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论语》十则》教案

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论语》十则》教案《十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背诵全文。
2.了解语录体的语言特点,品味本文言简意深的语言。
3.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艺术和道德修养。
过程与方法1.背诵并理解课文中的名言和格言。
2.理解一些名句中蕴含的深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孔子思想核心“仁”的含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品味文章言简意赅的语言。
【教学工具】教学ppt,阅读音频[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
3.独立合作调查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A部分一、趣味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
只有文字记录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
在这段辉煌的历史中,我不知道几千年来出现了多少历史名人和文化经典。
然而,在这数不清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经典中,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本书,像天上的一轮明月,一代又一代地闪耀着光芒。
你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孔子和《论语》)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历来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古籍。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被用作教科书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多成语的一本书。
你有兴趣了解这本书吗?(学生齐答:有)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为邱,名为仲尼。
来自鲁国邹邑(今山东曲阜)。
他是春秋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大力倡导“仁”论,后人尊崇他为“圣人”。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2.背景链接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社会变革的时期。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二、相关介绍:孔子、《论语》简介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生自由朗读。
指句朗读,老师指导正音。
四、1、老师交待本节课任务:疏通文意。
、2、学生自由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指导。
【文本内容讲析(选择难点讲析)】1.“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九年级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教案子曰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子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子曰愠罔殆谓哉焉诲子曰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子曰3.熟读。
第一课时一、三分钟演讲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子曰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子曰教师讲解: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子曰3.通假字子曰4.朗读与背诵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子曰四、朗读指导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子曰处理方法: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子曰八、小结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子曰九、作业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子曰2.背诵全文。
B类子曰3.默写全文。
C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子曰教学重点:目标2子曰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学过程子曰一、三分钟演讲子曰朗读全文。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中的前十则经典语句。
所选内容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论语》前十则。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涵盖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教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主要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论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提升自身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孔子思想的内涵。
教学重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朋友间的诚信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论语》前十则,了解大致内容,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课文解析:逐则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释文言文词语,分析句子结构,阐述孔子思想。
4. 例题讲解:挑选两则具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翻译文言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翻译其他则《论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学习的《论语》前十则,右侧列出重点词语和翻译。
2. 在黑板中央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论语》前十则,并选择其中一则进行深入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对文言文阅读和孔子思想的认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论语》内容,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将所学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论语》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尤其是对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孔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论语十则教案初中

论语十则教案初中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课程内容:《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十则语录,使学生能够理解其含义,领悟其中的智慧,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论语》十则语录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论语》十则语录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难点:1. 《论语》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的理解。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论语》中的智慧,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准备:1. 《论语》十则语录的文本。
2. 《论语》的注释版本。
3. 相关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论语》十则语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论语》十则语录,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教师逐条解读《论语》十则语录,解释其中的古汉语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条《论语》十则语录进行深入讨论。
2.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语录运用到生活中,讨论并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四、分享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分享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十则语录的含义,强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论语》中的智慧,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课后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学生对《论语》中的智慧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重要性;2.学习十则《论语》与现代生活的联系;3.掌握《论语》中的十则内容及其背后的道德原则;4.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重点1.理解《论语》十则的内涵;2.分析《论语》十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分析《论语》十则的深层次含义;2.思考《论语》十则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1.课本:包含《论语十则》的相关篇章;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以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解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学习《论语十则》(20分钟)分段阐释和讲解《论语十则》的内容,配合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则论语的道德原则。
3. 活动交流(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对于每则《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则《论语》进行展示,介绍该论语的背景、含义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其他小组进行评议和互动交流。
5. 拓展实践(20分钟)引导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选择一则《论语》进行实践探索。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个人项目或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最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论语》的重要性和其中的道德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展示和实践探索,学生不仅提高了对《论语》的理解能力,也加强了自身的道德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互动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论语》的内涵和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九上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九上语文论语十则教案【篇一: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能够比较通顺流畅的翻译古文句子。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落实句子翻译、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出成语最多的书。
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多少呢?请大家说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如何修身做人。
二、积累文学常识
1、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
三、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加线词语的读音)
(1)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其恕也(4)弘毅(5)浴乎沂
四、再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五、重点学习1 ─6则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1、试着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分组交流。
(二)、讨论:
这六则论语分别告诉我们哪些方面的人生道理?
明确:《论语》教我们怎样做人:要多自我反省;见贤思齐是做人应有的品德;讲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追求富贵要取之有道;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
六、翻译课文7-10则
七、分析
(1--3)则讲做人的道德修养
(4—8)则讲人要追求,有抱负
(9、10)则讲人要有艺术修养
八、赏读品味:
(1)在日常生活中,以上做人之道,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好,能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吗?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则或哪一句?请你说说理由。
九、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人生的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十、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十一、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题。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三维同步学与练》
附:板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见贤思齐;提倡“恕”
人要有追求、有抱负——有抱负、有追求;富贵要取之有道;先行而后言;成人之美;
求官之道
艺术修养——感受美好的音乐;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
十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