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选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函数、三角恒等变换、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排列与组合、数学归纳法、不等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 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中数学选修一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基本函数,并学习了函数的性质、图像、基本性质以及相关的应用。
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
通过学习函数,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2.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选修一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等内容。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包括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等。
通过学习三角恒等变换,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高中数学选修一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性质、数列的应用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学归纳法,这是解决数列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
4. 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是高中数学选修一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排列与组合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的性质与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排列与组合,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能力。
5. 不等式及其应用不等式是高中数学选修一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不等式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与应用等内容。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导数及其应用一.导数概念的引入 1. 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
一般的,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lim x f x x f 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f x '=000()()lim x f x x f x x∆→+∆-∆ 例1.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2() 4.9 6.510h t t t =-++运动员在t=2s 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解:根据定义0(2)(2)(2)lim 13.1x h x h v h x∆→+∆-'===-∆ 即该运动员在t=2s 是13.1m/s,符号说明方向向下2. 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n P 趋近于P 时,直线PT 与曲线相切。
容易知道,割线n PP 的斜率是00()()n n n f x f x k x x -=-,当点n P 趋近于P 时,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切线PT 的斜率k ,即0000()()lim ()n x n f x f x k f x x x ∆→-'==- 3. 导函数:当x 变化时,()f x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 ()y f x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 ',即0()()()limx f x x f x f x x∆→+∆-'=∆ 二.导数的计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2 若()f x x α=,则1()f x x αα-'=;3 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4 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5 若()x f x a =,则()ln xf x a a '=6 若()x f x e =,则()x f x e '=7 若()log x a f x =,则1()ln f x x a'=8 若()ln f x x =,则1()f x x '= 导数的运算法则1. [()()]()()f x g x f x g x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3. 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考点:导数的求导及运算★1、已知()22sin f x x x π=+-,则()'0f =★2、若()sin x f x e x =,则()'f x = ★3.)(x f =ax 3+3x 2+2 ,4)1(=-'f ,则a=( ) 319.316.313.310.D C B A ★★4.过抛物线y=x 2上的点M )41,21(的切线的倾斜角是()A.30°B.45°C.60°D.90° ★★5.如果曲线2932y x =+与32y x =-在0x x =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0x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单调性: ⑴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x f >0,则)(x f y =为增函数;如果)('x f <0,则)(x f y =为减函数.求单调性的步骤:① 确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不可或缺,否则易致错);② 解不等式'()0'()0f x f x ><或;③ 确定并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区间形式,不要写范围形式),区间之间用“,”★隔开,不能用“”连结。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3导数的几何意义课件

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1.了解导函数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会求简单函数的导函数. 3.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 4.正确理解曲线“过某点”和“在某点”处的切线,并会求其方程.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解析 设点 P(x0,2x20+4x0),
则 f′(x0)= lim Δx→0
fx0+Δx-fx0 Δx
= lim Δx→0
2Δx2+4Δx0x·Δx+4Δx=4x0+4,
令4x0+4=16,得x0=3,∴P(3,30).
12345
课堂小结
KETANGXIAOJIE
1.导数 f′(x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 y=f(x)在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即 k=
线上,则以该点为切点的切线方程为y-f(x0)=f′(x0)(x-x0);若已知点不在 切线上,则应先设出切点(x0,f(x0)),表示出切线方程,然后求出切点.
∴x0=2,∴P(2,8+a). 将x=2,y=8+a代入到8x-y-15=0中,
得a=-7.
反思感悟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将数与形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中切线与割线 的倾斜角的大小确定数据的大小.
f2-f1 跟踪训练 4 (1)已知函数 f(x)在 R 上可导,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设
2-1
=a,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则12a-23a·|a3|=16, 解得a=±1.
核心素养之直观想象
HEXINSUYANGZHIZHIGUANXIANGXIANG
求切线倾斜角的范围
典例 已知点 P 在曲线 y=x3-x+32上,直线 l 为曲线在 P 点处的切线,求直 线 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版)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描述:例题: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一、学习任务1. 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2. 了解函数的极大(小)值、最大(小)与导数的关系;会求函数的极大(小)值,以及在指定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小)值.二、知识清单导数与函数的图象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三、知识讲解1.导数与函数的图象(1)导数 表示函数 在点 处的切线斜率.当切线斜率为正值时,切线的倾斜角小于 ,函数曲线呈上升状态;当切线的斜率为负值时,切线的倾斜角大于 且小于 ,函数曲线呈下降状态.(2)如果在区间 内恒有 ,那么函数 在区间 内是常函数.()f ′x 0y =f (x )(,f ()x 0x 090∘90∘180∘(a ,b )(x )=0f′y =f (x )(a ,b ) 是函数 的导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的图象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解:C导函数的图象在 轴的上方,表示导函数大于零,原函数的图象呈上升趋势;导函数的图象在 轴的下方,表示导函数小于零,原函数的图象呈下降趋势.由 时导函数图象在 轴的上方,表示在此区间上,原函数图象呈上升趋势,可排除 B、D 选项;由 时导函数图象在 轴的下方,表示在此区间上,原函数的图象呈下降趋势,可排除 A 选项.(x )f ′f (x )y =(x )f ′f (x )x x x ∈(−∞,0)x x ∈(0,1)xy=f(x)已知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f(x)(a,b)则函数 在开区间答案:解析:3. 已知函数 , 的导函数的图象如下图,那么 , 的图象可能是.A.B .C .D .D 和 都是单调递增的,但 增长的越来越慢, 增长的越来越快,并且在 处, 的切线的斜率应该相等.y =f (x )y =g (x )y =f (x )y =g (x )()f (x )g (x )f (x )g (x )x 0f (x ),g (x)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1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简单逻辑用语1、命 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四种命题的形式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结论: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2)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假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则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5、充要条件:(3)若且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①判断p 且q q 的真假相反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成立使)(,x p M x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不成立使)(,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成立使)(,x p M x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不成立使)(,x p M x ∈∀; 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一)、椭圆(1)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22,y x 项中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一条轴上。
p q ⇒q p ⇒p q ⇒q p ⇒q p ⇒(1)若 且,则称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2)若 且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 ⇒q p ⇒p q ⇒q p⇒(4)若 且 ,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B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q ”,那么
1 时,mx 2 − x + 1 = 0 无实数根; 4
1 ,则 mx 2 − x + 1 = 0 无实数根,真命题; 4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 m ⋅ n < 0 ,则方程 mx 2 − x + n = 0 有实数根; (2)若 m ⩽ 0 或 n ⩽ 0,则 m + n ⩽ 0 . 解:(1)逆命题:若方程 mx 2 − x + n = 0 有实数根,则 m ⋅ n < 0 ,假命题 ; 否命题:若 m ⋅ n ⩾ 0 ,则方程 mx2 − x + n = 0 没有实数根,假命题 ; 逆否命题:若方程 mx 2 − x + n = 0 没有实数根,则 m ⋅ n ⩾ 0 ,真命题. (2)逆命题:若 m + n ⩽ 0 ,则 m ⩽ 0 或 n ⩽ 0 ,真命题; 否命题:若 m > 0 且 n > 0,则 m + n > 0 ,真命题 ; 逆否命题:若 m + n > 0 ,则 m > 0 且 n > 0 ,假命题 .
因为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 A ⫋ B.故
{ 1 + m ⩾ 10, 或{ 1 + m > 10, 1 − m < −2, 1 − m ⩽ −2,
解得 m ⩾ 9 ,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9, +∞).
2.若则命题的四种形式 描述: 若则命题 命题的常见形式为“若 p 则 q ”,其中 p 叫做命题的条件, q 叫做命题的结论. 逆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 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original proposition),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 题(inverse proposition).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为“若 p ,则 q ”,那么它的逆命题 为“若 q ,则 p ”. 否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negative proposition).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为“若 p ,则 q ”,那么它的否命题为“若 ¬p ,则 ¬q ”. 逆否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课件:1.1.3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1.2 四种命题 1.1.3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 (2)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2.过程与方法 多让学生举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素材
对于含有大前提的命题,在改写时大前提不动.如“已知a,b为正数,若a>b,则 |a|>|b|”中,“已知a,b为正数”在四种命题中是相同的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都 把它作为大前提. 在写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时要将命题中的关键词语改写成否定词语,特别地,“且” 的否定是“或”,“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等.
备课素材
[例]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 命题和逆否命题. (1)若 a+ 5是有理数,则 a 是无 理数; (2)若 ab=0,则 a,b 中至少有 一个为零; (3)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 平行.
解: (1)逆命题:若 a 是无理数,则 a+ 5是 有理数; 否命题:若 a+ 5不是有理数,则 a 不是无 理数; 逆否命题:若 a 不是无理数,则 a+ 5不是 有理数.
新课导入
[导入一] 情景引入 在商品大战中,广告成了电视节目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几乎所有的广告商都熟 谙这样的命题变换艺术,如宣传某种食品,其广告词为:“拥有的人们都幸福, 幸福的人们都拥有”,初听起来,这似乎只是普通的赞美说词,然而它的实际效 果相当大.哪个家庭不希望幸福呢,掏钱买一盒就得了.你能写出其广告词的一 个等价命题吗?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_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987e4e8b14e852458fb5797.png)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学习目标】1.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和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概念;2.能准确地使用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符号“∀” “∃ ”来表述相关的教学内容;3.掌握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全称量词全称量词:在指定范围内,表示整体或者全部的含义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常见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每一个”、“一切”、“任给”等.通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对任意”.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一般形式:“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其中M 为给定的集合,()p x 是关于x 的语句).要点诠释:有些全称命题在文字叙述上可能会省略了全称量词,例如:(1)“末位是0的整数,可以被5整除”;(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负数的平方是正数”;都是全称命题.要点二、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存在量词定义:表示个别或一部分的含义的量词称为存在量词.常见存在量词:“有一个”,“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的”,“有些”等.通常用符号“∃ ”表示,读作“存在 ”.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一般形式:“存在M 中一个元素0x ,有0()p x 成立”,记作:0x M ∃∈,0()p x (其中M 为给定的集合,()p x 是关于x 的语句).要点诠释:(1)一个特称命题中也可以包含多个变量,例如:存在,R R αβ∈∈使sin()sin sin αβαβ+=+.(2)有些特称命题也可能省略了存在量词.(3)同一个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述要点三、 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p :x M ∀∈,()p xp 的否定p ⌝:0x M ∃∈,0()p x ⌝;从一般形式来看,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它的否定并不是简单地对结论部分p(x)进行否定,还需对全称量词进行否定,使之成为存在量词,也即“任意,()x M p x ∈”的否定为“0x M ∃∈,0()p x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特称命题p :0x M ∃∈,0()p xp 的否定p ⌝:x M ∀∈,()p x ⌝;从一般形式来看,特称命题“0x M ∃∈,0()p x ”,它的否定并不是简单地对结论部分0()p x 进行否定,还需对存在量词进行否定,使之成为全称量词,也即“0x M ∃∈,0()p x ”的否定为“x M ∀∈,()p x ⌝”.要点诠释:(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2)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不同的.(3)正面词:等于 、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少一个 、至多一个、 小于等于否定词: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不都是、 一个也没有、 至少两个 、 大于等于.要点四、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①要判定全称命题“x M ∀∈,()p x ”是真命题,必须对集合M 中的每一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要判定全称命题“x M ∀∈,()p x ”是假命题,只需在集合M 中找到一个元素x 0,使得0()p x 不成立,即举一反例即可.②要判定特称命题“0x M ∃∈,0()p x ”是真命题,只需在集合M 中找到一个元素x 0,使得0()p x 成立即可;要判定特称命题“0x M ∃∈,0()p x ”是假命题,必须证明在集合M中,使 ()p x 成立得元素不存在.【典型例题】类型一:量词与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95491例1】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1)∀x ∈R ,x 2+1≥1;(2)所有素数都是奇数;(3)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4)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解析】(1)有全称量词“任意”,是全称命题;(2)有全称量词“所有”,是全称命题;(3)有存在量词“存在”,是特称命题;(4)有存在量词“有些”;是特称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第一章 三角函数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R A B C===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变形:2sin (sin )22sin (sin )22sin (sin )2a a R A A R b b R B B R c c R C C R ⎧==⎪⎪⎪==⎨⎪⎪==⎪⎩推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二.余弦定理: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bc A ac B ab C ∆===第二章 数列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常数)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3.求和公式:()()d n n n n a a a S n n 21211-+=+=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 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1.定义: )0(1≠=+q q a a nn 2.通项公式:qa a n n 11-•=或qa a mn m n -•=3.求和公式: )(1q ,1==na S n)(1q 11)1(11≠--=--=qqa a q q a S n n n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m,2m,32q 1m 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或为奇数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b ac ac B c a b ab C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a cb B ac a b c C ab+-=+-=+-=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2)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采用(错位相减法).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3)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 常见的拆项公式:111)1(1.1+-=+n n n n四.数列求通项公式方法总结:1..找规律(观察法).2..若为等差等比(公式法)3.已知Sn,用(Sn 法)即用公式()()⎩⎨⎧≥-==-2111n S S n Sa n n n4. 叠加法5.叠乘法等 第三章:不等式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部曲:1.化不等式为标准式ax 2+bx+c>0或 ax 2+bx+c<O (a>0)。
22.0ax bx c ++=计算△的值,确定方程的根。
3.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特别的:若二次项系数a 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决:(不等号)大于0取两边,小于0取中间二.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1)标准化:①右边化零,②系数化正.(2)转 换: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依据:两数的商与积同号))11(1)(1.2kn n k k n n +-=+)121121(21)12)(12(1.3+--=+-n n n n ])2)(1(1)1(1[21)2)(1(1.4++-+=++n n n n n n n )1(1n 1.5n n n -+=++()10()()0()()(2)0()()0()0()()()30()()f x f xg x g x f x f x g x g x g x f x f x a a g x g x >⇔•>≥⇔•≥≠≥⇔-≥常用的解分式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法则为()且(),再通分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 y+C >0(A 、B 不同时为0),确定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用口诀:同上异下(注意:包含边界直线用实线,否则用虚线)四.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步骤:画(可行域)移(平行线)求(交点坐标,最优解,最值)答.五.基本不等式:0,0)a ba 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用条件:一正数 二定值 三相等 旧知识回顾:1.20ax bx c ++=求方程的根方法:(1)十字相乘法:左列分解二次项系数a ,右列分解常数项c ,交叉相乘再相加凑成一次项系数b 。
122b x a-±=,(2)求根公式:2.韦达定理:2121212,00),b cx ax bx c x x a a++=≠+=-•=若x 是方程(a 的两根,则有x x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6、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遇假则假)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遇真则真)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真假相反)7、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8、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12、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 图形标准方程 ()222210x y a b a b +=>> ()222210y x a b a b +=>> 范围 a x a -≤≤且b y b -≤≤b x b -≤≤且a y a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短轴的长2b = 长轴的长2a =焦点 ()1,0F c -、()2,0F c()10,F c -、()20,F c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离心率 ()22101c b e e a a==-<<准线方程2a x c=±2a y c=±13、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1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2F F e d d M M ==.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图形标准方程 ()222210,0x y a b a b-=>> ()222210,0y x a b a b-=>> 范围 x a ≤-或x a ≥,y R ∈y a ≤-或y a ≥,x R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 轴长 虚轴的长2b = 实轴的长2a =焦点 ()1,0F c -、()2,0F c()10,F c -、()20,F c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离心率 ()2211c b e e a a==+>准线方程 2a x c =±2a y c =±渐近线方程b y x a=±a y x b=±16、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2e =17、设M 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M 到1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2F F e d d M M ==.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 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称为抛物线的准线.19、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的线段AB ,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 AB =.20、焦半径公式: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x P =+;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x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2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22y px = ()0p > 22y px =- ()0p > 22x py = ()0p > 22x py =-()0p > 图形顶点()0,0对称轴 x 轴y 轴焦点,02p F ⎛⎫⎪⎝⎭ ,02p F ⎛⎫- ⎪⎝⎭0,2p F ⎛⎫ ⎪⎝⎭0,2p F ⎛⎫- ⎪⎝⎭准线方程 2px =-2p x =2p y =-2p y =离心率 1e =范围 0x ≥ 0x ≤0y ≥ 0y ≤第三章 导数1.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1)0'=C (C 为常数); (2)1)'(-=n n nx x (Q n ∈); (3)x x cos )'(sin =; (4)x x sin )'(cos -=; (5)a a a x x ln )'(=;(6)x x e e =)'(;(7)e x x a a log 1)'(log =; (8)xx 1)'(ln =. 2.导数的运算法则:法则1 )()()]()(['''x v x u x v x u ±=±.法则2 [()()]'()()()'()u x v x u x v x u x v x '=+, [()]'()Cu x Cu x '=.法则3 '2''(0)u u v uv v v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