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固井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方向
浅谈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的研究发展

浅谈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的研究发展摘要:目前我国关于页岩气勘察的研究大多数是集中在地质和钻井技术方面,对于固井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的难点是油基钻井液置换和界面清洗困难、效率不高、固井井漏等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难点,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了几点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对策。
关键字: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研究发展页岩气是指存在于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之中的天然气,我国的页岩气存储含量比较的多,随着我国能源需要的不断加大,勘探开发页岩气也提上了日程。
固井工程是承接钻井和完井的重要工程,其质量决定了页岩水平井的产量和使用寿命。
我国当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并不完善,对于关键的技术环节掌握还不够,影响了页岩气开采的效率。
通过本文,笔者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难点页岩气的储层状况决定了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的工艺特点,这也是勘探开采中所面临的技术难点。
1.页岩气藏储层特征与钻完井特点页岩层相对于其他的岩层水敏性强、膨胀性大、易坍塌,其矿物质含量较高,而且层片状的土层分层清晰,强度、泊松比等各向异性突出,因为页岩层包含的粘土层很容易发生吸水膨胀。
页岩气藏钻完井工艺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①水平井钻井,这是美国页岩气钻井最常用的的方式,水平井钻井在页岩层钻水平井,可以获得较大的储层泄流面积和更高的单井产量,也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要钻井方式;②采用油基钻井液,采用了油基钻井液能有效的解决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问题和储层保护问题,与水基钻井液相比,其抗污染能力强,润滑性好,抑制性强,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页岩气产层。
③储层体积改造,要想得到理想的水量,只有通过储层体积改造,从而提高页岩气井的经济效益。
2.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难点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技术难点有:油基钻井液置换及界面清洗困难,顶替效率不高;管串安全下入难度大,尤其是多级分段压裂所需完井工具管串结构复杂,下入过程中损坏风险大;固井过程中的井漏;固井后早期气窜;对水泥浆和水泥石性能要求高;此外高温高压条件下,地层腐蚀介质对水泥石的长期腐蚀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水平固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探究

21 0 0年第 1 2期
水 平 固井技 术 的 国 内外发 展 探 究
赵 志 军
( 大庆 钻 探 工 程 公 司钻 井 生产 技 术 服 务 二 公 司 , 龙 家 大 庆 18 0 ) 黑 3 0 0 摘 要 : 国 内外 水 平 井 固 井 工 艺技 术进 行 了全 面 、 致 的 调 研 , 绍 了 国外 水 平 井和 大 斜 度 井 固 井 工 艺 , 对 细 介 可供 现 场 工 程 技 术 人 员借 鉴 , 以提 高 国 内水 平 并 固 井 工 艺 技 术 和 整 体 效 益 。 关键词 : 平 井固井 ; 水 关键 技 术 ; 展 进
岩 控 制 问题 。观 测 发 现 , 采 面 切 眼 在 采 用 锚 、 、 、 配 经 济 上 是 合 理 的 , 全 上 是 可 靠 的 。在 工 作 面 切 眼 进 行 试 综 网 喷 索 安
合钢带 等联 合支护技术后 , 巷道 围岩 变形 速度较 快 ; 顶板离 验 获 得 成 功 , 明 对 综 采 工 作 面 切 眼 扩 面 的 施 工 工 艺 有 一 证
提 高 大 斜 度 井 和 水 平 井 固 井 质 量 的 设 计 和 施 工 新 技 术 , 2 4 5技 术 套 管 固 井 油 气 层 保 护 技 术 , 平 均 单 井 原 油 产 量 研 4. 使 制了相关的技术装备 。 提 高 1 2 , 得 了 较 好 的效 果 。 改 进 后 的 水 泥 伞 一 分 级 箍 4 取
层 仪 的 监 测 数 据 表 明 , 板 的 松 动 离 层 变 化 也 较 小 , 道 整 定的借鉴作用 。全部 实 现综 合机 械 化采 煤 , 个工 作 面都 顶 巷 每 体 支 护 效 果 较 好 。综 采 面 切 眼 在 采 取 锚 、 、 、 配 合 钢 要 进 行 切 眼扩 面 , 此 使 用 采 煤 机 扩 面 取 得 了 较 好 的技 术 网 喷 索 因 带 等 联 合 支 护 技 术 后 , 传 统 的 钢 棚 支 护 相 比 取 得 了 明 显 效 益 。实 践 表 明 , 用 锚 、 、 、 配 合 钢 带 的 锚 杆 支 护 技 与 采 网 喷 索 的技 术 经 济 效 益 : 少 了 巷 道 支 护 的 材 料 、 护 等 费 用 , 减 维 节 术 , 功 控 制 了大 断 面 切 跟 粉 砂 质 泥 岩 顶 板 难 以 维 护 的 技 成 约 成 本 ; 短 了 切 眼 的 施 工 工 期 , 眼 空 间增 大 , 采 设 备 术 难 题 , 有 效 地 控 制 了 巷 道 的 围 岩 变 形 , 得 了较 为 明 显 缩 切 综 并 取 的运 输 、 装 速 度 得 到 明 显 提 升 , 于 矿 井 实 现 高 产 高 效 。 的 技 术 经 济 效 益 。 安 利 改 善 了 巷 道 的 围 岩 状 况 , 过 集 中布 置 放 水 孔 、 孔 径 锚 索 通 小 补 强 支 护 等 措 施 减 弱 地 下水 对 切 眼 粉 砂 质 泥 岩 顶 板 的 弱 化
水平固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探究

水平固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探究对国内外水平井固井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介绍了国外水平井和大斜度井固井工艺,可供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借鉴,以提高国内水平井固井工艺技术和整体效益。
标签:水平井固井;关键技术;进展固井作业是油气井钻井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水平井(大斜度井)固井技术由于水泥浆顶替问题等因素影响而与直井有很大的差异,固井成功率低且费用高,长水平段固井更是高难度作业。
在水平井技术发展初期,国外采用后期射孔完井的水平井很少,对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固井的研究不多。
但为了持续发挥水平井的综合经济效益,很多石油公司和专业固井公司开展了技术攻关,已形成了一套提高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固井质量的设计和施工新技术,研制了相关的技术装备。
1 国内水平井固井新技术1.1 套管漂浮技术在渤海湾的6口大位移延伸钻井后固井的成功作业,说明了大位移延伸段(311.15井眼)固井的关键技术——套管漂浮技术,即用“盲板浮鞋+漂浮接箍”实现套管漂浮;用双弓扶正器保证套管居中、减少下套管的摩阻;用滚轮扶正器降低界面摩擦系数;用Cem SAIDS固井仿真软件进行摩阻预测。
为提高顶替效率,保证固井质量,采用双速替钻井液技术,实现紊塞流上返;采用海水顶替液,实现套管的浮力漂浮。
1.2 水平井固井油气层保护技术以前在用244.5技术套管固井时,油层已打开,水泥对油层污染严重,而且固技术套管时未采取油气层保护措施,产量较直井提高不明显。
为解决此问题,国内研究使用了244.5技术套管固井油气层保护技术,使平均单井原油产量提高14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改进后的水泥伞—分级箍两级注水泥防漏固井工艺,分两级固井。
一级封固,先固水泥伞以上30m,凝固后再用打开式分级箍进行二级固水泥到井口。
水泥伞的优点是,防止水泥浆直接冲击油气层,达到防止压漏地层、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在施工的8口井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国外水平井固井工艺技术HALIBURTON和EXXON公司对水平井固井提高钻井液顶替效率总结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对于井斜角在45°以上的井眼,为满足钻井液悬浮岩屑的要求,钻井液的屈服值应达0.75-1.5kg/100m2。
国内水平井固井技术及发展

收稿日期:2005-06-09作者简介:孙莉(1973-),女,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现从事科技情报调研和编辑工作。
地址:(618300)四川广汉市,E -mail :Flybird -sl @钻井工艺国内水平井固井技术及发展孙 莉,黄晓川,向兴华(四川石油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 摘 要:受水平井客观条件的影响,水平段的套管扶正问题,水平井的水泥浆体系设计问题,都是水平井固井的最大难点,也是影响水平井固井最关键的因素。
国内水平井固井技术在“八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理论研究和施工技术方面又有一些拓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水平井固井综合配套技术。
对国内外水平井固井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介绍了国外水平井和大斜度井固井工艺、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水泥浆参数设计、井眼清洁、套管扶正、固井新技术、新工具等,以及现场应用和效果,可供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借鉴,以提高国内水平井固井工艺技术和整体效益。
关键词:水平井固井;关键技术;套管居中;扶正器;水泥浆体系中图分类号:TE 24312 TE 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68X (2005)05-0023-04一、国内水平井固井的关键技术1.水平井固井套管设计长半径水平井和某些中半径水平井可以下套管固井。
在水平井套管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是套管是否安全地穿越弯曲井段。
1.1 套管强度设计水平井套管受力情况复杂,在套管下入过程中,承受轴向弯曲载荷、超压常的上提和下压载荷。
因此,水平井套管设计较常规直井(或定向井)套管设计强度要高一等级,如直井用钢级J 55壁厚7.72mm 套管,水平井则用钢级N80壁厚7.72mm 套管,抗拉强度设计,除计算正常轴向载荷外,还应计算弯曲附加轴向载荷,上提最大吨位,抗拉强度安全系数不低于1.80,上提最大吨位时的套管抗拉安全系数不低于1.5。
1.2 套管下入过程中各种阻力计算套管下入过程中的阻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急弯时的局部阻力,由井眼条件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是该井的最大全角变化率;其二是套管与井壁的摩阻力,由相当于水平位移长度的套管重力和套管与井壁的摩擦系数决定。
固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固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国内外固井技术(一)油井水泥及油井水泥外加剂油井水泥及油井水泥外加剂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国外基本水泥共有十三类水泥,油井水泥外加剂共有13大类200多个品种。
为适应向API水泥标准的转化,我国油井外加剂也发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1、基本水泥目前国外BJ、福拉斯马斯特、道威尔、哈里伯顿和诺斯科等五大能源技术服务公司都生产基本水泥,我国只生产一类油井水泥(波特兰水泥)。
基本水泥共有十三类:波特兰水泥、高铝水泥、市售低密度水泥、市售膨胀水泥、微细波特兰水泥、微细波特兰水泥和微细高炉矿渣混合物、高细度水泥、高炉矿渣、微细高炉矿渣、波特兰水泥和高炉矿渣的混合物、可储存的液体水泥、酸溶水泥、合成树脂水泥。
2、油井水泥外加剂外加剂只能改变水泥浆的物理性能而不能改变其化学成分,水泥浆只不过是外加剂的载体。
国外油井水泥外加剂主要以哈里伯顿、BJ、休斯、德莱塞、道威尔、西方五家公司的产品为代表,我国油井外加剂也发展很快,水泥外加剂品种比较多,主要分为13大类。
包括:促凝剂、缓凝剂、降失水剂、分散剂、消泡剂、减轻外掺料(减轻剂)、加重外掺料(加重剂)、防漏外掺料(防漏剂)、防止水泥石高温产生强度退化的外掺料、触变水泥、隔离液和冲洗液、清除钻井液污染剂、特种外加剂。
(二)国外固井技术1、新型“钻井”固井液技术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及几个其它石油公司的一批科研开拓者,在多功能钻井液(UF)性能、胶凝浆特性、泥饼固化、界面胶结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剪切胶结,激活剂的扩散实验,水平井大型井筒顶替模拟试验),研制出新型“钻井”固井液技术,只是在原有钻井液配方的基础上,添加不多的高炉淬厂渣或其它可水化材料,基本上不影响钻井液的其它性能。
新型“钻井”固井液技术采用UF钻井、MTC固井提高了钻井液和固井液的相溶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固井水泥浆与钻井液的不相溶问题,从而实现了第一、二界面的良好分隔和胶结强度,特别是提高第二界面的胶结质量,减少和阻止油气、水流体的层间窜通,而且由于激活剂的扩散和渗透,使泥饼形成了固化的致密泥浆,阻止循环漏失和水泥浆液柱回落。
中国石油固井技术发展历程及建议

中国石油固井技术发展历程及建议原标题:中国石油固井技术进展及发展建议文|齐奉忠刘硕琼沈吉云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固井是油气井建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井质量直接关系到油气井寿命、长期安全生产甚至油气藏的采收率。
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
深层、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成为油气产量新的增长点,老油田稳产增效成为工作重点。
为了满足复杂油气藏、老油藏挖潜及海外复杂区块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固井专业通过“十二五”的技术攻关,基本形成了系列配套的固井材料、固井工具及相应的固井工艺技术,有力地支撑了油气生产。
在新的勘探开发形势及低油价大的市场环境下,固井技术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需要从基础理论、水泥浆体系、固井工具、软件及智能化固井平台系统等方面开展深入持续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力,解决复杂井固井“有方法、无把握”的问题,实现油气井全生命周期井筒密封,提升固井工程技术对勘探开发的服务保障能力。
石化监理1 “十二五”固井技术进展“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固井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工艺技术、功能材料和水泥浆体系、工具与附件、技术装备、基础理论研究5个方面。
1.1 工艺技术方面1.1.1 大温差长封固段固井技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及复杂地层发展,大温差长封固段井固井越来越多。
通过深入攻关,解决了水泥浆超缓凝、浆体稳定性差,以及水泥石抗压强度低、发展慢等技术难题,有效提高了长封固段大温差井的固井质量。
近5年来,大温差固井技术在中国石油的塔里木、西南、长庆、冀东、华北等油气田推广应用1000多口井,有效保障了井筒完整性,为简化井身结构、降低成本、实现提速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1.1.2 深层高压酸性天然气井固井技术安岳气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碳酸盐岩整装气藏,该气田磨溪—高石梯地区φ177.8mm尾管井段集中了6项固井技术难点(跨120℃温度敏感点、温差大、高密度水泥浆、存在高压气层及水层、尾管固井、五开降钻井液密度)(图1),固井难度大、要求高。
国内外固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固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固井技术的技术难点,主要从固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固井技术的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固井技术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固井技术能够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通过对固井作用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国固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加强抗高温,拓宽油井的固井的适用技术,从而进一步加大油井技术的现场使用力度。
【关键词】固井;技术;发展趋势前言钻井工程中固井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作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将水、汽、油分开,保护套管,增加气井的寿命,从而使油气产量得到提高。
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油井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涉及到大功率的发展、密度精确控制、自动化设备操作的。
本文基于这些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固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1 固井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固井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特色的固井技术,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基本上能够满足勘探的需要。
1.1 深井、超深井的固井技术的形成这些年,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深入,勘探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抗高温系统也在不断的增加,质量也在逐步的改善,并且对施工工艺也有了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国内外专家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油井水泥外加剂、固井工艺技术、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设计模拟与分析软件、水泥浆顶替技术、注水泥设备等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是油井基本水泥由一两种发展到13种;注水泥设备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配浆过程进行连续监控,注水泥设备向操作自动化、密度控制精确化、大能量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复杂地层固井技术日趋完善,1.2 复杂的固井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几年来,美国有一个叫哈里伯顿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水利浆固井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了外加剂,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和现场施工系统,这对于复杂的系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固井的技术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不同的固井地质情况有所不同。
气窜是一个非常难的难题,在国内做了很多工作,基本上弄清了原因,目前,深层次固井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储气库的建设速度,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储气库得到了发展,并且渐渐的成熟了起来,这样为安全供气提供了保障。
固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言●固井作业是油气井钻井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封隔井眼内的油层、气层和水层,保护油气井套管、增加油气井寿命以及提高油气产量。
●自1903年开始固井以来经过近100年的努力,国内外固井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油井水泥的扩充与完善,油井基本水泥由一两种发展到13种;●油井水泥外加剂已发展到14大类200多个品种;●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配浆过程进行连续监控,注水泥设备向操作自动化、密度控制精确化方向发展;●复杂的地层固井技术日趋完善,研究开发了适应高压气井、低压易漏失井、多压力系统以及深井超深井高温固井配套技术。
一、国内外固井技术进度情况(一)油井水泥与外加剂研究●1、基本水泥。
基本水泥增加了酸溶水泥、高细度水泥、波特兰水泥与高炉矿渣混合物、可储存液体水泥和合成树脂水泥。
● 2、外加剂。
应用油井水泥外加剂已成为解决各种复杂固井问题、提高固井质量和保护油气层的主要技术手段。
据美国统计,固井外加剂的用量占油田化学剂的38%。
油井水泥外加剂主要进展●(1)降失水剂。
研制开发了适应更宽温度和密度范围、抗盐和抗高温的高性能降失水剂。
●(2)用于深水固井的特殊外加剂。
●(3)泡沫水泥浆外加剂。
●(4)改善水泥石性能的外加剂。
●(5)满足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水泥外加剂。
(二)固井技术1、CemCRETE固井技术为解决异常压力固井问题,道威尔—斯伦贝谢公司于1998年底研究开发了CemCRETE技术。
该技术基于混凝土水泥浆技术,利用颗粒级配原理,通过优化水泥及外掺料颗粒直径分布(PSD),优选3种以上不同直径的颗粒,使单位体积内固相颗粒增加,尽量降低水泥浆水灰比,提高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和降低水泥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CemCRETE固井技术应用●密度为1.20g/cm3的低密度水泥浆,24h抗压强度大于14MPa,水泥石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明显小于常规水泥浆;●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采用密度为2.40g/cm3的高密度水泥浆技术成功地解决了Sarmad 油田井深为4800m的深井膏盐层的高压固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固井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方向齐奉忠;冯宇思;韩琴【摘要】固井是油气井建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固井质量直接关系到油气田、油气井寿命及安全生产.国外固井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固井工艺、水泥及外加剂、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装备等方面配套齐全.国内固井技术经历了学习模仿、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等阶段长期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一五\"至\"十二五\"的攻关,有了长足进步.面对\"深、低、非、老\"勘探开发新形势,以及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老油田有效稳产的新任务,固井技术应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工况环境和水泥环长期密封的要求,深入开展功能性固井材料与工具、信息化智能化固井控制与检测评价一体化系统、全生命周期固井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为油气资源及特殊能源的安全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保障.【期刊名称】《石油科技论坛》【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6页(P35-39,44)【关键词】固井;固井装备;固井工具;外加剂;水泥浆【作者】齐奉忠;冯宇思;韩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6固井是较独立的系统工程,具有作业时间短、工序多、技术性强,以及隐蔽性、一次性、风险大等特点。
固井质量关系到油气田的合理开发、后续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是油气井的“百年大计” [1]。
固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支撑油气井内的套管,封隔油、气和水层,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井壁与套管间水泥环的密封质量。
固井技术为多学科研究应用,涉及地质、石油、机械、化学、流体力学和电子等。
水泥浆固井最早使用于1903年,目的是封堵油层上部的水层;1910年,A.A.Perkins在加利福尼亚油田使用双胶塞固井,发展完善了这项技术。
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固井技术在固井工艺、水泥及外加剂、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装备等方面均取得较快发展,形成了适应不同地质与钻井条件的配套技术,基本满足了不同条件下的固井需求。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和钻井技术的发展,深井超深井和特殊井的持续增加,固井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1 国外固井技术发展历程现代固井技术起源于1919年,这一年哈里伯顿(Halliburton)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成立了新方法油井固井公司(New Method Oil Well Cementing Co.)。
现代固井技术的标志是固井作业独立于钻井泵的泵注系统;发展路径是借鉴建筑行业,研制固井外加剂体系及固井设备、仪器仪表,制定实施API标准。
国外固井技术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1 概念化阶段(1908—1938年)该阶段固井从埋管到注水泥形成了独立的工艺与技术;由单胶塞发展到双胶塞顶替,从使用专用管材、专用水泥,到进行固井质量检测与水泥浆室内实验,发展形成了套管注水泥工艺。
1.2 发展阶段(1939—1970年)该阶段从常规套管注水泥发展形成了多种注水泥工艺方法(如分级固井、尾管固井、内插法固井、挤水泥、打水泥塞等);管材及固井工具配套化(如不同钢级及壁厚的套管,研制了系列固井工具及附件,如浮箍、扶正器、胶塞等);水泥浆体系及隔离液材料系列化(开发了不同系列固井水泥和配套外加剂,开发了适应不同井况、提高顶替效率的前置液等材料);对固井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指固井过程中的顶替机理)。
1.3 科学化阶段(1971—2012年)该阶段主要是在先进的固井设备、工具、工艺和特殊的材料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经过长期研究和技术积累,实现了固井工艺定型、工具及材料条例化、设备专门化、技术理论化、设计科学化。
(1)顶替机理研究方面,开发了系列冲洗液和隔离液及Opticem软件,实现了动态模拟固井施工过程;(2)在防窜机理研究方面,通过对油、气、水防窜机理的研究,开发了系列防窜外加剂和防窜水泥浆体系,研制了配套防窜工具和防窜评价仪器;(3)水泥环密封机理研究方面,从水泥浆体系、水泥石性能要求、固井施工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技术措施,如提供Welllife服务,确保环空密封及预测水泥环密封失效;(4)材料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开发了专用水泥、系列外加剂及提高钻井液顶替效率、保证水泥浆综合性能的材料;(5)设计与评价技术方面,主要是应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设计、精密机电一体化、实验分析仪器、测井评价方法及仪器技术的研究。
1.4 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阶段(2012年以后)该阶段主要技术进展包括:3D固井施工模拟技术,能够清晰模拟井下情况,对提高顶替效率提供技术指导;iCem施工预测分析模拟软件,可模拟水泥返高、顶替效率等;eRedBook移动APP;哈里伯顿公司推出新一代深水固井系统“优势一号”(HCS Advantage One),该系统软硬件结合,能够同时监测、控制约300个技术参数,作业数据可送达世界各地(图1);全生命周期固井成套技术、精细化及一体化固井技术研究,向智能化、信息化及大数据应用等方向逐步迈进。
图1 哈里伯顿新一代深水固井系统HCS AdvantageOne2 国内固井技术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勘探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固井技术的发展基本与钻井技术同步,目前已形成一支装备精良、业务熟练、技术先进的技术研究与服务队伍,市场规模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部分技术实现由跟跑、并跑直至实现领跑,为石油天然气经济安全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强的工程技术保障,但总体技术较国际高端尚有差距。
国内固井技术发展也经历了4个阶段。
2.1 学习模仿阶段(1950—1980年)国内油气井固井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应用于玉门、克拉玛依、大庆和胜利等油田。
早期没有专门的固井公司,50年代末才相继成立了固井专业队伍(固井大队)。
当时尚处于石油工业发展初期,固井技术基本是在参考苏联的技术模式下探索发展。
2.2 自主研发阶段(1981—2000年)该阶段固井技术和装备取得了长足发展,固井装备及工具研制方面,主要研制了气动灰罐车、固井管汇车、供水车、中功率及大功率水泥车及各种固井新工具[2];固井技术方面,主要在提高顶替效率方法、新固井工艺、水泥浆体系、固井外加剂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通过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解决了油田固井多项技术难题,技术成果在油田现场中广泛应用,为油气勘探开发及增储上产提供支持。
2.3 技术突破阶段(2001—2015年)该阶段固井主要在工艺、装备、水泥浆体系、固井外加剂、工具附件、软件等方面取得进展,针对复杂井形成了配套技术。
新技术不但能解决漏失井、高压油气井、长封固段井、大位移井、水平井、小间隙井、盐膏层井等复杂井的固井问题,也在满足油气勘探开发要求、实现油气层保护和增产增效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装备技术方面,从最初的喷射混合技术发展到全自动混浆技术,从最初的机械式设备发展到电控化、智能化设备。
2.4 创新发展阶段(2015年以后)近年来我国在深井超深井、水平井及大位移井、大温差长封固段一次上返固井、储气库及页岩气固井方面获得突破;开发了大温差、抗高温及韧性膨胀水泥,外加剂抗温达200℃[3],产品全部实现国产化;常规固井完井工具成熟,目前正研制204℃/105MPa固井系列工具。
我国固井装备的研制从初期的仿制到关键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开发,发展到今天,部分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国外固井技术发展新趋势2010年,墨西哥湾BP公司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了井喷着火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在固井后替海水作业中,固井失败是直接原因。
该事件引发了国际上对固井作业的特殊性、重要性日益重视[4]。
目前固井技术发展趋势:总体上向技术配套、系列化、个性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注重水泥浆体系、外加剂研究向关注水泥石性能的方向发展(表1);固井质量向保证长期封隔质量及井筒密封的方向发展;固井管理及施工向加强过程控制、管理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3.1 日益重视井筒密封完整性井筒密封完整性是保障油气井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
一次成功的固井作业不仅需要顶替到位、胶结良好,还要求水泥浆固化后,水泥环具有在井眼整个生命周期中维持层间封隔的能力,已从井眼的生命周期上来认识和要求固井工程[5]。
为保证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国际上开发应力分析软件,研制柔性水泥,并结合提高顶替效率等措施保证环空水泥环的长期密封。
表1 过去和现在国外对水泥性能关注的变化对比序号以前关注的性能目前关注的性能1 密度早期强度2 稠度后期强度3 胶凝强度水泥石渗透率4 自由水水泥石体积收缩性5 浆体稳定性胶结性能6 脱水作用水泥石柔韧性7 可泵时间水泥石耐久性8 早期强度水泥石韧性3.2 长寿命固井成为追求目标一些公司提出了“长效同井”的理念,即实现全井生命周期内的有效封隔,为油气井长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长寿命固井成为甲乙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美国贝克休斯公司的长效固井体系理念主要包括4个方面:(1)实现全井生命周期内的有效封隔;(2)必须结合良好的设计和施工;(3)必须根据不同井况进行设计;(4)水泥浆体系的性能具有可调节性,如柔韧性、抗腐蚀性、防气窜性等,能满足复杂井况下安全固井及密封要求。
3.3 “一体化”固井理念被认可斯伦贝谢公司推广“一体化”固井服务,采用固井优化软件进行固井设计,以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开发系列配套的水泥浆体系,以满足不同井况下的固井要求;固井管理实现从粗放化向精细化流程管理的理念转变,注重细节,加强过程管理。
4 我国固井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差距4.1 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内油气资源集中于“深、低、非、老”领域,井深更深(跨越8000m)、水平段更长(迈向3000m),地质条件日益苛刻、工程技术难度日益加剧,给固井工程带来更大的技术挑战。
目前我国固井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深井超深井固井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高温超高温固井技术水泥浆、隔离液抗温性及敏感性需进一步提高;采用大型体积压裂方式开发非常规油气井水泥环长期密封性需要提高;压力系统复杂老油田调整井及天然气井固井层间有效封隔能力有待提高;疑难井、多种复杂并存井固井“有办法,无把握”;火烧油层、蒸汽驱超高温条件下稠油热采井、油页岩等固井水泥石抗温不足;地热井、干热岩、水合物固井刚起步。
4.2 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我国固井技与国外相比,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固井装备。
固井装备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大功率、宽密度控制及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固井装备正在全面替代国外产品,并且每年有数十台装备出口。
但与国外固井装备相比,国内的固井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