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雁门太守行》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雁门太守行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雁门太守行课件

任务一:师生共读第一联
可以从战争的时间 战争的地点 战争的主要事件 战争的场面氛围 战争的场面颜色
进行分析命名
任务二:小组合作
四人为一组,从(第二联,第三联 )两场戏中任选一场标题命名。
方法指点:
1,可以从战争的时间 战争的地点 战争的主要事件 战争的场面氛围 战争的场面颜色 5个方面进行分析
李 贺
李贺
活动任务:
1.初读,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走进诗歌意境。 3.诵读,感悟诗人情怀。
诵读训练
诗歌朗读应注意些什么?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把握重音, 酝酿情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主要事件
任务三:师生合作最后一联
背景链接:李贺描画了一场惨烈而又紧张 的战争。此时的李贺年仅17岁,家境清贫 ,体弱多病,被拒之于仕途之外,但他仍乃 以国家安危为重。
拓展延伸:诗词重音朗读训练
诗词重音朗读
方法小结:
1.需要重音的多为动词形容词 2.为了强调感情可以重音。 3.每一句诗句的结尾多为重音。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
把握快慢 清楚重读 体会感情
范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课件公开课(12)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课件公开课(12)

三、吟读,释放情感
温馨提示:抑扬顿挫 读出情味(我展示)
四、赏读,领会特色
• 1.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 场景的?(我感受) (我实践)
•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雁门太守行 李贺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品读,感悟主旨
• 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君死”,你能体 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我探究)
• 2.小组代表汇报 (我展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双标引学
基础目标: 1、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鉴赏诗
歌的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内涵。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并 且发生过多次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 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 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 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 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 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诗中所述之事,已难以确考。这不是某一次具体 战争,写意而非写实。(我感受)
了解文体
•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歌行是古代

《雁门太守行》李贺公开课课件

《雁门太守行》李贺公开课课件

知人论诗
诗人李贺
写此诗时李贺17岁 家境贫寒 体弱多病 勤勉写诗 扬名诗坛 热衷功名 桀骜不驯
主旨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 悲壮的战争场面,把战斗的气氛 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 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你在初中学过的爱国诗歌
杜甫这样爱国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牧这样爱国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陆游这样爱国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文天祥这样爱国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起。”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地临近易水;凝 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生动 地描写了黑夜行军,偃旗息鼓和一到目的地就击 鼓助威,投入战斗的苦战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句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诗人引用“黄金台招贤"这个典故, 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胭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 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 字表达效果。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土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 示了出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开。”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丹心照汗青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揭 示出敌军来势凶猛,守军严阵以待, 处境艰难。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角声满 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 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听雄壮之音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 庄严壮烈的感觉

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幅画面
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对峙) 战斗场面,悲壮惨烈(交战) 出兵夜袭,视死如归(夜袭) 誓死杀敌,尽忠报国(抒情)
四、悟诗情 哪 一 句 体 现 全 诗 情 感 ?
二、解诗意 请你找一找,诗中哪些字词体现李贺用词的“奇诡”? 他们体现了战争的哪些特点?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有人认为,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 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你同意吗?
诗歌主旨: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 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 国的决心。
五、谋发展
思考:这首诗没有交代战争的结果,你认为这场战争战士们 是输是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观点一:输 ——战前战中的场 景意向的暗示
观点二:赢 ——战士们的苦战,赢 了精神,赢了力量(梦想、坚持、 信仰)
金鳞
黑云
舒张昂扬 燕脂
凝重压抑
阴寒惨切
夜紫
沉重悲凉
红旗
紧张激烈
三、品诗味
诗人分别描写了哪几个场面?结合想象,选一个画面进 行描绘品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示例:
• 我选第一个画面: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 我军严守城门,丝毫不惧。他们身披铠甲,披坚执 锐,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词教学《雁门太守行》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

教学目标1.抓住意象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解读诗人的创作风格及诗歌特色。

3.品读联读,学习用典的诗歌表现方法。

(一)初读诗歌,抓住意象,理解诗意。

【思考路径】读诗题《雁门太守行》,此诗题为古乐府旧题,六朝和唐人的拟作都是咏叹征戍之苦。

本篇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据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十分欣赏。

思考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讲述了怎样的战事描写了哪些战争场景能读出怎样的情感1.朗读诗歌,圈画诗中意象。

2.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描述战争场面,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初读之后,学生大致会勾划出“黑云压城"、“甲光”、“金鳞"、“角声满天”、“胭脂"、“紫”、“红旗"等意象。

这些意象大多带有鲜明浓烈的色彩,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些意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想向我们传达出怎样的战争景象通过思考和分析,学生们能够理解:“黑云压城”是比喻敌军压境,营造了兵临城下,敌我悬殊的危急战事。

“甲光"是将士身上穿的铠甲的闪光。

“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对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大义凛然形象的写照。

“角声满天"写出了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秋色”是美丽的,美丽中又有着肃杀的残酷,“紫"指长城附近的紫色泥土。

“燕脂”即“胭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

“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霜重" 写天寒,说明将士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

“黄金台”在易水之滨,即燕昭王置千金招贤纳土之台。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课件

听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视觉
交战 场面
点明时令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阴寒凄惨的战
析 地气氛。
用典:既点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夜袭 情景
“卷”字写出了将士们乘夜偃旗息鼓 的奔袭之状,表现了他们的英勇果敢。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 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解析】】“角声满天”意思是军中的号角响彻天空。表现了战争的规模, 衬托了战场的悲壮,“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理解有误。
3.(云南中考)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示例一】在修辞运用上,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敌军夸张 地比作“黑云”,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把将 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以“金鳞开”表现我军严 阵以待的气势。 【示例二】在色彩运用上,“黑云”突出敌人的猖獗气焰和兵马之 多;“金鳞”形容守城将士的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表现了我军将 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了战争形势的严峻, 衬托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壮志决心。
【画面】①两军对峙图:白天,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②惨 烈交战图: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③夜袭易水图:午夜,官军 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用典
将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心愿

最后两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揽天下贤士”的典故,
析 写将士们边防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朝廷。
李 贺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
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雁门太守行》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雁门太守行》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课文导入
作者简介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的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背景介绍
一、听泛读音频;二、自由读;三、理解诗意读。要求:读准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朗读诗歌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朗读诗歌
全诗大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学习诗歌
品味诗歌
首联: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严阵以待 ——紧张,壮烈
颔联:战斗惊心动魄,双方伤亡惨重
颈联:援军悄然而至,战斗环境艰苦
尾联:誓死决战,报效朝廷 ——坚定,豪迈
——,玉色,”等。
探究学习
找出诗中能表现色彩的词语,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
第六单元·第24课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课文导入
请背诵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1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1张ppt)
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 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 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 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 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 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 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颔联赏析 ——感官描写的妙处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 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 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 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 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 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首联赏析 ——景色描写的妙处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 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 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即胭脂,这里指战 场上的血迹
凝聚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 号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 为紫色。
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将红旗半卷,援军迅 速赶到易水边,浓霜凝住战鼓,鼓 声低沉。
提起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
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 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军中所吹 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 泛指北方边境
• 点明主旨,运用典故,
• 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 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本诗艺术特色:诗中句句都有鲜 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 彩“黑 “金”“紫”“红”勾画
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 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 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 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 一个高明的画家。
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 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 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 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 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三、四句分别从 听觉 和 视觉 两方面渲 染了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2020/11/30
•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 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 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 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 《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就是李贺在17 岁写成的。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雁门太 守行》。
雁 门 太 守 行
李 贺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 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 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 立志报国的决心。
2020/11/30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齐读诗歌,体会情感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 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
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 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 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知人论世:探究诗的情感美
•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 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唐代中期,各地 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 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 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 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 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 状况。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鉴赏诗歌的技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 、用典 等
•炼字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描写手法:正面 、侧面 、动静 、虚实、 感 官角度 、视觉位置角度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情景交融等
题目知识链接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多述边城 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太守,古代州郡长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欢迎走进我的课堂
新化县炉观中心学校
授课教师:曾彩云
根据提示猜一个人
1、唐代: 浪漫主义
诗人
2、他和李白、李商 隐并称为“三李”李源自4、年少贺早逝
3、诗鬼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 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 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 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 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 重要人物。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 面,表达自己爱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 李贺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 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 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说,李贺写诗非常 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 暮归再成诗篇。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 下了两百余首诗。
指宝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 (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 战死在沙场。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全诗作者构思了唐军一天的活动, 分别描绘了哪三幅画面?按照时
间顺序概括。
白天,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官军夜袭敌营。
2020/11/30
• 一、二句“紧张,壮烈” •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
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程。色彩
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
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
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
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朗读指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紧张、壮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凝重、悲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坚定、豪迈
1、结合注释,在小组内讨论4分钟 2、请同学们展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