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

合集下载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大家平时会关注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吗?关于当代国学大师排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学术地位: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术范围: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先秦诸子、清代学术、书法、目录学主要任职: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

人物评价: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

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

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

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王国维(1877.12.3~1927.6.2)学术地位: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学术范围:文学、考古学、教育、哲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哲学、翻译、儒学、理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词学、戏曲史、甲骨学、西北地理、金石学、简牍学、敦煌学、红学主要任职: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大师是谁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大师是谁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大师是谁&quot;国学大师&quot;,更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誉,是一顶很耀眼的桂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佩戴的。

我国当代的国学大师有哪些?以下是整理的当代十大国学大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NO.1 王国维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

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NO.2 梁启超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

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NO.3 章太炎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

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

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NO.4 陈寅恪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

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1、 晚清思想家王韬【题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

江苏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人。

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

1870年返香港。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记游》。

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

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2、夏曾佑夏曾佑(1863~1924) 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

字遂卿﹐一作穗卿﹐号别士﹑碎佛。

浙江杭州人。

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

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吏地知识和自然知识。

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

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

入民国﹐一度退居﹐後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在一起研讨“新学”。

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

著名历史学家

著名历史学家

阮孝绪(479-536)南朝梁目录学家。

字士宗,南朝梁陈留尉氏(河南尉氏)人。

生于齐高祖建元元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年五十八。

阮事迹入梁书处士传。

幼以孝闻,性沈静,年十三通五经。

既冠,已有超然远引之志,遂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亲友因呼为居士。

所居唯一床,竹树环绕,读书其中,学养精进。

屡被徵,以世路多艰,终不出。

其人出处去就,高洁不染有如此。

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有感公私坟籍,多所散夫,乃博采宋齐以来图书,集为“七录”一书,总结前人目录学之成就。

七录今夫,惟自序尚见于道藏“弘明集”内。

七录分内外两篇。

内为五录:经典,纪六艺;记传,纪史传;子兵,纪子书、兵书;文集,纪诗赋;技术,纪数术。

外篇有二:佛录、道录。

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

阮之前有王俭“七志”,以分类法论,则阮较王为善。

阮氏对目录学之页献,据姚名达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认为有:①分类合理化;②适应时代环境;③工作科学化。

阮录在当时已将“天下之遗书秘记,庶几尽于是”,可以说是已尽到目录学史上编集、创见之功。

王谟(1731~1817)清文献学家、著作家。

字仁圃,一字汝麋,号汝上,晚称汝上老人。

金溪(今属江西)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中举。

次年应考未中,侨居南昌为人教馆,编辑有《江阳典录》、《豫章十代文献略》。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授知县,不久辞官,请改学职,选授建昌府学教授。

一生辑佚文献丰富,功绩显着。

主要有《汉魏遗书抄》,收书500余种,刊行者有经部108种(一说96种)。

《汉魏丛书》辑佚书86种,又广为94种;《汉唐地理书抄》分前后两编8册,都500余种。

辑佚之书对地理学、方志学、文学、经学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著述有《豫章十代文献略》52卷。

另有《汝麋玉屑》、《江西考古录》、《汝麋诗抄》、《文抄》、《逸村诠》、《经说》、《十三经策案》、《读书引》等24种。

余嘉锡,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目录学家。

湖南省常德县人,1884年2月9日出生于常德县长茅岭。

中国历史学家:雷颐人物简介

中国历史学家:雷颐人物简介
• 深入研究了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 特别关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变革与社会进步
⌛️
雷颐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与影响
•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 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雷颐的历史学研究领域与贡献
雷颐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入研究
01
雷颐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
• 探讨了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
• 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04
雷颐的学术传承与影响
雷颐对后辈历史学家的培养与指导
雷颐对后辈历史学家的培养
雷颐对后辈历史学家的指导
•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 传授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研究方法
•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成长机会
•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术方向和价值观
• 分析了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02
雷颐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研究
• 考察了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
• 分析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03
雷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
• 深入研究了古代文化传统及其演变
• 探讨了文化传统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雷颐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关注

雷颐对近现代中国政治的研究
• 分析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和政治权力的演变
•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
03
雷颐的成长经历
•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 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历史和社会问题
雷颐的学术成长历程
雷颐的学术起点
•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学术研究
• 首先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 随后转向近80年代,雷颐开始关注近现代史
• 特别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1.鲁迅,字豫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姓周,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所用的笔名.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为《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为《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共16部.2.郭沫若是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五四”时期,开一代自由、奔放、雄奇、瑰丽的诗风,1921年8月优秀诗集《女神》出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为大型历史剧,其中以《屈原》最为著名.解放后他又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题材的剧本.3.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7年他以“茅盾”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蚀》,它由《幻灭》、《动摇》、《追求》三部连贯性中篇小说组成.他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子夜》,其男主人公是吴荪甫.他的农村三部曲为《春蚕》《秋收》《残冬》,其主人公是老通宝父子.他的另一部中篇小说为《林家铺子》.4.巴金,原名李芾甘.他的长篇小说《家》《春》《秋》被称为“激流三部曲”他的另外三部长篇小说《雾》《雷》《电》被称为“爱情三部曲”.他的中篇小说《憩园》和《寒夜》也很著名.他曾荣获“但丁国际奖”.5.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和《离婚》等.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6.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剧作有《雷雨》《日出》《原野》等.7.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长篇小说为《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集《多收了三五斗》《夜》.8.夏衍,原名沈乃熙,字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多幕话剧《上海屋檐下》和《秋瑾传》.《包身工》是我国第一部成功的报告文学.他还成功地将鲁迅的《祝福》和矛盾的《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剧本.9.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和诗集《繁星》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学课本用了她的《小橘灯》.10.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名篇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11.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著名的诗集有《红烛》《死水》.12.丁玲,女作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13.赵树理,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李有材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中篇小说.14.钱钟书,著名学者、作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为《围城》.15. 孙犁,著名作家.代表作《荷花淀》.16.贺敬之、丁毅执笔新歌剧《白毛女》.17.田汉是我国“国歌”词作家.聂耳“国歌”曲作者,18.杨沫著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周立波著长篇小说《暴风骤雨》.20.曲波著长篇小说《林海雪原》.21.罗广斌、杨益言著长篇小说《红岩》.22.李季著《王贵与李香香》信天游形式,23.魏巍著长篇小说《东方》,24.杜鹏程著《保卫延安》,。

中国现当代作家简介

中国现当代作家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简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每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已》《药》《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1)作品集简况: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篇》(1922-1935)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④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⑤杂文集十六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2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⑥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2)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免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涓生、子君》《弟兄》《离婚》。

③《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谭其骧与方志学

谭其骧与方志学

历史地理第+六辑谭其釀与方志学,巴兆祥谭其轅,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

除任教外,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研究和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为中国史学的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谭先生对地方志也有精深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编著了著名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合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的方志提要。

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谭先生任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积极倡导、支持、指导新修地方志工作,发表了许多方志学论文①,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新方志学的发展和新方志编纂质量的提高。

这里仅就谭先生对方志学的突出贡献作一简要的阐述。

一、关于方志目录方志的著录源远流长,但方志专目的岀现则是民国年间的事。

现存最早的专门方志目录是民国2年缪荃孙所编的《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著录明志214部,清志1676部。

北伐胜利后,随着全国政治形势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发展,方志编纂工作大规模开展,各级各类图书机构的方志皮藏大幅度增加,为方志目录的编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传入,学术研究范围的拓宽,目录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图书整理工作岀现了一时之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沈红亮志的目录整理工作也得到了巨大的推进。

1930年谭其骤从暨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并考上了燕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932年研究生毕业。

同年,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员,负责整理馆藏地方志。

在此之前,北平图书馆也曾整理过馆藏方志并编有六种目录,但这六种目录皆非方志专目,且体例不一。

于是,谭其釀便以1932年为著录下限,按同一体例,将原分散著录于六种目录中的方志予以汇总,并逐一进行核对,纠谬补缺,至1933年编成《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

该目录著录各种志书5200余部,去其重复约3800余种,它是民国方志专目中最著名的一部"与当时的方志目录相比,《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有如下特点:1.收录的范围比较广。

该目录以著录省、府、厅、州、县志为主;兼及边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场志、盐井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
陈寅恪(1860——1969)江苏义宁(今修水县)人,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张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是中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创者,造就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著有《文心雕龙讲疏》《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等,带有党性政治色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著名史学研究家,在《诗经》《尚书》以及史前史阶段颇有研究,曾发表论文《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九州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

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先秦诸于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

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

钱穆力图把传统史家从事考据所揭示的个别事实的真实构成一个前后连贯、有因有果的时间序列,力求从时间上把历史综合为一个发展的整体,着眼于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统一性上去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

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古代文学史》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

“史学本是史料学”是傅氏史学思想的最基本点,应建设绝对客观的历史学。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

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先秦、秦汉部分,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人,著名历史学家。

著有《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等,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

中国历史学家,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

雷海宗认为真正的史学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于事实之外须求道理,要以哲学的眼光,对历史作深刻透彻的了解。

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著名历史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与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合著,五卷)等,着重对历史做整体研究,在思想史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

中国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的镜子》、《史实与人物》、《朱元璋传》、《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带有实用史学的观念。

黄仁宇(1918——2000)美籍华裔,祖籍湖南长沙,《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
畔谈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放宽历史的眼界》《十九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

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