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造型理论
插花艺术、盆景学课件PPT第8章 盆景制作基本理论

端庄雄伟
树木盆景造型技法
1.攀扎为主:
(1)棕丝攀扎:
规则型:① 云片式(一寸三弯)—扬派
② 鞠躬式(两弯半) —通派
③ 身法(拐弯)—川派
④ 游龙式(滚弯)—徽派
不规则式:圆片式(六台三托一顶)—苏派
(2)金属丝攀扎:自然型—海派
2.修剪为主—大树或高耸型—蓄枝截干—岭 南派
作业
1.盆景造型的基本原则。 2.简述八大盆景流派特点及技法。
枯 荣 与 共
十四、色泽协调
盆景艺术中的色泽协调,主要指景 物、盆钵、几架、配件的色泽搭配 得当。
盆景配色概括的说,组成盆景各部 分色泽,既要有所变化,但反差有 不可过大,也就是既有对比又要协 调。
十五、形神兼备
盆景的形是指盆景为部客观形 貌;
盆景的神是指盆景所蕴含的 “神韵”及其独特的个性。
材立意”。 规则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选材”,而自
然式造型则大多是“因材立意”。
二、扬长避短
选择根、干枝三部分中造型最优美, 修剪制作时就突出哪一部分,把有缺 陷的部分去掉或放在背面。对盆景材 料进行这样的构思、造型,能够达大 扬长避短的目的。
三、统一协调
统一协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根的长短同树木造型 2.树木盆景的枝干长短粗细必须协调; 3.树木和盆钵的大小、样式、深浅、色
通派盆景以小叶罗汉松为主要代表树种。 此外,常见的还有五针松、璎珞柏、桧 柏、六月雪、 矮紫杉、迎春、黄杨、 杜鹃等树种。
通派
两弯半(鞠躬式)
海派盆景
讲究技片造型,但没有固定规格,而 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 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 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 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 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 相济,流畅自然。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看看这二十一种盆景的造型款式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看看这二十一种盆景的造型款式巴山影像今天08:22盆景是自然界中各种树木优美风姿的艺术再现,而不是纯自然状态.无论老桩幼树都必须经艺术加工,去丑留美,去粗取精,把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为一体,方能创作出风姿古朴典雅,形态苍老奇特,悬根露爪的树木盆景,树木盆景款式很多,现在简单介绍二十一种盆景艺术的款式。
(一)直干式直干式盆景主干挺拔直立或略有弯曲,在一定高度后才有分枝,这种盆景树身虽小,却有顶天立地之气势,雄姿飒爽,观之令人精神振奋.直干式盆景创造时应注意枝叶造型,枝干苍老,悬恨露爪,适当配些山石,增加情趣.直立式盆景宜用浅盆,长方形,长椭圆形为宜.定植时不宜定植于中间,适当向一端偏移,另一端则配以适当山石达到均衡,同时显得活泼自然.(二)斜干式斜干式是将树木植于盆钵一端,树木向另一端倾斜,倾斜的树干不少于树干全长的一半,斜角多为45度左右,多单株栽,少有二三株合栽,此类盆景树形舒展,老态龙钟,虬枝横空,飘逸潇洒,颇具画意,有山野老树姿态.常用植物有罗汉松,五针松,福建茶,榔榆,雀梅.斜干式盆景也用浅盆,以长方形,椭圆形盆为宜,尤以紫砂浅盆为佳.(三)曲干式曲干式是将树干自根部至树冠顶部加蟠折屈,使树于扭曲似游龙状,枝叶层次分明.此类盆景创作重点在树干,多选2~3龄幼树加工制作,用金属丝进行蟠扎,使之屈作回蟠势,蜿蜒蛟龙形.(四)双干式双干式是将一本双干或两株同种树木,栽于一盆之中,两树干宜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一俯一仰,这样造型优美,切忌两干同粗,等高,形态相似.两株树木相距应较近,否则显零散.大株植于盆钵一端,小株依于旁边.两株枝条伸向盆钵另一端.(五)一本多干式一株树木超过三干者,人们习惯称之为一本多干,多为奇数,如3干,5干,树干高低参差不齐,粗细不等,前后错落,形态万千。
(六)临水式树干横出盆外,但不倒挂下垂,宛如临水之木伸向远方,故称临水式.创作时应先选主干出土不高即向一侧平展生长的树木素材,主干宜弯曲.枝叶多分布自然.用盆宜选较深圆筒盆,六角形盆,盆钵宜高,更能衬托主干伸向远方的临水之感,如用浅盆则宜配高几架。
盆景艺术构图原理简述

盆景艺术构图原理简述盆景构图是指将各种素材如何组合、加工和布置于盆域内,并配以协调的几架,以获得最佳的景观艺术效果,也就是把各种景物素材融合起来的方法。
盆景艺术构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表现盆景主题思想,并取得具体完美的作品形象。
盆景艺术构图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理:一、统一与变化所谓“统一”是指盆景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相同或相似之处。
一件成功的盆景造型,在于能够将许多不同的构成部分取得统一,即将繁杂的变化转化为高度的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
在盆景创作中,不仅要有统一感,还应在形态、动势、色质、情趣以及关系等方面有所变化。
所谓“变化”则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和多样性的艺术表现。
变化会使作品显得生动活泼,从而更具生命力。
二、均衡与稳定盆景艺术作品都是由一定体量的不同素材组成的景物实体,这种实体会给人一定的体量感、重量感和质感。
人们习惯上要求景物造型布局完整、和谐,在力学上要有均衡性和稳定感。
盆景创作除动势造景外,一般都力求均衡。
景物各部分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称为“均衡中心”,各部分景物都受这个“均衡中心”控制。
任何景物一旦脱离了这个中心,整个造型都会失去均衡,也就会使人产生不稳定感或危机感。
均衡分为对称式均衡和不对称式均衡。
对称式均衡构图的盆景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组成部分一一对应布置于轴线两侧,具有整齐、严肃、庄重之感。
但对称式均衡容易使整体效果较为呆板,且人工味较浓。
所以打发多数情况下,盆景创作采用均衡式不对称构图,显得更为自然、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出自然美。
在盆景造型中构成均衡的常用手法有:用配件构成均衡;用盆钵与景物构成均衡;用树木姿态形成均衡;综合均衡等。
三、比例与尺度盆景中的山石、植物、水体、盆钵、配件、几架等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寸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盆景构图和造型的艺术效果。
比例是指组成盆景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所存在的长、宽、高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体形、体量和空间之间的变化规律。
盆景造型15式【看图秒懂】

盆景造型15式【看图秒懂】
盆景造型的15种形式
1、直干型(单干高耸式、单干矮壮式、单干健壮式、双干高耸式、双干健壮式、高耸丛林式、健壮丛林式);
单干矮壮式▽
双干高耸式▽
健壮丛林式▽
2、斜干型(折斜式、横斜式、直斜式、斜干丛林式);
斜干丛林式▽
3、直斜干型(矮壮双干直斜式、高飘双干直斜式、健壮双干直斜式);
4、曲干型(直曲式、斜曲式、回旋式、双曲式、曲干丛林式);
5、卧干型(横卧式、曲卧式);
6、悬崖型(全悬式、半悬式、半悬飞旋式);
7、临水型(单干临水式、双干临水式);
8、倒挂型(单干倒挂式、双干倒挂式);
9、水旱型(半水旱式、全水旱式);
10、假山丛林型(峰岭丛林式、丘陵丛林式、峭壁丛林式);
11、风动型(单干风动式、双干风动式、丛林风动式);
丛林风动式
12、过桥型(单树过桥式、双树过桥式、丛林过桥式);
13、腐干型(洞穴式、斧劈式);
14、枯朽型《枯梢式、枯枝式、枯干式(舍利干)》;
15、怪异型(疙瘩洞孔式、灵芝式)。
盆景造型讲究的是一种意境的美感,不同的植物适合的造型不同,但一般都逃不过这十五种,能做到情景交融是盆景艺术追求神韵的最高境界,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后对盆景的各类造型都会有所了解,懂得怎么区别它们之后,相信你看到盆景时会有更多乐趣的。
盆景造型的三个基本规律

盆景造型的三个基本规律
盆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园艺艺术,它可以通过精心的修剪和塑造,将植物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盆景的制作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规律需要遵循,它们分别是:比例、对称和层次感。
比例是盆景制作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在盆景中,植物的大小和形状必须与盆子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
如果植物太大或太小,就会破坏整个盆景的平衡感。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以确保它们与盆子的比例相符。
对称是盆景制作中的另一个重要规律。
对称是指将盆景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使它们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平衡感。
在盆景中,对称可以通过植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来实现。
例如,可以将两个相同的植物放在盆景的两侧,或者将一个大型植物放在盆景的中央,然后在两侧放置一些小型植物,以实现对称的效果。
层次感是盆景制作中的第三个基本规律。
层次感是指将盆景分成几个层次,使它们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深度感。
在盆景中,层次感可以通过植物的高度、形状和颜色来实现。
例如,可以将高大的植物放在盆景的后面,然后在前面放置一些低矮的植物,以实现层次感的效果。
比例、对称和层次感是盆景制作中的三个基本规律。
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制作出美观、平衡和有层次感的盆景。
因此,在制作盆
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盆景入门造型基础知识

一、根部造型从树木盆景角度来讲,根的造型是表现盆景美的重要部分。
蓄养好根,除有利树木生长外,还能增强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感染力,使之更加完美。
1.补根法①图示根桩根部左侧缺根,影响造型。
②取同种植物的小植株,去除右侧根部,并用刀修成锲形,成要补根的树桩基部缺口吻合,固定培养。
③嫁接成活一段时间后,可剪去接穗上部,只留与砧木结合的根。
2.垫根法①选取健壮的盆景树材,将全部根系掘起,洗掉泥土,剪去所有向下根系,注意保留四周侧根,清理成放射型,用扁形物体如木板、瓦片等垫在根部下端,再用棕丝或易腐绳带将根系均匀地缚扎在垫物上。
②将树木再重新栽种,慢慢等待树木长大。
3.盘根法①选用根部柔软易于盘曲的盆景材料,如榕树、榆树等,春季挖掘起全部根系,洗去泥土,保留适于盘曲的长根,将锥开榨塞入根部中间,把根沿棕外围分开。
②再编排盘曲长根,粗细有别,自然得体,使根型呈喇叭状,再用易烂绳带缚扎。
③将盘曲处理的树材植于地下,或植于稍大的泥盆中。
4.挤压法①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不断采取物理处理方法,对根基部主根进行抑制挤压,使其形成板根状。
②挤压应分多法逐渐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对植物根部造成不可愈合的创伤,严重引起植物的死亡。
5.围套法①用围套的方法,控制根的扩张,迫使根系向下生长,培养不同形式的悬垂根。
② 此法可用于培养提根式树桩盆景。
③将成型的树材重新种植在花器中。
二、干部造型从树木盆景加工来讲,干的粗细、力度、动势,对整体造型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要制在一盆树木盆景佳作,必须根据树材的自身特点,先蓄好根、干,再蓄分枝、侧枝。
1.剖干蓄养法①梅雨野外采掘到的杂木树桩如三角枫、榆树、福建茶等生长较快树种根盘甚好,而上部的干不够理想,可将其锯除,并将干的截面剖切成双干型或三干型。
②第二年春,根据发条的情况确定干型。
双干型的将主干截成一高一矮,一主一次,参差有致。
当蓄养的主干基本理想后,再用金属丝攀扎分枝、侧枝。
③经过数年蓄干、攀扎,使剖干部位蓄养的枝干,日趋丰满成型。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四大造型技法

盆景造型基础知识盆景的四大造型技法盆景造型技法是树木造景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们可通过各种造型技法来完成理想的树木盆景造型。
在这里将主要介绍主干造型技法、枝片造型技法、根部造型技法、整体造型法。
一、主干造型技法主干造型可以通过传统的蟠扎( 棕丝和金属丝)、修剪和主干的人工快速造型处理及栽植时主干的倾斜等方法进行。
这里只介绍主干的快速造型法。
1、树干雕饰通过人工措施造成树干老态, 方法很多, 如雕刻树干、锤击树干、撬树皮、撒树皮、朽蚀法等都是有效的。
(1)雕刻树干在树木盆景制作中, 往往需要借助雕刻来表现一种虽死犹生的残缺美, 即所谓枯干式,又称舍利干。
这种残缺美并不是干身空洞, 木质腐朽脱落, 而是经雕刻后的树干造型, 其虽由人做, 却宛如天成, 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国及日本的盆景艺术家常用松柏类树种做成舍利干, 把大自然中树木枯荣并存的景观, 浓缩在伸手可触的盆景中, 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雕刻树种的木质部应具有紧密、坚硬、耐腐朽、不易老化剥落、保存时间长等特点。
可雕刻的树种最好是真柏、刺柏、侧柏, 其次是黑松、日本五针松, 再就是杂木类的木、雀梅、枸骨、三角枫、柞木及观果类的石榴、观花类的梅桩等。
雕刻的树干要有一定的年龄。
既可在枯死的干上雕刻, 也可在活的干上进行雕刻。
雕刻时要把握好观赏面的选择, 枯与荣的对比, 水路( 树木的吸水线) 的取舍, 形体的刻画, 线脉的转折衔接, 粗细的对比, 截面的处理, 等等。
①雕刻要领雕刻前先准备好工具, 常用的雕刻工具有划线笔、电钻、不同型号的雕刻刀, 榔头、锯, 粗细木砂纸、防腐剂等。
先截去多余枝干, 然后确定最佳观赏面。
一般最佳观赏面的确立应具备下列特征: 主干宜左右弯曲, 而不是前后弯曲, 且变化最为明显, 裸露较多, 顶冠的重心略向前面倾斜, 而不是向后倒。
当最佳观赏面确立后, 应构思雕刻画面。
可用铅笔勾画构思草图。
处理好枯荣比例。
一般情况下, 活体大于枯体, 如因原材料限制或个性特色的需要, 也可以枯为主, 枯面要相对集中, 主要在冠下、冠内或冠外, 其他处略有点缀作呼应。
盆景造型原理

盆景造型原理
盆景造型原理概述:
盆景造型是指通过栽培植物或构建布景等手段,在盆子或容器中模拟自然景观的艺术形式。
其基本原理包括:比例协调、方位布局、曲直有致、主次分明以及空灵自然等。
一、比例协调:盆景中的各个元素,包括植物、石块、土壤等,应该在整体布局中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
植物的高度、宽度、枝干的粗细等都需要根据整体比例来进行调整,以确保整个盆景的和谐统一。
二、方位布局:盆景的构图应该具有明确的方向感,通常需要有主景、配景和背景等元素。
主景是指盆景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通常位于盆景的正中心或者前景区域;配景是主景的衬托,它可以是其他高矮不同的植物、石块等,或者是小型建筑物、小桥等;背景则是盆景的远景,可以是墙壁、篱笆等。
通过合理的方位布局,可以使盆景具有深远的空间感。
三、曲直有致:盆景的植物应该在枝干、叶片等方面呈现出曲直有致的美感。
枝干的弯曲、叶片的分布以及植物的整体姿态等因素都需要考虑。
曲直有致的形态可以增加盆景的艺术感和生动感。
四、主次分明:盆景中各个元素的重要性应该有所差异,要做到主次分明。
主要景物应该突出展示,而次要景物则可以通过缩小比例或者放置在次要位置来弱化。
通过主次分明的布局,可以增加盆景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五、空灵自然:盆景应该追求一种空灵自然的美感,不过于拥挤或过于杂乱。
植物的排列应该有规律可循,不过密不通风,同时也要避免太过简单和单调。
适当的空隙和自然的氛围可以使盆景更具魅力。
通过以上原理的应用,可以创造出富有艺术感和自然感的盆景作品,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界的美妙,同时也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景艺术之意境的特点
盆景为一 独特的艺 术门类,其意境的表现有 它自身的特点。
老当益壮
1. 寓真情于真景
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 这些复杂的感情可以通过 山石、植物在盆中的造型 表现出来。
气 贯 云 霄
2. 盆景多为藏我之景
盆景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 种艺术形式,是感情的形象化、物态 化。构思、造型是化情思为景物;欣 赏是化景物为情思。盆景中的“我” 往往不为人所注意,但是大多数 欣 赏者却可以从同一作品中体会到大致 相同的思想或情趣。只是各人的阅历、 知识水平、艺术修养等的不同,有程 度的深浅而已。
3. 盆景中意境的广度和深度
盆景是以自然景物抒发感情的,它要求“移天缩地、 盆立大千”,在盆内表现一个大的场面。大到重山数百里, 尽在小盆中;小到一树一仙境,一石一天国。后者以小反 大,以小胜大。从造型的繁简、虚实看,千差万别,但意 境、表现的场面,即 “景”要求“大”; 表现的思想、即 “情”要细腻、深 邃,这才是盆景 上乘之作品。
黄道吾山水图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
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
烟雨图》说:“味摩诘
春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景
诘之画,画中有诗。诗
山
曰:‘蓝溪白石出,玉
水
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图
.
空翠湿人衣’。此摩诘
Hale Waihona Puke 之诗也。或曰:‘非也,日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
本
遗’。”
金
地
院 藏
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 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 所补,但是可以乱真的。这确 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前 两 句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
但盆景又不同于诗、画以及园林,它受到客观 条件的诸多限制。诗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 情感,描写事物,它不受空间的限制。画可以利用 画幅的边角勾勒出半个山峰,以表示山岭绵延,而 盆景却没有边角可以依助,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 故又受到空间的限制。园林虽然也受到实际空间的 限制,但可利用的空间比盆景大得多。
4. 深沉含蓄,余味无穷
含蓄是意境的内涵。盆景作品要有“言外之意”, “弦外之响”,方余味无穷。含蓄的意境不仅要有独具匠 心的造型,而且要辅之以精湛的题名。题名不仅有画龙点 睛之妙,还能增加作品的“诗情”、 “韵味”和“意趣”,所 以,有人认为盆景是 园林、绘画、文学等 艺术的结晶。
如果还有一位补诗人的话,
可能体会不同而写出别的诗句
来。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
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
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
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恰好正是 “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
元
.
诗 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倪
然而那幅画若不能暗示或
瓒
.
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
六
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不
君
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
子
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
图
达 . 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 丽莎的美目巧笑,一代美学宗师宗白 华先生看了之后,发出如下感叹: “我曾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 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 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 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 有千秋。达 . 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 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谜样的 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 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如远海,味之 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但是画和 诗的分界仍是不可泯灭的,也是不应 该泯灭的,各有各的表现力和表现领 域。探索这 微妙的分界,正是近代美 学开创时为自己提出了的任务”。
蒙娜丽莎
达 . 芬奇
综上所述,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 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 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 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 合(诗不压倒画,画也不压倒诗,而是相互 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 是所谓“艺术意境”。
诗画与盆景
盆景和诗、画、园林艺术一样,都是源 于自然、源于生活,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各 不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诗、 画常取材于园林、盆景,而园林、盆景的创 作又强调富有诗情画意。因此,盆景的立意、 布局造型无不受到诗、 画的影响和启迪,许 多优秀的盆景作品就 是吸取了绘画的表现 技法创作而成的。
盆景艺术流派众多,风格纷繁,造型布局也存 在着一些差异。但它们虽然形式和风格不同,却都 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只要掌握了这些 规律和原则,再结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加以正确发挥, 在进行盆景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一 ). 意在笔先
立意即构思。写文章时,先要确定写什么、怎么写? 盆景创作的立意,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一个作品 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正如清代诗画 家方薰
在《山静居画论》中所说 的:“作画必先立意以定 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 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 意左则左,意庸则庸,意 俗则俗”。
盆景之意境
杨安仑在《美学初论》中写到:“作为中国 特殊的美学范畴,意境是表现在诗歌、绘画、音 乐、舞蹈和某些园林艺术、雕塑、盆景中的一种 艺术境界。” “意境是通过艺术构思所创造的并 表现于艺术品中的形象化和典型化的社会环境或 自然环境和深情或深意的完美统一。”概括地说, 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意境是指盆景 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 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关 山 密 雪 图
艳的画,但后两句却是不能在 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如果刻 舟求剑似地画出一个人穿了一 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 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 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好画家 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 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这位补诗 人也正是从王维这幅画里体会 到这种意味和感觉,所以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两句诗来补足它。这幅画上 可能并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 好的暗示这感觉和意味。
第二幅画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万里,一览 无余,只有这一行白鹭在青天上翱翔,给人一种高而远的感觉, 看了之后心旷神怡。
这两幅画,前一幅是近景,后一幅是远景,形成鲜明的对 照。
打开西边的窗户,看到的 是高高的岷山,终年积雪不化。 杜甫在成都的家面对着大江, 由此乘船可以东行万里到达东 吴,即苏州一带。这两句诗前 一句是静态的,后一句是动态 的,前一句是时间的,后一句 是空间的。时间是千秋,空间 是万里。由此可见,这四句诗 非但是画,而且是动态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