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对应医嘱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中医院一科一品具体实施措施

中医院一科一品具体实施措施模板一骨科疾病患者易出现肢体疼痛、肿胀,功能性便秘、尿潴留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与舒适。
中医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积极发展骨科中医护理技术,骨一科开展腕踝针、耳穴压豆、耳尖放血、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穴位贴敷、艾灸、温通刮痧等十余项骨科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不适、加强围手术期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疗效显著。
1、腕踝针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适用于多种痛症及高血压、失眠等内科疾病。
2、耳穴压豆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地揉、按、捍、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持续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3、其他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穴位贴敷、艾灸等骨科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消肿止疼,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图片实施“一科一品”,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疾病专科护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我们始终坚持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在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凸显专科特色,塑造专科护理品牌。
模板二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进人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是一项基本、高频的护理操作。
护士看服到口是避免遗漏、延误、错服、服用方法不当等用药错误的有效方法。
康复一科特开展“落实口服药看服到口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优质护理服务“一科一品”项目。
通过看服到口查检表进行查检,找出原因:患者进食、水温不合适、药物统一包装、患者留置胃管、康复训练未归,进行分析、制定对策,提高看服到口率。
一、通过制作常用药物手册,建立新药学习制度,纳入质控,月末统计归纳等方式加强护士看服到口意识。
针灸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针灸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XXX中医院针灸科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目录1、醒脑开窍法------------------------- 12、耳针法-------------------------- 63、靳三针技术------------------------- 84、头针技术------------------------ 225、平衡针技术------------------------ 256、天灸技术-------------------------- 277、穴位注射技术--------------------- 318、火针技术-------------------------- 349、督灸技术------------------------- 3710、腕踝针技术----------------------- 41醒脑开窍针法一、适用症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二、禁忌症严重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证、精神烦躁患者禁用此法。
三、操作流程1、准备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2、穴位操作方法内关:针刺深度1.0 -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 一60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 - 3 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 —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度1 —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 一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胶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 -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中药内服二、针刺法三、耳穴治疗四、中药足浴熏洗五、艾灸疗法六、拔罐疗法七、中药灌肠八、穴位按摩中药内服四诊合参,辩证施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或西医疗效不明显的疾病运用中药内服治疗效果颇著。
我科在优势病种如眩晕、消渴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中药内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另外,在其他疾病如中风、头痛、失眠、喘证、胃脘痛、淋证、水肿、痹症等治疗中药内服效果明显。
中药的熬制1.熬药的程序A.先将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
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
B.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启锅滤汁。
后下药无须浸泡,注明“后下几分钟”,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
C.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
D.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保温瓶,每日分2-3次喝完。
2.熬药最好用陶瓷器皿,或用不锈钢制品,避免用铁锅。
3.每次熬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500-600毫升。
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4.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
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
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黄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
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
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易致中毒。
5.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
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
中医特色服务管理制度

中医特色服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中医特色服务的管理和运营,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服务内容1. 传统中医诊疗:包括脉诊、舌诊、问诊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2.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开具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3.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灸法、拔罐等中医传统疗法。
4. 推拿按摩:利用推拿按摩手法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5. 艾灸疗法:利用艾绒制成的艾绒灸条或艾绒灸盒,对穴位进行灸疗。
6. 中医养生指导:根据个体体质和疾病特点,制定中医养生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
三、服务流程1. 预约服务: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中医服务,提前填写相关病史资料。
2. 接待服务:接待员接待患者,核对预约信息,安排患者进行初诊。
3. 初诊服务: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等信息,进行脉诊、舌诊、问诊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4. 诊疗服务:中医师开具中药方剂或进行其他中医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
5. 随访服务:治疗结束后,中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健康管理服务: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提供中医养生指导,帮助患者维护健康。
四、服务人员1. 中医师:负责诊断治疗、开具中药方剂等工作。
2. 接待员:负责接待患者、登记信息、安排诊疗等工作。
3. 护士:负责辅助中医师进行治疗,如取药、针灸等操作。
4. 养生顾问:负责为患者提供中医养生指导。
五、服务质量管理1.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中医师、护士等服务人员进行中医理论、技术和服务技能培训。
2. 审查评估:建立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对中医服务进行定期审查评估。
3. 投诉处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对患者的投诉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改进措施。
4. 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治疗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六、经济管理1. 服务定价:根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因素,合理制定中医服务的收费标准。
针灸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xxx中医院针灸科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目录1、醒脑开窍法-------------------------------------12、耳针法-----------------------------------------63、靳三针技术-------------------------------------84、头针技术--------------------------------------225、平衡针技术------------------------------------256、天灸技术--------------------------------------277、穴位注射技术----------------------------------318、火针技术--------------------------------------349、督灸技术--------------------------------------3710. 腕踝针技术-----------------------------------41醒脑开窍针法一、适用症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二、禁忌症严重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证、精神烦躁患者禁用此法。
三、操作流程1 、准备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2 、穴位操作方法内关:针刺深度1.0 -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 度,频率50 一60 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 - 3 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一0.5 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 度向斜后刺入,深度1一1.5 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 次为度。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产品名称】: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产品简介】: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是一项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综合性皮肤科服务。
通过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疗法,针对皮肤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改善皮肤问题,恢复皮肤健康。
【产品特点】:1. 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皮肤治疗方案。
2.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皮肤问题和身体状况,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维护皮肤健康: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不仅仅是治疗皮肤问题,更注重预防和维护皮肤健康。
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皮肤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扩散。
4. 独特的中药配方: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采用独特的中药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理身体内部环境,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5. 安全无副作用:中医特色皮肤科服务项目采用天然的中药材料,无化学成分,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无需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产品流程】:1. 专业咨询:患者来院后,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详细的咨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
2. 个性化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中医师进行个性化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3.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医师开具中药方剂,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服用。
4. 中医疗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
5. 仪器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治疗,如光子嫩肤、射频紧肤等。
6. 定期复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妇产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妇产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XXX妇科在2014年推出了10种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符合XXX的要求。
这些项目包括中药熏洗法、中药灌肠法、拔罐法、塞药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中药外敷法、穴位敷贴法、毫针刺法和平衡针灸疗法。
这些项目的具体细则详见附录。
其中,中药熏洗法是一种外治方法,通过将药物煎煮后在患处进行熏蒸和淋洗,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目的。
适用于阴痒、带下等症状。
但高热、出血疾患、活动性结核、妊娠、月经期以及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
在操作前需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水温计等物品,并遵照操作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核对、评估正确,全面。
术前一定要清点物品。
其他项目如中药灌肠法、拔罐法、塞药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中药外敷法、穴位敷贴法、毫针刺法和平衡针灸疗法也各有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操作前同样需要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并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带好口罩、帽子,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1.确认医嘱和患者信息,并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和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和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经期或妊娠。
2.洗手并戴口罩,备齐所需用物。
按医嘱配制药液,保持水温在50-70℃之间。
3.携带用物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解释熏洗过程并获得患者的配合。
4.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暴露熏洗部位。
5.对于坐浴,将药液倒入盆中并协助患者脱下内裤,然后让患者坐在木盖上进行熏蒸。
待药液不烫手时,拿掉木盖,让患者坐入盆中泡洗。
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
在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熏洗完毕后,用小毛巾擦干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并安置在舒适的体位。
清理用物并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1.熏洗药液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冬季需注意保暖。
2.对于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应按无菌技术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针技术
普通电针技术
电针
电热针技术
电针
电冷针技术
电针
针刺麻醉技术
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
鼻针技术
鼻针技术
微针针刺
口唇针技术
口唇针微Biblioteka 针刺项针技术微针针刺
夹髓针技术
微针针刺
浮针技术
浮针技术
浮针
微波针技术
微波针
激光针技术
激光针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温针
温针
温针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灸疗
直接灸技术
靳三针疗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贺氏三通技术
子午流注技术
子午流注开穴法
子午流注开穴法
灵龟八法技术
灵龟八法
子午流注开穴法
飞腾八法技术
飞腾八法
针刺运动疗法
电针技术
普通电针技术
电针
电热针技术
电针
电冷针技术
电针
针刺麻醉技术
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
鼻针技术
鼻针技术
微针针刺
口唇针技术
口唇针
微针针刺
项针技术
微针针刺
夹髓针技术
微针针刺
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
鼻针技术
鼻针技术
微针针刺
口唇针技术
口唇针
微针针刺
项针技术
微针针刺
夹髓针技术
微针针刺
浮针技术
浮针技术
浮针
微波针技术
微波针
激光针技术
激光针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温针
温针
温针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灸疗
直接灸技术
灸法
灸法
隔物灸技术
隔姜灸
隔物灸法
隔盐灸
隔物灸法
药饼灸
隔物灸法
灯火灸
灯火灸
督灸
游走罐疗法
游走罐疗法
针罐技术
针罐疗法
普通针刺
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技术
刺络拔罐疗法
放血疗法
拔罐疗法
药物拔罐技术
药物罐疗法
药物灌
刮痧拔罐技术
刮痧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拔罐疗法
熏蒸
熏蒸技术
中药蒸汽浴治疗
中药蒸汽浴治疗
中药熏药治疗
中药熏药治疗
中药塌渍治疗
中药塌渍治疗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
穴位封闭
穴位注射
普通针刺
头针技术
头针技术
头皮针
耳针技术
耳针技术
耳针
耳穴压豆
耳针
耳穴埋针
耳针
磁珠压耳穴
耳针
腹针技术
腹针技术
微针针刺
眼针技术
眼针技术
眼针
手针技术
手针技术
微针针刺
腕踝针技术
腕踝针技术
微针针刺
三棱针技术
三棱针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穴位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静脉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皮内针技术
皮内针技术
普通针刺
体针技术
普通针刺
注射
针刺
毫针技术
毫针技术
普通针刺
头针技术
头针技术
头皮针
耳针技术
耳针技术
耳针
耳穴压豆
耳针
耳穴埋针
耳针
磁珠压耳穴
耳针
腹针技术
腹针技术
微针针刺
眼针技术
眼针技术
眼针
手针技术
手针技术
微针针刺
腕踝针技术
腕踝针技术
微针针刺
三棱针技术
三棱针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穴位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静脉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皮内针技术
皮内针技术
耳针
腹针技术
腹针技术
微针针刺
眼针技术
眼针技术
眼针
手针技术
手针技术
微针针刺
腕踝针技术
腕踝针技术
微针针刺
三棱针技术
三棱针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穴位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静脉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皮内针技术
皮内针技术
普通针刺
体针技术
普通针刺
快速针技术
普通针刺
磁针技术
普通针刺
金针技术
普通针刺
姜针技术
普通针刺
药针技术
普通针刺
火针技术
穴位注射
自血疗法
穴位注射
埋线疗法
埋线疗法
埋针治疗
穴位包埋
埋针治疗
穴位埋线
埋针治疗
穴位结扎
埋针治疗
平衡针技术
平衡针技术
微针针刺
醒脑开窍技术
醒脑开窍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靳三针疗技术
靳三针疗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
贺氏三通技术
子午流注技术
子午流注开穴法
子午流注开穴法
灵龟八法技术
灵龟八法
子午流注开穴法
飞腾八法技术
飞腾八法
灸法
灸法
隔物灸技术
隔姜灸
隔物灸法
隔盐灸
隔物灸法
药饼灸
隔物灸法
灯火灸
灯火灸
督灸
督灸
大灸
督灸
悬灸技术
天灸技术
温针灸技术
温针灸
灸法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
灸法
雷火灸技术
雷火灸
雷火灸
太乙神针灸
雷火灸
推拿
脏腑推拿技术
便秘推拿治疗
内科疾病推拿治疗
腹泻推拿治疗
内科疾病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技术
小儿捏脊治疗
小儿斜颈推拿治疗
刮痧
刮痧技术
浮针技术
浮针技术
浮针
微波针技术
微波针
激光针技术
激光针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温针
温针
温针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灸疗
直接灸技术
灸法
灸法
隔物灸技术
隔姜灸
隔物灸法
隔盐灸
隔物灸法
药饼灸
隔物灸法
灯火灸
灯火灸
督灸
督灸
大灸
督灸
悬灸技术
天灸技术
温针灸技术
温针灸
灸法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
灸法
雷火灸技术
雷火灸
雷火灸
太乙神针灸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对应医嘱
科室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疗技术
医嘱对应中医医疗技术
收费对应医嘱
一、妇 科
中药外敷
中药熨敷技术
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
灌肠
中药灌洗肠技术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
熏洗
淋洗技术
中药熏洗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针刺
毫针技术
毫针技术
普通针刺
头针技术
头针技术
头皮针
耳针技术
耳针技术
耳针
耳穴压豆
耳针
耳穴埋针
耳针
磁珠压耳穴
浮针技术
浮针技术
浮针
微波针技术
微波针
激光针技术
激光针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手指点穴
温针
温针
温针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磁热疗法
灸疗
直接灸技术
灸法
灸法
隔物灸技术
隔姜灸
隔物灸法
隔盐灸
隔物灸法
药饼灸
隔物灸法
灯火灸
灯火灸
督灸
督灸
大灸
督灸
悬灸技术
天灸技术
温针灸技术
温针灸
灸法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
灸法
雷火灸技术
雷火灸
雷火灸
太乙神针灸
督灸
大灸
督灸
悬灸技术
天灸技术
温针灸技术
温针灸
灸法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
灸法
雷火灸技术
雷火灸
雷火灸
太乙神针灸
雷火灸
耳压
耳穴压豆
耳针
耳穴埋针
耳针
磁珠压耳穴
耳针
离子导入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直流电治疗
穴位贴敷
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治疗
局部按摩
局部按摩
局部按摩
雷火灸
雷火灸
雷火灸
四、耳鼻喉科
清创
中药点蚀技术
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刺
(钉)内固定术
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刺
(钉)内固定术
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刺
(钉)内固定术
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刺
(钉)内固定术
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正骨技术
夹板固定技术
骨折夹板外固定术
骨折夹板外固定术
手指骨折夹板外固定术
手指骨折夹板外固定术
石膏固定技术
石膏固定术(特大)
石膏固定术(特大)
石膏固定术(大)
石膏固定术(大)
石膏固定术(中)
石膏固定术(中)
石膏固定术(小)
石膏固定术(小)
关节错缝术
关节错缝术
麻醉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大手法治疗
麻醉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大手法治疗
外固定架使用
外固定架使用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
穴位包埋
埋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