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精编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三、课前准备:录音、课件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
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
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词通文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
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3、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4、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本草纲目、小贩、迷恋、专利权、自勉、(先自读,指名读,最后齐读)(2)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并评读)(4)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2、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
4.学习作者用事实证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用本课具体材料,让学生们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 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使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精神的体会,提高表达能力。
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收集一些名人事例。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 •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同学们,水能够把有棱角的小石头,冲刷成光滑的鹅卵石,这种自然现象能否让你产生些联想和启发呢?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得到启发一一石的启发》、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持之《滴水穿2.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生词读音。
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本草纲目安徽碳粒白炽灯给予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由一个“滴水穿石”的奇观所得到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精读领悟1.自由读课文思考:(1)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写了安微广德太极洞内出现的一大奇观一一滴水穿石。
第二自然段:写了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第三自然段: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中外名人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第四自然段:写了雨水为什么不能穿石的原因。
第五自然段:点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021年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2021年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2021年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一、说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
__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
同时__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__。
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__,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
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1、品词析句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
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_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五年级上语文(教案)苏教版22.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
4.学习作者用事实证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用本课具体材料,让学生们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使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精神的体会,提高表达能力。
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收集一些名人事例。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同学们,水能够把有棱角的小石头,冲刷成光滑的鹅卵石,这种自然现象能否让你产生些联想和启发呢?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得到启发——《滴水穿石的启发》二、整体感知1.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 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生词读音。
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本草纲目安徽碳粒白炽灯给予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由一个“滴水穿石”的奇观所得到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精读领悟1.自由读课文思考:(1)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写了安微广德太极洞内出现的一大奇观——滴水穿石。
第二自然段:写了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第三自然段: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中外名人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第四自然段:写了雨水为什么不能穿石的原因。
水滴石穿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
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理文,如何做到“说理不轻文”,使得说理文教学也可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言”这个工具为载体的,本节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说教法接下来,我就谈谈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法:1、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
本课时我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图片,引学生入境,让学生快乐地感知、感悟和创造。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
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精选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__,叫《滴水穿石的启示》。
它主要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石缝中滴落在石块的同一个地方,经过了几万年,终于滴穿了石块,形成了滴水穿石的奇观。
还讲述了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成为了发明家。
齐白石每天坚持作画,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们都是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取得了成功。
又拿雨水和水滴作对比,从反面再次说明这个道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干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肯定能成功。
但是,如果你半途而废,不能坚持,那你什么事都干不好。
就像下的雨水,从高高的天空落下来,力量远比水滴大。
但是就因为雨水不是持续不断地滴落在一个地方,不能“目标专一”而且“持续不断”,所以就不能“穿石”。
人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
就拿我们班级的情况来说吧,就有人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取得好成绩。
王晓冰是我们班的同学,她从小就喜欢跳舞,从四岁多就开始参加舞蹈培训班,现在已经学了六年。
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她舞蹈考级的奖状和证书,电视上也能看见她轻盈、优美的身影。
王晓冰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她六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朝着自已的目标刻苦努力。
我们班还有个叫赵豪的同学,他就没有王晓冰那滴水穿石的精神。
赵豪的兴趣广泛。
他曾经学过画画,但因为觉得没有意思,而只学几天。
他又学了二胡,却又因为二胡太难拉,也没学多长时间。
最后,赵豪什么也没有学会。
像他这样,干什么事都目标不专一,不能坚持,怎么能够成功呢?同学们,我们可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
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滴穿”一块块“顽石”,取得最后的成功。
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2“滴水穿石”,这你一定会说小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怎么可能把石头滴穿了呢?这是因为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把石头滴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
这篇课文对学生而言,内容很清晰,说明的事理很明确――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被水滴穿了的石块的“奇”引出作者的观点、感想,接着列举三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和揭示作者的启示。
作为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本文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课文由自然界中的一个现象引发出来。
二是所列举的例子的典型性――古今中外,正反结合。
三是在语句表达中设问句和反问句及四字成语的运用特色。
第四,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虽然简单,但作为教材,我们要指导学生与前文中的事例相联系起来,互相关照,指导学生潜心地通过品味语言,加深理解。
防止停留在对道理的单纯理解上。
这些特点正是这篇说理性的文章要传达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鉴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感受成语在文章中的表达意味。
3.能概括文章的内容,理解、体会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4.理解文章举例的典型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会文章所揭示的道道2.理解文章举例的典型性二、教法和学法1.理解事例的典型性:对于说理性的.文章在表达上,理解事例的典型性是重点。
我采用换事例的方法,既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省略号,同是也理解事例的典型性――古今中外。
同时明白这样让读者更加信服。
2.联系课文,加深对道理的理解:找出三个事例中人物的“滴水穿石”的精神的词。
采有反复朗读的方法,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如“李时珍二十年访名医,尝草药,终写成《本草纲目》,告诉我们――读”。
并与雨水比较,找出雨水“目标不专一,不持之以恒”,再次加深理解。
3.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概括课文的内容。
通过讨论,研究,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并明白举例要典型。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奇观1.板书课题:课题中的启示在文章的哪里?齐读2.这个启示,和我们人生的很多道理一样,也来自大自然中的一个奇观?它是怎样形成的/(抓住“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同一个地方就是锲而不舍、目标专一,几百年就是日雕月琢、持之以恒)(二)概括事例领悟特点1.自读,概括举了哪些事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号。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二课时,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文章。
课文通过写滴水穿石的奇观,告诉我们,我们做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并通过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以及雨水落地的反例证明了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要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脉络清晰,说服力强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
二、目标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如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
掌握议论文正反论证的写作方法。
3、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道理,并感悟学习也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才能成功。
4、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感受文章说理的严密性和号召性。
本课教学重点是:1、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
本课教学难点是:1、在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基础上,感悟学习也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并能付诸行动。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的潜在智能。
为此,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这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以读促学、以读促悟,在感悟道理的同时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其次,我还将采用品词析句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完善对细节的感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
奥数> 小学资料库> 小学语文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正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来源:网络2009-08-20 16:24:22 [标签:苏教版说课稿五年级语文]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一、教材分析: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
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
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
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
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
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
缺一不可。
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
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