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相关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梦美,教育任重

中国梦美,教育任重

中国梦美,教育任重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是教育工作的关键对象,而教育任重道远。

中国梦实现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育人。

中国梦美,教育任重,这是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从中国梦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为何任重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美的角度展开探讨。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

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引导思想的重要工具,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高素质、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教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教育是重中之重,中国梦美离不开教育的助力。

教育为何任重?教育任重有多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教育,成为有用之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和宗旨,也是中国梦的需要。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使命。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文化传承需要靠教育来完成。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承文化需要有志愿承担这一使命的人才,而教育是培养这样的人才的关键。

教育是引导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教育则是引导思想、指引方向的重要工具。

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责任感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梦的需要。

教育是提升民族素质的基石。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高素质、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而提升民族素质需要从教育抓起,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引导思想,在全社会提升全民素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教育的重任,我们如何实现中国梦美?要坚持教育公平。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论贫富、不论种族,每个人都应该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权利。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才能让每个青少年都有机会成为有用之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梦教育梦征文

中国梦教育梦征文

中国梦教育梦征文中国梦教育梦征文1国,那么大,那么美,作为炎黄子孙,提起中国,我们的心里总能油然而生一种骄傲和自豪。

中国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百姓逐渐踏上了小康社会。

这一切的一切,作为90后,我们都有幸看到。

可是,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东西,在不自觉的发生变化。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大人们就告诉自己,记得好好学习,以后找一个好工作,你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从小开始我就告诉自己,学习就是为了好工作。

但是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我慢慢在质疑自己。

为什么这些知识会成为金钱的化身。

我曾看了一条新闻,北美的孩子们假期基本没有作业,老师更注重的是孩子们业余生活,作业大多是家务或者打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之外的生活。

可是这种学习理念在中国却难以实现,我想,中国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这种假期。

中国现在的教育被易中天这样评论: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曰其名:“压力即是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

也许没有多少人会在意这种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是不够成功的,尤其是现代的教育。

想上学的没学上,想混日子的确虚度光阴,连幼儿园这样天真的时期都有了升小考试。

每个人都从小在被“教育”。

我看着身边的同学机械的学着,听着老师对自己的教诲,每一次考试完了之后的班会,总是为了下一次考试,我开始问自己,我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每一场考试么?是为了每一次升学么?那么,为什么还要学这么多,只告诉我,怎么考试不来得更快?有时会想,是不是我们的老师在我们这个年龄段也曾愤愤不平,想来肯定会有,愤懑中国的教育,长大却从事曾经憎恨的教育,这又是为何?每个人都要生存,有的是热爱,有的是无奈,我们不能归罪与谁,可是谁又是罪魁祸首?大家都是想奋斗这些年,考上好大学,进入人生的快车道。

可是最重要的,人自身的道德教育和对知识本身的追求逐渐被遗忘。

中国梦教育论文

中国梦教育论文

中国梦教育论文中国梦教育论文让"中国梦"走进校园作者/翟颖姜晓敏摘要:"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它需要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把"中国梦"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中国梦;学校教育;校园"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它与每个年轻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因此,让"中国梦"走进校园,传递给每位学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让"中国梦"在他们心灵的土壤中开花结果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想法。

一、推进"中国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将"中国梦"的宣传融入校园文化中,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启迪学生聪明才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修建"中国梦"长廊和道德经典墙;()在走廊里以张贴为梦想而奋斗取得成功人士的.画像及名言;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从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梦想,为将来投身"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将"中国梦"融入课堂教学中"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人小的梦想合成,它是在我们心中每个人都有的梦想。

将"中国梦"及时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去。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将"中国梦"融入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讲到个人理想时,也可以同"中国梦"结合起来。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大家去完成自己的个人梦想,只有每个人去为自己的个人梦想努力、拼搏的时候,中国合力才会越聚越强,离实现"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

中国梦教育浅议论文

中国梦教育浅议论文

中国梦教育浅议论文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要以的五四重要讲话为原则,广泛开展中国梦教育,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梦教育浅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梦教育浅议论文篇一《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要以的五四重要讲话为原则,广泛开展中国梦教育,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大学生;健康成长一、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1.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人生前行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

“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指引了前行的方向,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依靠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背景,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个人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幸福梦要在国家梦和民族梦中实现。

将个人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紧密结合,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人民群众既是“梦中人”,也是“追梦人”,更是最终受益的最广大的“圆梦人”。

中国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中华民族“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梦为大学生树立了美好愿景。

中国梦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通过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在领悟“中国梦”崇高价值体系的内在凝聚力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追逐者和实践者,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浅谈中国梦教育论文

浅谈中国梦教育论文

浅谈中国梦教育论文《中国梦教育现实基础》摘要: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是高等学校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现实基础。

调查发现,高等学校通过广泛开展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基础,提高了大学生认识中国梦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主观愿望。

深化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必须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运用好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

关键词:高等学校中国梦教育现实基础当前,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国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现中国梦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总体要求,成效显著。

作为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对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成为了高等学校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

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的基本状况,有助于明确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现实需要,切实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实践要求,持续不断地把中国梦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调查要点以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态度及需要为调查内容,以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

其中,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91.8%。

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思考关于中国梦何时明确提出的,26.4%的大学生选择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19.1%的大学生选择了“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的”,回答正确的大学生占总数的45.5%。

35.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19.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知道”。

关于大学生学习认识中国梦的渠道或来源,69.8%的大学生选择了“电视广播”,64%的大学生选择了“互联网”,49.3%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课堂”,46.6%的大学生选择了“报刊书籍”,44.4%的大学生选择了“手机网络”,43.6%的大学生选择了“校园文化活动”,2.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如党校培训、学术讲座等。

关于中国梦和教育梦的征文(精选五篇)

关于中国梦和教育梦的征文(精选五篇)

关于中国梦和教育梦的征文(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中国梦和教育梦的征文做教育需要境界。

何谓境界?即事务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教育的境界应该是什么?概括而言,就是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具体来说,就是办教育的主体,办教育的人,教育的对象,都需要有一定的眼光,一定的视野,一定的气度。

办教育的主体,即各级各地的政府需要有境界。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需要长期关注、舍得投入、见效缓慢的社会事业。

要办好教育,各级政府需要以均衡发展的思路谋划教育事业发展,并持续投入教育资金,打造好辖区内每一所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使之成为硬件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满足现代化办学需要的学校,为培养能够面向世界、未来和现代化的教育对象的现代教育的实施创造可靠基础。

还舍得给从事教育的人员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也让从教者有尊严感、成就感、事业感。

此之谓办教育的主体之境界。

所幸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中央和省市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南朗当地的政府正已不断成就着这一点。

管理教育的人,即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的管理干部也需要有境界。

他们是教育目标具体实施的领头人,其思想、理念、视野、胸怀、气度对所在区域和学校的办学实效之作用很关键。

教育的管理者,需要有跳出辖区看教育的眼界,而非只匍匐在井中遐想井外的世界,或者根本连遐想也没有。

还需要站在所管理的基点看孩子们一生的教育和成长发展,而非只注目于学生六年或三年在“我的学校”的表现。

教育的管理者,是所在区域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领军者,需要不断启发我们的同行者——一线的老师们,常常反思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是否能够在人格和知识能力各方面都成全学生,为孩子们真正奠定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否能够在人生境界上引领孩子们,学会自主教育、自我修养,把自身努力锻造成为德才兼备的既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气质又有现代社会气息的人,且能够看得更高、更远,且在无形之中悄悄地把对家、国的责任自觉肩负。

中国梦教育梦论文

中国梦教育梦论文

中国梦教育梦论文在实现中国梦的冲刺中,实现教育梦是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教育梦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梦教育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梦教育梦论文篇一《中国梦·教育梦》摘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作为一个日渐走红的官方词汇,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主线,中华儿女一直为之奋斗的光荣梦想。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国梦是中国气派的人间正道。

放眼梦想,直面中国,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是中国的重大决策。

在实现中国梦的冲刺中,实现教育梦是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教育梦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中国梦;教育梦《德佑二年岁旦二首》之一南宋・郑思肖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700多年前,也就是在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面对元兵压境杭州,国破家亡之际,写了前面的《德佑二年岁旦二首》之一。

这是目前诗考证中最早提到“中国梦”的记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诗人心系强国之梦,向往太平盛世。

当然,古人的中国梦与近现代中国梦在历史时空转换中已迥然不同。

今天我们所指的中国梦,是近现代每个中国人的理想集聚和浓缩。

一、中国梦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的抉择理想。

梦想一直都在,梦想无处不在。

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

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

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

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和中国道路的认同,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篇一《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路径研究》摘要:“中国梦”,是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理想。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理想信念,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多种教育路径,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和中国道路的认同,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 教育路径The educ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 China Dream”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Lou Yuhua(Shao Xing University,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Zhejiang, Shaoxing, 312000)Abstract:The “ China Dream” is the most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 and governing idea for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nd it is also the greatest ideal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 modern tim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and nation.Meanwhile it is the vital strength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It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firm the social ideals and beliefs,grasp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ccurately and establish the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rough the educationof the ideal “China Dream”. Besides,the students should be educ ated by the ideal “China Dream”by varied methods for developing their cognitive recognition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hina’s roads,so that it will stimulate their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key words:The university students,“China Dream”,the educative methods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一)“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中国梦”的说法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每一个时期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教育相关思考论文
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梦教育相关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教育相关思考论文篇一
《关于背景下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党的以来,我国政府对“中国梦”的系列论述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也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开展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对大学生的成才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开展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成为一项新的实践课题。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意义;开展
1 引言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中,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他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当代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也是践行“中国梦”的有生力量和中坚力量。

“中国梦”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和必然,如何引领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2 “中国梦”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2.1 “中国梦”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内在统一性
一方面,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中国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祖国的繁荣富强是为大学生个人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中国梦”的实现是个人梦实现的根本前提。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每个大学生的梦想是“中国梦”的一分子,个人梦想的实现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2.2 “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一致性
“中国梦”是全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在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而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国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中国梦”将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引领其走向正确的道路。

反过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加强,又可以促使他们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所以说,“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一致性。

3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大学生承载着“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中国梦”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开展“中国梦”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学会抵御各种诱惑和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坚守理想信念,让其去追求更高、更积极的理想目标,鼓舞激励大学生在进取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青春中国梦。

在“中国梦”教育过程中,会涌现许多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
追求真理,实干兴邦。

3.2 “中国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心理比较敏感,也易受负面社会现象的影响。

他们比较关注改革中出现的政治腐败、贫富差距、民生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

“中国梦”教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来教育大学生,有益于大学生客观地、历史地看待社会现象,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有益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3.3 “中国梦”教育能够激励大学生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梦”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民族共同的梦想,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

“中国梦”教育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追求自己的美好梦想。

3.4 “中国梦”教育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中国梦”教育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积极要求进步的精神需求,使大学生在追求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最终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当代大学生是以“90后”为主体,他们好奇心重,更现实,比较容易接受有用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教育信息。

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寻求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中国梦”主题,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宣传媒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树立典型等途径对大学生展开教育,增强“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4.1 加强价值观引领,引导大学生用“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曾经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国内广泛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开展大学生“中
国梦”教育,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繁荣和富强的努力和成就,会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2 利用校内各种媒介的作用,营造“中国梦”教育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校园和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先进,个性鲜明,能够与新媒体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校内各种媒介,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飞信、QQ群、校报、校内广播、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开展“中国梦”理论的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增强“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营造“中国梦”教育的良好氛围,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4.3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梦”教育,加强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平台和主阵地,“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利用好课堂教学。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在教学内容上及时增加“中国梦”教育,积极发挥“中国梦”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作用,使当代学生自觉将“中国梦”与“我的梦”结合起来,用实干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其次,专业课教学要紧密结合“中国梦”教育,鼓励大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为实现“中国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扩大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再次,采用互动交流的“参与式”教学,转变大学生被动接受“说教式教学”的地位,让学生敢于有梦,努力圆梦,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梦”学习中。

4.4 “中国梦”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高校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秉承校训与校园文化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加强“中国梦”教育,还可以建设含有中国梦元素的人文景观,将“中国梦”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正确的认识“中国梦”。

4.5 利用各种报告会和培训班,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
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各种报告会和不同主题的培训班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宣传。

例如形式政策报告会,党建工作举办的各种主题的培训班等,将“中国梦”主题教育与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各种报告会和培训班融合在一起,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觉悟。

4.6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这样就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理解和践行“中国梦”,从而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01.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