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灌溉渠道流量确定和设计(3)

合集下载

灌溉渠道设计

灌溉渠道设计

1、干渠长度及控制灌溉面积渠道支1支2支3支4合计干渠长度 1.88km 4.25km 4.38km 3.75km 14.26km长度 4.5km 4.2km 4.6km 5.3km 18.6km毛面积 1.6万亩 2.9万亩 3.1万亩3.4万亩11万亩灌溉面积 1.28万亩 2.32万亩 2.48万亩 2.72万亩8.8万亩2、渠道工作制度渠道工作制度采用轮灌方式,并采用集中编组,12条斗渠每6条一组,18条农渠每9条一组。

(见图)3、典型支渠设计流量推算取支3为典型支渠道。

由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得q设=0.75m3/(s·万亩) (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支3渠田间净流量Q支3田净=A3×q设=2.48×0.75=1.860m3/s因为斗农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6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Q农田净=Q农田净/(n×k)=1.860/54=0.0344m3/s取田间水利用系数ηf=0.95,则农渠净流量为:Q农净=Q农田净/ηf=0.0363m3/s灌区土壤为中粘壤土,查表得土壤透水性参数:A=1.9、m=0.4。

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农=A/(100×Q农净m)=1.9/(100×0.03630.4)=0.0716 农渠毛流量Q农毛=Q农净(1+σ农×L农)=0.0363×(1+0.0716×0.463)=0.0375 m3/s (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为:Q 斗净=9×Q 农毛=9×0.0375=0.3375 m 3/s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

斗渠平均工作长度取L 斗=1.34km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斗=A/(100×Q 斗净m )=1.9/(100×0.33750.4)=0.0293斗渠毛流量为:Q 斗毛=Q 斗净(1+σ斗×L 斗)=0.3375×(1+0.0293×1.34)=0.3508 m 3/s (3)计算支3渠的设计流量 斗渠也分两组轮灌。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明渠均匀流:指渠道断面形状、尺寸、渠底坡降、糙率都沿水流 方种向水不流变流,态则称任明一渠断均面匀的流水。深一h般0,渠流道速为v人,工流开速挖分,布水都流不流变态,为此 明渠均匀流。
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 C
R
i



1

21
R3i2
n
(米 3/秒)
(Q V L V ) tt
进行试算(三次确定后,可在坐标纸上绘图 Q~f(h),根据 Q 确定 h)
求得 h=1.19
流速校核
V 不淤=0.25m/s<V Q =0.726m/s<V 不冲=0.8m/s (满足要求)
渠深=设计水深+安全高=1.19+0.41=1.6 米 (一般要求安全高大于 0.2 米)
加大流量校核 经计算水深不超堤顶高<1.6 米
进口段
导水墙—也称上游翼墙,有八字形、圆弧形、矩形等进口形式,起导入水 流作用。(浆砌石、砼等材料)
铺盖—即闸前护底(浆砌石、砼材料) 闸底板 (砼、浆砌石等材料)
闸墩 ——闸室分孔和安置闸门用
闸室
闸门——挡水和控制水量和水位用(木、砼、铸铁、钢闸门)
边墩——挡土和支承闸门
工作桥——提升和关闭闸门工作以及栓修闸门用(一般为砼排架结构)
求:b,h
假定:b=1m,设 h=1m
W (b mh)h =2.5 m2
X b 2h 1 =4.8 m
R

W
=0.52,将有关参数代入 C

1
1
R6
或查表得
X
n
15
C

1
R
1 6
=35.82

《市场渠道管理》.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市场渠道管理》.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附录C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Q bfn=ωb·q n………………………(C1)式中: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 ln==Q bfn/n·k·n f……………………(C2)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农渠毛流量:Q LG=Q ln+S1·L1……………(C3)式中:Q LG——农渠毛流量,m3/s;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Q LG+S a·L a…………(C4)式中: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 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 bG=n·Q dG+S b·L b…………(C5)式中: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灌溉系统PPT课件

灌溉系统PPT课件

1/9/2020
47
知识点回顾 Review
圩垸型灌区
1/9/2020
渠系布置: 以排为主,兼顾灌溉; 一般提排提灌,少有自流排灌
48
知识点回顾 Review
(1)灌溉渠道系统中渠道等级划分为: (2)圩垸型灌区渠道布置特点是: (3)田间排灌沟渠布置形式有:
1/9/2020
49
知识点回顾 Review
拦 河 坝


进水闸 节制闸


斗渠 支
斗沟
灌溉系统
农渠
干渠、支渠、斗渠、农
渠、(毛渠)
排水系统
干沟、支沟、斗沟、农
1/9/2020 沟、(毛沟)
支渠 农沟





沟 泄水1闸4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
规划原则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输水系统)
斗农渠的规划布置(田间渠系)
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
渠线规划步骤
1/9/2020
水库

支渠沿分水岭 1/9/2020
山塘

21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
水库

1/9/2020 干渠垂直等高线
山塘

22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
(二)平原型灌区
1/9/2020地形特点:河地形开阔平坦;
耕地集中,面积较大

山前平原: 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
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坡水地区,地面坡度 平缓,地下水位较高。
(一)山区、丘陵区灌区
水库
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岗冲交错,坡度较陡
河 地面高程较高 耕地分散,很少有大片集中耕地

灌溉渠道系统

灌溉渠道系统
• 排涝:淹水时间和深度 • 降渍:控制地下水位
– 机耕要求,以400-800米为宜 – 管理要求:一般需要在1-2d灌完
• 规格:宽度100-200米,长度400-800米。
田间渠系布置
• 纵向布置
– 灌水方向垂直农渠 – 水流方向:农渠-毛渠-输水垄沟-沟(畦田) – 适于微地形起伏、平整较差的地区
3、交叉建筑物
• 1〕隧洞:遇到山岗或绕行费用过大时; • 2〕渡槽:渠道穿过沟道、道路时,若渠 道底部高于沟道洪水位和满足交通要求 时采用,
– 若不满足,可利用倒虹吸。
3〕倒虹吸
• 利用压力沟道代替渠道从沟或路下穿过。 • 使用条件
• 渠道水位高于路面或沟、河水位,但渠道底部低 于路面或沟、河洪水位时; • 渠底高于路面,但是净空无法满足交通要求
• 田间工程是合理灌溉、提高灌排效率、发挥工 程效益的基础。
田间工程规划要求
• 1、规划要求:
– A 灌、排系统完善;
– 避免串灌串排 – 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渍害、盐碱化
– B 土地平整;
– 提高灌水均匀度,减少实际灌水定额
– C 适于机械化作业;
2、规划原则:
• 1〕 水利规划和农业规划相结合;
– 并非严格平行等高线
• 支渠大体和等高线垂直
3、圩区
• 圩区特点:
– 地势低洼,在最高洪水位和最低于洪水位之间; – 排水是主要问题 – 一般中间低,四周高。
• 干、支渠布置
– 干渠多沿圩堤布置 – 灌溉系统级别较少。
四、斗渠和农渠规划
• 斗农渠渠规划要求
– – – – 适于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便于配水 有利于灌水和耕作措施地配合 土地平整工程量小
4、衔接建筑物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第篇共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第篇共篇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200~400 150~200
≤150
混凝土管 ≤100
各种过滤器的适用条件及适用管材表
无砂混凝土 管
≤100
过滤器结构类型
填砾过滤器
穿孔过滤器 缠丝过滤器
无砂混凝土过滤 器
竹笼过滤器
非填砾过滤 器
2019/7/21
穿孔过滤器 缠丝过滤器
适用的含水层岩性
适用管材
各种岩性
钢管、铸铁管、钢筋混 凝土管、塑料管、混凝
土管、无砂混凝土管
砾石、卵石
钢管、铸铁管、钢筋混
粗砂、砾石、卵石
凝土管、塑料管
25
3*3m砖混井房施工图
2019/7/21
26
图1
泵房平面布置图
2019/7/21
27
图2
泵房立面图
泵房立面图
轴泵房剖面图
轴泵房剖面图
2019/7/21
28
图3 泵房立面图
轴泵房剖面图
基础剖面图
2019/7/21
基岩风化层
第四系松散层:涌 水量不大、流砂 层较薄
第四系松散层:涌 水量较大、12有厚 流砂层
钢筋混凝土大口井结构图
2-2剖面图
2019/7/21
爬梯布置图
检修爬梯大样图1:50
13
2 φ 8@250 φ 8@250 1 钢筋混凝土大口井纵剖图
4 28φ 8 5 28φ 8
5 28φ 8 28φ 8 5
设计水位 1:1.5
干砌石400mm 砂石垫层100mm 无纺布一层(300g)
浆砌石 塘底高程
7
方塘提水点剖面图
浆砌石
设计水位
塘堰是小型蓄水工程,主要拦蓄当地地面径流。一 般有山塘和平塘两种。在坡地上或山冲间筑坝蓄水 所形成的塘称山塘。在平缓地带挖坑筑堤蓄水所形 成的塘称平塘。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

二、地下水取水建筑物
由于不同地区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地下水开采 利用的方式和取水建筑物的形式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开 采条件,大致可分为垂直取水建筑物、水平取水建筑物和 双向取水建筑物三大类。
(一) 垂直取水建筑物
1.管井
管井既可以开采 承压水,也可以 开采浅层水。 井径多取200300mm,也有 300-500mm 的 管井。 井深为50-200m。
2.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从环境角度论证灌排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并对可能产生的不利 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及环境保护措施。
3.经济评价(economic evaluation)
灌排工程的经济评价应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应在估算灌区工程投资费用和效益的基础 上,提出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成果,评价工程的合理性。 财务评价应在估算财务投资、年运行费用和财务效益的 基础上,提出财务评价指标计算成果,测算财务盈利 能力和还贷能力,评价工程项目财务可行性;并根据 国家的农业水费政策,进行水费核算,提出水费计收 的管理办法。
干渠沿灌区内的主要 地面岗脊线布置,走 向大致与等高线垂直, 干渠比降视地面坡度 而定。 支渠从干渠两侧分出, 为双向控制。
沿分水岭布置
2、平原型灌区 特点:多位于河流的中、游,地形平坦开 阔,有大片的耕地,但因地理条件和洪、 涝、旱、渍、碱等不同而有不同的灌排布 置形式。
平行等高线布置
模式: 井渠结合 自流灌排
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
喷灌、微灌 各类地区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各类作物
75-80
80-95 85-95
2.抗旱天数(days of drought resistance)

第一节灌溉渠道流量确定和设计(3)

第一节灌溉渠道流量确定和设计(3)
(2) 续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续灌渠道一般为干、支渠道,流量较大,上、 下游流量相差悬殊,这就要求分段推算设计 流量,各渠段可采用不同的断面。各级续灌 渠道的输水时间都等于灌区灌水延续时间, 可以直接由下级渠道的毛流量推算上级渠道 的毛流量。所以续灌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方 法是自下而上逐级、逐段进行推算。生产实 际中一般用经验公式估算续灌渠道分段设计 流量。
①渠道加大水深:渠道通过加大流量Qj时的水深称为加 大水深hj。通常用试算法或查诺模图求加大水深,计算的方 法步骤和求设计水深的方法相同。
渠堤顶高程∇
△h
hd hj
②安全超高。为了防止风浪引起渠水漫溢,保证渠道安全运行,挖方渠道 的渠岸和填方渠道的堤顶应高于渠道的加大水位,高出的数值称为渠道的 安全超高,土渠可用下式计算渠道的安全超高▽h,但最小不宜小于0.5m; 石渠的安全超高可比相同条件下的土渠超高值稍小,但最小不宜小于0.3m。 从多泥沙河流引水的渠道,还应考虑渠底产生泥沙淤积的影响。
有衬砌护面的渠道的不冲流速比土渠大得多,如混凝土护面的渠道允许 最大流速可达12m/s。但从渠床稳定考虑,仍应对衬砌渠道的允许最大流 速限制在较小的数值范围内。美国垦务局建议:无钢筋的混凝土衬砌渠道 的流速不应超过2.5m/s,因为流速太大的水流遇到裂缝或缝隙时,流速 水头就转化为压能,会使衬砌层翘起和剥落。
第五节 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实用经济断面计算步骤: ①根据表3-16公式,计算出水力最优断面的水力要素。
②分别计算α 所对应的h和b值。
③据式(3-33)计算α 相应的V、A和R值,并绘制b = f(h)和 V = f(h)渠道特性曲线。
④根据渠段地形、地质等条件,由渠道特性曲线图上选定设计 所需的h、b、V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19:30:4219:30: 4219:3012/1/ 2020 7:30:4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119: 30:4219:30Dec-201- Dec-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9:30:4219:30: 4219:30Tuesday, December 01, 2020
(4) 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的计算公式: 在渠道比降和渠床糙率一 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要的最小过水断面称为水力最佳断 面,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的水力要素按下表计算。
表3-16 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参数计算公式
梯型渠道水力最优断面常为窄深式,这种渠施工困难, 特别是大型渠道,当地形条件复杂时施工就更加困难,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水力最优断面不一定是经济断面。 但水力最优断面具有工程量最小的优点,小型渠道和 石方渠道可以采用。在工程实践中为了经济合理,常 常放弃水力最优断面,而选用实用经济断面。实际过 程中存在一组宽浅式的梯形断面,其水深和底宽有一 个较广的选择范围,以适应各种具体情况的需要,而 在此范围内又能基本上满足水力最优断面的要求(即
(2) 续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续灌渠道一般为干、支渠道,流量较大,上、 下游流量相差悬殊,这就要求分段推算设计 流量,各渠段可采用不同的断面。各级续灌 渠道的输水时间都等于灌区灌水延续时间, 可以直接由下级渠道的毛流量推算上级渠道 的毛流量。所以续灌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方 法是自下而上逐级、逐段进行推算。生产实 际中一般用经验公式估算续灌渠道分段设计 流量。
土质渠道不冲流速
渠床土质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不冲流速(m s-1)
备注
0.6~0.8 0.65~0.85 0.70~0.95 0.75~1.00
1)表中土壤的干容重为1.3~1.7g cm-3; 2)当R≠1m时,表中所列数值应乘Ra加
以修正。对于疏松的壤土和粘土,指数 a=1/3~1/4;对于密实的砂壤土、壤土 和粘土,a=1/4~1/5。
1
21
v R3i2
n
设计渠道时要求投资少,效率高,即在设计流量Q、比降i、糙 率系数n值相同的条件下,使渠道断面最小;或在相同断面条 件下通过的流量Q最大。符合这些条件的断面称为水力最佳断 面。
从公式
1
21
v R3i 2
n
可以看出,当A、n、i一定时,水力半径最大或湿周最小的断
面就是水力最佳断面。半圆形断面是水力最佳断面,天然土渠
其过水断面面积w与水力最优断面的w优相接近),满
足这些要求的断面称为实用经济断面。
根据上式可算出不同边坡系数相应的水力最优断面的宽深比, 见下表
(5)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水力计算公式
式中:α为水力最优断面流速(或过水断面面积)与实用经济 断面流速(或过水断面面积)的比值; V、A、R、h分别为实 用经济断面的流速(m/s)、过水断面面积(m’)、水力半径 (m)和水深(m);β为实用经济断面的宽深比。
Q加大 = J Q设 式中:Q加大―渠道加大流量(m3s-1);Q设―渠道设计流量(m3s1);J ―加大系数(%),可参照下表执行。
渠道流量加大系数与渠道流量进位规定:
渠道流量加大系数
渠道设计流量
<1
(m3s-1)
1—5
5—10
10—30
加大流量系数 J
1.35— 1.30
1.30—1.25 1.25—1.20
△h=1/4hj+0.2 ③堤顶宽度。渠岸和堤顶的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D = hj + 0.3
式中:D为渠岸或堤顶宽度(m);hj为渠道的加大水深(m)。
另外对有通航任务的渠道,还应考虑通航要求。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2.120.12.1Tuesday, December 01, 2020
具体推算方法以图为例说明如下:图中表示的渠系有1条干渠和4条支渠, 各支渠的毛流量分别为Q1、Q2、Q3、Q4,支渠取水口把干渠分成3段,各 段长度分别为L1、L2、L3,各段的设计流量分别为QOA、QAB、QBC,
计算公式如下:
具体推算可参见教材p125例3—1。
3.渠道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 渠道最小流量可能出现于河流水源不足
有衬砌护面的渠道的不冲流速比土渠大得多,如混凝土护面的渠道允许 最大流速可达12m/s。但从渠床稳定考虑,仍应对衬砌渠道的允许最大流 速限制在较小的数值范围内。美国垦务局建议:无钢筋的混凝土衬砌渠道 的流速不应超过2.5m/s,因为流速太大的水流遇到裂缝或缝隙时,流速 水头就转化为压能,会使衬砌层翘起和剥落。
的时候,有时灌区需对种植面积较小或灌水 定额较小的作物单独供水,也可能出现渠道 最小流量(Qmin)。最小流量用以校核对下一 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 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1) 渠道最小流量的确定:为保证渠道顺利 输、配水,对于同一条渠道,其设计流量(Qd) 与最小流量(Qmin)相差不能过大,为了保证对 下级渠道正常供水,有些灌区规定渠道最小 流量以不低于渠道设计流量的40%为宜;也 有的灌区规定渠道最低水位等于或大于70% 的设计水位。实际灌水中如某次灌水定额过 小,可实行集中供水,缩短供水时间;如因 水源缺水造成引水量过小,则可对支渠实行 续灌。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2.120.12.119:30:4219:30: 42Dec ember 1,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1日下 午7时30分20.12.120.12.1
一般对渠道横断面设计的要求是保证设计的断面能够输送 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设计的断面渠床稳定,不冲涮,不淤积 ,不塌坡;对渠道纵断面设计要求是应尽可能保证渠道有足够 的水位高度,以满足灌区大部分地区实现自流灌溉;渠道土方 工程量小,渠系建筑物少,经济合理;纵向稳定要求渠道在设 计条件下工作时,不发生冲刷和淤积,或在一定时期内冲淤平 衡。平面稳定要求渠道在设计条件下工作时,渠道水流不发生 左右摇摆。
修成半圆形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稳定的,只能修成接近半圆的
梯形断面。
A
X
R
B
B h
bh
b+2h
bh
b
b 2h
b
m
B bh
(b+mh)h
b 2h 1 m2
b
(b 2h
mh)h 1 m
2
b+2mh
(1)渠底比降:两端渠底高差和渠段间距离的比值称为渠底比 降。应根据渠道沿线的地面坡度、下级渠道进水口的水位要求、 渠床土质、水源含沙情况、渠道设计流量大小等因素,选择适宜 的渠底比降。清水渠道易产生冲刷,比降宜缓,如淠史杭灌区输 水渠道的比降为1/10000-1/28000。浑水渠道容易淤积,比降 应适当加大,如人民胜利渠灌区的渠底比降为1/1000—1/6000。 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渠:1/2000—1/5000;
⑤校核实用经济断面是否满足渠道允许流速的要求。
根据规范,对浑水渠道: 对粘性土渠道和刚性衬砌取小值,沙性土取大值。
(7). 渠道允许不冲、不淤流速:
渠道断面过于窄深或宽浅,都会影响渠道断面的稳定性。稳定 断面的宽深比应满足渠道不冲、不淤流速要求,即要求渠道中 的实际流速大小有一个允许范围:
V不冲>V允许>V不淤
2) 渠道的不淤流速:渠道水流的挟沙能力随流速的减小而减小, 当流速小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泥沙就开始在渠道内淤积。泥沙将 要沉积时的流速就是临界不淤流速。在清水渠道中,为了不让渠 道长草,一般要求断面平均流速大于0.3~0.5 m s-1,习惯上也 有人称之为不淤流速。渠道不淤流速主要取决于渠道含沙情况和 断面水力要素,即渠道水流的挟沙能力,根据我国各地经验,常 用的渠道挟沙能力的计算公式主要为根据实际研究成果而得到的 经验公式:
渠堤顶高程∇
△h
hd hj
②安全超高。为了防止风浪引起渠水漫溢,保证渠道安全运行,挖方渠道 的渠岸和填方渠道的堤顶应高于渠道的加大水位,高出的数值称为渠道的 安全超高,土渠可用下式计算渠道的安全超高▽h,但最小不宜小于0.5m; 石渠的安全超高可比相同条件下的土渠超高值稍小,但最小不宜小于0.3m。 从多泥沙河流引水的渠道,还应考虑渠底产生泥沙淤积的影响。
1.20— 1.15
>30
1.15— 1.10
注:轮灌渠道不考虑加大流量;抽水灌区干渠的加大流量按备用机组的抽水能力而定。
二、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
确定以后,就可据此设计渠道的纵横断面。 设计流量是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渠道过水断 面尺寸的主要依据。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应 除了满足渠道的输水、配水要求外,还应满 足渠床稳定条件,包括纵向稳定和平面稳定 两个方面。
x m
hh
x
(3)渠道的边坡系数:渠道的边坡系数m是渠道边坡倾斜程 度的指标,其值等于边坡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和在垂直方向 投影长度的比值。m值的大小关系到渠坡的稳定,要根据渠床 土壤质地和渠道深度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数值。矩形断面的边坡 系数m等于零。大型渠道的边坡系数应通过土工试验和稳定分析 确定。当挖方深度大于5m,渠中水深大于3m时,应进行渠道土 壤稳定性分析,从而确定边坡系数值。若挖方小于5m,水深小 于3m,这时挖方渠道的边坡系数可参考已成灌区经验数据确定。 如果填方渠道的填方高度大于3m时,边坡系数应通过水工试验 和稳定性分析确定。
(2) 渠道加大流量的确定:加大流量是考虑到灌区管理运用中可 能出现规划设计未能预料到的变化(如种植比例变化、扩大灌溉 面积,稀遇的干旱气候等)和短时加大输水的要求,在设计时要 注意留有余地。同时,渠道加大流量也是设计堤顶高程的依据。 即:
堤顶高程 = 渠道加大流量水位+堤顶超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