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治疗现状
乳腺癌综合治疗现状

乳腺癌综合治疗现状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
乳腺癌综合治疗是指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然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手术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手术的方式及范围也在不断改变。
早期乳腺癌常常采用乳腺白带切除术,通过切除乳房的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随着对乳腺保留治疗的推广,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逐渐多样化。
保乳手术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能够在保留患者乳房的同时,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
此外,乳腺癌手术还包括腋窝清扫术,以及对淋巴结的切除和检查。
这些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精细化要求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除了手术外,乳腺癌综合治疗还包括化疗和放疗。
化疗是通过药物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不同于手术,化疗对全身的影响更大,因此患者常常需要面临一系列的副作用。
恶心、呕吐、脱发等是常见的副作用,并且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乳腺癌治疗,能够更准确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放疗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其扩散和复发。
乳腺癌放疗的方式包括外部放射和内部放射。
外部放射是通过将射线源放在患者体外的方式给予治疗,最常见的方式是采用线性加速器治疗。
内部放疗则是通过将射线源放入患者体内,直接照射肿瘤组织进行治疗。
放疗的时间和剂量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内分泌治疗是指通过干扰或抑制肿瘤细胞对雌激素的依赖以达到治疗目的。
乳腺癌中约有70%以上的肿瘤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这类肿瘤对内分泌治疗尤为敏感。
内分泌治疗主要采用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酶抑制剂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体内影响雌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2024年乳腺癌用药市场分析现状

乳腺癌用药市场分析现状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乳腺癌用药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乳腺癌用药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市场参与者以及市场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乳腺癌用药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涵盖了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乳腺癌用药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长。
亚太地区是乳腺癌用药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主要市场参与者乳腺癌用药市场上有多家主要参与者,包括制药公司、医院、药店等。
下面是一些在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主要参与者:1.制药公司:制药公司是乳腺癌用药市场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他们负责研发和生产各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化疗药物等。
一些知名的制药公司包括辉瑞、雪雪花制药等。
2.医院:医院是乳腺癌用药市场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将其开具给患者。
3.药店:药店是乳腺癌用药市场的另一个重要销售渠道。
患者可以在药店购买到医生开具的乳腺癌用药。
市场趋势乳腺癌用药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一些当前市场的主要趋势:1.个性化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正成为一种趋势。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理特征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该患者的药物进行治疗。
2.生物制剂的发展:生物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制剂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治疗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3.多药联合治疗:随着各种新药的不断研发,现在常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
4.市场竞争加剧:乳腺癌用药市场竞争激烈,不仅国内外制药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同时也有不同药物之间的竞争。
市场上有多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可供选择,药物间激烈的竞争导致了药物价格的下降。
2023年乳腺癌用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乳腺癌用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乳腺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乳腺癌用药市场也逐渐扩大。
乳腺癌用药市场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乳腺癌用药市场规模逐年增加,主要受到患者数量的影响。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200万例,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乳腺癌用药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2. 药物研发进展迅速: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提升。
新药的不断研发推动了乳腺癌用药市场的发展。
目前,乳腺癌的用药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3. 市场竞争激烈:乳腺癌用药市场竞争激烈,药企之间在药物研发、市场推广方面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大型药企通过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加速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新兴药企也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 市场前景广阔:乳腺癌用药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提高,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乳腺癌用药市场将继续保持规模扩大的趋势。
同时,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药的不断研发和推出,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推动乳腺癌用药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乳腺癌用药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药物研发进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前景广阔。
对于药企来说,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拓展市场,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将是未来乳腺癌用药市场的发展方向。
乳腺癌治疗进展与现状

乳腺癌治疗进展与现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乳房保留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保留乳房的形态和功能。
乳房切除手术则适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或有高度复发风险的患者。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乳房保留手术,同时保证治疗效果。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用高能量射线照射乳房和淋巴结区域,以杀灭或阻止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常常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有助于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在放射治疗中,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杀灭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化学治疗通常在手术或放射治疗之后进行,以减少术后或术前患者的瘤体负荷,预防或减少远处转移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药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化学治疗更加个体化和精确化。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乳腺癌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抗体或药物,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是一种乳腺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HER2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这一分子,达到治疗目的。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攻击力。
目前,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受益于免疫疗法。
综上所述,乳腺癌治疗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使得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乳腺癌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个体差异以及药物抵抗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分析中国乳腺癌的现状,并探讨相关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乳腺癌患病率的增加趋势近年来,中国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肺癌,成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类型。
研究发现,这一患病率的上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荷尔蒙水平等。
二、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其中与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高危因素,尤其是40岁以后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家族史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有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那么各代女性的患病风险将会增加。
另外,患有某些病患病与乳腺癌的风险也有关系,比如患有良性乳腺疾病、不孕症、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等。
此外,生活方式也对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影响,比如肥胖、长期酗酒、吸烟等均会导致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三、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
乳腺癌早期筛查主要包括乳腺自检、乳腺红外线热像检测、乳腺超声以及乳腺钼靶等。
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特点,筛查方式会有所不同。
然而,仅仅依靠早期筛查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乳腺癌的预防工作。
个体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预防乳腺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适量的体重,均衡饮食,增加锻炼,避免长期暴露于环境污染中,都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四、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综合性的,涉及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方式。
当前,乳腺癌的治疗进展迅速,新技术和新药物不断涌现,有效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治愈率。
比如,靶向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和扩散。
此外,免疫疗法也是一个研究热点,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五、社会关怀和支持乳腺癌病友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怀,他们需要关注和治疗的资源。
关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治现状

关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治现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在两侧乳房同时或分离出现的情况。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对患者来说危害仍然很大。
本文将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一、诊断方法对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检查:包括乳房体格检查和乳房纤维镜检查,可以初步发现乳腺异常情况。
2. 影像学检查:乳房超声检查和乳腺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手段,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双侧侵犯情况。
3.乳腺穿刺活检:通过乳腺细针吸出细胞或者乳腺穿刺活检可以明确乳腺肿块的性质,进一步确认是否为乳腺癌。
4.遗传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可以进行遗传基因检测,以评估患者的乳腺癌患病风险。
二、治疗方法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辅助治疗以及术后综合治疗。
1.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肿瘤,采取乳腺保护手术,如乳腺癌根治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等。
对于乳腺癌较大或累及淋巴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乳腺切除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2.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内分泌治疗根据患者的雌激素受体状态进行选择,通过抑制激素对肿瘤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术后综合治疗:术后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等,目的是杀灭残留癌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
三、治疗效果和预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与其他乳腺癌类型相似,但需考虑两侧乳房的治疗安全性和保留乳腺的可能性。
目前的治疗进展使得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
但是,如果晚期诊断和治疗推迟,可能会导致预后不佳。
因此,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结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评估,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遗传基因检测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辅助治疗和术后综合治疗。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发生在男性。
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乳腺癌概况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乳腺小叶或导管。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因此迫切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1. HER2靶向治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的蛋白质,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和帕博利珠单抗(Perjeta)成功靶向HER2,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CDK4/6抑制剂CDK4/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蛋白,它的过度活化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
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Ibrance)和里巴索利(Kisqali)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3. PARP抑制剂PARP(聚腰核糖聚合酶)是一种修复DNA损伤的蛋白质。
在乳腺癌患者中,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尼布(Lynparza)和尼拉帕尼布(Talzenn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家族性乳腺癌和BRCA1/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
4.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和特瑞姆巴(Tecentriq),已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潜力。
它们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三、发展趋势1. 个体化治疗未来,乳腺癌治疗将更加个体化。
通过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医生将能够为每位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2. 新靶点的发现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这可能会导致更多创新性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以满足不同亚型的治疗需求。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与现状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与现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然而,在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下,乳腺癌的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腺癌全切手术,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近年来,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微创手术逐渐崭露头角。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势,能够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用于早期、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放疗通过使用高能X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常在手术后进行,以预防局部复发和提高治愈率。
靶向治疗则是根据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热点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四、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预测肿瘤的生长速度和转移风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
此外,基因检测还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推动乳腺癌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五、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概念。
在乳腺癌治疗中,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使用基因测序、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技术,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每个患者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治疗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不断改进现有的治疗策略,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希望和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 乳腺癌发病正日渐年轻化, 已严重影响妇 女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 因此, 对乳腺癌的治疗至关重要 。 目前, 手术及放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 手段,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不足之处, 难以达到治愈效果。 而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乳腺癌治疗 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目前对乳腺癌的治疗已呈现着 手术微创化、 辅助放化疗、 内分泌治疗、 介入治疗等多方面综合治疗趋势, 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及生活质量, 论文就当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现状进行概括 。 【关键词】 乳腺癌; 综合治疗; 手术; 放化疗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4136. 2013. 01. 019 文章编号: 1674 - 4136 ( 2013 ) 01 - 0060 - 04
· 60·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 年 2 月第 5 卷第 1 期
Chin J Surg Onco,Feb. 2013 , Vol. 5 , No. 1
综述与讲座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现状
刘 力, 刘国文, 谭米多
作者单位: 421001 湖南 衡阳, 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甲乳外科 第一作者: 刘 Email: 276016958@ qq. com 力, 男, 湖南益阳人, 住院医师, 研究方向: 乳腺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 通讯作者: 刘国文, 男, 湖南衡阳人,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乳腺、 甲状腺、 胃肠肿瘤的基础研究及综合治疗, Email: lgw8318@ yahoo. com
[15 ] 的增殖停滞在 G0 / G1 期 。 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 的内分泌药物包括: ( 1 ) 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 如他
化的治疗方案已使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从 20% ~ 40% 提高到 60% ~ 80% , 完全缓解 ( CR ) 率 [10 ] 。 根据 2007 年的 NCCN 指南, 从 0 提高到 15% 晚期乳腺癌的化疗指征可归纳于以下几项: ( 1 ) 初 次治疗为保乳手术 + 放疗的局部复发患者经过全乳 切除后; ( 2 ) 初次治疗为全乳切除的局部复发患者, 可先行全身化疗, 后行手术和放疗; ( 3 ) 激素受体阳 性的全身病变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失败后; ( 4 ) 激素 受体阴性的全身病变患者。晚期乳腺癌的化疗药物 主要有: 蒽环类、 紫杉醇类、 烷化剂类、 抗代谢类。这 [11 ] 些药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联合使用 。 3 放疗
除和重建及乳腺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 ( ESLNB ) 。 腔镜下保乳手术的应用范围与保乳手术相似 。腔镜 下乳腺癌的全乳切除和重建适用于多个原发灶 、 广 泛的导管内癌、 保乳手术二次切缘阳性需要施行改 良根治术, 但仍要求保持较好的美容效果的患者 。 ESLNB 是近年来乳腺癌微创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 SLN 阴性者可不必行腋淋巴结清扫术, ESLNB 方面, 广泛用于早期乳腺癌、 局限型晚期乳腺癌和新辅助 化疗后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中, 临床触诊或彩超检查 腋窝淋巴结阴性或肿大直径 ≤1 cm 者, 原则上均可 选择此术式。 1. 3. 2 麦默通( MMT) 微旋切系统 对临床上不能 触及肿块的乳腺癌患者, 因无法准确定位而切检困 难, 难以确诊, 这潜在的危险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 害。麦默通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活检系统, 其主要
是由旋切刀和真空抽吸泵两大装置组成, 对乳腺可 以获取乳腺的组织学标本, 疑病灶可进行重复切割, 为微小乳腺癌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 法, 同时也为良性肿瘤的微创切除提供了技术支持 。 临床体检发现乳房内肿块、 钼靶 X 线发现可疑微小 、 钙化或致密块影 超声检查发现可疑实性肿块、 乳头 溢液患者经乳管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均为此术的适 Luo 等[3]报道, 应证, 对恶性乳腺肿瘤患者使用此术 式进行活检与常规手术活检的准确率基本相同 。但 是, 此术式仍有不足之处, 其切除病灶时不是“整 块” 切除的, 这就有悖于急性肿瘤切除原则。 1. 3. 3 消融治疗 乳腺癌的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 高能聚焦超声消融 ( HIFU ) 、 冷 频消融技术 ( RFA ) 、 [4 ] 冻消融术、 激光消融术等 。 这些手术都是采用局 部加热或冷冻使细胞坏死和肿瘤破坏, 但这些技术 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 不能精确地 目前仍在研究中, 测定肿瘤大小; 不能确定杀死肿瘤细胞; 不能预测肿 瘤局部复发能力; 不能有良好的美容结果等。 消融 技术如要达到与传统的乳腺癌保乳治疗在局部防治 和患者生存方面相同的效果, 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2 化疗
大于 20% , 照射胸壁; ( 5 ) 乳腺癌保乳术后转移、 复 发灶的治疗。 4 内分泌治疗
早在 1896 年就有研究报道应用卵巢切除内分 泌治疗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 果。但早期的内分泌治疗局限于医疗水平, 大部分 仅是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慰式治疗。 直到 20 世 科学家们成功提取了雌激素受体 纪 70 年代初期, ( ER) 并应用于临床, 此后医务工作者就可以依据 ER 检测的结果, ER 阳性 选择性地制定用药方案, 者使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大大优于阴性者 , 从而使 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提高到了 60% ~ 70% 。 而后 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 tamoxifen) 的问世使乳腺癌 的内分泌治疗效果以及乳腺癌的预防有了更广的应 用。现今, 随着内分泌治疗药物不断的研发和更新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断减少且疗效也不断提高 , 其已 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 。乳腺癌内分泌 治疗的机制是改变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所需要的内 分泌微环境, 阻断了其生长发育的途径, 使肿瘤细胞
会, 或手术后在美观方面造成极大的缺损 , 术前的新 辅助化疗就可能改变这一问题, 同时能更好的了解 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化疗方案的合理性 。新 辅助化疗的概念由 Frei 在 1982 年提出, 系指在手术 治疗或放疗前进行的全身性、 系统性的 2 ~ 4 个周期 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 CAF 方 案和 AC 方案, 多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有转移、 原发肿瘤直径 > 3cm 及其他复发、 转移的高 危病例。尽管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可手术患者的重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 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 ~ 10% , 每年全世界大约有 130 万人被诊断为乳 腺癌, 有约 40 万人死于该病。 目前, 全世界乳腺癌 发生率正以每年 3% 的速度递增, 患者群也渐趋于 年轻化
[1 ]
早期也可能已发生隐匿性转移, 局部手术切除范围 不能改变这一特性, 所以各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 率无明显根本影响 ” 的新理念以来, 改良根治术一 直是我国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术式。 其损伤相对较 小, 能更好的保留患肢功能及胸廓外形 , 患者能尽快 恢复, 术后早期即可开始其他综合治疗 , 能更好的从 多方面治疗乳腺癌, 因此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 改 良根治术分为Ⅰ、 Ⅱ式, Ⅰ式主要适用于恶性肿瘤距 乳头 < 3 cm 的Ⅰ、 Ⅱ期乳腺癌, 未触及腋下淋巴结, 且胸大肌未受累者。Ⅱ式适用于腋窝淋巴结有较多 转移和明显肿大与胸大肌无粘连的临床 Ⅰ、 Ⅱ 期乳 腺癌, 需进行包括 Rotter 淋巴结在内的腋窝淋巴结 的彻底清除。 1. 2 保乳手术 随着现代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 人们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追求着术后乳房外形的美 观。直到 1990 年, 在国际癌症协会召开的早期乳腺 癌治疗 讨 论 会 上, 正 式 肯 定 保 留 乳 房 治 疗 (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 是Ⅰ、 Ⅱ 期乳腺癌一种适 此后在早期乳腺癌术式的选择中逐 宜可取的方法, 步取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张保宁等
报道: 行保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 年 2 月第 5 卷第 1 期
Chin J Surg Onco,Feb. 2013 , Vol. 5 , No. 1
· 61·
乳手术加术后放疗, 可获得与根治术相似的效果, 患 无瘤生存率等并不低于根治性切除术 , 者总生存率、 而其美容效果, 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则 明显提高。保乳手术需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目前 在我国, 临床上普遍遵循的适应证为: ( 1 ) Ⅰ、 Ⅱ期 , 3 cm ; ( 2 ) 乳腺癌 肿瘤直径≤ 与皮肤和胸大肌无粘 连, 肿瘤不靠近乳头; ( 3 ) 离乳头距离 > 2 cm, 肿瘤 与乳房体积比率较小; ( 4 ) 切除后不影响乳房外观; ( 5 ) 局部能彻底切除的散在丛状微小钙化病灶 ; ( 6 ) 患者心理素质良好并自愿接受保乳手术治疗; ( 7 ) 手术前能排除乳腺癌有多发病灶和远处转移的可 能; ( 8 ) 乳腺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确保切缘 阴性。而禁忌证为通过钼钯 X 线检查提示乳腺内 弥漫性微小钙化、 多发病灶及伴有恶性特征。 保乳 术在我国尚保持谨慎态度, 但在国外, 特别是西方发 对保乳具有强烈要求, 其适应 达国家妇女着重美观, 证并非一成不变, 对上述标准有所放宽。 1. 3 乳腺癌微创治疗 不管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还是保乳手术, 或多 。 , 或少影响人体美观 近年来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已 经开始向微创方向发展, 其同样能够起到根治效果, 甚至优于标准外科手术, 且并发症极少, 已广受人们 技术难度 推崇。但由于此术式对仪器设备要求高, 大, 还无法在所有医院普及。目前, 乳腺癌微创治疗 主要包括乳腔镜下手术、 麦默通 ( MMT) 微旋切系统 和消融治疗。 1. 3. 1 目前在乳腔镜下的主要操 作术式有腔镜下保乳手术、 腔镜下乳腺癌的全乳切 乳腔镜下手术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在其发生的早期癌 [5 ] 细胞就可能通过血液进行全身播散 , 手术虽然能 起到去除病灶、 减轻肿瘤负荷的作用, 但是却无法清 因此, 手术的同时需有效去除血液 除血液中癌细胞, 及体液中的癌细胞才能对患者起到更好的疗效 。根 据大量病例的观察发现, 化疗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 者的生存率, 乳腺癌也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 [6 ] 的肿瘤之一 。 化疗在整个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 地位, 疗法包括: 新辅助化疗、 术后常规辅助化疗及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性化疗。 2. 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临床上, 若乳腺癌病灶过大, 使患者缺失手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