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六章建筑消防编制介绍——王峰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理论与实践--王峰

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的理论与实践--王峰
审。 (4)省消防局根据项目性质组织召开评审专家会
其中高度超过250m以上的需向公安 部消防局呈报。
(5)召开专家评审会 专家组一般由国家规范管理组指派的专 家、本省相关专业的权威专家和消防监 督管理部门的专家组成。 高度超过250m以上的项目专家组由公安 消防局指定专家及属地专家组成。
参加消防评审会注意事项
2、消防评审的程序 (1)由设计单位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必要时需做
消防性能化设计及评估。 目前,国内消防性能化设计及评估的单位有: 天津消防研究所所属单位 四川消防研究所所属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院所属单位 中国科技大学所属单位 广州某公司,奥亚纳
(2)报送属地消防监督部门 (3)属地消防监督部门呈报省消防局申请消防评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上午1时 41分24秒01:41:2420.12.28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时41分20.12.2801:41December 28,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8日星 期一1时 41分24秒01:41:2428 December 2020
•谢 谢 !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2820.12.28Monday, December 28,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1:41:2401:41:2401:4112/28/2020 1:41:24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801 :41:240 1:41De c-2028 -Dec-2 0
几点说明:

第6章 建筑排水

第6章 建筑排水
返回目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6.1.3 排水系统的组成
主要内容
(3)通气管的管径 通气管管径应根据排水管负荷、 管道长度决定,一般不小于排水管管径的1/2,其最 小管径可按表6-1确定。 伸顶通气管的管径一般与排水立管的管径相同或 比排水管管径小一级。但是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 l3℃的地区,应从室内平顶或吊顶下0.30 m处开始安 装,通气管径应较排水立管管径大50 mm,以免管中 结霜而缩小或阻塞管道断面。
返回目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6.1.3 排水系统的组成
主要内容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设计的质量不仅体现在能否迅速 安全地将污水、废水排除到室外,而且还在于能否减小 管道内的压力波动,使其尽量稳定,从而防止系统中存 水弯的水封破坏,使室外排水管道中的有毒或有害气体 进入室内。因此在进行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明确建 筑内部排水系统应具备排水管道系统和通气管系统。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一般由卫生器具或生产设备受水 器、排水管系、通气管系、清通设备、污水抽升设备、 室外排水管道及污水局部处理设施等部分组成(如图6-1 所示)。
返回目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6.1 排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主要内容
6.1.1 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 6.1.2 排水体制选择 6.1.3 排水系统的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目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6.1.1 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
主要内容
根据所排除污水的性质,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分为 三类: 1.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排除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 产生的污(废)水的管道系统,包括粪便污水排水管 道及生活废水排水管道。 (1)粪便污水排水管道 排除从大小便器(槽) 及用途与此相似的卫生设备排出的污水 。 (2)生活废水排水管道 排除从洗脸盆、浴盆、 洗涤盆、淋浴器、洗衣机等卫生设施排出的废水 。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 第三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 第三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是确保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是广大设计师、工程师以及水务管理者必备的参考工具。

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手册的目的和意义、规范性文件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

同时,还介绍了各章节内容的概貌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全书的整体框架。

第二章给水系统设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

其中包括:给水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给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参数和指标等等。

本章内容详实,全面覆盖了给水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了设计指导的基础。

第三章给水设备本章主要介绍了给水设备的分类、选型和设计要求。

其中包括:水泵的类型、选型和性能参数、阀门的种类和选择、给水管道的材料和连接方式等等。

本章内容详尽,对于给水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四章排水系统设计本章主要介绍了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

包括:排水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排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参数和指标等等。

本章内容详实,给读者提供了设计指导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排水设备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排水设备的分类、选型和设计要求。

其中包括:污水泵的类型、选型和性能参数、排水管道的材料和连接方式、防臭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等等。

本章内容详细全面,对于排水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六章给排水系统设计案例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几个典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了实际项目中的设计要点、工作流程和技术难点。

同时,还通过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处理常见的设计问题和挑战,提高设计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七章给水排水系统设计风险管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要求。

给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目录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五、设计图纸校对63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项施工图名称内容图纸次比例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2 排水横主管3 排水立主管4 横支管5 器具排水管6 通气主立管7 通气支管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5 清扫口的位置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1 管道转向位置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1 坡度2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4 管路转向位置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 第三版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 第三版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技术指南,它囊括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方法,旨在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设计和规划给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结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解读这本手册的内容,从简到繁地探讨其中的要点,并共享我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1. 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这本工程结构设计手册是怎样一本书?它提供了哪些内容和方法?它的出版目的是什么?在开始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本手册的基本情况。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通过对水力学、材料学、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的介绍,全面系统地详述了在给水排水工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和实际操作方法。

这本书的出版目的便是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结构设计方法,以确保给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结构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2. 主题文字“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的重要性在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汇集了大量专业知识和实用方法,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正是因为这本手册的存在,工程师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给水排水系统中的结构设计难题,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这本手册,并充分认识到它在给水排水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3. 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探讨《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这本手册囊括了哪些理论知识?它是如何指导实践操作的?通过逐个章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手册的内容,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水力学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力学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计算。

在结构设计部分,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工程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4. 总结和回顾:《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对《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水利工程类-给排水设计手册

水利工程类-给排水设计手册

水利工程类-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排水设计手册》图书作者:编委会出版社:北方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册数规格:全七卷16开精装定价:1780元优惠价:650元详细目录第一编取水工程设计第一篇地下水取水设计第一章地下水源的选择第一节地下水源的特点第二节水源地选择的原则第三节设计资料的搜集与分析第二章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第三章水文地质的参数计算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第四章水量评价第一节水量分类及评价原则第二节补给量与储存量第三节允许开采量自々计算第五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管井出水量计算第二节管井构造设计第三节管井施工第四节除砂器设计第六章渗渠设计第一节渗渠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第二节渗渠出水量计算第三节渗渠的设计第七章大口井设计第一节大口井出水量计算第二节大口并的设计第八章辐射井设计第一节辐射井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第二节辐射井出水量计算第三节集水井与辐射管的设计第九章井群虹吸管集水系统设计第一节虹吸管集水的适用条件与平面布置第二节虹吸管设计第三节虹吸管排气设备的选择与计算第十章水井人工回灌的设计第二篇地表水取水设计第一章地表水曩水设计资料第一节水源资料第二节水文计算第二章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第一节取水构筑物设计原则第二节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第三章取水构筑物形式选择第一节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第二节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第三节构筑物形式选择第四章固定式取水构筑靠设计第一节取水头部第二节进水管(渠)设计第三节集水井设计第五章移动式取水构筑物设计第一节缆车式取水第二节浮船取水第六章取水泵房工艺设计第一节水泵选择第二节取水泵房平面和高程布置第三节取水泵房动女设备及附属设施第二编给排水管道系统工程设计第一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第一章用水量计算第一节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依据第二节规划期内的用水量估算第三节工程设计最高日用水量计算第二章给水管网系统的水力计算第一节管网图形及简化第二节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方程第三节管网水力计算的流量第三章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第一节管网费用函数第二节管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第三节输水管的技术经济计算第四章分区给水系统设计第一节分区给水的技术与髓量分析第二节分区给水系统的设计第二篇给水泵站设计第一章给水泵站设计第二章水泵的选择第三章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与水泵机组的布置第一节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第二节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第四章泵站动力设备第五章泵站辅助设施第六章给水泵站的土建要求第三篇排水管网工程设计第一章排水管网系统布置第二章污水管网设计计算第一节污水管道设计资料调查与设计方案的确定第二节污水管网布置第三节污水设计流量计算第三章雨水管网设计计算第一节雨水管网系统设计内容第二节雨水管渠系统布置要求第三节雨水量的计算第四章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第五章排水管材、接口、基础及附属构筑物第一节排水管渠的断面及材料第二节排水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第四篇排水泵站第一章排水泵站一般规定第一节泵站规模第二节泵站组成第三节泵站站址选择第二章污水泵站设计第一节特点及一般规定第二节格栅设计第三节集水池设计第三章雨水泵站爰合流泵站设计第四章立交捧水泵站设计第五章污泥泵站设计第一节污泥泵站特点及一般规定第二节污泥泵的选用第六章潜水泵站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布置形式选择第三编建设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第一篇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第一章给水系统和给水图式第一节给水系统第二节给水图式第三节给水系统加压及流量调节第二章管网计算第一节设计流量计算第二节管网水力计算第三章贮水池和吸水池设计第一节贮水池设计第二节吸水池(井)设计第四章水泵和泵房设计第一节水泵的计算第二节水泵隔振设计第三节泵房设计第五奄水箱设计第一节水箱设置原则第二节水箱容积和设置高度第六章变频调运给水设计第一节变频调速给水的特点第二节变频调速给水设备第七章气压给水设计第一节气压给水设备的特点与分类第二节设备计算气压给水第三节补气式气压给水设备第二篇建筑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热水用水定额第二节热水水温第三节热水水质第二章热水供应系统选择及常用加热贮热方式第一节热水供应系统分类第二节热水供应系统图示第三节常用加热、贮热方式第三章热水供应系统计算第一节耗热量与热媒耗量计算第二节热水贮存第三节自然循环热水系统计算第四章热水系统设计第五章饮水供应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饮水制备和供应第三节饮水供应计算第三篇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第一章消火栓灭火系统设计第一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第二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第三节消火栓系统计算第二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第一节自动灭火系统的分类及组成第二节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第三节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三章其他灭火方法第一节卤代烷灭火系统第二节 002自动灭火系统第三节泡沫灭火系统第四篇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卫生器具和卫生间的设计第一节卫生器具设置定额第二节卫生器具材质和功能要求第三节卫生器具设置与安装第三章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一节排水量定额第二节设计秒流量第三节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四章排水系统的通气管系统设计第一节通气管系统图式第二节设置通气管系统原则第三节通气管管径确定第五章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特制配件第三节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的设计第六章污、废水泵房及集水池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泵扬程计算第三节集水池设计参数第七章检查口、清扫口.检查井及地漏的设计第一节检查口和清扫口的设计第二节检查井的设计第三节地漏的设计第五篇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及建筑中水的设计第一章建筑雨水系统概述第一节外排水系统第二节内排水系统第二章雨量计算第一节小时降雨厚度第二节汇水面积第三节雨水流量计算第三章建筑雨水系统水力计算第一节雨水外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二节雨水内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四章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及设备第一节中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原则第二节中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第五章建筑中水管道系统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第二节水量平衡第六章建筑中水处理站设计第六篇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第一章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第一节水量、水质和水压第二节水源第三节给水系统第二章居住小区排水设计第一节排水体制第二节排水量第三节管道布置与敷设第七篇给水局部处理与污水局部处理第一章给水局部处理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给水局部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第三节活性炭吸附第二章污水局部处理设计第一节化粪池第二节隔油池(器)设计第三节小型沉淀池设计第四节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篇给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章设计水质水量计算与净水工艺选择第一节设计水质水量计算第二节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第二章瀑凝第一节混凝药剂的选择第二节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第三节混合设施第三章沉淀和澄清处理第一节流式沉淀池计算第二节斜板与斜管沉淀池计算第三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第四章过滤处理第一节普通快滤池第二节虹吸滤池第三节 V型滤池第五章消毒处理第一节氯消毒及其投加设备第二节其他消毒处理第三节清水池计算第六章给水处理工程布置第一节给水处理工程平面布置第二节给水处理工程高程布置第二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章污水一级处理第一节格栅第二节沉砂池第三节沉淀池第二章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模式第二节常规曝气池的基本计算公式第三节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型第三章污水生物膜法处理第一节普通生物滤池第二节高负荷生物滤池第三节塔式生物滤池第四章三级处理第一节一般要求第二节混凝单元第三节固液分离单元第五章污泥处理与处置第一节污泥的特性与处理方法第二节污泥输送第三节污泥浓缩第六章污水处理广布置第一节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第二节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第三节土建工程与公共工程第三篇工业给水排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章工业给水水质预处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预处理常用工艺手段和设备第三节水中铁、锰成分及活性余氯的去除第二章药剂软化第一节药剂软化方法及其运用第二节药剂的制备与投加第三章离予交换第一节离子交换处理方法概述第二节水的阳离子交换处理第三节除002器第四章膜分离第一节反渗透第二节纳滤第三节超滤和徽滤第五章工业给水处理系统选择与站房设计第一节软化水处理第二节除盐水处理第三节纯水(高纯水)制取第六章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第一节循环冷却水处理任务第二节基础资料收集第三节循环冷却水处理第七章冷却构筑物计算第一节冷却构筑物热力计算基础第二节基础资料第三节冷却池计算第八章冷却构筑物选择与布置第一节冷却构毓物选择第二节冷却塔计算机选型第三节冷却构筑物平面布置第九章工业污水处理的前期工作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工业污水水量、水质的调研项目第三节可能选用的处理工艺或其组合第十章工业污水预处理第一节均化第二节中和第三节其他预处理第十一章工业废水总程平衡治理技术第五编最新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第一部分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标准规范第二部分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标准规范第三部分给水排水工程抗震设计标准规范第四部分城镇给水工程设计标准规范第五部分排水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消防水池取水口(井)连通管管径的探讨

消防水池取水口(井)连通管管径的探讨

消防水池取水口(井)连通管管径的探讨摘要:消防水池取水口(井)作为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规范对消防水池取水口的流量及连通管管径都无明确规定,国标图集对连通管的管径注明需要经过水力计算确定,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水力模型,分析连通管管径的合理大小,对消防水池取水口(井)连通管管径的取值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消防水池;取水口(井);连通管;室外消火栓一、取水口(井)的流量探讨1、常见取水口流量观点,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单个取水口(井)的流量为一个室外消火栓的流量10~15L/S;二、单个取水口(井)的流量为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15~45L/S;三、单个取水口(井)的流量需满足车载消防泵的最大吸水流量60L/s ~80L/s。

目前部分地标图集连通管采用DN400,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人员对取水口(井)流量的判断。

2、规范要求,《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下文简称《消水规》)第4.3.7条要求“储存室外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或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0m;取水口(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取水口(井)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等构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40m;取水口(井)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60m,当采取防止辐射热保护措施时,可为40m。

”,规范条纹只对取水口(井)的设置位置有要求,取水口(井)的设计流量未做明确要求;《消水规》6.1.5条规定“供消防车吸水的室外消防水池的每个取水口宜按一个室外消火栓计算,且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规范正文及条纹解释结合理解主要意思是取水口(井)按一个消火栓保护距离来计算也未明确说明取水口(井)的流量。

3、取水口(井)流量的确定,依据取水口(井)在民建中的使用场景以及作者查阅相关资料“《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6.2章中6.2.1节3.消防水池(5)条中说明每个取水口取水量按10~15L/S计算”(一个室外消火栓的流量);作者认为消防水池单个取水口(井)的流量按一个室外消火栓即10~15L/S的流量确定比较合理。

建筑给水排水手册第三版

建筑给水排水手册第三版

建筑给水排水手册第三版第一章:引言建筑给水排水是指对建筑内部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

它对建筑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节水节能、环保清洁。

本手册第三版是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与完善,以适应当前建筑水利行业的发展需求。

本手册主要包括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规范、施工要求和维护管理等内容,旨在帮助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的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建筑给水排水技术规范,提高建筑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水平。

第二章:建筑给水系统建筑给水系统是指为建筑内部提供清洁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供水管网、水箱、水泵、阀门、水表等。

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用途、规模和场所特点确定供水流量和压力等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水质、供水可靠性、节水节能等因素。

在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三章:建筑排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是指将建筑内部污水、雨水等排出建筑外的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排水管网、排水管道、检查井、雨水口等。

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用途和场所特点,同时要考虑排水管径、坡度、排水流量、排水速度等因素,确保系统能够有效排除污水和雨水,避免因积水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第四章:建筑给排水设备建筑给排水设备是指用于建筑内部供水和排水的设备,包括水泵、阀门、水表、水箱、排水设备等。

在选型和配置建筑给排水设备时,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规模、供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设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建筑节水节能技术建筑节水节能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管理手段,降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能耗和水耗,从而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在建筑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中,可以采用新型节水节能设备、循环水利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手段,提高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能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一、编制简介 二、6.2概述及消防设施的设置 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要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第6章 编制简介 1.编制背景 (第一版)1992年出版 (第二版)2008年出版 (第三版)2018年出版 2014年后,主要消防设计规范陆续颁布实施,《建规》、《 水消 规》、《喷规》、《车规》等。 第二版已不能适应设计要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当现行规范规定难以涵盖某种建筑的防火设计时,也应由评审 会解决。 设计方应了解评审程序,当设计出现按现行规范难以操作的情 况时,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由业主方报属地消防管理部门。 属地消防管理部门根据问题性质,可组织消防专项审查。涉及规 范难以覆盖的情况时,则应上报至省一级消防管理部门组织评审。 设计方则应积极配合业主通过评审后再行设计。 高度超过250m的建筑,由应急管理部指定专家及属地专家组 成专家组进行消防评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1.2消防设施的设置 灭火系统选择的依据是《建规》,《建规》规定了何种场合何 种条件下设置何种灭火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建筑分类 在设计一个工程项目之前,首先要进行工程分类,以便 确定设计依据。 如果该工程是《建规》1.0.2条中规定的7类[厂房;仓库; 民用建筑;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区);可燃材料堆场;城市交通隧道],则依据《建规》 设计,如果该工程不包括在《建规》的适用范围内,则要依 据该工程所属行业的专用规范设计。 在确定工程项目适用于《建规》涵盖的范围后,应由建 筑专业确定工程项目的建筑分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灭火系统的设计依据主要为表6.1-1中所列相关规范,同时应 遵照住建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编制设计 文件。 设计规范具有法律效力,必须遵守,特别是强制性条文,不得 违犯。技术规程是指引类规定,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一旦作为设 计依据,便具有法律效力。 设计手册、技术指南、技术措施等为参考书籍,不应在设计文 件中列为设计依据。
8.大空间智能性主动灭火系统 保留《第二版》内容不变。 9.6.5水喷雾及细水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部分内容不变,细水雾系统根据《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 规范》GB50898-2013重新编写。 上述两个系统均增加了工程实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0.6.6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第二版》内容基本不变,有个别字句调整。 11.6.7节泡沫灭火系统 根据《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对 涉及汽车库泡沫-水喷淋系统的措施进行适应性调整。同时因为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删除闭式泡沫-水喷淋系 统的规定,因此闭式泡沫-水喷淋系统的设计执行《泡沫灭火系统 设计规范》GB50151。系统作用面积按照465平方米计算。
表6.1-2
备注
城镇(包括居住区、商业、开发区、工业区等)应沿可 通行消防车的街道设置。
2
室外消火栓
8.1.2
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周围应设置。 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
3
水泵接合器
8.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均应设置 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下列建筑应设: 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 超过4层的厂房和仓库; 其他高层建筑 超过2层或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的地下建筑(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灭火系统选择 《建规》规定了各种灭火系统设置的场所,见表6.1-2,表6.1-3, 表6.1-4。 《车规》规定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需设置的灭火系统, 见表6.1-5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规》8.1中规定的消防设施
序号 1 消防设置 市政消火栓 条文号 8.1.2 设置场所
5、《建规》是通用规范,其他为专用规范,在何种场所何 种条件下设置何种灭火系统由《建规》规定,各系统如何设置则 由系统的专用规范规定。 专用规范也有两类,一类是各灭火系统的规范,另一类是某 种场所的规范,如《车规》。因建筑内多设有车库,车库与建筑 本身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本章涵盖《车规》的灭火设计,其他 特定场所的灭火设计不予涉及,设计人可依据其他专用规范设计。
4
建筑灭火器
8.1.10
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和公共建筑内应设置;其他住 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宜设置;厂房、仓库、储罐(区)和 堆场应设置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场所
序 号 1 室内消火栓系统 8.2.1 灭火系统 条文号
表6.1-3
设置场所 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和仓库; 2 、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21m 的住宅 建筑; 注: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的住宅建筑,设 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 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 DN65 的室内消火 栓。 3、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 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 馆建筑、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和图书馆 建筑等单、多层建筑; 4、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 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以及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 堂、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 5 、建筑高度大于 15m 或体积大于 10000m3 的 备注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 准
4 5 6
水喷雾灭火系统 细水雾灭火系统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219-2014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201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7 8 9 10
泡沫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 建筑灭火器 厨房灭火系统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送审稿)GB50140-201X 厨房设备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51/T592-2006。 四川省标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2.6.8气体灭火系统 根据国内外最新产品技术资料,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 行个别调整、充实。 增加探火管灭火装置相关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3.6.9建筑灭火器配置 根据规范送审稿对《第二版》内容调整。 14.6.10厨房设备自动灭火装置 本节为新增内容,根据涉及该系统的现行行业标准及地方标 准编写。 15.6.11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为新增内容,根据规范印刷稿编写。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规范执行原则: 通用规范高于专用规范 时间近的优先于时间远的 条文优先于条文说明 当出现规范间多重冲撞,设计无法确定时,由消防管理部门按程 序解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应服从应急管理部及属地消防管理部门的管理及相关要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8、消防评审 《建规》1.0.6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应符合本 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 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根据本条规定,国内高度超过250m以上的建筑由应急管理部组织 专家评审会(以前称为论证会),评审会形成的意见作为属地消 防部门审查的依据,也作为设计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编制及出版过程 2017年3月,青岛编制启动会 2017年8月,苏州,全体编委编制会议 2018年5月,青岛第三次编委会议 2018年11月,为配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成10 周年,赶印700册,参会设计人员人手一套。 2018年12月~2019年6月最后改错、核对,印刷、出版、发行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各节编制人员 主要为第二版参编专家,各节根据需要由主要撰写专家进行人 员调整。 6.2增加人员:广州珠江外资设计院 王红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岑洪金 中国建筑设计院 赵昕 中国民航设计院 衣兰凯 6.3节增加人员 五洲院 李冶婷 天消所 宋波 杨丙杰 川消所 张文华 冯小军 江苏筑森院 龚飞雪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6.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编写。 撰写结构与《第二版》基本一致,保留《第二版》中“水消规” 没有改变规定的部分,对“水消规”的新规定进行说明与解读, 对选泵、控制等内容进行了专门说明及编制。 对《第二版》中列举的工程实例进行了适应性梳理,修改其 与“水消规”不符的部分。 更换“消防设计说明书”工程实例。《第二版》工程实例说 明书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第三版》为“南海博物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6.3自动喷水 根据新修编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对危险等级、喷水强度、作用面积进行了全面调整; 增加了旋转 喷头内容; 修改了管道长度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 增加了高架 库、汽车库和办公楼设计案例; 对计算表格全部更新计算数据。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4.编制结构 与《第二版》相比,章节结构不变,增加两节内容: 6.10厨房设备自动灭火系统 6.11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也即《第二版》为6.1~6.9,《第三版》为6.1~6.11,除6.1为 概述外,共涉及10个灭火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5.概述及消防设施的设置 该节除充实更新《第二版》表6.1-1外,全部为新撰写内容。 介绍了第6章涵盖的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入选原则基本以《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提及的系统为准,《建规》述及的灭 火系统进入手册,无涉及不入选,例外是,《第二版》包含的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保留在《第三版》;6.8增加了 探火管灭火装置。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涉及的各灭火系统在相应章节中体现。 对设计如何执行规范进行了论述,并说明了消防评审(论 证)的程序。 说明了消防设施的设置及灭火系统的选择原则,对《建规》 规定的消防设施的相关条文及设置场所进行了对应性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