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苏教版

第10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的第三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能够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本课将学生从生活中的固体混合的例子引入到固体混合后的变化,再到分离固体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活动一:混合以后,重量会减少吗;活动二:混合以后,占据空间会变化吗;活动三:妙招分离固体。

三个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固体并不陌生。

对周围的固体有许多的亲身体验。

本节课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教学重点】会做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的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学难点】将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巧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课件、黄豆、玉米粉、绿豆、量筒、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糯米、红豆、绿豆、薏米等8种食材,提问:它们是固体吗?(学生回答)2.师:这8种食材又有什么不同呢?(颗粒大小、颜色、形状……不同)3.师总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不同固体混合在一起,比如这8种食材混合成八宝米,富含营养,美味可口。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固体的混合现象呢?(学生回答:炒菜、混凝土等)4.师:这些固体混合物和原来的固体相比,会有哪些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固体的混合。

板书课题:《固体的混合》三、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混合以后,重量会减少吗?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3种固体:黄豆、玉米粉、绿豆,将这3种固体混合以后会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先来进入活动一。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20 毫 升
读数时平视刻度
固体混合前的质量( 等于 )混合后的质量
固体混合前占据的空间( 大于 )混合后占据的空间
分离混合物
怎么将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的混合物分离开?
筛子:使用时要考虑筛子孔眼的大小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
淘金
洗菜
想办法把下列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1)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2)木屑和铁屑 (3)红糖和沙子
分离的方法:筛选、过滤、蒸发等
知识拓展 液体混合前的体积( 小于 )混合后的质量
谢谢观看
THANK YOU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新课导入
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把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有时候需 要将混合的物质分离开来。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怎么做水(含有盐、鱼、 泥沙、污水等)
土壤(含有草根、 石子、矿物质、 水分、空气等)
粽 子
中药材
八 宝 米
混 凝 土
固体的混合:
黄豆50克 玉米粉50克 绿豆50克
注意事项: 1.调节平衡。 2.左物右码。 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 用镊子夹取。 4.加砝码应该从大到小。 6.在称量过程中,不可 再碰平衡螺母。
练习:用天平测出黄豆的质量。
固体的混合·比质量大小
50
50
50

混合以后的质量是多少?
固体的混合·比占据空间大小 混合前、后占据的空间会发生变化吗?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课件(共15张PPT)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课件(共15张PPT)

固体混固混体合的混合
固体
测量工具 混合后变化
质量 体积
天平 变 量筒

{ 可能改变
变化 不变
固体的分离
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
将建筑垃圾破碎后分离
固体的分离
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
将大米和稻壳分离
固体的分离
想办法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木屑和铁屑
红糖和沙子
固体的分离
想办法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使用不同规格的筛子
固体的分离
想办法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木屑和铁屑
磁铁吸附或者浮沉法
固体的分离
想办法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红糖和沙子
先溶解过滤再蒸发
学科学 爱科学
Thanks!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固体的混合
生活中有哪些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
八宝米
中药材
混凝土
固体的混合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解释比较结果。 比质量的大小。
黄豆50克 玉米粉50克 绿豆50克
固体的混合
混合前的质量是多少?
50
50
50

固体的混合
比占据空间的大小。
固体的混合
固体混合前的质量( )混合后的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0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0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0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第10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现象,掌握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和操作步骤能够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混合与分离方面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现象,掌握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现象,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运用和操作步骤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操作步骤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混合物分离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混合与分离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混合物分离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分离方法,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教学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讲解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

5.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6.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3《固体的混合和分离》(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3《固体的混合和分离》(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精准、便利和便捷。
探究实践
能用工具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做出合理解释;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C.铁容易被磁铁吸引 D.比较硬的特点
二、判断题
6.制作手工皂时,选材、制作过程应考虑安全性。( )
7.固体和液体混合后质量不变。( )
8.黄豆和玉米粉混合后体积没有变化。( )
9.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
10.固体在混合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占据的空间可能会发生改变。( )
参考答案: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三)选用合适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固体
1.出示三种混合物,分别是黄豆、绿豆和玉米粉;木屑和铁屑;红糖和沙子。
观察:这些混合物有什么特点?
提问:怎样能够又快又好的将这些混合物进行分离。
2.学生设计分离方法。
(1)四人组合作,教师适当引导。
(2)汇报反馈,全班交流,集思广益,形成方案。
学生:大小不同的烧杯,天平,砝码,不同大小的量筒,黄豆、绿豆、玉米粉若干,木屑,铁屑,红糖,沙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研究固体和液体。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一)知道生活中不同固体混合的例子
1.回顾第一课认识固体的相关知识。
提问:通过学习第一课,你对固体有哪些了解?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0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说课稿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0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说课稿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0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0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是一节实验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还需要通过实验活动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让学生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主动探究混合物和纯净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混合物和纯净物,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3.实验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之间的关系。

4.总结与拓展: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验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固体混合与分离1.混合物 vs 纯净物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的撰写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10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固体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固体和液体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还不够清楚。

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固体混合与分离问题的思考。

-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固体的混合物?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将它们分离?”-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 老师简要介绍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固体的混合物,什么是固体的分离等。

- 老师通过举例说明固体混合物的形成,比如在做面包时将面粉和水混合,形成面团。

-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的实际情况。

- 学生们观察图片或实物,老师引导他们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第三环节:实验演示- 老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将沙子和石子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筛子将它们分离开来。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科学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4.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
- 投影仪和投影幕布,用于展示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 实验室用具(如量筒、天平、剪刀、胶带等)
2. 课程平台:
- 科学教学软件,用于展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图片和动画
- 在线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实验指导和教学视频
3. 信息化资源:
- 科学教育网站,提供有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信息和实验指导
- 科学教育应用程序,提供实验操作的模拟和指导
2. 当堂检测
(1)请写出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
(2)请简述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3)请写出过滤和蒸发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4)请举例说明混合物和纯净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5)请描述一下你们小组在实验操作中的发现和感受。
(6)请谈谈你对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理解和认识。
(7)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过滤或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 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科普视频:提供一些关于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科普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 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实验指导书籍:推荐一些关于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实验的指导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另外,我在课堂讨论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实际应用不太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案例分析环节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固体混合物和纯净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盘各放一张称量纸 左盘物体,右盘砝码
练习:用天平测出黄豆的质量。
120 毫 升
读数时平视刻度
练习:用量筒测出黄豆的占据空间。
黄豆50克 玉米粉50克 绿豆50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固体的混合
1
固体的混合
黄豆50克 玉米粉50克 绿豆50克
1
固体的混合
50
50
50


混合以后的质量是多少?
1
固体的混合
混合前、后占据的空间会发生变化吗?
分工合作
所有的称量工作两两一组配合完成; 一组进行称量时,另一组观察并负
责记录; 组长将固体混合,其他同学认真观
察混合的过程; 称量结束,计算并比较结果;
注意:先测量三种固体的占据空 间,再进行混合操作!
黄豆50克 占据空间:?
玉米粉50克 占据空间:?
绿豆50克 占据空间:?
固体混合前的质量( )混合后的质量
固体混合前占据的空间(
)混合后占据的空间
粽 子
八宝米
中药材
混 凝 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