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分享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整合版

中 国 传 统 经 济 结 构 解 体
3.自然经济解体有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
①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
夺原料的冲击
②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 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 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
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2.表现 3.特点 4.影响 5.地位 积极: 地位:在近代仍然占主导地位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条件 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消极: 中国经济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积极; 消极)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经济造成猛烈冲击 —— 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
自然经济解体 还有哪些原因? “ 纺”与“织”分离 洋纱 A.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织” 与“耕”的分 洋布 B. 传统手工业破产 (沿海为主) 离 c.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2、表现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重要前提 内部原因 ③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 ④本国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及航运、铁路等交通 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 2、表现
a.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b.传统手工业破产 c.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 三种经济的共同点:都属于近代企业,使用机 器化大生产;都对自然经济有瓦解作用;都使 用雇佣劳动;
课堂小结
近 代 中 国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动
自然经济 解体
仍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 义入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课件

什么是洋务运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 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 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 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了什么? 你在教材中找到几个变动?
思考: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的经 济结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办 的企业简表
材料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
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
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
口”材。料2:
想一想:这两段材
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问题?
① 中国成为外国资本 主义的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提纲知识点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辅助学案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解体的原因: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2、表现
①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传统手工业破产(沿海为主)
②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3、影响
①积极: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条件
②消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
1、原因:内忧外患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①中央:奕訢
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5、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④举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
6、影响: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出现了新机器生产方式;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条件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②外商企业赢利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
3、产生的意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第9课_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原因
1.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2.西方侵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西方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 4.洋务运动引进外国技术的诱导
出 代 19 现民世 族纪 资六 本七 主十 义年 .
归纳民族工业的特点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 分布不平衡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县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 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 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世 界 工 厂
自 由 贸 易
闭关锁国
矛盾
小农经济 盲目自大
中 国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 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 的变革……
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而不改变封建制度
严复:”体用者,即一物
“牛”:清政 而言也.有牛之体,则有 府(封建制 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 度); 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 “马”:西方 为体则以马为用者也”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科技.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 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 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 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依据材料及书本,找出洋务运动的背景?
依据材料找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李鸿章
依据材料指出,两人认为如何维护封建统治?
自主学习
变动三、洋务企业的出现
(19世纪60——90年代)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影响:
①消极: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受到冲击
②积极: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市场和劳动力)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 4、实质:
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洋务运动
1、背景、原因: 清朝统治内忧外患 2、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根本目的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曾,李,左,张)
开始大规模 碰撞与交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
1、自然经济逐生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主要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2、表现:
①倾销市场-→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②原料产地---→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不再是男耕女织 不再是自给自足
A.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 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哪一内容符合此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B.建立近代海军 D.创办京师同文馆
4、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 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C、受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刺激产生 D、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1、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 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北京(京师)同文馆
1879年该馆注册的在馆学生计163人,其中 38人专攻英语,25人攻法语,15人攻俄语,1O人 攻德语,33人攻算学,6人攻天文,7人攻格致, 9人攻万国公法(即国际法),12人攻化学,8人攻 生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5张ppt)

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军旗
4. 在教育方面,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 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 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果--失败 (1)标志: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
革封建制度;
6.积极意义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 1、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2、陈启沅在广东开设继昌隆缫丝厂
企业:3、朱其昂在天津经营贻来牟机器磨房
3、特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
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 ,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 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 不过721.5万元。
市场、劳动力。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只 是开始解体,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 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 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 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 救运动。 1、背景: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 内忧外患的形势;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
纺织分离
纺纱、织布两种纺织业工序中,纱和布又可同时作为 独立商品。在近代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飞梭和珍妮机被 发明以来,纺和织的质与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19世纪70 年代,在中国的洋纱价格比土纱价格低三分之一。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农民经过仔细斟酌,发现买纱织布比自己纺纱织布成本低得 多,于是绝大多数农户开始放弃纺纱这道传统工序,而改用进口 洋纱织布。这一过程被称为“洋纱取代土纱”的过程。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思考:
一、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是在怎样的 历史背景下发生变动的? 1、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对外抢 占商品市场和殖民地。
2、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上海通商口岸
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 办的企业简表
时间 1843 1843 1845 1845 1846 地点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 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 ,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 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 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材料又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什么发展趋势? 有何影响?
(二)洋务运动
什么是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 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 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 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背景:
1)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外患) 2)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打击(内忧)
2、目的
材料: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 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构成之后,访 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 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 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注:1.“发捻”指太平军和捻军 2.“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师夷长技” 的目的是什么?
资金少、规模小
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 “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 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 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 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 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技术力量薄弱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现象:“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二、洋务运动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含义:19世纪60~90s,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2、创办民用工业(求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破产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影响①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②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最深远影响)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④瓦解了本国的自然经济。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域:东南沿海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极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东南沿海)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1、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以机器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初步发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19世纪末原因: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短暂春天(黄金时代)(1912~1920)原因①辛亥革命扫除障碍(根本原因)②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④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短暂的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三、曲折发展1927~1936 发展较快、1937~1945民族工业萎缩、1945~1949民族工业绝境1、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2、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3、原因:日本侵华的破坏: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压榨民族企业3、陷入绝境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1949)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排挤;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通货膨胀;国统区工业体系瓦解阻碍中国资义发展因素:本封建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意图:
学生通过自身进入情境来分析创办企业的条件, 选择办厂地点,作为“当事人”能够更为主动地 思考问题。通过阅读发昌机器厂的创业史,又从 历史情境中跳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更能 理性的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小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变动的表现: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仍占统治地位)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兴起 变动之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2、变动的趋势: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教学意图:
①暗示本课学习的背景知识; ②感受到明清以后东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③领悟近代中国遭遇西方近代文明全面冲击的必然性; ④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必然性。
构建知识框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教学意图:
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②领会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变动
第9 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怀柔一中 刘蔚华
对教材地位的理解
本节课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如自然经济、鸦 片战争、工业革命等,体现出了中外历史知识的“交 点”;涉及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经济、近代 化、民族资本主义等诸多的经济概念,对于高一的学 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近代由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 一系列的变化,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3、变动的影响:经济近代化
促进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教学意图:总源自知识、拓展思维、树立正确的文 明史观。
中国成为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的附庸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 洋务运动的 对洋务运动
时间
目的
进行评价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背景
教学意图:强调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理性思维与判断。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选择一:连线搭配 选择二:填写表格; 选择三: 填充地图
教学意图: 将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学习的内需 力被调动出来;
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房
中国传统的家庭纺织
湖北丝麻四局的并条机
教学意图:学生在分析对比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引进西 方先进技术与机器,引起了中国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动, 这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有人说: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提出问题:请结合本节课所学论证以上三句话。 教学意图:学会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 习方法,讨论的过程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个旧中国农民的回忆》
我1839年出生于上海市郊,那时家境还算 稳定,父亲耕三亩地,母亲纺纱织布帮补家 用。但到五岁那年,母亲终于放弃了她那心 爱的木制纺车,因为洋布质地细腻,价格也 只及土布的三分之一,几乎垄断了上海市场, 这样家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三亩地上。邻 居家情况更糟,全靠纺织土布过日子,濒临 破产。
提出问题:
①“文中划线部分直观地描述了怎样的经济形态?这 种经济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②鸦片战争以后这种传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具体表现是什么?
教学意图:
①以虚拟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将抽象的经 济概念形象化; ②创设问题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两种预案: ①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 原因, ②以图示法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 现、影响,由表现入手,往前推原因,往后推影响。
匠铺当学徒,满师后以打铁为生,并往返于沪粤跑 单帮贩卖杂货,积累了一些钱财。1862年,《南 京条约》签订的20年后,外商企业在上海不断增多, 并赚取了高额利润,方举赞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 1866年,他与同乡共同出资,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后来又购置了两台车床,雇佣工人达10余人,不仅 采用了蒸汽动力设备,还增加了诸如锻冶、焊接、 车削等工种,当时的外国人称“发昌先生来了”。
沿海和沿江地 区最早受列强 侵略,列强倾 销商品、掠夺 原料,自然经 济解体较早;
外商企业最早 在沿海沿江地 区建立,刺激 了中国近代企 业的建立;
近代工业分布 在沿海和沿江 地区便于引进 外来先进技术 和引进机器设 备。
陈联泰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公和永缫丝厂
汕头
《发昌先生来了》 1835年,15岁的方举赞来到上海,开始在小铁
导入新课:
画面一:当江南水乡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蒸汽锅炉已经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车已经 响声彻天地驶入新时代!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士子范进因中举登科 而大发神经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开始关注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假如回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你是 一个商人(或者地主、官僚、手工作坊 主),想办一家近代企业,你需要哪些 条件呢?
资金 机器 市场 原料 劳动力
资金 机器 市场 原料 劳动力
如果需要满足上述条件,你会选择在 哪里开办企业?
教学意图:学生将自身置于情境之中,有兴趣、 能体验、会探究。
教学意图: ①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提供新的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的能力 ;
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鸦
倾销商品
片
(以洋纱、
战
洋布为主)
争
后
列
强
经
济 侵
掠夺原料
(以丝、茶
略
为大宗)
纺与织分离
耕与织分离
自
然
经
济
逐
渐
农业生产日 益商品化
解 体
客观上促 进中国商 品经济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