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美形式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园林艺术中体现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先,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庭园,都力图在有限的空间中还原自然风光。

一方面,园林中的水池、湖泊和溪流等水景元素都是通过人工手段来打造,使其形成仿佛天然的效果。

另一方面,植物也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垂柳、莲花、荷叶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这些植物与水景相得益彰,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强调人文关怀与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的园林常常配以诗词、书法和雕刻等艺术形式,以表达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文情感的追求。

例如,在苏州园林中,常可见到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的作品,其中既有意境深远的诗词,又有书法飘逸的字体。

这些文学艺术的加入丰富了园林的内涵,也使其与人文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此外,中国园林艺术注重空间布局和景点设置的合理性。

园林中的景点设置都经过精心的考虑,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地展示各个景观的美丽与独特。

例如,在北京颐和园中,万寿山、畅春园和长廊等景点错落有致,形成了层次感和流动感。

这种布局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增加了园林的可游赏性。

最后,中国园林艺术还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园林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园林艺术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些创新。

例如,在一些现代园林中,设计师会融入现代的艺术元素,如雕塑、音乐喷泉等,使得园林艺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总之,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是因为它在自然环境的营造、人文关怀与情感表达、空间布局和景点设置的合理性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等方面都下了真功夫。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正是在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中得以彰显,也为世界所共赏。

中 国传统园林艺术如何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中 国传统园林艺术如何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如何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这种和谐并非偶然形成,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布局以及对自然元素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得以实现。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提炼是达到和谐的重要手段。

园林设计师们常常以大自然的山水为蓝本,将雄伟的山峦、蜿蜒的溪流、宁静的湖泊等元素微缩于园林之中。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其中的水池曲折有致,仿佛是自然江河的缩影;岸边的假山错落嶙峋,宛如真实山峦的一部分。

这种模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对自然神韵的捕捉和再现,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与壮丽。

再者,植物的配置也是体现和谐的关键因素。

中国传统园林中种植着丰富多样的植物,从高大的乔木到低矮的灌木,从娇艳的花卉到翠绿的草坪,应有尽有。

这些植物的选择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根据季节、气候和园林的整体氛围精心搭配。

春天,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荷花在池塘中亭亭玉立;秋天,金黄的菊花满园飘香;冬天,梅花傲雪绽放。

四季的变化在园林中得以展现,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节领略到大自然的多彩与生机。

而且,植物的布局也讲究疏密有致,有的地方绿树成荫,有的地方则留出空地,让阳光洒落,形成光影交错的美妙景象。

园林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更是和谐之美的集中体现。

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其造型和布局都充分考虑了周围的自然景观。

建筑的风格往往简约古朴,色彩淡雅,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

比如,亭子常常建在高处或水边,供人们休憩观景,既能融入周边的山水,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长廊则蜿蜒曲折,连接着各个景点,人们在行走其间,一侧是如画的自然景致,一侧是精美的建筑装饰,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

水元素的运用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

水是灵动的,它能为园林增添生机与活力。

池塘、溪流、瀑布等形式多样的水景,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

水的流动声、水滴的滴落声,与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交响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和形式1.合宇宙与人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天人合一”为设计原则,将宇宙和人生融入园林中。

园林布局常常取材于诗词和文学作品,通过景观、建筑和装饰的组合,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世界和宇宙的理解。

2.仿自然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现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园林常常以山水、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石山、假山、水池、桥梁等景观元素的布局,创造出仿真的自然环境。

3.体现中国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现了儒、道、佛等中国哲学思想。

一些园林建筑中常常包含有古代讲究的中国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强调美与道的统一4.沉稳与平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追求沉稳、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通过使用对称的布局、反射的水面和统一的材料和颜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稳定的氛围。

5.精细的细节和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尤其是建筑物的木雕、石刻和彩绘等方面。

园林中的建筑物不仅在外观上精心设计,还用最精细的技艺进行装饰,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1.庭院式园林:庭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庭院组成,每个庭院都有围墙围合,并且配有池塘、假山和亭台等景观元素。

庭院式园林的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形成沉稳的视觉效果。

2.山水式园林:山水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也是模拟山水自然景观的特殊形式。

它通过修建假山、造势和水池等景观元素,再现大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

山水式园林通常以曲径通幽和远近相隐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迷人而隐秘的氛围。

3.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宏伟壮观的形式之一,常常作为皇帝和贵族宴请宾客、观赏和居住的场所。

皇家园林通常由大型建筑群、庭院和图书馆等组成,具有高度的规划和设计。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颐和园和圆明园。

4.文人园林: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由墨池、书斋、假山、石亭等景观元素组成,以反映文人墨客的文学情怀和审美追求。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人向来重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一观念深刻地体现在园林艺术中。

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氛围和设计理念,成为了人们追求心灵宁静与生活品质的象征。

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概念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状态。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源于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文的理解,通过园林景观的布置和建筑之间的协调,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1. 人造与自然相辅相成:中国园林艺术在布局和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自然的气息与人文的要求,通过人为的建造,在自然的环境中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

例如,在园林中种植树木、种植花卉,通过精心修剪和规划,使得自然的力量与人工的力量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2. 借景与景观相融合:中国园林艺术常常采用“借景”来达到与自然的融合。

通过精心布置园林景观,将自然山水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园林内的景观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增加了人们的审美享受。

3. 四季景观交替:中国园林艺术非常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创造出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与氛围。

园林内的花草树木,不论是在春天绽放的花朵,还是在秋天变黄的叶子,在不同季节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观赏价值和感受。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它们以小巧精致、布局紧凑而闻名。

苏州园林充分融合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通过建筑物的智慧布局和植物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宛如世外桃源的美景。

2.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在设计上极富匠心。

颐和园通过山水、宫殿、廊道等元素,将自然与人文的元素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度。

3. 景山公园:景山公园是北京市的一座园林景区,也是传统的皇家园林。

它以山水秀丽、植被繁茂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

景山公园的建筑和景观布局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山水的优点,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风采。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形态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形态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形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是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创造和美化,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诠释。

古典园林在形式结构、构思构图、意境气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形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美学角度来谈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形态研究。

1、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统一,通过对园林中自然景观的创造和模仿,以及对人文意蕴的表现和传承,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这种和谐的境界体现在园林中独特的生态环境、景观组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融相成,形成一种美妙的氛围和秩序,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

2、景色与意境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色和意境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

古典园林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使景色的美学价值被实现和体现。

同时,将人文意境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使园林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意蕴和文化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冥思。

3、美学审美的多样性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审美具有多样性。

多种形式的表现和彼此独特的审美效果,开启了不同的人群的审美体验。

古典园林的美学与自然景观、人文意蕴、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协调和作用,创造了一种绵延不绝而又多样丰富的审美环境,弥补了单一审美体验的不足。

4、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结合艺术和科技,通过运用例种场地、测量周长、设计规划、施工技术等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使园林艺术与科技融合,形成一种独特而全面的美学技术。

古典园林从技术层面上保证了园林的开发和维护,并且提高了园林的功能和美学价值。

5、设计和建造的主体性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是由园林主体自行完成的,使园林的建造和发展充满主体性和独立性特征。

园林主体的主体思想、主体意愿、主体策划、主体建设这些成分,形成古典园林全然完整的主体性品格和美学价值,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文化的积淀。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美学形态,它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审美历程的拓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厚、博大、历久弥新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和谐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和谐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和谐精神园林是艺术融合度最高的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世界艺术珍品。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与西方园林,尤其是法国的对称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相比,中国古园林的有其独特风格: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艺术美的融合;诗情画意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出浓浓的和谐精神。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司马迁“究天人之际,同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里的“际”就是“关系”。

2天人之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体现得很明显。

自然审美历来是中国人审美的核心,中国古人把能纵情于山水、寄身田园视为人生一大胜境,即使不能真的如此,也要在各类艺术中反复描摹、咏唱自然之美,自然美成了中国古典艺术之主题,大量的山水画、山水田园诗就是明证。

到明清,绘画领域最终出现了“山水居首”的理论。

与此相对应,引自然入生活,在自己的庭院中以人工的方式将大自然搬回家,营造出一片山水花鸟之境——园林建筑艺术成了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艺术的最高总结形态,明清时期恰恰是我国园林建造的最高峰,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然是人类心灵的花园。

这与西方的园林是很不相同的。

古希腊哲学家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是整齐笔直的。

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几何形园林,修葺整齐,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严格的几何构图关系,一切都为表现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

其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1《细说中国园林》第10页,佘志超,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2006年2《传承中华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冯之浚,《和谐文化建设专家谈》第42页,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它更多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姓名:靳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学指导教师:王朝元20080401中文摘要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和谐的美学思想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哲人称为最高意义的美。

从最早音乐形式的和谐,到内容的和谐,再到形式和内容辨证的和谐,和谐这一美学观念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完善。

和谐美也成为各门艺术的审美准则和审美标准。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更是把和谐美作为造园准则,处处体现一种和谐之美。

其次,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大自然和社会按其本性来说就是和谐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建就是为了补偿人与大自然的隔离,并因此而被人们称为“第二自然”。

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就不仅要求艺术地再现大自然、超越大自然,更要体现与大自然的和谐。

再者,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一直都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理想的生存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点与中国古典园林是契合相通的,也是园林所要追求和体现的。

中国园林艺术一开始便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通过人与景有机的联系,园林内部各要素之间、园林与自然、人与园林、人与自然之间处处呈现着一种和谐共生之美。

天、地、人融为一体,从而将有限的园林景观寓于无限的宇宙天地之中,体现了和谐而永恒的宇宙观。

本文正是从园林的和谐美这一角度,从三个大的方面探讨了园林、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首先,形式的和谐是园林和谐的前提,因此这一部分主要用形式美的法则分析了园林内部的和谐统一。

第二部分论述了园林与人的美善统一,根据古代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从比德到畅神、隐逸三个方面来阐述园林与人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从园林有若自然与胜似自然两个方面来探讨园林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结语部分则是对前面三个部分内容的总结,针对当前人与自然的谐和关系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对整个生态系统和谐的重要意义。

总之,本文从“和谐”这一基点出发,以哲学、美学为理论根基,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围绕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这一研究主题,将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将古代与现代相结合,将西方与东方作以比较分析,力图阐释中国古典园林中所体现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给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提供了精神文化资源,并为人们诗意地栖居以启悟和深思。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设计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设计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设计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既融合了自然美的精髓,又体现了人文情怀的博大深厚。

中国园林不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对自然、人文、历史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设计者追求的不仅是景观的美感,更是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中创造出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意蕴。

丰富的园林元素中国园林以自然元素为主要设计灵感,如山水、植物、水池等。

其中,以山水为主的禅意园林,展现出自然界的壮美和宁静。

植物的选择和摆放也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注重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更追求植物之间的色彩、形态、纹理的协调搭配。

水池作为园林中的点睛之笔,不仅反射出周围景物的美感,还赋予整个园林以生机与活力。

园林空间布局的技艺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景想”、“景隐”、“景感”、“景移”,通过错落有致的岩石、曲折蜿蜒的小径、优雅独特的建筑等元素,使游人在园林中有穿行于自然中的感觉。

园林内常设有假山、亭台、廊檐等建筑,不但点缀了景致,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息的地方。

这些元素的精心布局,让园林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映文化内涵的园林设计中国园林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自然美感,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地文化与历史。

园林中常常融入文字、雕刻等元素,表现出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园林中的布局和装饰,游人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文化内涵,体验到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和谐共处的自然与人文园林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体现在各种细节之中。

自然元素的融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建筑和装饰物则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表达。

园林设计者通过营造出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让游人在这里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体验到时间与空间的静谧之美。

结语中国园林艺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这些园林中,自然与人文、神秘与美丽、理性与感性融为一体,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生活、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页)简析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美形式刘文(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和谐美也成为各门艺术的审美准则和审美标准。

而古典园林作为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更是把和谐美作为造园准则,处处体现一种和谐之美。

Abstract:In our country's cultural perpetual flow,“harmonious ”the thought is well-established,with graceful and friendly also becomes various artistic the esthetic criterion and the esthetic standard.But the historic garden achievement melts many kinds of artistic forms is a body's synthesis art,is and the graceful and friendly achievement landscape gardening criterion,everywhere manifests beauty one kind of harmony.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生态key word:Chinese historic garden Harmonious Ecology 作者简介:刘文、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中图分类号】[J59]【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194-02一、和谐美在古典园林的作用和谐最早指的就是音乐的和谐,受这种和谐思想的影响,中国历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把和谐美作为审美的最高要求和艺术准则。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融多种艺术样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此它对和谐美的体现和诠释则更加的充分。

纵观园林史,我们不难发现,园林艺术愈向前发展,愈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灵魂,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和谐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更能体现人的生命情调与心灵律动。

它始终与人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不但可望,且要可居可游,它承载现实生活的同时,又关注人们的精神层面。

在这片天地中,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心世界交融在一起,透过人与景有机地联系,人、园林与自然甚至宇宙处于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

二、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的形式美从此意义上来说,形式美指的就是形式的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同样追求形式的和谐统一。

园林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园林的基本要素形体、声音、色彩以及三大物质要素即建筑、花木和山水等这些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至于遵循怎样的组合规律以及如何体现,以下我把它概括为四种类型来论述(一)、比例与均衡早在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就对美作了概括,认为“美是比例与和谐”。

虽然这一定义片面的偏颇于形式,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任何美的事物都要遵循一定的比例。

同样在园林设计中对比例的要求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特别是在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的佛香阁,阁的位置,体量的大小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其位作者简介:刘文(1985-),女,河南商丘人,汉族,商丘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与研究.置基本都在万寿山中轴线的黄金分割点上,而阁的体量与山体比例又搭配得当,整体上既活泼又给人以视觉的均衡感,真正创造出既给人以物质需求,又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美的愉悦。

(二)、调和与对比对比调和这一组合规律在形式美法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突出事物相互对立着的因素,称为对比,把有差异的事物结合便形成了对比关系。

相反,所谓调和就是在不同的事物中,强调其共同因素以达到协调的效果。

“对比”强调个性,“调和”强调共性。

调和手法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园林各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等的风格和色调的一致来体现的。

如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不同建筑从外观看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整体的色调处理都很朴素淡雅,大都以冷色调居多,院墙的颜色也大多采用青灰色,这样的色调不仅易于与自然界中的山石、水体调和,更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

总之,调和手法的运用,使整个园林呈现一种和谐统一的布局,给人一种含蓄和优雅之美。

对比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运用手法,通过对比使对立双方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园林艺术达到多样统一而又生动和谐的效果。

缺乏对比的园林艺术,即使富于变化也会流于平淡。

园林中的对比也分为不同的类别。

1、空间的对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把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空间毗邻在一起,通过对比更加突出各自的特点。

这个差异首先表现在体量的悬殊上,园林空间大小的对比是相对的,当从大空间进入小空间时,会给人以小空间更小,大空间更大的感觉,反之亦然。

这是园林建筑空间最常用的手法,特别是江南的私家园林,占地面积比较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就采用这种对比手法。

2、明暗对比园林空间明暗的对比主要是指光线强弱的对比。

明暗对比强烈的景物使人振奋,明暗对比弱的景物给人以宁静。

游人从明处看暗处,暗处的景物更显得深邃;从暗处看明处,景物更加瑰丽。

另外建筑中的漏窗、隔断、栏杆阻挡光线也形成一种明暗不同的界面。

3、色彩对比除了自然光线的对比,园林中色调的对比也不容忽视,不仅同一园林中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色彩有对比,北方和南方的园林色彩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北方皇家园林建筑以红柱、琉璃瓦、红墙为特色,以暖色调为主,突出庄重、威严、雄伟的气势。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建筑富丽堂皇,与周围的树木、山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之相比,南方的私家园林则以灰色、青色等冷色调为主,营造一种深邃、宁静的意境。

由此可见,不同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不同的空间感。

4、质感对比质感的对比在园林中主要是利用植物与建筑、山石、道路等不同材料的粗细、刚柔、纹理不同造成对比,不同的质感给人不同的感觉,达到不同的效果。

如用木质材料的建筑可以营造古朴大方、幽雅的格调,而大理石细腻光滑,用它营造的线条简洁、明快。

5、虚实对比所谓的虚实是相对而言的,山水对比,山为实,水为虚;以山本身来说,凸出的部分为实,凹入的部分为虚;建筑与庭院对比,建筑为实,庭院为虚;以建筑本身来讲,粉墙为实,廊、门窗孔洞为虚。

虚194--196(上接第页)与实要交织穿插才能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

具体来说,如果建筑物内部可以看作是实,由建筑、山石、植物所围的外部空间则为虚,而那些亭、廊、榭则可以看作是虚与实的过渡空间;使园林建筑看起来轻巧玲珑,衬托的整个园林更加虚幻、空灵。

(三)、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在园林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把空间时间化了,把空间之美表现为时间流动之美。

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它是以一个或一组元素为单位,反复、连续、有条理的排列所形成的,是一种节拍和波浪式的律动。

它的组织形式有等距离的,如园林中树木间距的种植;也有渐变的,如园林中色彩的过渡。

当声、色、形等整齐而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并富有变化的排列组合,就产生了节奏感。

韵律是借用诗词的用语。

园林形式美中所说的韵律,主要是指在节奏中表现出来的像诗歌一样的抑扬顿挫、平仄起伏。

韵律美的产生不仅仅是审美客体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要和审美主体产生共鸣。

由这些富有节奏的实景、实形而唤起人们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多样统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一直都把“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作为造园准则,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突出它的参差之美。

这在江南苏州园林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苏州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远香堂的两侧完全打破了均衡对称的布局,它西面是水,东面则是山;西面是轩、廊,东面则是亭、墙;西南是水院,东南则是旱园,两面竟如此故意地避免对称,真可说是“为体互乖”,“其形各异”了。

再看远香堂南面,是小型山池,溪水上通向远香堂的平曲桥故意偏西,显然也是为了避免居中而造成轴线感。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和所有事物的形式美一样,都遵循着共同的美学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美的形式法则。

在园林中,形式美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突出统一性和整体性原则,使之达到丰富而又和谐的美、统一的美,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是园林内部和谐统一美的充分诠释。

中国园林创造的优美生态环境、精雅的人文环境和超功利的人生境界相互融合在一起,正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充分诠释。

现在我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实现的目标,最终我们是要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

因此,充分认识和深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对更好的构建世界、社会、人与园林的和谐统一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1]尹传霞,周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以及对世界园林进程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11,(4)[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水源,李静.试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J].安徽农学通报,2006,(4)[4]宋珊,邹志荣.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7)[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6]章采烈.论中国园林的叠山艺术[J].古建园林技术,1994, (2)了主观能动性。

1、较强的女性主体意识“张西凤”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思想中,她相信女性可以撑起一片天,自己有能力把村里的事务做好。

在她看来,女性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自强自立,不能无理由地接受男人的呵斥,所以看到村里的女人因为男人不在家生活乱套,她把村里的妇女们都组织起来,自力更生。

作为女性政治精英,她的主体意识不仅仅是个人性的,更是群体性的,她要树立的是代表全体女性村民的主体意识,她要争取的是全村女性的整体利益。

2、较好地处理了家庭关系前文提到,“张西凤”开展工作受到了来自家庭的阻力,但是最后她成功获得了家庭的支持和理解,这是她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的结果。

在村里她是村主任,但回到家,她不会摆官架子,只要有空,她会为公公洗脚,为丈夫做菜,为儿子补习功课,竭力尽自己该尽的义务。

3、充分利用了女性性格优势在一个群体中,领导者吸引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具备的个人素质的一种影响力,带有较大的主动性、自觉性。

在自然影响力发挥发面,女性领导者较之男性领导者有强大优势。

“张西凤”则是充分利用女性性格优势,工作中平易近人的领导作风,善解人意的工作态度,使人产生亲切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力、极大耐受力等品德,更使乡亲们尊重和敬爱。

四、关于农村妇女发展模式的思考影视人类学的意义在于影视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观众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人类行为文化模式,提供一些人类学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