万 a 。根据该矿的勘探 能够发现矿体都存储在斜长的 和注浆施工技术 , 这样虽然增加 了矿 山建设成本 , 但保证 了矿 山 岩片 内, 按照矿体 设计采矿路线 , 为走 向 2 0 0 0 m。 0 ~ 1 6线南南西、 工程施工的可性 , 确保了矿 山建设 的进度 。 0 ~ 7线近南北、 7 2 3线北北西, 呈 向东突出的弧形。矿 体倾 向西 , 倾角 4 0 5 0  ̄ , 根据勘察资料能够分析道矿体平均 厚度 5 2 . 2 9 m, 但 是上层含有很 多的水层 , 地质情况 非常复杂 , 加之矿 山的用 水量
4 结 束 语
在矿 山建设中 , 要与相关建设部门结合。利用他们 的新思维 去设计矿 山建设工程 , 这 样能够实现 资源 的有效利用 , 保证矿 山 资 源 达 到 最有 效 的利 用 。 参考文献
【 1 】 乔繁盛 , 栗 欣. 绿色矿 山建 设工作的进展 与成效[ J 】 . 中国矿业 , 2 0 1 2 , 2 1
建材发展导 向 2 0 1 3 年 7月
地 质 勘 测
某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煤意义的探讨
陈建 华
( 江西 省煤 田地质局一九五地质队)
新疆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可行性解析
新疆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可行性解析[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技术地不断推进,我国的煤层气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基于新疆煤田的地质特征、煤层和煤质特点,开展了多方面的阐述,如煤储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煤层气含量及成分,从而分析煤层气的地质特征。
针对上述的分析结果,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为下一区块的煤层气开发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关键字]新疆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勘探开发可行性0 引言目前,煤层气作为一种较好的常规天然气接替资源,在全球能源资源发展规划中的地位日渐显著,其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已被重点商榷,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1]。
况且,新疆煤田亦是全国最大的煤田储量基地之一,具有资源储量巨大、煤层气储量充足等优点,其有利的开发条件可用于研究分析[2,3]。
本文基于新疆煤田煤层气资源的评价工作,通过分析该煤田的地质特征及煤质地点,全面性地开展了煤层气分布范围、含量及成分的研究工作。
结合上述的分析结果,就新疆煤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解析,为煤层气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1 新疆煤田资源及地质概况1.1 煤田资源分布新疆土地面积广阔,煤炭资源丰富,但其分布不均衡,其中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地所占比重相对较高。
根据新疆煤田地质局最新的煤炭资源预测结果,将全疆地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块:含煤区(5个),含煤盆地(27个),和煤田(57个)。
而主要煤炭储量则分布在准东煤田、准南煤田等地,其蕴藏量大约占资源总量的90%多[4]。
各区域具体煤炭资源储量如图1所示。
1-伊宁煤田;2-尼勒克煤田;3-和什托洛盖煤田;4-克拉玛依煤田;5-准南煤田;6-托克逊煤田;7-达坂城煤田;8-准东煤田;9-巴里坤煤田;10-三塘湖煤田;12-哈密煤田;16-库拜煤田;1.2 煤田构造及煤质类型新疆内分布有准噶尔、吐-哈、塔里木等盆地,并沉积形成新的煤系。
其中边缘坳陷带中的煤田则构造比较复杂,煤田大都形成倾角为70-80℃的急倾斜。
湖南大地构造特征、煤田类型及找煤方向
屡 出 现, 无 论地 洼 阶段 的 中、 新 生 代 地层 , 还 是 地 台 阶段的 晚古 生 代地 层 , % 都被 挤压 成 宽 展
型 为 主 的 , 有方 向 有 系统的 褶 皱 与 断 裂 #尤以 块 状断裂 发育 为特 征∃% 。 由 于 构 造变动 与岩 浆 活动 均强 烈 , 遂 出现 了 局部动 力 变 质现 象, 形成 断 裂变 质 带 #例 如 枚 县地佳 与茶 陵地 注 间 的
自元 古 代至 志 留 纪, 经历 着地 槽 发 展 阶段 。 沉 积 了 厚 达 # ∃ ∃ ∃ 一 ∀ % ∃ ∃ ∃ 米 的 包 括有 海 相 类 复 理 石 建 造 在 内 的 岩层 , 成 分复 杂 , 分 选 较差 , 并 夹 有石煤 层 , 伴 有 海 底 火 山喷 发 。 发 生 在 志 留纪 末 的 加 里 东 运动 , 使地槽 褶 皱 回 返 , 形 成加 里东 褶 皱 带 , 使 前泥 盆 纪 地 层 全 部 变 质 ! 并 发生 了 较强 烈 的 岩浆 活动 , 造 成了 分布 颇 广的 加 里 东 期 花 岗岩 。 加 里 东 期 的 地 壳 运 动 以水
云 。 义详−,
%
一 到 压三」唯 / 巨到,
’
∋
,
一
.
于
黔 一
%
入 , 萝+
二 ,人 去
遥奚习0 巨到之 巨匆 。 霍霎 1
图 、 乌 峰 石 煤 矿 区 剖 面 示 意图
一加 里 东期花 岗闪长岩犷 2 一 板岩 0
! 一碳 质 板岩 。
’
一 衬 摆 矜 洛、
厂 一 ,
止
一
图2
临 湘 石 煤矿区华 容 煤 矿 ·
、
断 一 一 翻面杀蓄 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煤 系 地层 特 征 白垩 系 下统 义县 组 ( K , Y ) : 本组 可 分为 四段 。 段( K 。 Y ) ( 或称 朱 家 层) : 主 要见 于八 道 壕 、 四架 山 、 东百子屯、 五 家 子 一带 。 该 层底 部 多 为砾 岩 , 往上 为 灰 色 、 灰 绿 色泥 岩 夹砂 岩 及 薄 煤 层 。在八 道 壕矿 区含 四个 可采 煤 层 群 。含大 量 狼鳍 鱼 、 蜉蝣 、 叶肢 介、 球蚬 、 田螺及 一 些 晚 白垩 纪 常见 的植 物 化 石 。 地层 总厚 度 一 般 6 0 0 — 1 0 0 0 米。与下伏岩层为不整合接触。二段f K 。 v 2 ) : 为一套火山喷 发 熔 岩及 其 火 山碎 屑岩 , 由下 而上 一般 呈 现基 性 ~ 中性 ~ 基 性 的垂 直 分异规律 。 厚度不详 , 与朱家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三段( K y 3 ) : 分布 于法库登仕堡 、 昌图沙河子一带 。 与前震旦系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 底 部 常 常有 岩 性单 纯 的底 砾 岩 , 其 上 为泥 岩 、 粉砂 岩 夹 砾 岩层 。 含戴 氏 狼鳍鱼 、 i尾 拟 蜉 蝣 和大 量 瓣 鳃 、 腹足 、 叶肢 介 及 介 姓 虫 化 石 , 厚 度 2 3 3 3 米 。四段 ( K . y 4 ) : 见于 昌 图沙 河 子 、 铁 岭西 营 盘 、 柏家沟 、 法 库 丁 家房 、 登仕 堡 、 康 平老 边 登地 。 属 火 山岩 相 。 岩性 主 要 有灰 绿 、 灰 紫色 的凝 灰 岩 、 安 山粗 面 岩 、 安 山集块 岩 和 安 山岩及 砾 岩 等 。厚 度 0 ~ 4 5 0 米 。与 三段 呈 平行 不 整合 接 触 。 白垩 系 中统 ( K 2 ) : 岩性 以砂 岩 、 砂砾岩及砾岩为主 , 并 含 有 砂 质 泥岩。 白垩系中统分为二层 , 上部为赭色砂砾岩层 , 下部为灰绿色砂 砾岩层 , 与白垩系下统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 白垩 系上 统 ( K ) : 九佛 堂组 阜新  ̄ l( f K 3 j f - K Y ) : 全 区广 泛分 布 。 铁 法煤 田含煤 建 造 可分 为 上下 含 煤 段 由灰 、 深灰 、 灰 黑 色砂 岩 粉 砂 岩 、 泥 岩及 煤 层 组成 , 含有 2 0个 煤层 , 主要 可采 煤 层有 1 0层 。 下 含煤 段 采有 下 列 化石 : ( 布列亚 、 拟 金粉 蕨 型 、 睡莲 ) 锥 叶蕨 、 齿状 枝 脉 蕨 、 中 华焦羽叶 、 胡顿银杏 、 西伯利亚似银杏 、 吉林似银杏、 纤细拜拉 、 东北 枞 型枝 等 。 上 含 煤 段 采 有下 列 化 石 : ( 布列亚、 拟 金 粉蕨 型 、 睡莲 、 斯氏) 锥 叶蕨 、 伸 长 拟 金粉 蕨 、 葛伯 特 茹 福 德蕨 、 西伯 利 亚 似银 杏 、 纤细拜拉 、
参考 文献
煤段 由下 至上 为 黑色 泥 岩层 , 黑褐 色 含 油 页岩 和 煤 层组 成 。在黑 色 泥岩 中含有鱼 、 介形虫、 腹足和瓣鳃类等化石。在张强区、 刘凤鸣窝 堡区 、 马圈子区 、 四道 号 区含 煤 地 层 为 三 台子 组 , 由 1 一 l 2个 自然 分 层组 成 的复 杂 结 构煤 层 , 由三 个 分煤 层 组成 。 阜 新 组 为 主要 含 煤 地 层 , 岩 性 由下 至 上 大致 可分 为 三段 , 下 和 上段 岩 性 较粗 , 以砾 岩为 主 , 夹 薄层 砂 岩 、 泥岩 层 , 偶含 煤 层 。 终端 岩 性较细 , 以砂岩 、 泥岩夹煤层为主 , 在谢林 台区含煤层 9 0余层 , 其中 可采 8 层 。厚 约 1 0 0 0 米。 3 沉积 特 征 3 . 1 冲积 扇一 扇 三角洲 相 :形成 九 佛 堂组 ~ 阜新组下部砂岩 、 砂 砾岩段 , 以灰绿色砂岩 、 砾岩 、 含砾泥岩夹紫色泥岩、 砂岩为主 , 其次 为 杂 色砾 岩 、 灰 色砂 岩 、 砾岩 、 灰 黑 色泥 岩 , 局部见厚层泥岩 、 砾岩 , 砾 岩成 分 以变 质 岩 和 火成 岩 砾 为 主 , 分 选 型 有 差 到一 般 , 磨 圆度 由 较差 到 较 好 , 见粒 序 层理 及小 型 交错 层 理 。 3 . 2浅湖相: 形 成 本 组 砂 泥 岩段 , 为含 煤 段 , 由灰 、 灰黑 、 灰 绿 色 泥岩 、 粉 砂 岩 与灰 白色泥 灰岩 互 层 。 下部 含 一复 杂结 构 煤 层 , 煤 中夹 石 为炭 质 泥岩 、 粉 砂 岩 及 少 量 油 页岩 , 泥 中 常含 有 黄 铁 矿 及 菱 铁 矿 结核 ; 水 平 层 理发 育 , 楔形 交 错层 理及 发 育 。 东部 及 南部 的厚层 泥 岩 中见 同生 变形 构造 , 富含 动植 物 化石 。 3 - 3扇 三 角洲 相 : 为砂岩 、 砂砾岩层 , 以灰 色 、 灰 白色 砂 岩 、 砾 岩 为主 , 局 部 夹 泥岩 及 薄 煤 线 ; 砾 岩 成分 以 火 山 岩 砾 为 主 , 变 质 岩 次 之, 分选 、 磨 圆度较差 , 以正粒序层理为主 , 富含动植物化石。 3 . 4 冲积 扇相 : 岩性 为 灰 绿 色 、 灰 色砂 岩 ; 灰绿色 、 灰 白色砾 岩 ; 砂砾 岩 夹 泥岩 及 煤线 , 砾 岩成 分 主要 为 火 成岩 砾 , 少 见变 质 岩砾 。 分 选、 磨 圆度 较差 , 层 理 以正 粒 序 为 主 。植 物 化石 碎 屑 丰 富 , 不 含动 物
5 . 4 四道 号水 库 含煤 预 测 区 经过 分 析 研究 认 为 该 区为 含 煤 有 望 区 。面 积 大 约 9 . 0 0平 方 千 米, 预 测储 量 2 0 0 0万 吨 。 6结 束语 6 . 1通 过 沉积 环 境分 析 选 择含 煤靶 区 ;采 用 综 合勘 探 控制 预测 区构造 、 地层 、 煤层 发 育 情 况 。 思路正确、 方 法 可行 , 体 现 了新 技 术 在 找 煤领 域 的应 用 。 6 . 2在 深入 分 析 以往 勘 探及 研 究成 果 的基 础 上 ,选 择 本次 研究 工 作 的重 点 找煤 靶 区 , 依据 充 分 。预 测 区 的选 择 既 体 现 当前 勘 探程 度, 又 代表 了研究 成果 的主 流 观点 。 6 . 3在 重 点煤 田预测 区有针 对 性地 开 展综 合 勘探 工 作 ,解 释成 果 客 观 反 映 了地 质 体 的发 育 状态 , 突 出 地 质现 象 , 使 以 往 有争 议 的 问 题得 到 了解 决 。
吨。
5 - 3 卧牛 石 含煤 预测 区 该 区正处 于 张 强盆 地 南缘 的盆缘 , 向北倾 斜 。 经 过 分析 研 究 , 认 为 该 区为 含煤 有 望 区 。面 积大 约 7 . 0 0平 方千 米 ,预 测 储量型枝 等 。 康 平 j 台子煤 田 , 可 分 为 三 台子 含 煤段 和 下 部砂 岩 砾 岩 段 。含
一
2 0 1 4 年 第2 2 期f 科技创 新与 应用
后期 , 构 造运 动 加 强 , 湖} 白 沉 积 接 近尾 声 , 以 冲积 扇 或扇 三 角洲 沉 积 为 主, 充填 淤浅 了湖 盆 , 从 而 演 化 到佛 堂组 阜新组上部砂岩、 砂 砾 岩 段 和砂 泥 岩 段下 部砂 岩 、 砂 砾 岩层 的沉 积 阶段 。 5研 究 成果 5 . 1刘 凤 呜 窝堡 含煤 预 测 区 经过 分 析研 究 , 认 为该 区为 较好 的 含煤 有 望 区 。 面积 大 约 2 6平 方千米, 煤层底板标高在… 3 0 0 8 0 0 米之间。预测储量 9 5 0 0万吨。 5 . 2 张强 东北 部 含煤 预 测 区 经过 分 析研 究 , 认 为该 区为较 好 的 含煤 有 望 区 。 面积 大 约 2 8 平 方 千 米 ,煤 层 底 板 标 高 在… 6 0 0 2 3 0 0米 之 间 。 预测 储 量 1 4 0 0 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