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知识网络
(学生总结:物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三、例题解析
例1.如图在某建筑工地上,用起重机吊起某物体,若物体的重力大小为G,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试比较起重机的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重力G大小关系。
①物体在空中静止不动②物体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③物体以1m/s速度匀速上升④物体以2m/s速度匀速下降⑤物体加速上升⑥物体加速下降
1、合力
(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③惯性不是力。
3、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解答:鸡蛋原来随列车一首道运动,列车突然减速,鸡蛋却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有的速度向前运动而向火车行进方向滚去。
例3、小华在超市用20N的力推着装货物的车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孩挡住去路。于是改用25N向后的拉力;这时车子减速向前运动,求此时车子所受合力大小。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解答:F合=F′+f=45N
四、练习题
1.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针对以上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惯性的应用。

(4)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3)运用转换法,研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动手和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惯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验法和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惯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和运动现象,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力和运动的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梳理相关知识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力和运动现象,试着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力和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力和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速度的计算和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示和实际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运动和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体在不同表面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弹簧测力计实验,演示力的测量和力的作用效果。
-能量转化的条件与规律:能量转化的条件与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能量损失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例题来解释。
-受力分析的实际应用:在复杂情境中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个力的方向和大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图示分析、数学推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解释惯性的概念。
-力的合成与分解:重点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的合力计算。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通过实例分析不同情况下能量的转化,如自由落体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具体情境中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如简单机械系统的能量分析。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2.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力的作用效果;
5.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及其计算;
6.运动与力的关系,受力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8-运动和力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运动和力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复习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理解什么是惯性, 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 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

4.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行为提示:1. 用双色笔将复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复习目标, 引入新课。

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 画出知识导图, 并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总结:1.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惯性:(1)内容: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即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本章学习中我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掌握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我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实质: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只与质量 有 关、与速度 无 关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一切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3.二力平衡⎩⎪⎨⎪⎧意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则此二力平衡条件:同一 物体 、同一 直线 、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4.摩擦力⎩⎪⎨⎪⎧影响因素⎩⎪⎨⎪⎧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相反 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常用方法⎩⎪⎨⎪⎧改变压力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滑动滚动 知识板块二 牛顿第一定律 1. 5月20日在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中进行了实弹演习, 若不计空气阻力, 离开炮膛的炮弹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则离开炮膛的炮弹( C )A. 由于不受力, 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 由于受到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 由于受到重力,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 .由于受到推力,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二力平衡: (1)定义: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
一复习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现象,能用惯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3.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 能运用科学方法(如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去研究物理问题。

重点:1.惯性的应用和防止,2.二力平衡的条件,3.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1.判别物体受到的平衡力,2.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听练结合。

二.教学过程
(1).知识再现与疑难点拔
知识再现一: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
2.出示例1,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
出示例2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
知识再现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
2.出示例3,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
知识再现三:摩擦力
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
2.出示例4,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
出示例5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
知识再现四:重点实验赏析(科学研究方法)
出示例6、7、8,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每个实验重点考查的知识点,点播得出各题的答案。

(2)拓展训练
见导学案,学生独立完成,讨论评析
(3)教学反思:。

八下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八下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教案:八下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运动、绝对运动;2. 速度: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3.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加速、减速;4. 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5. 重力: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重心;6. 压强: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运动、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定律的应用;3. 掌握重力和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运动中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公式的应用,摩擦力的计算;2. 教学重点:牛顿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力和压强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机械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1) 机械运动:介绍参照物、相对运动、绝对运动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2) 速度: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v=s/t)、单位(m/s),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3) 变速直线运动:讲解匀速、加速、减速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示例分析实际运动情况;(4) 力和运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ma),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重力:讲解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G=mg)、重心,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6) 压强: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P=F/S)、单位(Pa),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运动、绝对运动;2. 速度:概念、计算公式、单位;3.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加速、减速;4. 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5. 重力:概念、计算公式、重心;6. 压强:概念、计算公式、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剪刀、胶水等工具的技巧。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

3.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贴、折等。

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如何将所观察到的事物细节运用到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手工制作模板、剪刀、胶水、彩纸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彩色笔等。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手工制作游戏,让孩子们熟悉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引入主题(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有趣的手工制作作品,引发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向他们介绍今天的主题: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创意作品。

3. 制作过程(10分钟):a.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手工制作模板。

b. 引导孩子们观察模板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图案等。

c. 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可以使用剪刀、胶水、彩纸等工具。

d. 在制作过程中,我会逐一指导每个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作品(5分钟):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如何将所观察到的事物细节运用到作品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热身活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孩子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能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在我的课堂中,我通常会设计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手工制作游戏,比如“拼图大赛”。

我会准备一些形状各异的拼图碎片,然后让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地拼出完整的图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复习《力与运动》这一章节,帮助学生们巩固他们在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

设计思路是先通过一些实例来引起学生对力的作用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帮助他们理解力的作用原理,通过练习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以及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教学重点是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原理的理解。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日常用品,如气球、小车等,以及一些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一些重难点,如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与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力与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我需要重点关注通过实例引入力的概念的过程。

这一步骤是学生对力的理解的基础,通过吹气球、拉弹簧等实例,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够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存在联系起来。

我需要重点关注实验和讨论的过程。

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原理的重要手段,而讨论则是他们分享和深化理解的平台。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讨论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
活中的有关现象。

2、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3、通过常见事例了解摩擦力,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本P16至P19内容,完成下列内容并记忆:
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认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
将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即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
此定律用实验直接验证(能或不能)。

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
高度下落的原因是,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它将。

5、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牛顿第一
定律又叫。

6、惯性的大小与有关,扔出去的篮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

7、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8、防止惯性带来伤害,司机应该,行驶中还要注意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的好处是。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20到P21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记忆:1、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处于或状态,这两
个力就平衡。

2、物体受平衡力时将处于状态。

3、静止在桌子上的台灯受到力的作用,此时合
力为。

此时两个力应该、、、。

学习活动(三)阅读课本P23到P2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摩擦力是两个的物体,当他们相对时,在接
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有关?摩擦力的方向。

3、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根据,测量方法是用弹簧测
力计拉动木块做运动。

4、举例说明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跟踪练习:
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对机动车的速度有明确的限制,这是因为
了防止机动车紧急刹车后,因为机动车具有________不能立即停下来而造成交通事故;机动车制动后最终能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________力的作用。

2、一个重50N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
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当推力为22N时,木箱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3、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
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这是由于小球具有
__________的缘故。

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
__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4、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
么字宙飞船将()
A.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
5、我国2013年6月11日17:38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神州”十号飞船。

火箭升空120秒后,逃逸塔与箭体分离,
在分离的瞬间,下列关于逃逸塔的说法正确是()
A.失去重力 B.速度为零 C.仍有向上的速度 D.速度反向
6、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
是水平的。

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8、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9、下列物体中,受平衡力的是()
A.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文具盒 B.向上抛出的皮球
C.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D.减速行驶的火车
10、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不考虑空气阻力影响,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
B.篮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
C.篮球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D.篮球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1、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中,正确说法是()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地面上的桌子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C.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合力为零
12、同一个人分别沿着杆和绳匀速向上爬,哪一次受到的摩擦力大?
为什么?
13、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小强远远看见红灯亮起时就停止了蹬踏
车在自由滑行后,恰好停在斑马线前,为什么?如果在雨雪天气
滑行距离又会怎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条交通警示语。

14、
(1)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2)如图所示A物体放置在B物体上,A物体随B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请画出A物体所受摩擦力f和B物
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3)一棋子吸附在竖直的墙上,画出其所受力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