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语文高考历年古诗鉴赏题汇总
浙江省高考语文(2024-202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浙江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2024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分〕二、2024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芜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多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4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004至2015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赏析汇总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
达 2、修辞手法
技 巧
3、表现手法
4、构思立意
(2014年浙江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 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 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 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2012·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
枝间新绿一重重,
芳心犹卷怯春寒。
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
爱惜芳心莫轻吐,
会被东风暗拆看。
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
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两个诗句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三个要点:情和 景的关系(一问一答),抽象与形象的关系 (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以及三个具体意象 连用的表达效果。
21题要求分析所选《蝶恋花出塞》开篇的特点。 从作品看,其特点可从结构、主旨、表达方式、感情 基调等方面做分析。抽样中也确有答得不错的例子: 例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写出河山动荡不安,为下 文表达作者愁苦之情定下情感基调。 分析涉及表现手法、感情特点及与全词的关系,简洁 而精当,体现出考生较强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不过, 就大多数考生而言,本题的得分并不高,主要原因在 于分析不完整。 例2:这首词的开篇感叹河山无定据,先描绘一幅凄凉 的景象。 例3:从河山无定据,由大到小写,点出主题。 例2只抓住了“凄凉”的情感特点。例3只从“点题” 角度作分析,显然都不够全面,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强化题含答案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强化题(一)定西番牛峤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鸣咽,雪漫漫。
8.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浙江高考古诗鉴赏强化题答案8.(5分)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的角声。
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塞外荒寒,征人梦苦,跃然纸上。
”(画面概括1分,手法2分,对手法的解释2分)9.(6分)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
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
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
(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浙江高考古诗鉴赏强化题(二)野望王绩①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
【注】①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
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②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8.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6分)9.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浙江高考古诗鉴赏强化题答案8.(6分)第一问: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①②点各2分,其中写出诗人和诗句各1分)第二问: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历届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年)

历届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年)新高考新题目2010-08-26 0812历届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年)(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0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00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20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高考语文 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

高考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真题展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注】①阌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县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赏析】《歌舞》是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诗的前十六句描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
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揭露这些朝廷官员不顾国计民生,整天忙于营建第宅和追逐游玩的骄奢淫逸。
后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从赴宴时车马的高贵华丽,舞楼的豪华秾艳,宴饮的不分昼夜等方面,刻划出他们的丑恶嘴脸。
两个场面,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狱中冻死的囚犯,对其给予诗人深切的同情。
诗人将诗歌的视角移到统治者的对立面,使诗歌的立意得以深刻,体现出此诗强烈的讽刺效果。
强烈的对比与深刻的讽刺,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详尽铺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这首诗不仅前后两个部分是对比,在前一部分中,也有不少对比。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0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1)梅花与雪花;大自然(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10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旳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旳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旳重要意象。
(2分)【答案】(1)傍晚西风【解析】16.本题考察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第一首诗旳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在读者眼前展开旳这幅画是光线和亮度柔旳傍晚。
西风意象被历来旳诗家们所频用,在这长期旳使用过程中,“西风”也就形成了它最基本旳也是最关键旳一种隐喻意义——离情。
而这离情又一般体现为去国离家、恋人离思、友人离别、生命离逝等四个方面。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来刻画"荷"旳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体现出来旳不一样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2)拟人体现手法。
前一首旳“绿荷”有“恨”而“背却展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旳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拟人旳运用:第一首诗中,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
风荷之恨是从诗人旳心目中展现旳。
诗人把自己旳感情贯注到无生命旳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旳描摹与自我内情旳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
这里,表面写旳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旳是诗伤感不平之情。
《暮热游荷池上》中,诗旳一、二两句写,在一种酷暑旳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烘托自己旳心情。
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旳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
诗旳三、四句写,正由于自己深感余热盈怀,因此觉得荷花也胆怯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体现了诗人旳欣喜,喜悦之情。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习题(一)青玉案[宋]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3分)(2)词人为什么说“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浙江高考古诗鉴赏习题答案(1)答:①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1分),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1分),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1分)。
(三种情感各1分,共3分,意思答对即可。
)(2)答:词人先望楼念亲,感叹路遥人远,视线难及,望乡的怅惘之情由此生发。
(2分)接着想到今宵独宿旅馆的孤寂情景,征雁、残月,徒增乡思之苦,使内心的凄凉更为浓重,所以说“凄凉只恐乡心起”。
(2分) (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习题(二)白雁顾文昱①万里西风吹羽仪②,独传霜翰③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明代嘉定(今属上海)人,曾随军北征。
②羽仪:行军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
③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
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颔联的“迷”“点”两字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4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浙江高考古诗鉴赏习题答案(1)【答案】“速”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倒映水中,摇曳不定,和水中的月亮交溶幻化的动态情景;“点”字巧妙地写出皎洁的月光在幽静江面上跳跃闪动的情态,扑朔迷离,令人心醉。
【考点】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解析】解答这两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考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选材(唐诗宋诗)答:(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3、(0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考点:意象情感选材(元曲小令)答:(1)流水白云(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4、(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考点:意象情感表达技巧语言特色选材(唐诗七绝金词小令)答:(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5、(0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日幕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考点:用典内容写作特点选材(金诗七律)答:(1)(2分)屈原白居易(2)(4分)内容:①漂泊的焦思②谪官的愁思③乘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获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6、(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分)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分)考点:意象写作手法情感选材(唐诗元词)答:(1)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7、(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1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2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考点:表现手法内容选材(宋诗)答:(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8、★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结构表现手法选材(清词)答案:21. (3分)(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2)议论开篇。
(3)奠定感情基调。
22.(4分)(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独具匠心。
(2)融情入景,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抒情效果浓郁。
(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极力渲染荒凉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9、(12年浙江样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拟古九首(其九)①[晋]陶渊明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
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4分)考点:句子作用表现手法作用选材(晋诗)答案:2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
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
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2.(4分)桑树象征晋国。
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
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结构表现手法答案:21. (3分)(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2)议论开篇。
(3)奠定感情基调。
22.(4分)(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独具匠心。
(2)融情入景,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抒情效果浓郁。
(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极力渲染荒凉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012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考点: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答案:21.还未展开芳心2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2013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