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旅游地产-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

旅游地产-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条例依据
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报批稿,2008)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19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93)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三、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花果山地区,总面积 19.2平方公里。范围包 括崇州市花果山及万亩果园区,含公议乡的花果山村、天冬堰村、林秀村、怀 远镇龙潭社区、元通镇禹王社区、四川省果树良种繁殖站、崇州市园艺市场等。
四、规划限
《中国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共分为近、中、远期三个 阶段。
(三)精品建设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及高端精品化打造,顺应市场需求趋势,突破观光旅游传统 开发模式,坚持“回归自然+养生度假+文化体验+旅游地产+全新生活”的现代 旅游开发理念,大力开发高端品牌养生度假旅游产品,避开与周边地区旅游开 发项目的雷同性,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通过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及旅游产业集 群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花果山旅游区的可持续发 展。
中国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2011—2020 年)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 2011 年 9 月
Title Text
Title Text
Title Text
15、标志标牌示意图。 16、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图; 17、水系规划示意图. 18、地块控制规划图 19、分期建设规划图 20、平坝地区建筑意向图 21、浅丘地区建筑意向图 22、半山地区建筑意向图 23、绿谷山庄建筑意向图

中国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中国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中国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2011—2020 年)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 1 年 9 月
四、会务旅游 ...................................................................................... 18 目录 总 则.....................................................................................................................1 一、规划背景.........................................................................................1 二、规划任务.........................................................................................1 三、规划范围.........................................................................................1 四、规划期限.........................................................................................1 五、规划依据.........................................................................................1 六、规划原则.............................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学苑一路〔花果山大道~环山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工程概述1. 1 委托单位:连云港市国土局 1. 2 设计范围本期工程西起花果山大道,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施工起点K0+070,东至环山路,设计施工终点桩号为K1+159.443,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雨水、污水〕、照明等内容。

1. 3 道路区域环境与现状学苑一路位于花果山片区内,东西走向,西起花果山大道,东至花果山脚下的拟建环山路,沿线与学苑四路成“T 〞型交叉。

其中,花果山大道、学苑四路及环山路均未实施。

道路区域现状:沿线道路红线用地范围多为耕种农田,多条排水沟横穿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用地地势平坦,地形无明显起伏;整个现状用地地面标高除沟塘外在3.0~5.8米之间。

学苑一路连接环山路与花果山片区最具规模道路花果山大道,它的建设实施,将对完 善花果山片区内路网有积极作用。

1.4 道路性质及等级:城市次干道。

第二章 设计参考资料及依据1.?连云港市城市干道网控制规划?〔1996~2021〕 2.?连云港市公共交通规划?〔1997~2021〕 3.?连云港市新海地区排水规划?〔1997~2021〕 4.?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JJ37-90〕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JTGD50-2006〕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 7.?公路路基设计标准?〔JTGD30-2004〕8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97〕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J F10-2006〕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GB50220-95〕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JGJ50-2001〕 13.?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五册〕 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68-97〕 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标准?〔GB 50289-98〕 17.连云港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路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函? 18.深圳市规划院?连云港花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三、四路方案批复的函?连规总函[2007]46号20.市建设局?关于对学苑一、三、四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的批复?连建城[2007]382号第三章 地形地质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勘探路段位于连云港市花果山片区内,全长1.15km ,地势开阔平坦,地貌单元属海积平原与山前冲沉积交互相,山前地势较高。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本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本

第一章总则一、项目名称和规划范围1、项目名称樟树市閤皂山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的原则:旅游区的界线范围,是根据旅游资源条件和区域旅游发展构想,确定合理的旅游区管辖范围而划定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是划定旅游区范围的主要依据,首先考虑到以自然的地貌、水文、植被等环境单元为基础,同时,为方便于管理,适当参考行政界线,并尽量少包括村镇建成区。

(2)閤皂山旅游区的边界与面积:閤皂山旅游区规划范围为樟树市京九铁路线以东,含福地景区、梦湖景区(店下水库)和玉华景区三个景区,面积约6860公顷,以福地景区为规划重点。

涉及到閤山乡(含閤山林场)、店下乡、店下水库管理局,共20 个行政村,总人口35275人。

其界线范围为:北以京九铁路为界,东部与丰城市接壤,西南与新干县交界。

二、规划编制依据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GB/T17775—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0、《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1、《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2、《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4、《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赣府(2003)60号);15、《樟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16、樟树市相关政策、规定和文件等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依托閤皂山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山水灵气,将閤皂山建设成为樟树市的龙头景区,全国一流的养生保健旅游、生态旅游、疗养旅游的著名旅游区。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详设计说明书1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详设计说明书1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设计总则1.1规划范围莲花湖庄园位于我国黑龙江双城市公正乡国兴村,是一处综合性度假村。

规模宏大、景观奇丽、空气清新、设施完备。

建筑用地660亩,莲花湖庄园东西两侧紧邻耕地,南北两侧紧邻林地,地势开阔,用地外围还与舆城村等村庄相邻,服务面积广泛。

基地占地面积113.46ha。

1.2规划原则(1)资源保护和度假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度假村旅游开发要在保护资源及环境前提下进行,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坚持以市场导向的发展观与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统一,长远战略与近期发展的统一。

(2)以突显特色为契机的精品工程原则资源特色直接影响庄园度假村的品牌形象,决定了庄园的吸引力的大小。

因此庄园的规划要挖掘地方特色,发展特色旅游形象,塑造特色旅游品牌。

(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不仅是现代庄园度假村旅游事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成为高美誉度高知名度旅游度假村的基本条件。

(4)整体性原则庄园度假村的建设是一个大投入、长期而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统一规划,以保证景区主题一致,风格统一。

(5)参与性原则突出度假村活动的参与性,使游人在参与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同时激发度假村活力。

1.3规划依据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双城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具体如下:(1)技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GB/T17775-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建筑设计资料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GB50352-2005;《公园设计规范》CJJ 48-1992;(2)法律法规和部门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年3月29日;《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2011年11月;《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12月;(3)政策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2001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46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文件;《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哈尔滨市双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1.4规划期限本规划时间界限为2016-20 20年,时间长度为5年,分为近期、远期二个阶段:(1)近期:2016-2017年,度假村整合提升阶段,着重进行度假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杭州花果乐园规划说明书

杭州花果乐园规划说明书

杭州花果乐园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总体布局第三章种植规划第四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第一章总论一、概况(一)地理位置杭州花果乐园位于萧山市所前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1公里,距萧山市10公里,距杭州市20公里,距上海市180公里,经所前镇与03省道及杭州南环线相接,规划中的沪昆高速公路(目前杭金衢段高速公路正在实施)与花果乐园仅距0.5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前景良好。

(二)地质地貌及土壤概况杭州花果乐园地属会稽山脉,山体高程在300-400米,山脉交错,构成众多山坞,其中以杨静坞、东坞、苏家溪坞、瑶家坞等为主,坞内地势相对平坦;土壤以黄红壤为主,PH值4.8-6.0,偏酸性,有机质丰富,土层厚,适合竹、林、果、茶等植物生长。

(三)气候特征本区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四季明显,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由于花果乐园内植被丰富,绿化覆盖率高,故小气候特征也十分明显,适当开展旅游、度假活动。

(四)植物资源概况域内现有植被非常丰富,特别是茶果类长势良好,如茶叶、杨梅、柿、板栗等历史悠久,其中杜家杨梅、浙江龙井等更为盛名。

山体上还有马尾松、苦槠等针阔混交林。

二、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一)风景旅游资源评价1、自然景观(1)山峦坡坞花果乐园山系会稽山脉,群山连绵,或如卧龙,或如雀屏,粗中有细,细中见雄,有高山之伟岸,有江南园林之风韵,山峦交错,形成众多山坞,日出晚烟、溪径曲回、雾漫鸟鸣、雅清幽深,风景空间收放相间,富于韵律,具备了良好的景象艺术特征,以清纯、古朴为基调,所谓“秀丽中显壮观,淡雅中含特殊”,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2)林茂果优域内山间植被葱绿,植物种类繁多,坞内垦植众多瓜果,茶林、果林、竹林……枚不胜举,整个区域内植被丰富,山景季相变化明显,自然景观优美,特别是该域盛产历史著名的杜家杨梅、浙江龙井,更增添了该区域旅游开发的品味。

(3)湖碧溪秀花果乐园域内大面积水域不多,主要有东坞水库及桃花溪,但因该地人为活动少,污染小,水质好,更因植被丰富,水源常年不断,经过改造与整理,水库及溪流必将为花果乐园增色,也更为游人常驻。

[海南]某风景区局部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PPT

[海南]某风景区局部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PPT

1.3 规划范围
规划用地由北至南沿丁湖路展开,北起文笔 峰道教文化苑,南至南丽湖景区,用地长约8.8公 里,规划范围用地约1150.80公顷,合17262亩。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综述 三、规划分析 四、规划设计
五、空间设计
六、市政设施
3.2 相关规划
南丽湖总体规划
规划定位: 保存及复育一个富有自然韵味及田园野趣 的水库风景名胜区; 提供一个超大型的野外活动场所,提倡环 保及生态旅游; 发展一个国际级的湖滨度假胜地,提供多 样化的度假娱乐设施; 发展一个结合湖体、水岸及山林的国际型 健康社区,促进身心平衡发展 ; 功能分区: 旅游服务区; 康体疗养区; 高尔夫度假社区; 郊野游乐区; 保护区; 规划结构: 以湖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形成内圈、 中圈、外圈三层空间,并以湖面为中心划 为六个功能区。 本区的规划布局可概括为“三圈、 一心、六区、一网络”。
基于海南省旅游市场现状的思考
海南目前的旅游项目,大多为具有海的“蓝色” 旅游项目,具有海南浓郁的本土文化、生态文化和 民俗风情的旅游项目十分缺乏。
基于完善海南省旅游市场格局的思考
经国家批准海南已经确立了建设 “国际旅游岛” 的总体思路。按照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海南旅游产 品尚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一个完全展现海南历史和 本土文化的主题项目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海南旅游 市场中,海博园这类产品尚属空白。
4.5 特色景观规划
水 + 花 + 园区
水的世界、花的海洋、文化的家园

景区用地位于南丽湖地区,但是整 个用地仅有230米的临湖面,不能充分 利用南丽湖优美的景观资源,因而规划 拟在场地内部营造丰富宜人的水系,使 水这个生态主题能贯穿整个景区,为整 个景区带入生态的活力元素。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实施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实施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实施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
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12.28
•【字号】连政发〔2017〕139号
•【施行日期】2017.12.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实施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年)的通知
连政发〔2017〕13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予以发布实施,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边界主要拐点坐标表
2.《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年)》(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28日
附件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第一章规划概况1.1 区位及规划范围崇州花果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邛崃山脉无根山边缘,成都崇州市公议乡境内,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S106从基地西侧经过,交通十分便捷。

东与元通镇毗邻、南与道明镇接壤、西与大邑青霞相连、北与怀远镇为邻。

距崇州市区12公里,距离成都48公里,处于成都市30分钟交通圈内,区位优势明显。

本次规划范围是崇州市怀华路以南、重庆路以北,花果山路以西的花果山及万亩果园区,规划区内主要有公议乡的花果山村、天冬堰村、林秀村、怀远镇龙潭社区、元通镇禹王社区、四川省果树良种繁殖站、崇州市园艺市场等。

规划用地约19.3平方公里(2895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337.15亩。

1.2 规划背景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崇州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西部轻工名城、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的总体发展战略,提出崇州要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先行者的发展目标。

崇州花果山地区是展现崇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窗口,是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及展现现代田园养生生活方式的理想场所。

编制崇州花果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进一步提高崇州花果山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地区效益附加值,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有效地发挥土地使用价值。

1.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5)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总导则》(2010);(6)《成都市总体规划》(2003-2020);(7)《崇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8)《崇州市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与技术规定》(2006)(9)《崇州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与技术规定》(2006)(10)《公议乡城镇总体规划》;(11)《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审标准》。

1.4 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上一层次规划为依据,深入现状调查与分析,合理利用土地,完善用地结构及服务功能,科学配置城市空间资源,集约土地;(2)可行性原则重视开发的经济效益,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保证开发建设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3)统筹发展原则做到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远近相结合,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均衡得当,全面提高花果山旅游度假区的质量及品味,做到统一规划、分片开发建设、滚动发展;(4)文化特色原则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空间与时间对人的影响,与生态、防护、公共绿地体系相结合,创造一个既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又能代表现代都市风貌的空间展示序列。

(5)生态控制原则参照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坚持“回归自然+养老度假+文化体验+旅游地产+全新生活”的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大力开发高端品牌养老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国际一流的养老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花果山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精品文档1.5规划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规划解读2.1成都市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规划龙门山发展总体定位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四季多元、宜居宜游的国民休闲基地和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门山规划布局为“一心、两核、四片区、四轴线”一心:都江堰两核:大邑县、邛崃市四片区:龙门奇观区、百里道源区、雪山温泉区、丝路田园区四轴线:“一纵三横”旅游发展交通。

花果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正处于连接成都、大邑的横向发展交通轴上。

2.2崇州市十二五规划崇州市围绕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崇州市提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产业功能区和城镇发展布局的总体发展战略,将崇州市市域划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融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四个功能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

“一高地”即山地旅游高地。

按照崇州市委“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花果山处于以重庆路沿线黄金走廊为主的“生态观光休闲区”。

2.3崇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崇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崇州市打造成集会议会展、山地运动、疗养度假、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等为一体、崇州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高地的战略,并确立了“三核心、三走廊、六节点”的空间结构,而花果山休闲度假区处于浅山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上,其中的坝区部分则为六节点中的一个节点。

第三章现状综合评析3.1 项目现状3.1.1 用地现状规划区内现抓土地有村庄用地、农田、林地、水域以及道路用地构成,规划用地面积19.3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08.3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5.6%,二类居住用地24.6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3%,道路用地面积3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6%,非建设用地1769.0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91.5%。

现状土地利用一览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公顷)人均(m2/人)比例R2 二类居住用地24.66 44.3%A9 宗教设施用地0.72 1.3%S1 城市道路用地30.00 53.9%U11 供水用地0.23 0.5% 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55.61100% H14 村庄建设用地108.34E 非建设用地1769.09合计规划用地总面积1933.043.1.2 人口现状精品文档规划区内的现状村落及安置区主要有龙潭小区、花果山小区、禹王小区以及天冬堰村、林秀村等,现状人口共计约1.1万人。

3.1.3 建筑物现状规划区内的建筑主要以农民住宅为主,绝大部分建筑为2层建筑,少量多层建筑。

3.1.4经济现状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居民基本为农业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粮食)生产。

3.1.5 道路现状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以形成骨架型道路13条,全长42.8公里,以双向2车道水泥路和沥青路为主,局部山区为单车道,整体路况良好;周边所有的乡镇和景区都有公路相连接,交通方便。

3.1.6 市政基础设施现状(1)给水现状规划区内目前有两处水厂。

排水现状规划区内目前为雨污合流排放体制,雨污水就近排入区内各水系、河道,由水系、河道收集后排出区外。

现有的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河道数量虽多,但普遍规模小,水系杂乱,缺乏系统性特征。

二是没有完善的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系统,影响了区域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基础薄弱。

(3)供电现状规划区内有1回110KV架空线路和1回500KV架空线穿过,并在500KV架空线平行位置,规划1回220KV架空线闯过。

(4)通信现状规划区目前尚无通信电缆,但其通信容量也只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无法满足未来的需。

(5)燃气现状规划区内目前尚未开发,居民用气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其供应方式以瓶装为主,无燃气管网。

3.2 发展条件3.2.1环境条件(1)区位条件◆地理区位花果山地处龙门山系中南段的邛崃山脉东坡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交界地带,东与元通毗邻、南与道明接壤、西与大邑青霞相连、北与怀远为邻。

◆交通区位规划区位于崇州市西北,距市区12公里,距离成都48公里,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交通便捷。

◆文化区位规划区所在的无根山是四川省道教旅游资源集中区的一部分,相传中国道教祖师张三丰曾在此修行留有道观遗址,并作《无根树歌》,从而得名“无根山”。

(2)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规划区内部无根山地貌属丘陵地势,整体地形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山峰位于山区西部,海拔735米,最低海拔处于东北部坝区,海拔580米。

区内南部地势起伏,山顶呈馒头状,为山区;北区地势平缓,为坝区。

◆气候条件规划区无根山地貌属丘陵地势,海波560—735米,年均气温15.4.℃,无霜期286天,年降雨量1150毫米,雨季集中在6—8月,雨季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45%—50%。

◆水文规划区内北部坝区主要水系有3条:桤木河、六斗渠、天冬堰;南部山区有袁家沟、余家沟、石福沟、张家沟、罗家沟、姚家沟等多条水系分布,水网分布较密。

◆土壤规划区土壤为紫红泥土和老冲积黄泥土,微酸性,ph值5.5—6.5,土层厚度0.5—1.3m,适宜发展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工业用材林树等多种类型的农作物、林作物。

◆植被规划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树种繁多。

坝区以花卉苗木为主;浅丘以黄金梨、布朗李、枇杷等果树经济林为主,山区则以原始森林为主。

3.2.2资源分析规划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具有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自然资源优势。

主要的资源有:精品文档3.2.3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规划区位于大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处于“成-温-邛发展走廊”的关键地段,是成都市“大城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背靠成都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川西黄金扇面中脊:规划区处于川西休闲市场黄金扇面中脊地带,未来开发建设通过深度挖掘自身自然和文化资源特色,打造高端养生度假品牌,建设川西地区乃至四川省一流的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

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规划区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交通便捷,为开拓国内省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自然生态优势规划区是崇州市的绿色通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邛崃山脉无根山边缘,气候宜人,兼具田园、浅丘、山地风貌,山区丛林遍布,浅丘坝区花果飘香,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是天然氧吧。

(3)文化资源优势规划区内佛教、道教、天主教三教和谐共存,可谓是接地脉之气,沾仙灵之光,可开发静心养生类旅游产品。

文化资源载体有高山寺、天主教堂、道教遗址、知青农场遗址等。

(4)政策优势崇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作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战略抉择,以“瞄准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目标,打造成都旅游业新亮点”为目标,力将崇州市尽快建成产业体系完善、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旅游经济强市和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此政府对于崇州旅游的发展给予政策的重点支持和扶持。

(5)基础设施优势经过灾后重建和重庆援建工作的推进,规划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与完善。

道路方面,重庆援建的重庆路以及规划区内的主要通道如花果山路、景观大道、双白路、四宝路等,将规划区与周边乡镇及区域交通如川西旅游环线和成温邛高速公路相连。

3.2.4劣势条件(1)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现状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产品类型较为单一,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节庆活动等项目尚未得到有效发展,体验性旅游产品欠缺。

(2)高端旅游品牌缺失目前旅游区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品牌、形象定位以及宣传、促销口号,对游客没有形成核心吸引力。

(3)旅游接待设施薄弱规划区内接待设施虽然有一定基础,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旅游开发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