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注解【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积累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积累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积累:所见作者:【清】袁枚译文:牧童骑黄牛,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振林樾。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意欲捕鸣蝉,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闭口立。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4古诗三首山行作者:【唐】杜牧译文:远上寒山石径斜,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作者:【宋】苏轼译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是橙黄橘绿时。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夜书所见作者:【宋】叶绍翁译文: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动客情。

离家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夜深篱落一灯明。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作者:【唐】李白译文: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宋】苏轼译文:水光潋滟晴方好,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欲把西湖比西子,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那么美丽。

望洞庭作者:【唐】刘禹锡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白银盘里一青螺。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早发白帝城作者:【唐】李白译文:朝辞白帝彩云间,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01 江南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02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

另有版本作“深”。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03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0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05.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全)

咏柳[ 唐 ]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神奇的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诗词解析: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绝句[ 唐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诗圣”诗词解析:诗人在成都浣花溪堂描写草堂明媚的春天的景色,从一个泊字也能感受诗人一生漂泊的孤独感,后两句有隐含诗人心忧天下的大情怀!春日[ 宋 ]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三上必背古诗词带译文人教版

三上必背古诗词带译文人教版

三上必背古诗词带译文人教版《三上必背古诗词带译文人教版》涵盖了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以下是部分诗词及其译文: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那明亮的月亮,不禁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着山边落去,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上一层楼。

3.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睡得很沉,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叫声。

夜里听到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吹落。

4.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云,远远望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好像银河从天上倾泻下来。

5. 《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

窗户里可以看到西岭上千年不化的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

6.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头都没有鸟飞过,所有的小径上都没有人的踪迹。

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7.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线,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临行前仔细地缝补,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报答春天的阳光?8. 《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楚江一分为二,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孤帆一片在夕阳下缓缓驶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三年级上册古诗必背20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必背20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必背20首人教版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解析:这首诗就像一幅有趣的小画儿。

你看,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那小模样可自在了呢。

他一边骑着牛,一边唱歌,那歌声可响亮啦,在树林里回荡。

可是呀,他突然就不唱了,为啥呢?原来是他想捉树上正在鸣叫的蝉呢。

这小牧童多可爱呀,前一秒还在放声高歌,下一秒就像被定住了一样,闭着嘴站在那儿,眼睛肯定死死地盯着蝉呢。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刘诗诗(这里是口误,为了幽默,实际是杜牧)可真是个写景的高手呢。

你看那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直通向远处的寒山。

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住呢。

这就好像是在天上一样,感觉特别神秘。

再看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一般人可想不到这样来写枫叶,他就这么一对比,枫叶的红一下子就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啦。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就像是在跟朋友聊天呢。

他先说,你看那荷花都没了,荷叶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遮雨啦。

菊花呢,虽然也残败了,但是它的枝干还很有傲气地挺立在霜雪中。

然后他就跟朋友说,一年当中美好的景色你得记住啊,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夏天荷花盛开的艳丽,也没有春天百花齐放的热闹,但是有一种独特的美,就像人到中年,虽然没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但有成熟稳重的魅力呢。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解析:叶绍翁可真会营造氛围。

你听,那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就好像在给人们送着寒冷的消息呢。

江上的秋风一吹,在外面的人就特别容易想家,这就是动了客情啦。

这时候呢,他突然看到远处有灯光,原来是有小孩子在夜里挑弄蟋蟀呢。

这一静一动,思乡的愁绪和小孩子玩耍的欢乐就形成了对比,感觉特别有意思。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李白笔下的天门山可壮观啦。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注解【人教版】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WTT现将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注解【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在异乡闯荡,每到过节时就会思念自己的兄弟,知道兄弟登上高处插上茱萸作重阳节纪念时,少了一人来参加。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被长江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一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互相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
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