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类别 生丝 1843年 1400担 1860年 69000担 增长 48倍
茶叶
13万担
153担
11倍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出口量激增; 请回答:这种想象对中国传统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使传统的小
农经济开始解体。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②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表现:
①洋纱、洋布输入 “耕”与“织”分离,农民和 手工业者在冲击下纷纷破产
②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 中的自给成分
思考: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 沉沦,还是历史的进步?
2)局限性: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变革封 建制度,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它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
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
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开
始于洋务运动,从近代化史观的视角可
对本讲及其相应内容进行全面考查。
高考例析
(2009· 高考江苏卷)20世
易错提醒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封建
经济加速解体。“解体”指的是封建的小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误认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 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 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956年 三大改造的完成,自然经济才最终解体。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冲击 ②.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③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2、兴起: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 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在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场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也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1、原因:列强经济侵略2、表现:小农经济解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我们在第一课已经讲过了,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二是自给自足;三是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
但是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许多特权,例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通过这些特权,英美等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大,在外国经济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小字部分列举了一则史料(第三段小字)。
(P46图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图二:增开通商口岸后大量船只驶入口岸,外国商品输出扩大;图三: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造成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这些材料都说明了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自给自足已经很难做到。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当农民已经无法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那就表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品价格低廉的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欧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大机器生产,规模大,产量大,而中国还是传统的手工生产)3、影响:(1)、给中国农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破产后的农民都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
)(2)减少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农产品商品化(3)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欧美列强在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3、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
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 、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 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 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 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 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出现 (1)出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出现原因:
①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资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影响 (3)代表企业:
民族工业 出现
简中 要国 分近 析代 其工 原业 因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天津贻来牟 机 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近代的含义: 经济——工业化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采用大机器生产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创建,是中国第一家官办的
军用企业。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 的蒸汽机在此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知识回顾
1.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形态及特点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开放 通商口岸,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现象 洋布大量进口, 传统纺织业破产
耕织分离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洋货大量涌入,物 美价廉,国货滞销
商品 市场
廉价原料 大量出口
原料 产地
逐渐依附 世界资本 主义体系
棚户区难民
破产农民流入城市 繁忙的上海码头
解读图片信息,分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1)给农民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
2024/10/16
11
1.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匠进 行敲诈勒索,谋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 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3. 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地 方上的力量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4.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 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结合情境再现和教材知识分析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社会经济经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 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部门及社会再生产 各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的适应 性、量的比例以及排列关联的状况。社会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产业 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和 技术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业结构。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思考:这两幅图的关系是什么?
英国工业革命
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列强的炮舰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洋货大量涌入,
冲击着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
材料一 松太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当 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 太布市,消减大半。
产地和商品市场。
(2)破产农民进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后,洋布大行,物美价廉,列强疯 狂掠夺中国原料,特别是生丝和茶叶,… …在 利润的驱使下,农民纷纷种茶,种桑养蚕,中 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曹中原
②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出现了买办阶层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 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晚清四大买办 ——王韬《瀛瑌杂志》
二、洋务运动
(三)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
(五)评价: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这要从1876的除夕 说起。福贵到舅舅张老 汉家过年,吃完团圆饭 后,舅舅一家开始谋划 来年建一个纺纱厂。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 地主
张老大 (打理家族事务)
张老汉 (大地主)张老三 (嘉兴县令)源自(三)代表人物: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四)成就:
①创办军事工业
天津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上海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②创办民用工业
天津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汉阳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
(二)初步发展 (1895年—1912年)
1895年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 条约》。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 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还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原因?
(1)原因: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二
比例失调,集 中于轻工业领 域
材料三
集中分布于东 南沿海
材料四
双重压迫, 发展缓慢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 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 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 发展;在内外交困之下,地主阶级发起了自救运动, 创办了洋务企业;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和 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中国 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而 经济结构的变化必将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深远 的影响,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欧美 各国得以从中国掠夺大量原料和农产品„„中 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不得不到工厂做 工……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如何看待外国商品经济入侵给中国 造成的影响? 提示: 消极:使中国经济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导致中国落后,给中国带来灾难。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变动之一——小农经济的解体 1、原因:①② 2、影响:①② 二、变动之二——洋务企业的产生 1、背景 2、代表企业(官办、民用) 3、评价: 三、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 (时间、原因、影响) 2、初步发展:原因①②③ 3、步履维艰 原因①② 4、特点 ①②③④ 四、变动之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 (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 ……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 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 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外国商品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企业的评价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探究: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历史 条件有哪些?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侵 略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3、代表人物: 4、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英法联军
洋 务 运 动 的 背 景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军事企业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大 门
李鸿章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炮 厂 的 机 器 房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开平矿务局外景
汉阳铁厂全景图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
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 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 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其鲜明写照。
2、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探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怎样理解这一“解体”过程?如何认识小农经 济解体所带来的影响?
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农民、手工业者破 产,处境悲惨。 (2)冲击了旧的经济结构,传播了新的生产 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不平 西方列强的 迫签 等条 侵略战争 约 大量洋 货涌入 中国
政治 攫取 经济 特权
导致
传统经济 导致 结构的逐 步瓦解
外资企业的刺激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变动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 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 景。
自学指导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2.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分别是什 么?如何评价? 3.民族工业出现的条件有哪些?说 说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发展 特点怎样?
知识结构 不平等 攫取 政治 西方列强 迫签 经济 条 的侵略战 特权 约 争 大量洋货 导致 传统经济结 导致 构的逐步瓦 涌入中国 解
19世纪中叶的中国让统治 者感到的是一种近乎窒息的危机。 遍布全国的叛乱让政府军疲于奔 命,列强的军队攻入神秘的京城 则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北京 天津
英法联军
阅读课文内容,你发现民族工业有什 么特点?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矛盾
民族工业
妥协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决定
课堂小结
近 代 工 业 的 艰 难 起 步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与官办
洋务企业及特征
洋务企业的评价 出现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本课练习
19
太 平 天 国
天京
世 纪
50-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内忧 外患
“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 试造,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 通行之物,可以剿发 捻(起义军),可以勤 远略。 ” ——曾国藩
“中国欲自 强,则莫如学习西 方利器,欲学外国 利器,则莫如觅制 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某些抵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企业及特征 洋务企业的评价
英法联军
1 . 洋 务 运 动 的 背 景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阅读下列材料: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购 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 略。 ——曾国藩
自 强
民用 企业
求 富
李鸿章 开平煤矿
第一个使用 分洋人之利, 机械开采的 促进其他工 煤矿 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中官办的特点是:采用机 器大生产、采用雇佣劳动方式、部 分地实行成本核算。
李鸿章
曾国藩
拓展: 洋务企业是封建企业还是资本主义企业?
军用企业:带有官僚资本主义因素的 封建性企业 (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带有封建因 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3.洋务企业的评价
a.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源自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理解:中国现代化(或近代化)的内涵: 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即工 业化; 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即资 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门户进一步打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A.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B.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 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二、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封闭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手工业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滞
学以致用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其最大的 影响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洋务运动出现 D、阶级矛盾尖锐
A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 本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农业经 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 济的发展。 2.中国逐渐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结构 发生变化——买办迅速发展成一个新兴 阶层。
讨论探究: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化?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继长隆缫丝厂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1899年)
1907年徐祥林在上海创建的振华纱厂
3、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 其忌,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 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 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 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 率高达40%到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 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 变化,即政治民主法制化; 此外,还包括社会结构的城市化,文化上的理 性化,科技化
四、民族工业的出现 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出现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企业的诱导 外资企业的刺激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思 考 :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参考:(1) 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处境悲惨。 (2) 冲击了旧的经济结构,传播 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 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 (背景、特征、评价)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 (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 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 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 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 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 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 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 构的变动
一、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请回忆:两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攫取 了哪些政治经济特权?
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鸦片战争: 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①中国门户被打开:五口通商 ②失去关税自主权: 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类 型
军 用 企 业 民 用 企 业
口 号
代表 代表企业 特征 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评价
李鸿章
2.洋务企业及特征
类型 口 号 军用 企业 代表人 代表企业 物 曾国藩 安庆内军 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 总局 特征
第一家官办 军用企业 当时国内最 大的官办军 用企业
评价
近代工业的 起步。 存在弊端, 制约发展。
在材料中你发现民族工业在什么 处境中发展?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压制
民 族 工 业
阻碍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 力的双重压迫)
2、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即两面性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以后 鸦片战争以前
学以致用
5、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 民族工业包括( A )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④江南制造总局 B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及周围地区 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
探究:洋务派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危机?宗旨、根本目的是什么? 怎样解决危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宗旨(口号):自强、求富 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剿发 捻,勤远略”)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2.洋务企业及特征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终居主导地位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运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开始解体的自然经济
学以致用
3、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 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 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A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4、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 “内外交困”指的是( B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④西方列强大肆进行资本输出 A ①②④ C ③④ B ①③ D ①②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