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2)全文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默认分类2010-02-07 10:07:52 阅读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中国古今地名对照共计中国古代地名1524个目录阿尔泰阿尔泰诺尔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阿勒楚喀阿力麻里阿旃陀石窟哀牢爱珲爱州安北都护府安定安定郡安东都护府安丰安谷城安国安化安陆安南都护府安平安庆安市安肃军安条克安西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安息安阳安邑敖仓傲八百媳妇八公山八闽巴巴东巴郡巴陵拔达岭霸上霸州白帝城白沟白龙堆白马白马寺白门白沙瓦白山黑水白下百花潭柏海柏举柏人阪泉板桥褒斜道宝庆保安保德保定保宁抱罕卑沙北地北海北假北京北邙北平北庭北徐、南徐贝州狈水避暑山庄汴梁汴水汴州别失八里宾州滨州豳州并州拨换城播州伯力勃海郡勃利州勃律博浪沙博陵博望博州渤海渤海郡薄骨律捕鱼儿海布达拉宫采桑采石矶蔡蔡州参合陂沧州苍梧曹曹国曹州草桥关柴桑柴市昌国昌黎昌南镇昌平昌邑长安长坂长城长平长沙长勺长洲苑常德常山常州朝歌潮州车里郴州辰阳辰州陈仓陈仓道陈郡陈留陈留郡陈桥驿陈州成德成皋成周城承德承天城父城濮城颍城阻池州赤城赤岭赤嵌舂陵崇仇池筹笔驿出河店滁州楚州处州川边春明春申江磁州刺桐怛罗斯沓中打箭炉打牲乌拉大都大非川大金川大梁大吕宋国大名府大沫崮大泥大宁卫大秦大胜关大食大宛大西洋国大夏大兴城大雁塔大仪镇大庾岭大泽乡大昭寺大震关代郡岱、岱宗、岱岳丹阳单父单于都护府单子台掸国淡水当涂宕渠砀山道州德安德化德胜城登州邓邓州狄道帝丘棣州钓台钓鱼岛钓鱼山鼎州定军山定襄定州东昌东川东都东海郡东京东郡东陵东平东平郡东坡东莞东吴硐州都畿道豆子航督亢独乐河独石口杜曲端州顿丘顿丘郡朵甘思鄂县鄂州鄂渚阏与贰师城范公堤范阳范阳郡方城枋头房陵飞狐口肥水分宁分州汾州丰镐凤翔奉天奉先奉元佛郎机佛山佛逝国佛堂山佛陀加雅夫椒肤施伏羌伏俟城扶风扶风郡扶南扶余芙蓉城芙蓉湖拂林浮梁浮图城涪陵涪县涪州符离福建福陵福宁福州抚冥抚州甫里复州富春富平垓下盖州甘露寺甘肃甘州赣州皋亭山高嗷高昌高鸡泊高凉高梁河高密高密郡高奴高平高阙高阳高阳关高邮高州镐格尔必齐河巩昌缑氏姑孰姑苏姑臧孤竹谷城固原瓜步瓜州关东关内关南关索岭关右关中官渡冠军光州广东广固城广汉郡广陵广宁广武广西广信广州归安归德归绥妫水妫州龟兹贵德贵霜王国贵乡贵阳桂林桂陵桂阳桂州虢虢州哈拉和卓海参崴海兰泡海陵海门海曲海阳海州邗沟邯郸函谷关韩州汉皋汉阳汉中汗八里翰海杭州毫毫州壕镜濠州好水川浩罕合浦合州和林和龙和尚原和州河北河东河间河间郡河内河南河南郡河桥河朔河外河西河西务河阳河阴河源河中河州赫图阿拉黑水都督府恒山恒州横海衡山衡州弘农泓洪都洪州鸿沟侯官忽汗州胡里改壶口湖广湖南湖州虎牢关虎思斡耳朵沪渎沪尾瓠子河花刺子模华容华亭华阳华州滑台滑州怀荒怀庆怀朔怀州淮安淮南淮西淮阳淮阴槐里环庆洹水桓州浣花溪皇都黄黄池黄鹄(鹤)山黄金台黄陵冈黄龙城黄浦黄天荡黄歇浦黄州湟中潢水徽州回洛仓回中洄曲会川会稽会稽郡会稽山会宁会通河会州惠州浑河鸡笼鸡鹿塞吉州汲郡即墨集庆济南济水济阳济阴济州济州河蓟蓟县蓟州稷下冀州夹谷迦师城葭萌嘉定嘉兴嘉峪关嘉州郏坚昆犍陀罗犍为简州建安建昌建康建宁建业建州建州卫剑门剑南剑外剑州鉴湖江表江乘江东六十四屯江南江南东道江南东路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江宁江西江夏江夏郡江州江左、江东蒋山蒋州绛绛县绛州交河城交趾交州胶东胶西阶州街亭解梁解州金阊金城金川金堤金堤关金谷金华金匮金陵金满金牛道金山金水河金田村金微金微山金墉城金源金州锦城锦州晋晋安晋昌晋祠晋陵晋阳晋州京京东京畿京江京口京西京兆京兆郡泾惠渠泾原荆荆湖荆南荆溪荆州荆紫关精奇里江井陉关景德镇竟陵竟陵郡静宁九江九原酒泉旧港(巨港)旧柔佛居延海句章句注山巨鹿巨鹿郡巨野泽剧县鄄城筠州郡望陇西郡浚仪开封开平开州康康国康居考亭科布多孔庙、孔林苦县库伦宽城子葵丘夔州昆陵都护昆仑关昆仑山昆明昆明池昆明湖昆吾昆阳廓州莱州府兰陵兰亭狼虎谷狼居胥山狼汤渠琅邪朗州雷池骊山黎阳理番澧州历阳利州栎阳栗里笠泽连州廉州濂溪凉州梁国梁郡梁门梁溪梁州两江辽东辽西辽阳辽州辽左林虑山林邑临安临城临川临汾临海临濠临潢临江临晋临晋关临泾临邛临洮临湘临渝关临茁麟州灵隐寺灵州岭北行省岭海岭南岭外、岭表零丁洋零陵零阳令居令支刘家港流求留县柳城柳林柳条边柳中柳州龙编龙城龙门隆兴隆中山陇川陇西陇西郡陇右娄江娄山关娄县楼烦搂中卢龙庐江庐陵庐州泸水泸州胪朐河鲁郡鲁阳陆浑陆口鹿耳门潞州律门、津沽绿林山滦阳滦州略阳轮台罗猴山逻些洛涧洛口仓洛阳骆谷道雒县雒邑妈港麻六甲麻沙镇马陵马嵬坡马邑买卖城麦城满刺加茅麓山茂陵茂州眉山梅李美稷蒙舍城孟津孟密孟养孟州孟渚米仓道米国泌阳密州绵山绵州沔阳沔州庙街岷州闽县闽中明圣湖明州鸣条铭州秣陵莫州墨尔根墨山木刺夷木骨都束国牧野幕府山睦州穆陵关那烂陀南安南都南海南剑南京南郡南康南兰陵南笼南宁南山南徐南兖南阳南阳郡南越南运河蛲关尼布楚娘子关涅阳宁波宁古塔宁江州宁武关宁夏宁远宁州牛头山奴儿干沛郡湓口城彭城彭郎矶彭蠡蓬州邳州皮岛毗陵毗沙平城平地松林平江府平凉平卢平虏渠平阳平原平州鄱阳蒲坂蒲昌海蒲姑蒲类蒲类海蒲州蒲子濮阳圃田泽普洱七闽七盘关七星关祁山祁州齐郡齐州岐沟关岐山岐州蕲水、蕲春杞起儿漫恰克图扦关前藏虔州钱塘钳卢陂乾陵乾州黔中黔州谯郡谯县且末怯绿连河钦州秦秦川秦凤秦中秦州琴川青草湖青城青莲乡青龙镇青山青唐青溪青羊宫青州清河清口清源军清州庆元庆原庆州邛州琼州曲阿曲女城曲沃朐山衢州全州泉州饶乐饶乐水饶州热河仁和日南柔佛柔玄濡须汝南汝南郡汝宁汝阴汝州瑞州润州若邪弱水萨尔浒三川三佛齐三关三户三受降城三元里散关桑落洲沙丘沙羡沙苑沙州山东山后山南山前山西山阳山阳渎山阴山右山左陕甲陕西三边陕州剡县善阐善化鄯州商丘商山商於商州上蔡上党上都上谷上海上京上郡上庸上元芍陂苕溪韶州少梁少林寺少陵邵陵邵州绍兴申身毒深州神州沈黎沈阳故宫沈州胜州盛京盛乐城师子国施州石堡城石国石头城史国始安始兴室利佛逝寿昌寿春寿州受降城疏勒舒县蜀郡树敦城双城子双岛双屿港(山)顺昌顺德顺庆顺天朔方朔州司州思恩思南四川四大镇汜水关泗口泗水泗州肆州松江松陵松漠松山松亭关松州宋州苏禄苏州肃州粟末水酸枣睢阳睢州绥定绥远隋遂城碎叶娑陵水索台城台湾台州邰邰阳太和太和岭太平太行八陉太原太原郡泰安泰宁泰山泰州潭州檀州唐古特唐徕渠唐努乌梁海堂溪堂邑洮州桃林塞桃源山陶腾冲滕天方天津天津桥天井关天水天竺田横岛条支铁山汀州通州同谷同州铜堤铜瓦厢潼川潼关统万城图伯特图们泊土木堡吐火罗外黄宛陵宛平宛县皖万里长沙万里桥万年王舍城辋川望海蜗韦曲维扬维州卫藏卫国卫辉路(府)未央宫渭桥渭州魏魏博魏郡魏州温州文州汶江汶山涡阳沃野斡难河乌程乌浒水乌江乌里雅苏台乌林乌蒙乌思藏乌孙巫县吴会吴郡吴门吴山吴头楚尾吴兴吴州梧州五尺道五国城五羊城五原五岳五丈河五丈原武昌武城武川武定武都武关武侯祠武林武陵武陵郡武胜关武遂武威武乡武州武州塞婺州西安西城西川西鄂西河西京西楼西宁西套蒙古西吴西县西洋西州析津息锡山熙河歙州戏水戏亭细柳峡路峡州下蔡下港下邳下相夏口夏绥夏阳夏州仙人关咸平咸阳显州岘山相相国寺相州香山湘州襄城襄国襄平襄阳襄州祥符项县象郡象林消遥津萧关小金川小沛小雁塔斜谷道携李忻州新安新蔡新城新丰新秦中新亭新息新阳新野信安信都信州兴安兴和兴化兴京兴庆兴义兴元兴州邢邢州杏花村杏山雄州秀容秀水秀州胥山须昌徐州许许昌许州叙州轩辕宣城宣大宣府宣化宣武宣州玄武门悬瓠薛薛郡寻阳浔阳浔州循州鸭子河厓山崖州雅克萨雅州焉耆焉支山鄢、鄢陵延津延陵延平延绥延州严州盐州兖州奄厌次雁门关燕燕京燕然燕山燕云十六州扬州扬子羊肠坂羊苴咩城阳城阳关阳湖阳平关阳山阳武阳夏阳羡阳翟杨刘姚江姚源洞姚州殽函药杀水冶城野狐岭野王曳至河邺邺都夜郎伊犁九城伊逻卢城伊阙伊吾卢伊州猗氏夷陵夷门夷洲沂州宜昌宜州义兴义阳三关弋阳亦壁亦县峄山易州益津关益州懿州阴平银州应应昌应天荥阳荥阳郡荥泽营丘营州瀛州郢郢州颍昌颍川颍州颖川郡邕州雍丘雍县雍州永安永安宫永昌永嘉永乐永乐宫永宁寺碑永顺永兴军永州甬甬桥勇士川幽蓟十六州幽州由拳油口右北平右扶风淤口关渝州于阗余吾水鱼复渔阳榆关榆林禹王台禹州玉壁城玉门关郁督军山郁孤台郁林郁洲昱岭豫章豫州冤句元城元和沅州原州袁州苑川月氏岳阳岳阳楼岳州越州云冈石窟云间云梦泽云南云梯关云阳云中云中都护府云州郧郧阳郓州甾川造阳泽州澶州占城张掖章武彰德漳南漳州招宝山昭关昭君墓昭陵昭莫多昭文昭义赵城赵郡赵州柘林柘县浙江东道浙江西道真定真颜山真州振武镇江镇南关镇戎镇州震泽峥嵘洲郑郑州直道直沽直隶轵关制彘雉河集中东铁路中都中京中牟中山中山郡中吴中兴中州忠州钟离重庆州来昼朱雀航朱提朱仙镇邾洙泗珠崖诸罗苎罗山祝阿筑涿郡涿州资州淄青子午道梓潼梓州紫荆山邹陬祖法儿祖州醉翁亭遵义莋都左冯翊左国城。
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
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摘要:一、引言二、地名对照表的背景与意义三、100 个古今地名对照表的具体内容1.北京市2.上海市3.天津市4.重庆市5.河北省6.山西省7.辽宁省8.吉林省9.黑龙江省10.江苏省11.浙江省12.安徽省13.福建省14.江西省15.山东省16.河南省18.湖南省19.广东省20.海南省21.四川省22.贵州省23.云南省24.陕西省25.甘肃省26.青海省27.台湾省28.内蒙古自治区29.广西壮族自治区30.西藏自治区31.宁夏回族自治区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3.香港特别行政区34.澳门特别行政区35.武汉市36.南京市37.杭州市38.广州市40.成都市41.西安市42.苏州市43.长沙市44.青岛市45.沈阳市46.大连市47.厦门市48.福州市49.合肥市50.郑州市51.济南市52.太原市53.兰州市54.贵阳市55.昆明市56.哈尔滨市57.长春市58.南昌市59.石家庄市60.太原市62.福州市63.长沙市64.南宁市65.昆明市66.西安市67.兰州市68.西宁市69.银川市70.乌鲁木齐市71.重庆市72.天津市73.上海市74.北京市75.广州市76.深圳市77.香港特别行政区78.澳门特别行政区79.武汉市80.南京市81.杭州市82.成都市84.苏州市85.郑州市86.济南市87.沈阳市88.大连市89.厦门市90.福州市91.合肥市92.南宁市93.南昌市94.石家庄市95.贵阳市96.哈尔滨市97.长春市98.太原市99.兰州市100.长沙市四、古今地名对照表的价值与启示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地名作为一个地区的重要标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地名经历了沧桑巨变。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地名的演变,本文整理了100 个古今地名对照表,以展示我国地名的历史变迁。
二、地名对照表的背景与意义地名对照表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的地域变迁,对于研究历史、地理、民族、语言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说明:一、本表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元始二年提到的一些地名(凡《汉志》地名有误而本书已纠正者,则依本书地名)——郡国、县道侯国、司隶部及十三刺史部(州)编制的。
编制的方法是按汉代地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相等者则以—、丨、丿、丶、为序。
首字笔画相同者以第二字笔画为序。
二、本书提到的县、道、侯国,只注出其治所的今地,不加“治”字;郡、王国,注出其治所的今地,及其大概的辖境;部(州),只是注出其大致的范围。
县名相同者,用()注出其所属的郡国。
凡古地名的通假字,用()注出现在的常用字。
三、今地名和政区资料,使用时截至于1983年末。
省略“省”、“市”、“县”等字样。
必要时标明方位。
单字的县名,则书“×县”。
四、地点无考的地名,列于本表的附录。
五、制作本表时,参考了谭其骤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及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
古地名今地名[二画]九门河北藁城东北二十五里。
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
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九真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治所胥浦(今清化西北十余里)。
[三画]三水宁夏同心东约百里。
三封内蒙古磴口西北约八十里。
三绛云南永仁东四十余里。
于齐甘肃玉门西北低窝辅附近。
于离山西汾阳一带。
于陵山东邹平东南。
于潜浙江临安西于潜镇。
土军山西石楼。
土垠河北丰润东约十里。
土鼓山东章丘东北数里。
下邳江苏邳县南偏西,约五十里。
下邑安徽砀山东。
下邦陕西渭南东北二十余里。
下相江苏宿迁西南数里。
下隽湖北通城西北约十里。
下密山东昌邑东。
下博河北深县东南约四十里。
下落河北涿鹿。
下雉湖北阳新东。
下蔡安徽凤台下蔡镇。
下曲阳河北晋县西。
下辨道甘肃成县西北二十余里。
万年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
大末浙江衢县东北。
大成内蒙古杭锦旗东南约七十里。
大阳山西平陆西南。
大要甘肃宁县东南。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瑞州一一宋理宗时改筠州为瑞州,治高安(今属江西)。
元为路。
明清为瑞州府。
民国废府。
槐里——后秦姚兴称帝处。
汉改废丘县置,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榆关——即渝关、山海关。
隋开皇三年(583年)筑。
明洪武初徐达修复改建。
榆林——隋唐榆林郡治榆林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
榆林郡,隋唐时即胜州。
五代后废。
今陕西榆林,明本为榆林堡。
明成化七年(1471年)移延绥镇治此,延绥后称榆林,遂为重镇。
清雍正置榆林府。
民国废府。
世传有榆林为沙患三次迁城之说,实无其事。
楼烦——①古部落楼烦,春秋末居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地。
战国赵武灵王攻占今宁武附近后,建楼烦县。
西晋末废。
②隋置楼烦郡,治静乐(今属山西)。
唐为岚州楼烦郡。
鄢、鄢陵——鄢本坛姓古国,春秋初年为郑武公所灭,改称鄢陵,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
幕府山——在今南京北,东晋南朝时为建康门户。
蓟——先秦燕国国都,在今北京城西南隅。
蓟县一—古蓟县在今北京城西南隅,秦置,辽改为析津。
今天津市蓟县本为蓟州治所,名渔阳,明省入本州。
民国改为蓟县。
蓟州——唐开元时置,治所见“蓟县”条。
蓟州在明为九边之一,辖地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总兵官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
蓬州——北周置,治安固(今四川营山东北)。
唐治大寅(今仪陇南)。
元移相如(今蓬安)。
蒲子——汉蒲子县在今山西隰县。
刘渊曾以为都城。
蒲州——北周改泰州置,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
唐升河中府。
明仍为蒲州。
清雍正时为蒲州府。
民国废府。
蒲坂——秦置县。
曹魏至北周为河东郡治所,隋大业中并入河东县。
蒲姑——即毫姑、薄姑,古国,在今山东博兴东南。
被周公所灭。
周封吕尚于此。
蒲类——西域古国,在今新疆东部巴里坤湖附近。
曾属姑师,汉破姑师,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
东汉时仅存蒲类前国。
以后为鲜卑、突厥属地。
蒲类海——汉代人称巴里坤湖为蒲类海。
唐称婆悉海。
蒲昌海一—今罗布泊的古称,又称盐泽。
蒙舍城——公元649年蒙舍诏的细奴逻建大蒙政权,建都此处,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古今地名对照表.pptx
6
学海无 涯
广望 河北清苑西南。 义成 安徽怀远东北十五里。 义陵 湖南淑浦。 义渠道 甘肃宁县西北约七十里。
已氏 河南商丘北约六十里。 女祁 河北赤城南。 女(汝)阳 河南商水西南。 女(汝)阴 安徽阜阳。 小黄 河南开封东北马邑山西朔县。 马城 河北怀安西北数里。 马领 甘肃环县东南约百里。 弓高 河北阜城南三十余里。 [四画]
丰县 开封 井陉 元氏 元城 无功 无阳里。 河北井隆西北。 河北元氏西北。 河北大名东。 越南宁平境。 湖南芷江。
7
学海无 涯
无终 天津市蓟县。 无虑 辽宁北镇东南。 无盐 山东东平东二十里。 无编 越南靖嘉。 无锡 江苏无锡。 天 甘肃玉门南。 天水郡 辖境相当今甘肃东南部(通渭、静宁、秦安、 定西、 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 东部、榆中东北部等地)。
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上党郡 辖境相当今山西东南部(相当和顺、榆社以南、沁 水流域以东地区)。
治所长子(今长子县西)。 上殷台 吉林通化。 山阳 河南焦作东。 山阴 浙江绍兴。 山都 湖北襄阳西北。 山桑 安徽蒙城北。 山阳郡 辖境相当今山东西南部(独山湖以西,郓城以 南, 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兼有湖东之邹县、兖
治所平襄(今通渭西)。 夫夷 湖南邵阳西数里。 夫租 朝鲜咸镜南道咸兴。 云中 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约七十里。 云中郡 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符右旗以东,大 青山 以南,卓资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 治所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云阳 陕西淳化西北。 云杜 湖北京山。 云南 云南祥云东南约三十里云南驿。 云陵 陕西淳化东南。 邛都 四川西昌东郊。 历乡 河北宁晋东二十五里。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大全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大全燕京、大都、幽州、蓟城、燕都、幽都、中都、元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北京渝州——重庆宝安——深圳琉求——台湾中州——河南金陵、石头城、建康、应天府、天京——南京(江苏)琴川——常熟(江苏)广陵——扬州(江苏)梁溪——无锡(江苏)海洲府——连云港(江苏)京口、润州——镇江(江苏)毗陵、晋陵、长春、尝州、武进——常州(江苏)沙洲——张家港(江苏1986)姑苏——苏州(江苏)徽州——黄山(安徽)1987年徽州更名为黄山。
泸州——合肥(安徽)颖州——阜阳(安徽)大梁——开封(河南)朝歌——淇县(河南)汝南——驻马店(河南)桐丘——扶沟(河南)牧野——新乡(河南)汴梁、汴州、汴京、东京、大梁——开封(河南)武陵——常德(湖南)巴陵——岳阳(湖南)建宁——株州(湖南)齐州——济南(山东)兰陵——枣庄(山东)琅琊——临沂(山东)赢牟——莱芜(山东)登州——烟台(山东)骈邑——临朐(山东)海曲——日照(山东)临安——杭州(浙江)婺州——金华(浙江)长安——西安(陕西)陈仓——宝鸡(陕西)九原——包头(内蒙古)幽州——保定(河北)常山——石家庄(河北)张垣、武城——张家口(河北)庐陵——吉安(江西)浔阳——九江(江西)饶州——鄱阳(江西)夷陵——宜昌(湖北)沔阳——仙桃(湖北)江陵——荆州(湖北)漾泉——阳泉(山西)尧都——临汾(山西)云中——大同(山西)长平——高平(山西)晋阳——太原(山西)洪赵——洪洞(山西)榆次——晋中(山西)上党、潞州、潞安府——长治(山西)奉天——沈阳(辽宁)古宁塔——宁安(黑龙江)归绥——呼和浩特(内蒙古)云中——托克托县(内蒙古)崇安——武夷山市(福建)月港——漳州(福建)邕yōng州——南宁(广西)嘉应——梅州(广东)凉州——武威(甘肃)甘州——张掖(甘肃)金城——兰州(甘肃)肃州——酒泉(甘肃)临夏——河州(甘肃)安西——瓜州(甘肃)2006迪化——乌鲁木齐(新疆)楼兰——(新疆)于阗——(新疆)北庭、孚远——吉木萨尔(新疆)。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全文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全文古今地名对照表说明一、本表是根据《地理志》元始二年提到的一些地名(凡《汉志》地名有误而本书已纠正者,则依本书地名) 郡国、县道侯国、司隶部及十三刺史部(州)编制的。
编制的方法是按汉代地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相等者则以、丨、丿、丶、为序。
首字笔画相同者以第二字笔画为序。
二、本书提到的县、道、侯国,只注出其治所的今地,不加治字;郡、王国,注出其治所的今地,及其大概的辖境;部(州),只是注出其大致的范围。
县名相同者,用()注出其所属的郡国。
凡古地名的通假字,用()注出现在的常用字。
三、今地名和政区资料,使用时截至于1983年末。
省略省、市、县等字样。
必要时标明方位。
单字的县名,则书县。
四、地点无考的地名,列于本表的附录。
五、制作本表时,参考了谭其骤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及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
古地名今地名[二画]九门河北藁城东北二十五里。
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
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九真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治所胥浦(今清化西北十余里)。
[三画]一三水宁夏同心东约百里。
三封内蒙古磴口西北约八十里。
三绛云南永仁东四十余里。
于齐甘肃玉门西北低窝辅附近。
于离山西汾阳一带。
于陵山东邹平东南。
于潜浙江临安西于潜镇。
土军山西石楼。
土垠河北丰润东约十里。
土鼓山东章丘东北数里。
下邳江苏邳县南偏西,约五十里。
下邑安徽砀山东。
下邦陕西渭南东北二十余里。
下相江苏宿迁西南数里。
下隽湖北通城西北约十里。
下密山东昌邑东。
下博河北深县东南约四十里。
下落河北涿鹿。
下雉湖北阳新东。
下蔡安徽凤台下蔡镇。
下曲阳河北晋县西。
下辨道甘肃成县西北二十余里。
万年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
大末浙江衢县东北。
大成内蒙古杭锦旗东南约七十里。
大阳山西平陆西南。
大要甘肃宁县东南。
大四川盐边东南。
大夏甘肃广河西郊。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表(本表仅收列正文【望】中出现的古地名)二画九江:秦置郡。
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
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岗以东及江西全省。
九真:战国末南越赵佗所置,汉初归附,置郡。
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南朝梁曾改为爱州。
三国吴末以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平陈废。
三画三原:汉池阳县地。
北魏置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东北。
下邳:东汉下邳国地。
南朝宋置郡,治下邳,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辖境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
大兴:北魏置郡。
西魏时曾改称五原,复改称盐州,故城在今宁夏盐池。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故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弋阳:汉弋阳国地。
三国魏置郡。
治弋阳县,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
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
上谷:秦置郡。
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辖境约在河北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地。
上邽:古邽戎地。
秦置县。
故城在今甘肃天水。
上洛:西晋置郡。
治上洛,即今陕西商县。
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河上游地区。
上郡:秦置郡。
治肤施,故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辖境相当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上党:战国韩地。
秦置郡。
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
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
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
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
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山阳:汉置郡。
晋改为高平国。
治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40里。
辖境相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
千乘:西汉置郡。
治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
辖境在今山东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广平:汉置郡。
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20里。
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等地。
广汉:汉置郡。
治梓潼,东汉移治雒县,故城在今四川广汉北。
[精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精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1)古代
汉唐三国两晋晋宋南北朝金钦宗朝
山东省:汉宋曰齐(齐国)、吴(吴国)、鲁(鲁国)、蔡(蔡国)、大邑(陈留);唐曰梁国;金时称荆东。
湖南省:汉曰扬州(楚国);唐曰淮(萌国)、扬州(楚国);两晋曰益州(齐国)、湘(华夏);宋曰湘(华夏)、长沙(南宋);金、清(乾隆)时,称江西东部为陡峡
(江西)、湘江以东为湘西。
四川省:汉曰蜀(蜀国);唐曰天目(梁国);晋曰康安(西蜀);宋曰川夷(梁国);金曰灵王(四川);元时称为西川。
(2)近代
辽宁省:清末被称为抚顺州;日本占领期间被称为抚顺特区;20世纪初被称为东北特区;20世纪30年代以前被称为东北行省;1945年被称为抚顺省;建国后被称为辽宁省。
陕西省:清末,称为榆林府;1930年,称为西安区;1935年,称为陕西区;1945年,称为陕西省;1949年,称为陕甘宁省;1951年,称为陕西省。
新疆:清末,称为撒马尔罕;1884年,清朝派遣官员在新疆设置管理处;1908年,
西藏与新疆分别建立管理处;1912年,被称为新疆直隶行省;1937年,称为新疆省;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置于其中。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古今地名对照表十一画掸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
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
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
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
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
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
汉治东武(今诸城)。
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
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
隋唐有沂州琅邪郡。
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
后废。
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
隋并入营道县。
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语。
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枣阳南之地为舂陵。
东汉改章陵。
隋以枣阳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为名。
唐为昌州舂陵郡,天宝改郡名为淮安。
梧州——今广西梧州古为苍梧,唐置梧州,以苍梧为治所,始有此名。
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苏无锡东南。
传为泰伯所居地。
公元前560年诸樊迁吴前,此为吴都。
又江苏常熟东北亦有梅李,传为五代吴越梅、李二将戍地,渐成市集,即以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为治所。
徽宗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梓潼——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
隋废。
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
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陕西乾县一带,唐末置有乾州。
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
自金代起仍名乾州。
民国以本州为乾县。
②清康熙时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国曾改乾县,旋为乾城镇,属吉首县。
乾陵——唐高宗与则天后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
已发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卫邑鄄,汉置县名鄄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
明并入濮州。
营丘——周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后改临淄。
汉书·地理志(中)(2)全文
汉书·地理志(中)(2)全文江夏郡(1),高帝置。
属荆州。
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
县十四:西陵(2),有云梦官。
莽曰江阳。
竟陵(3),章山在东北(4),古文以为内方山。
郧乡,楚郧公邑。
莽曰守平。
西阳(5),襄(6),莽曰襄非。
邾(7),衡山王吴芮都。
轪(8),故弦子国。
鄂(9),安陆(10),横尾山在东北,古文以为陪尾山。
沙羡(11),蕲春(12)(13),云杜(14),下雉(15),莽曰闰光。
钟武(16)。
侯国。
莽曰当利。
(1)江夏郡:辖境为今湖北东部及河南信阳市部分地区。
王先谦曰:据《江水注》,郡治安陆;《续志》后汉治西陵。
(2)西陵:故城在今湖北新洲县西。
(3)竟陵:故城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北。
(4)章山:在今潜江县西北、钟祥县南。
(5)西阳:故城在今河南光山县西。
(6)襄:王陵为襄侯,故此当是封国。
地点无考。
后汉省。
(7)邾:故城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
(8)轪(d i):故城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息县界。
(9)鄂:故城在今湖北黄冈县南。
(10)安陆:故城在今湖北安陆县西北。
(11)沙羡:故城在今湖北武昌西。
(12)薪春:故城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
(13)(m ng):故城在今河南罗山县西。
(14)云杜:故城即今湖北京山县治。
(15)下雉:故城在今湖北阳新县东。
(16)钟武:故城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南。
钱大听云:《志》有两钟武,一属零陵,一属江夏。
钟武为侯国,盖后来徙封,如舂陵侯本在冷道,后移于南阳也。
庐江郡(1),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国。
金兰西北有东陵乡(2),淮水出。
属扬州。
庐江出陵阳东南(3),北入江。
户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三。
有楼船官(4)。
县十二:舒(5),故国。
莽曰昆乡。
居巢(6),龙舒(7),临湖(8),零娄(9),决水北至蓼入淮(10),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决,过郡二(11),行五百一十里。
襄安(12),莽曰庐江亭也。
枞阳(13),寻阳(14),《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
古今地名对照表(从夏商周开始)
古今地名对照表(从夏商周开始)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一带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龙门山:今山西河津县东南商地:今河南商丘亳:今河南郑州附近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一带密须:今甘肃灵台崇国:今陕西省户县东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孤竹国:今河北户龙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南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镐京:今陕西长安西北彘:今山西霍县东北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临淄:今山东淄博(齐国都城)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葵丘:今河南兰考东盂:今河南睢县境内五鹿:今河南濮阳南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陆浑:今河南嵩县北城父:今河南襄城西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汶阳:今山东泰山西南夫椒:今浙江绍兴北苎罗山:今浙江诸暨南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大梁:今河南开封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商於: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阳:今河南西峡西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莒城: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汨罗江:今湖南省东北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野王:今河南沁阳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督亢:今河北涿县一带易水:今河北易县代城:今河北蔚县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临洮:今甘肃岷县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琅邪:今山东胶南县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陈县:今河南淮阳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会稽:今江苏苏州沛县:今江苏沛县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新安:今河南新安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安:今陕西西安马邑:今山西朔县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细柳:今咸阳市西南大宛:今中亚细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邛山:今四川省蜀地:今四川成都天竺:今印度、滇越:今云南东部乌孙:今新疆境内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昆阳:今河南叶县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宛城:今河南南阳市鄗:今河北柏乡县西北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鄯善:新疆境内句章:今浙江慈溪南阳:今河南省陈留:今河南陈留县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许城:今河南许昌洛邑:今洛阳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黎阳:今河南浚县白马:今河南滑县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历阳:今安徽和县巴丘:今河南岳阳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江陵:今湖北江陵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赤壁:今湖北赤壁市雒城:仅四川广汉北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巫县:今四川巫中县北秭归:今湖北省西部猇亭:今湖北宜都西北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永安:今四川奉节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斜谷口:今陕西眉县西南剑阁:近四川剑阁县江油:今四川江油市绵竹:今四川绵阳西南建业:今江苏南京项城:今河南沈丘南江都:今江苏扬州涿郡:今北京市京口:江苏镇江余杭:今浙江杭州兴洛仓:今河南巩县常山:今河北正定井陉关:今河北井陉灵宝:今河南省西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建州:今福建建瓯同州:今陕西大荔陈州:今河南淮阳东京:今河南开封幽州:今北京市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兴庆:今宁夏银川市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临川:今江西抚州鄞县:今浙江鄞县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南京:今河南商丘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黄天荡: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静安镇:今江苏江宁西北颖昌:今河南许昌东中京:今北京市蔡洲:今河南汝南合州:今四川合州鄂州:今湖北武昌潭州:今湖南长沙郢州:湖北钟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大都:今北京市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厓山:今广东新会南集庆:今江苏南京钟山:今南京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洪都:今江西南昌北平:今北京市占城:越南南方蔚州:河北蔚县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开原:今辽宁开原金县:今陕西榆林巴达维亚:今爪哇奉天:今沈阳。
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古今地名对照总表!!!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
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
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
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
⑧秦汉郡。
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
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
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
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
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
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
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
明废。
②古郡名。
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
春秋时名州来。
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
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
旋改北平行都司。
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
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
中国家谱常见古今地名对照表
中国家谱常见古今地名对照表笔划今地名(县/市) 古地名(府/州/县)二九江德化、浔阳三大田尤溪、均溪三大埔茶阳、万川三上杭金峰、郭坊三上饶信州治所四天水秦州治所四中山香山四丹阳云阳、延陵四五华长乐、熙宁五石台石舸、广阳五石狮晋江、晋水、桐城、刺桐、瑞桐、鲤城、清源五平江昌江五平和南胜、和邑五平远平阳五北镇广宁五代县代州治所五仙居乐安五仙游清源五永春永春州治所、桃源、桃林五永定晏湖五永泰永福五台北淡水五台中台湾五台南安平六吉安吉州治所、庐陵六江山须江六江阴暨阳六江宁上元六安溪清溪、小溪六同安银同、银城七阮陵辰州治所七吴县长州、震泽七邵阳邵陵、宝庆八奉新建昌八武穴广济八武平汀州府辖区八武夷山崇安八武昌江夏八武进晋陵、阳湖八武呜武缘八武义宣平八武汉汉囗、夏囗八松江华亭、娄县八杭州仁和、钱塘八东至建德八东阳吴宁八长汀汀州、白石、金沙、鄞江八长沙潭州治所、善化八长泰良冈八和县历阳八岳阳巴陵八金华舄州治所、汤溪、长川八河源古云、休吉八金门浯江、浯州八泗阳桃源八泊头交河八波阳鄱阳八宜春袁州治所八宜兴阳羡、荆溪、义兴八宜兰噶玛兰八苗栗猫里八郎溪建平八东山铜山八和平新利八明溪归化九建德睦州治所、寿昌九南安武荣、晋安、丰州、柳城九南京金陵九南通静海九南靖兰水、双溪九莆田兴化府府治、南肃、广业、兴安九重庆巴县九修水义宁九泉州武荣、温陵九宣州宣城、宛陵九屏东阿猴十高雄打狗十泰州海陵十甯州甯阳十桐乡崇德十原平袢县十高安筠州治所十唐河唐县十浦江浦阳十浠水蕲水十海丰陆安十晋江桐城、刺桐、瑞桐、鲤城、温陵、清源、晋水十通许咸平十连城文溪、莲峰十一黄山太平十一黄州黄冈十一莱州东莱郡郡治十一华安华封、龙溪析置十一梅州嘉应州、梅县、程乡、敬州十一常州桄陵十一常德武陵十一常熟海虞十一昆山娄县、新阳十一淮安山阳十一淮阴清江十一淳安遂安、青溪十一清流三港、玉华十一淄博淄川、临淄十一阳新永兴十一绍兴会稽、山阴十一陆丰圭山十二枣庄锖县十二无锡金匮十二湖州吴兴、乌程、归安十二温岭太平十二遂昌平昌十二富阳东安郡郡治、新城、新登、富春十二揭阳南康十二运城安邑十二寻乌长宁十二开阳开州十二诏安怀恩、临海、诏邑十二惠安崇武、螺阳十二惠阳归善、梁化十二博罗罗阳十二紫金永安、神江十三厦门鹭江、思明、鹭岛、嘉禾十三鄞县贸县十三嵊县剡县十三义乌华川、乌伤十三溧阳平陵十三新丰长宁十三新竹竹堑十四彰化半线十四嘉义诸罗十四寿县寿州十四广丰永丰十四汉寿龙阳十四漳平古蔡十四漳州漳州府府治、龙溪、南州、??江十四漳浦金浦、绥安十四宁波四明十四宁都阳都十四宁化宁阳、竹筱窝十四宁洋建兴十四闽侯闽县、侯官十四绵阳绵州治所十四德化龙浔十五樟树清江十五黎川新城十五滕州滕县十五潮安潮州府府治、海阳、金山、瀛州十五潮阳练江十五蕉岭镇平十五诸暨暨阳十五澄海凤山十六兴平茂陵十六兴宁齐昌十六衡阳衡州治所十六歙县新安郡郡治、徽州治所十六龙囗黄县十六龙川雷江十六龙海龙溪、海澄、嵩屿十六龙岩龙岩州治所、龙冈、??溪十七临安於潜十七临沂沂州治所、兰山十七临猗临晋十七潍坊潍县十七绩溪梁安十八琼山琼州治所十八丽水处州治所十八简阳简州十八镇江润州治所十八镇海定海二十兰州金城二十饶平双溪、三饶、饶邑二十四衢县西安、信安二十四赣州赣县。
汉书帝纪所涉古今地名对照表
颍川:郡名。
治陽翟(今河南禹縣)。
雲夢:古澤名。
在今洪湖、洞庭湖一帶。
琅邪:縣名。
在今山東膠南縣之南。
即墨:縣名。
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
銅鞮:縣名。
今山西沁縣南。
樓煩:縣名。
今山西甯武。
平城:縣名。
在山西大同東北。
未央宮:漢宮名。
在長安城內西南隅,在今西安市馬家寨村。
東垣:縣名。
在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
柏人:縣名。
在今河北內丘縣東北。
邯鄲:縣名。
今河北邯鄲市。
曲逆(yù):縣名。
在今河北完縣東南。
聊城:縣名。
在今山東聊城縣西北。
太原:郡名。
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常山:郡名。
治元氏(在今河北元氏縣西北)。
雲中:縣名。
在今內蒙呼和浩特市西南。
雲中郡:治所在雲中。
會缶:即會甀(kuàichuí),小邑名。
在今安徽宿縣南。
甘泉:宮名。
在今陝西淳化西北。
高奴:縣名。
在今陝西延安市東北。
太原:郡名。
治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中都:縣名。
在今山西平遙西南。
代:郡名。
治代縣(在今河北蔚縣東北)。
渭陽:邑名。
在漢長安東北。
雍:縣名。
在今陝西鳳翔南。
五畤:五帝廟的處所。
夏陽:縣名。
在今陝西韓城南。
汾陰:縣名。
在今山西萬榮縣西南。
隴:隴山。
在今陝西與甘肅交界地區。
空同:一作崆峒,山名。
在今甘肅平涼西北。
祖厲(juelài)河:流經今甘肅會甯、靖遠等縣,北入黃河。
缑氏:縣名,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
左邑:縣名。
今山西聞喜縣。
桐鄉:鄉名。
原在左邑縣中。
聞喜縣:洽所在今山西聞喜縣東北。
汲:縣名。
在今河南衛輝市。
新中鄉:鄉名。
原在汲縣中。
獲嘉縣:在今河南新鄉市西。
北河:黃河自甯夏流向河套,在陰山南麓,分爲南北二河,北邊的稱北河。
單于台:在長城外,具體地點不明。
橋山:在漢陽周縣。
在今陝西黃陵縣。
相傳黃帝冢在橋山。
華山:山名。
在今陝西華陰南。
中嶽:即嵩高山。
今稱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縣。
泰山:在今山東泰安市。
明堂:古時天子宣明政教之處,凡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均于此舉行。
梁父:縣名。
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縣中有梁父山。
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
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
【实用版】
目录
1.古今地名对照表的意义和价值
2.表中收录的地名类型和特点
3.部分地名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4.对照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结语:古今地名对照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正文
古今地名对照表是一部汇集了 100 个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地名的工具书。
它将古代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了对照,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地理、地名演变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表中收录的地名类型繁多,包括古城、古镇、古村落等,这些地名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如“长安”对应今天的“西安”,“洛阳”对应“河南洛阳”等。
这些地名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
通过对照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地名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以“长安”为例,作为古代四大古都之一,长安在历史上曾是周、秦、汉、唐等 13 个朝代的都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另一个例子是“荆州”,历史上的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故事。
在使用对照表时,我们可以通过查询古代地名,了解其在现代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地理和地名演变。
同时,对照表还可以作为旅游指南,帮助我们探寻古迹、了解地方文化。
然而,在使用对照表时也需要注意,部分地名可能存在多个古今名称对照,这需要我们在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地名的多重文化内涵。
总之,古今地名对照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平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地理、地名演变和文化传承。
第1页共1页。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表》地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古老的地名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代表着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通过《古今地名对照表》的方式,对比古今地名,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与变迁。
一、“京都”与“北京”“京都”是中国古代皇城的泛指,代表着权力与中央政权。
而“北京”则是中国现代首都的名字。
这两个地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古代,中国的皇城多为京都,最早的京都是在商朝,被称为商京都。
随后,周朝、秦朝、汉朝等都建立了不同的京都。
但在元朝开始,北京成为了中国的京都,成为了元、明、清三朝的都城。
直至今日,北京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二、“长安”与“西安”“长安”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名称,而“西安”则是长安所在地的现代名称。
这两个地名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东亚古代最大的城市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庶的朝代之一,长安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国内外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中心。
而西安则是长安的现代名称,除了保留了一部分古代建筑和文化,还增加了现代城市的特色和功能。
三、“洛阳”与“开封”“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都城,而“开封”则是洛阳所在地的现代名称。
洛阳和开封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城市。
洛阳作为东亚古代文化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中心之一。
而开封作为古洛阳的现代名称,也保留了一部分古代历史景观,如伽蓝寺、白马寺等,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路,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仅贸易繁荣,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在现代倡导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构想,旨在通过互联互通的合作,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3)全文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3)全文平皋河南温县东二十里。
平郭辽宁盖县西南约七十里。
平陶山西文水西南。
平陵陕西咸阳西北十五里。
平望山东寿光东北约五十里。
平隄河北枣强东北约七十里。
平舒山西广灵西数里。
平棘河北赵县东南约十里。
平舆河南平舆北约六十里。
平襄甘肃通渭西。
朴(hu n) 甘肃古浪东北约八十里。
东光河北东光东二十里。
东安(属东海郡) 江苏东海西北约三十里。
东安(属城阳国) 山东沂水西南三十余里。
东安平山东淄博东十里。
东安阳河北蔚县西北约八十里。
东阳(属临淮郡) 江苏金湖西南东阳镇。
东阳(属清河郡) 山东武城东北。
东牟山东牟平。
东邹山东高青西南。
东阿山东阳谷东北五十里阿城镇。
东武山东诸城。
东武阳山东阳谷西北约二十里。
东武城河北故城西南。
东昌河北武邑东北约四十里。
东昏河南兰考北二十里。
东城安徽定远东南。
东郡辖境在山东西部和河南东北部(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山东环城、东明、河南范县、长垣北部以北,河南延津以东,山东茌平、冠县、河南清丰、濮阳、滑具以南地区)。
治所淮阳(今濮阳西南)。
东莞山东沂水。
东緍山东金乡东北二十里。
东暆朝鲜江原道江陵。
东平阳山东新泰。
东平陆山东坟上北约二十里。
东平国辖境在山东济宁、位上、东平等地。
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二十里)。
东平陵山东章丘西北。
东平舒河北大城。
东莱郡辖境在山东胶东半岛(胶莱河以东、岠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东地)。
治所掖县(今掖县)。
东海郡辖境在山东东南部、江苏东北部(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
治所邦县(今山东郯城西北数里)。
丨卢乡山东平度西北。
汉平度东。
卢氏河南卢氏。
卢奴河北定县。
卢县(属城阳国) 山东蒙阴东偏北,沂水西约八十里。
卢县(属泰山郡) 山东长清西南约四十里。
卢容越南顺化城。
北平河北满城北。
北屈山西吉县北二十一里。
北带越南河内东。
北舆内蒙古呼和浩特。
北地郡辖境在宁夏贺兰山、青铜峡、苦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2)全文
治所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云阳陕西淳化西北。
云杜湖北京山。
云南云南祥云东南约三十里云南驿。
云陵陕西淳化东南。
邛都四川西昌东郊。
历乡河北宁晋东二十五里。
历阳安徽和县。
历县河北故城北约六十里。
历城山东济南。
历陵江西德安东北郊。
太原郡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部(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治所晋阳(今太原西南)。
不韦云南保山东北约三十里金鸡村。
不而朝鲜北江原道安边。
不其山东即墨西南二十七里不其社。
不夜山东荣城北偏西。
五原内蒙古包头西北。
五原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河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以西和达拉特、准格尔等地。
治所九原(今包头市西北)。
屯有朝鲜黄海北道黄州。
屯留山西屯留南。
巨平山东泰安南。
巨定山东广饶北。
巨鹿河北平乡西南。
巨鹿郡辖境相当今河北中部(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以北,柏乡以东,束鹿,新河以西地)。
治所巨鹿(今平乡西南)。
巨野山东巨野东北。
比阳河南泌阳。
比苏云南云龙北。
比景越南洞海西北约六十里。
丨
日勒甘肃山丹东南百余里。
日南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南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
区)。
治所西捲(今广治西北十余里)。
中水河北献县西北。
中丘河北内丘西南。
中牟河南中牟东六里。
中阳山西中阳。
中邑河北沧州东南四十里。
中庐湖北襄樊西南。
中都山西平遥西南。
中留广西武宣南。
中陵山西平鲁北六十余里。
中宿广西清远西北六十里。
中山国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石家庄等地区(狼牙山以南,保定市、安国以西,唐县新乐以东和滹沱河以北地区)。
治所卢奴(今定县)。
贝丘山东临清南。
内黄河南内黄西偏北。
丿
牛鞞四川简阳。
长广山东莱阳东约三十里。
长子山西长子西。
长平河南西华北十八里。
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长岑朝鲜黄海南道长渊北。
长利湖北郧西西南约二十里。
长沙国辖境相当今湖南东部及江西莲花、湖北通城等地。
治所临湘(今长沙)。
长社河南长葛东北。
长罗河南长垣北约五十里。
长垣河南长垣东北约十里。
长修山西新绛西北长秋镇。
长陵陕西咸阳东北。
父城河南宝丰东四十里。
公丘山东滕县西南十四里。
丹水河南淅川西南。
丹阳安徽当涂东北之小丹阳。
丹阳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东南部(长江以东)及江苏、浙江等一小部分(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
治所宛陵(今安徽宣城)。
丹徒江苏镇江东。
厹犹江苏宿迁东南约三十里。
乌氏宁夏固原东南约八十里。
乌伤浙江义乌。
乌程浙江湖州南。
月氏道宁夏固原西南。
丶
卞县山东泗水东五十里。
六县安徽六安东北十余里。
六安国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地区西部及河南商城、固始等县。
治所六县(今六安东北十余里)。
亢父山东济宁南五十里。
文成辽宁建昌东约五十里。
文安河北文安东北三十里柳河镇。
文县辽宁营口东南约二十里。
方与山东鱼台西北。
方城河北固安县境。
方渠宁夏环县东南约六十里。
计斤山东胶县西南数里。
巴郡辖境相当今四川东部(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地区)。
治所江州(今重庆市嘉陵江北)。
允吾甘肃永靖西北。
允街甘肃永登南约八十里。
邓县湖北襄阳西北。
双柏云南双柏东南。
毋极河北无极西二十五里新城村。
毋单云南弥勒、路南等地。
毋敛贵州独山等地。
毋棳云南通海东南。
[五画]
一
玉门关甘肃玉门西北约五十里。
邛都四川西昌东部。
艾县江西修水西约五十里。
左邑山西闻喜。
左冯诩辖境相当今长安以东、渭河以北、泾河以东、洛河中下游地区。
治所长安(今西安市西北)。
石邑河北石家庄西南。
石城(属右北平郡) 辽宁建昌西。
石城(属丹阳郡) 安徽马鞍山东。
石泉山东诸城北约四十里。
右扶风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户县、咸阳、旬邑以西地。
治所长安(在西安市西北)。
右北平郡辖境相当今河北唐山地区西部、承德地区东部,天津蓟县,辽宁西部建昌、建平、凌源等县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治所平刚(今辽宁凌源南部)。
布山广西桂平西南十余里。
龙川广东龙川西约二十里。
龙亢安徽怀远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集。
龙勒甘肃敦煌西南一百四十里南湖附近。
龙舒安徽舒城西南。
山东齐河东北。
龙编越南河内东北北江镇附近。
平乡河北平乡西南。
平氏河南桐柏西北。
平丘河南长垣西南五十里。
平乐山东单县东六十里。
平乐道甘肃武都东北约百里。
平夷贵州毕节等地。
平曲江苏东海东南约二十里。
平刚辽宁凌源南郊。
平安(属千乘郡) 山东博兴南。
平安(属广陵国) 江苏宝应西南二十里。
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十五里。
平阴河南洛阳城北五十里,黄河南岸。
平寿山东潍坊西南约三十里。
平县河南孟津东,东南距偃师二十里。
平邑山西大同东北。
平谷北京平谷东北部。
平阿安徽怀远西南六十里平阿集。
平昌(属平原郡) 山东商河西北。
平昌(属琅邪郡) 山东安丘东南约六十里。
平周山西介休西。
平定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约百里。
平城(属雁门郡) 山西大同东北数里。
平城(属北海郡) 山东昌邑南偏东。
平度山东平度西北六十里。
平都陕西子长西南。
平原山东平原南。
平原郡辖境相当今山东北部及河北吴桥。
治所平原(今平原西南)。
平恩河北丘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