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朗读节奏。

2.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4.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5.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女)情。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词。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根据此诗引导学生讨论关于“母爱”的内容,顺势导入对课文《金色花》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见“资料库”)1.学生初读课文,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

大屏幕投影显示。

三、再读课文,揣摩语气1.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点拨:(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语气、语调。

2.从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中,孩子和妈妈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几句,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2)“孩子,你在哪里呀?”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四、品读诗歌,了解内容1.散文诗中的孩子想到了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师生讨论,明确: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中描绘自然景象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自然之美的奥秘。
其次,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描绘自然景象相关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季节或自然景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展示了春天和冬天的美景,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诗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下面是整理的《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人教版,欢迎参阅。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大,尤其女生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们充分朗读,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金色花一、新课导入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B “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教学难点突破:在本次教学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学生普遍觉得难以掌握的部分。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仍有待提高。接下来,我计划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5.课堂总结: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秋天》和《金色的小船》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展示了散文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作者的情感。
-能够对两篇散文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创作风格。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散文诗,展示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散文诗,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之美,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能够理解散文诗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6.关注学生反馈: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散文诗不感兴趣,或者对课堂活动缺乏信心。为此,我将在课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难点:如何创造出贴切、富有创意的比喻和拟人。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句,让学生模仿并尝试创作,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散文诗的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下是具体的难点内容和解决策略: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

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背诵相关段落。

(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把握散文诗的基调,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亲情的伟大,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描绘了母爱的伟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散文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母爱。

2.展示泰戈尔和冰心的图片,简单介绍两位作家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字词积累1.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朗读。

匿笑(nì)、沐浴(mù)、嗅到(xiù)、梗(ɡěnɡ)、祷告(dǎo)、徘徊(pái huái)、花瑞(ruì)、欹斜(qī)、衍(yǎn)、遮拦(zhē)、荫蔽(yīn bì)、并蒂(dì)、姊妹(zǐ)、菡萏(hàn dàn)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动。

攲斜:倾斜,歪斜。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树叶)遮蔽。

3.学生分组朗读生字词,教师纠正读音。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课文,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理解诗歌中体现的亲情,激发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的情感。

◆活动一:情景导入1.出示孟郊《游子吟》,学生诵读。

引导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溪,她温柔、清澈、远而流长。

孟郊在《游子吟》中就曾高度赞美过母爱,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正如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但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一起来欣赏一篇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

◆活动二:资料助读1.文学常识——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

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

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3.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又译作“瞻波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黄东霞北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
一、教学目标
1.旁批诗文,理清文章思路。

2.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3.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探究式、朗读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利用默读批注,感知理解诗文内容。

2.设计对比诵读两首散文诗,体会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活动,介绍作者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

谁来介绍一下这两首诗的作者?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泰戈尔曾两次访问过中国。

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语。

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

从20202020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作品,这其中冰心可以说是受惠于泰戈尔最深的“私淑弟子”了。

受泰戈作品的影响,冰心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欣赏朗诵《金色花》《荷叶·母亲》感受他们作品的异同。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朗读比赛。

优秀的诗文是“诗中有画”的,这两首散文诗也不例外,每首诗都蕴含着几幅精美的画面,我们这次朗诵比赛的内容是:每组同学从两首诗文里各选一幅“画面”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激发兴趣,引入本课。

(二)自主阅读,批注“画面”,感知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朗读诗文,请大家拿起笔去文中寻找优美的“画面”,并在旁批处给“画面”拟个小标题,然后咱们比一比谁拟的题目最美。

(学生默读批注文章,全班讨论,选出最佳标题。

)
示例:《金色花》:第一幅:母亲祷告,“我”为她散发香气。

第二幅:母亲读书,“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第三幅:母亲拿灯去牛棚,“我”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荷叶·母亲》:第一幅:花瑞人祥回忆莲花白。

第二幅:白莲凋零红莲亭亭。

第三幅:雨打风摆红莲欹斜。

第四幅:荷叶护莲尽显母爱。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三)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比较异同
每幅画面都有了一个诗意的标题,如何能读出诗意的美呢?先让我们以组为单位边品味“画面”边填写《“画面”对比阅读表》,然后组内朗读,准备展示。

“画面”对比阅读表
(学生合作填写表格,朗读所选“画面”。

)
示例:
【设计意图】训练朗读技巧;体会两首诗语言风格和情感的不同。

(四)展示表格,比赛诵读,体会情感
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请各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表格并进行解说,然后诵读本组所选的“图画”。

(分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着重从重音、停连、节奏、语气、情感等方面评价。

评出特色,颁发奖状。

)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提高把握感情基调能力;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两篇文章可以从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

课下我们可以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冰心的《繁星》《春水》进行对比阅读。

也可以将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作业:课外阅读《飞鸟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们作品风格的相同之处。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