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案七篇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案七篇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案七篇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

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1)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

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

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

(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

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

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概述1.1 介绍中国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讲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强调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2.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2 详细讲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主要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2.3 分析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3.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特点和意义3.2 详细讲解《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3 分析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第四章:中国传统艺术4.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形式4.2 详细讲解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代表作品4.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5.1 介绍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的起源和特点5.2 详细讲解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理论和实践5.3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中国饮食文化6.1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6.2 详细讲解中国传统食材、烹饪技巧和餐具使用6.3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中国传统建筑7.1 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7.2 详细讲解宫殿、庙宇、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和代表实例7.3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八章:中国历史与文化名城8.1 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和特点8.2 详细讲解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8.3 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对中国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中国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9.1 介绍中国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的起源和特点9.2 详细讲解婚礼、丧葬、生育等民俗习惯以及妈祖、城隍等民间信仰9.3 分析民俗和民间信仰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第十章: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0.1 介绍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0.2 分析中国现代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变革,如互联网、全球化等影响10.3 探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对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文化的概述难点解析:如何准确阐述中国文化的起源,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件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每章节都涵盖了一个或多个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汉字的演变、中国历史的分期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本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课件还设置了互动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汉字的演变、中国历史的分期等内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案细节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片段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

3.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互动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每章内容安排2-3个课时,共计30个课时。

2. 进度:按照教案设计的顺序,逐章进行教学。

3. 复习: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安排一次复习课,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提供反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中国文化概要教案

中国文化概要教案

中国文化概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简单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节日、传统音乐和舞蹈、传统美食等。

3.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尊重长辈、注重家庭、重视教育、尊重传统、注重礼仪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2.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中国文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总结归纳。

3.拓展: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节日、传统音乐和舞蹈、传统美食等。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4.总结:让学生总结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包括尊重长辈、注重家庭、重视教育、尊重传统、注重礼仪等。

鼓励学生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些特点和影响。

5.实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中国文化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如PPT、海报、小品等。

6.反思:让学生进行反思,思考中国文化对他们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中国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对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和对中国文化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2.定期进行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展示能力。

五、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资料。

2.书籍和网络资源,如国学经典、中国传统节日等的介绍。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和交流。

2.提供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资源和资料,让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

七、教学反思1.教案的内容设计丰富,既能够提供基本概念、知识和信息,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评估方式比较多样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教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能够分析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礼仪等。

4. 思考: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等。

5.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6.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传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古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创作,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2.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2. 儒家思想3. 道家思想4. 法家思想5. 佛教思想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1. 诗歌2. 词3. 曲4. 书法5. 绘画6. 音乐7. 戏曲四、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1. 夏、商、周2. 秦汉3. 魏晋南北朝4. 隋唐5. 宋元6. 明清教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二、讲授新课1.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 分别讲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与文化。

三、案例分析1. 以具体案例(如诗词、绘画、建筑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特点。

四、课堂互动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3. 网络资源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最新4篇)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最新4篇)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最新4篇)《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对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老师很欣慰,不过其它同学还有没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哪位同学还知道关于这些节日的更多内容?生:我还知道“福”字要倒贴,意思是福(倒)到了。

生: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写重阳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第一章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 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 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 习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文化的含义 2.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3.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4.中国文化的未来
三、课堂讨论题 怎样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 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 地理概况&第三章 历史发展 地理概况&
一、学习目的要求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了 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掌握各个 时期的主要文化思想主流。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历代疆域 3.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4.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5.中国历史的发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孔孟之道 2.老庄思想 3.墨家学说 4.法家学说 5.汉代经学 6.魏晋玄学 7.宋明理学 8.清代朴学
9.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一)天地山川崇拜及祭祀 (二)祖先崇拜及祭祀 (三)君师圣贤崇拜及祭祀 10.佛教 (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二)中国佛教的宗派 (三)喇嘛教源流与达赖、班禅 (四)反佛思想和灭佛斗争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 (六)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
中国文化
本学科主要内容
介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概念, 介绍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类 型、特点、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要考察古 代的政治、经济、伦理、哲学、文学、历史 学、科技、艺术、教育等。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下 阴法鲁 著 2.《中文化概论》 王宁 主编 3. 《中国文化概论》 金元浦 编 4. 《中国文化概论》 李宗桂 编 5. 《中国传统文化》 张岂之 编 6. 《文化与价值》张岱年 著
三、课堂讨论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体现 在哪些方面?
第十三章 古典文学
一、学习目的要求 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大致的了解, 弄清古典文学的种类,对各种文学体 裁的代表性作者有初步的认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诗词作品及诗人 2.散文及其作者 3. 3.辞赋及其作者 4.戏剧及戏剧家 5.小说及小说家
三、课堂讨论题 为什么说儒学带有宗教色彩?
古代教育& 第八章 古代教育&第九章 科举制度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了解其形 式、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认识到科举制的 利与弊。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古代的学校教育 2.明清时代的国子监 3.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4.古代的家庭教育 5.清代的学塾教育 6.科举以前的选士制度 7.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8.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 9.科举制的流弊与启示
11.道教 (一)道教的产生与基本信仰 (二)道教的发展与宗派 (三)道教文化和道教胜迹 12.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教义 (二)伊斯兰教的宗派斗争 (三)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四)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 (五)现存伊斯兰教胜迹 13.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分裂 (二)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 (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三、课堂讨论题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姓氏与名、 第四章 姓氏与名、字、号&第五章 汉 字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中国姓氏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来源, 掌握中国人的名、字、号,掌握汉字的历 史和汉字的现代化进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2.姓氏的主要来源 3.古代的望族与大姓 4.姓氏混杂与谱谍 5.全国姓氏数量
6.中国人的名、字、号 7.汉字的产生 8.现存最早的文字 9.石鼓文 10.汉字的结构——六书 11.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12.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三、课堂讨论题 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有哪些?
第六章 学术思想&第七章 宗教信仰 学术思想&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中国古代的主要 学术思想和各家学说,了解各思想流派 的中心内容。了解我国的主要流行宗教, 了解中国佛教的特点,了解关于基督教 和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
三、课堂讨论题 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第十二章 传统建筑
一、学习目的要求 对我国的传统建筑形式与内 容有一般的了解,能辨别和欣赏 不同样式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古代城池 2.宫殿建筑 3.帝王陵寝 4.万里长城和关隘 5. 5.古代桥梁 6.古代园林和亭台楼阁 7.宗教祭祀建筑 8.装饰性建筑 9.衙署与会馆 10北京四合院与各地民居 11.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三、课堂讨论题 发扬传统文化与引进、借鉴西方文 化是矛盾的吗?试分析说明。
三、课堂讨论题 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主要表 现有哪些?
第十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中国文化对周边及其它国家 的影响,认识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的交融。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2.海陆“丝绸之路” 3.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 4.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5.郑和下西洋 6.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三、课堂讨论题 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 和局限是什么?其带来的启示 有哪些?
典藉藏书& 第十章 典藉藏书&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一、学习目的要求 对典籍藏书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了 解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经书 2.史书及其类别 3.类书和辞书 4.方志 5.官藏与私藏 6.版本与善本 7.图书分类 8.天文与历法 9.农学 10.算学 11.医学 12.地学
三、课堂讨论题 中唐“新乐府运动”对乐府诗歌的 继承与发展有哪些?
各类艺术&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第十五章 风俗习惯
一、学习目的要求 初步了解中国的各类艺术形式,学会欣 赏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了解中国民 间传统的风俗习惯以促进民族融合,增强民 族间的纽带。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书法艺术 2.雕塑艺术 3.戏曲艺术 4.绘画艺术 5.民族音乐艺术 6.楹联艺术 7.茶酒与烹调 8.衣冠服饰 9.婚俗与葬俗 10.民族祥瑞动物 11.传统名贵花木 12.民族节日 13.其他崇尚和禁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