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的解释】在线新华字典
【精品】3第三讲古文字学理论:六书理论

2.省声
有的学者对省声说基本持否定态度。 姚孝遂说:说文凡言省声,十之七八是不可靠的 。 李家祥从《说文》中统计出省声字170个,通过辨 析认为许慎的省声字多不可信,不可从,应该否定 之。许慎把一部分象形字误认为省声字(鼎、梁), 把一部分会意字误认为省声字(事、哭),把一部 分全形声字误认为省声字(觞、蹇jian)。 高明在《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中也认为省声字多不 可靠。 何九盈也认为《说文》中共有310个省声字,其中 158条不可信。
即,从?从?。表示人靠近食器就食,本义为靠近。 折,从艸,从斤。表示用斧斤断草,本义为折断。 表,从衣,从毛。本义为毛朝外的皮外衣。 冠,从冖,从元,从寸。表示手拿帽子戴在头上, 本义为帽子。 香,从黍,从甘。本义为谷物散发出来的香甜气味。 军,从勹,从车。表示用战车围成营垒,本义为围 成营垒。 寒,从宀,从人,从茻,从?。表示人在屋里铺着、 盖着草御寒,本义为寒冷。 暴,从日,从出,从二手,从米。表示太阳出来用 手拿米来晾晒,本义为晒。
有的学者对省声字持肯定意见
陈世辉认为:省声字是古汉字形声字中存在 的一种现象。 姚炳祺认为:省声也是汉字在特定历史时期 的一种特殊的注音手段。它反映了这些字在 汉代的读音情况,对研究某些谐声偏旁的读 音变化很有参考价值。 温知本对省声字也予以肯定,并探讨了省声 的三种情况。
形声字的地位
象形、指事、會意的區別:
象形字所象的是純粹可以描繪的具體的“形”; 眉 果 指事字所指的已經是抽象的意思和沒有固定形態的 事物; 鬥 會意字是可以分拆成兩個以上的單體的,分開後的 任何一體,仍能單獨成字。 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果分開後,至少有一部分不能 單獨成字。
文字的解释新华字典

文字的解释新华字典
基本字义
wén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
~盲。
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
~艺。
~体。
~典。
~苑。
~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
~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
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
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
~静。
~雅。
10.指非军事的:~职。
~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
~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汉字字形演变史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第一节起源说一、仓颉造字说古籍中有关仓颉作书的记载颇多。
从目前所见到的数以千计的古汉字形体来看,其众多异体字的存在,充分说明它们不是一人所独创。
但凡是较有系统的文字总是要经过一定的专业人物的整理,然后由一定的群体力量来推广应用,才能成为社会额一种交际工具。
传说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所以不能排除在上古时代有仓颉那样的与文字交道的史官,对汉字体系的初步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二、结绳说从一些人类学、民俗学的材料,可以证明在文字被发明之前,人类采取结绳之类的原始记事方法来帮助记忆,提示事情,交流情况。
秘鲁的土著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平行地系在一条主绳上,以不同颜色、打结的位置、打结的大小和数目来分别表示不同性别、年龄的族人的人口数。
古籍记载,我国上古社会亦有结绳记事的风俗。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但是,结绳和文字毕竟是两回事情。
结绳只能帮助记忆,只能充当备忘的记号,还不能用来直接记录语言,所以它不是文字。
结绳与汉字的联系,也只是在汉字产生前,曾有一段漫长的,用结绳的办法来记事的时期。
后来这种简单的办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的实际需要,文字才被发明出来。
.汉朝人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这是讲结绳为约,说得已相当明白、具体了。
神秘的绳结被印加人称为奇普,是用棉线、骆驼或羊驼毛线制成的。
它是在一根主绳上串着上千根副绳,每根副绳上都结有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绳结。
在目前所发现的600多个奇普中,大多数都是公元前1400年到1500年间结成的。
不过,其中还有一部分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
在某些奇普的副绳声的绳结能够结合起来正好和另一个更为复杂的奇普上的数字相同。
每一个当地的会计师都会将从下级得来的账目总和通过绳结的形式表现在奇普上,并将这些数据汇总在一根主绳上,然后层层上递。
稀字的解释新华字典

稀字的解释新华字典基本解释例证1 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疏。
~落(luò)。
~客。
依~。
2 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薄。
~料。
~释。
3 少:~少。
~罕。
~奇。
古~之年。
4 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烂。
~碎。
~松。
详细解释引证稀[xī]〈形〉【本义】:稀疏【造字法】:形声。
从禾,希声。
1 同本义([En.] scattered;sparse)【引】1 《说文》:稀,疏也。
2 《文选·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
经传皆以希为之。
3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4 晋·陶潜《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例】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2 少,不多([En.] rare;scarce)【引】1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相见常日稀。
2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鞍马稀。
3 清·方苞《狱中杂记》:死者尚稀。
4 《二刻拍案惊奇》: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
【例】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3 薄,不浓([En.] diluted;thin)【引】1 巴金《灭亡》: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
【例】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稀[xī]〈副〉很;极。
形容程度深(【英】:very)【引】1 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
【例】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11-
【示例】《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的解释包含 古人朴素的地理观,揭示了天的高度与气体稀薄程度的 关系,更为详尽、具体;《新华字典》对“天”字的解 释十分简要。(共3分。指出古人的地理观1分,“详尽具 体”1分,“简要”1分)
1 2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பைடு நூலகம்
地愈远则愈薄。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
在地面以上的
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 高空。
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 ——《新华字典》
则空,故曰天空。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1 2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7-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 象的东西。如“上”“下”二字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 画上标示符号。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13-
【文表转换】
3.小宇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字的解释转
换为图表,请你帮助他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高 一千尺 万有六百尺 ②_万__八__千__尺_ 二百余里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小学语文解释字义的方法

小学语文解释字义的方法在学每篇课文前,我总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预习要求,如:圈出生字、词语,拼拼读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解释字义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解释字义的方法一、依词依文解字法语文字义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依词依文解字法。
中国的汉字数目庞大、数不尽数,但各尽其意。
表义、含义、引申义十分复杂,针对不同用法,字义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依词解字。
依词解字就是依照一个词(或一段句子)的本义解释字的意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例如:小学语文十二册四单元阅读课“小英雄雨来”中的一句话:“刺刀从门帘中挑了进来。
”其中由刺和刀两个字组成的“刺刀”这个词,要依词解字。
表面的意思是锋利的刀,而文章的另一个方面的意思则是借代日本鬼子已经端着上了刺刀的枪进屋搜索。
二、实物图比法实物图比法就是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幻灯片或简笔画以及动作、表情及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字义的方法。
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知、问答、辨认。
利用这些直观手段使学生对字的音义建立直接联系,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字、词义。
图表的特点简单明了,它能把分散零乱的知识按一定规律对号入座,使知识系统化,便于教与学,尤其适用于复习和巩固。
如教“飞机”“潜水艇”,可用图片或模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如教“乌鸦”“壁虎”可用图片或标本。
一飞一爬,容易分辨。
可见,利用直观的实物图比法可以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具体感知某一事物,使他们建立字义、词义的概念。
三、构字法构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组成规律,引导小学生从汉字的结构方式上去理解字义的方法。
如小土为“尘”,日月为“明”,三人为“众”,三石为“磊”,二人“坐”在“土”上。
这样的字一般都是象形字。
又如“忍、忿、愁、怨”等彤声字,这些形声字都与人的心情及心理活动有关。
四、角色表演法角色表演法是用实例或联系小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扮演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会话、表情、动作等表演,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或生疏的字词含义。
汉字形体构造之造字六书描述

以考注老,以老注考,是之谓转注。”
这就是说,凡是同义可以互相解释的字,都是转注字。
③声转说:以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词造字为转注。即注
重两字字义和字音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章炳麟
6.假借
A、定义:“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我”甲骨文作“ 一人称代词。
”象长柄带有锯齿刃兵器 。后借作第
象形 獨體字 指事 造字法
基礎
會意
合體字 形聲 轉注 用字法 假借 能產
“四体二用”说
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 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转注、假借与前四者性 质不同,无关汉字形体结构。清代学者戴震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字之体也; 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已为大多学者 所接受。后来讨论六书的人很多采用戴氏“四 体二用”的说法。
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 《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 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 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 用的是▁▁▁义。 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 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 ‚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 用的是▁▁▁义。
“六书”的贡献及局 限 贡献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 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 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 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 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 “六书”的方法分析。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优秀4篇)

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优秀4篇)中国汉字的起源知识篇一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
走进汉字的文化宝库,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古汉字的神妙话语。
今天,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国(国)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
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
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
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古汉字中,“国”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
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
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国家的“国”字。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家家是宀+豕。
“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
“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
即使是有钱的。
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
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
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字的解释】在线新华字典造拼音:zào,笔划:10部首:辶五笔:tfkp造的汉字演变| 造的谜语| 造的英语| 造的说文解字| 造的康熙字典基本解释:造zào制作,做:制造。
创造。
造物。
造反。
造孽。
建造。
造表。
造册。
造价。
造型。
粗制滥造。
瞎编:胡编乱造。
捏造。
成就:造诣。
培养:造就。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
即原告和被告:两造。
甲造。
乙造。
到,去:造访。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造。
晚造。
时代,年代:末造。
制笔画数:10;部首:辶;笔顺编号:3121251454 详细解释:造zào【动】(形声。
从辵(chuò),告声。
本义:到;往某地去)同本义〖arrive;goto〗造,就也。
——《说文》咸造勿亵在王庭。
——《书·盘庚》凡四方之宾客造焉。
——《周礼·司门》造于西阶下。
——《仪礼·士丧礼》而造大国之城下。
——《战国策·宋策》造饮辄尽。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明日造朝。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造玉清宫。
——宋·沈括《梦溪笔谈》造左公第。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造劫历世(佛教语。
来到人世间经历一番苦难生活);造历幻缘(佛教语。
去到人世间经历一番像梦幻一样的情缘);造适(寻访);造胜(访求胜迹);造门(上门;到别人家去)拜访〖尊贵者〗〖calltopayrespect;payavisit〗庾公造周伯仁。
——《世说新语·言语》又如:夜造(深夜前往造访);造府拜瞻(敬辞。
到府上去拜访);造请(前往问候、拜见);造谒(造请);造谢(登门致谢)假借为“作”,制造;制作〖make;build;create〗复造候风地动仪。
——《后汉书·张衡传》王将伐吴,造船于蜀。
——《晋书·吾彦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梦溪笔谈·雁荡山》又如:造第(建造府第);造恶(作恶);造逆(开始纂逆作乱);造房子;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打造(制造);建造(建筑;修建) 虚构;伪造〖cook;fabricate〗我生之初,尚无造。
——《诗·王风》又如:造言生衅(造谣生事);造言(造谣);造语(造作谣言);造言生事(造设谣言,滋生事端);捏造(假造事实)培养;造就;创造〖form;bringup;create〗屈原造为宪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天造草昧。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如:创造;造士(造就人才);造字(创造文字);造怀(抒写胸怀) 撰写;汇集〖compile〗非禹,益不不能行远《山海》不造。
——王充《论衡》又如:造册(编制簿籍);造述(著述;著作)制定〖workup;formulate;workout〗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造施(制订并实施);造律(制订律令);造设(制订建立)建立〖setup〗遂迁许都,造我京畿。
——《三国志·武帝纪》又如:造立(建筑;建造);造邦(创立国家);造国(新创立的国家);造谊(创立新义);造说(立说)〖学业等〗达到的程度或境界〖achieve;attain;result〗小子有造。
——《诗·大雅·思齐》君子深造有道。
——《孟子·离娄下》又如:造玄(达到玄妙之境界);造妙(臻于奇妙之境地);造微入妙(达到微妙的境界);造微(达到精妙的程度);造极(达到极高点) 造zào【名】成就〖achievement〗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又如:造士(古时称学术道业已有成就的人);造秀(成绩优异);造人(学业有成就之人)[方言]∶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crop〗。
如:早造;一年三造时代〖time;age〗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
——《仪礼·士冠礼》旧时星命术士称人生辰干支〖fortune〗。
如:贱造(生辰八字不好;命苦);乾造;坤造姓造zào【副】通“猝”(cù)。
忽然;仓卒〖suddenly〗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礼记》景公造然变色。
——《韩非子·难二》又如:造此(仓猝,匆忙);造子(一会儿)造zào【量】农作物收获的次数。
如:一年三造皆丰收造成zàochéng〖create;cause〗招致或引起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造船厂zàochuánchǎng〖shipyard;dockyard〗建造船舶的场所、场地或围场造次zàocì〖hurried〗∶慌忙;仓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后汉书·吴汉传》〖rash〗∶粗鲁,轻率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后悔不来。
——《红楼梦》造次行事造端zàoduān〖start;begin;originate〗开头;发端造反zàofǎn〖rebel;revolt〗∶同处于统治或支配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抗衡,试图推翻之〖muting〗∶反叛行为造访zàofǎng〖payavisitto〗前往访问;拜访登门造访造福zàofú〖bringbenefitto〗给人带来幸福造福人类造父ZàoFǔ〖ZaoFu〗西周著名御车者,受幸于周缪王,王使造父御良马八匹,西狩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归。
后闻徐偃王反,王使造父御车日驰千里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由此为赵氏,是为赵国之始祖造化zàohuà〖goodluck〗∶福分;好运气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Nature〗∶自然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信造化之尤物。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与造化抗衡造假zàojiǎ〖lie〗造成假的局面造就zàojiù〖bringup〗∶培育练就造就一代新人〖achievements〗∶成果;成绩她在这方面颇有造就〖payavisitto〗∶造访造就无缘造句zàojù〖sentence-making〗用词语组织句子造林zàolín〖forestation;reforestation〗营造森林绿化造林造孽zàoniè〖doevil;vommitasin〗佛教指前世做坏事今生受报应,现在做坏事将来要受报应。
泛指干坏事造山运动zàoshānyùndòng〖orogeny〗山岳形成的过程,尤指由地壳褶皱作用所引起的;又指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联系的连续造山运动造始zàoshǐ〖start〗开端;起始造窝zàowō〖dimpling〗为了装埋铆钉头而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圆锥形凹坑造物zàowù〖thedivineforcethatcreatedtheuniverse〗∶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goodluck〗∶指运气;造化造物主Zàowùzhǔ〖theCreator〗∶万物的创造者〖God〗∶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造型zàoxíng〖model〗塑造立体空间构型造型的诀窍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造型美观的家具〖mold〗∶制造砂型造型园艺zàoxíngyuányì〖modelinggardening〗属于或有关将乔木或灌木经整形、修剪、整理成奇特的或装饰形的技术或工艺造谣zàoyáo〖startarumour;fabricate〗为迷惑他人而捏造消息造谣中伤造诣zàoyì〖attainments〗∶学业、专门技术等达到的水平、境地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
——《晋书·陶潜传》咸素有高士志,造诣渐远,闲游终南山,乘月吟啸,至感慨泣下。
——《新唐书·崔咸传》造诣极深〖payavisitto〗∶前往拜访未尝有所造诣造意zàoyì〖initiate〗首倡某种主意、办法造影zàoyǐng〖radiography〗在放射诊断学中,通过摄入含原子序数高的元素的物质,然后在欲诊断的体内部位摄取放射照片以供医学诊断钡餐造影造纸zàozhǐ〖papermaking〗纸张制作造作zàozuò〖affected〗∶做作矫揉造作〖fake〗∶制造;捏造造作谣言相关词语:造生造謡造设造罪造道造舟造谤造帐造价治造造门造访造子造变造清造业造行织造造模造难造谢造窝造冶造言肇造造筑造病造谊造心往造新造造次造刑造害造恶造酿造想腌造虚造印造伪造塑造深造私造不造抄造唱造成造打造盖造革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