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合集下载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1篇)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1篇)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1篇)水浒传读后感 1《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

《水浒传》是明朝时的著名大作家施耐庵的杰作。

故事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英雄好汉:比如花和钻石皇朝首页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小钻石皇朝首页李广花荣等……《水浒传》的人物很有特色,但书中体现的忠和义二字令我的印象更是深刻。

忠字,就是对人民和国家的忠心。

义字就是《钻石皇朝首页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那样为人们赴汤蹈火,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住其他人的性命,这种品德令我敬佩。

在《水浒传》中,我最敬佩的一位人物那就是——武松。

武松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虎,为他自己赢得了都头的职位。

我觉得他是个勇钻石皇朝首页敢,有英雄气概的.人。

记得还有一次,他杀了蒋门神和张都监还有张团练十钻石皇朝首页几口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自己的鲜血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这一段,我看出了武松敢作敢当的好品质。

《水浒传》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最后的第三十四回——英雄聚义排座位。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大家举起“替天行道”的旗子,大家将位排毕,钻石皇朝首页入座。

《水浒传》作为一部经久不息、广为流传的名著,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作者:叶信磊水浒传读后感 2《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崇拜于鲁智深这位英雄好汉,虽然有时他有些粗蛮,可是他有时也非常仗义。

俗话说得好“路见不平一声吼,开出手时就出手”鲁智深是一位英勇的提辖官,他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喜欢打抱不平。

在金氏父女一章说道在金氏父女遇难时,鲁智深挺身相救,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使得人人敬佩。

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学习他们正义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弘扬一百零八位好汉嫉恶如仇的同时,也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关于英雄豪杰的书。

这本书就是四大名著的. 水浒传。

这本书讲的是一百零八个好汉因走投无路而上了水泊梁山的故事。

读《水浒传》的感悟(精选12篇)

读《水浒传》的感悟(精选12篇)

读《水浒传》的感悟(精选12篇)读《水浒传》的感悟篇1在假期中,我看了《水浒传》这本书,这本书写了很多传奇故事,鲜明生动的人物现象,描述了北宋时期一幕幕鲜活的社会生活。

在奸臣当道、贪官横行的北宋一百零八名好汉先后聚义于水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屡败官军,闹得轰轰烈烈,惊心动魄。

其中我最喜欢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因为花和尚鲁智深的力气很大。

有一次,鲁智深和刚认识的邻居张三、李四两个人正在说话,突然听到有乌鸦在叫,出门一看,有棵杨柳树,上面有个乌鸦巢。

张三说:“我回家拿梯子,把乌鸦巢拿下来。

”鲁智深说:“不用了,我把树拔下来。

”张三和李四都不信。

只见鲁智深右手揽住树干,身子一倾,左手把住一根分枝,双臂青筋暴起,腰颈一使劲,将杨柳连根拔起,张三李四目瞪口呆。

从此,张三和李四对鲁智深心服口服。

《水浒传》写得真是太有趣,希望小朋友们有时间都看看这本书。

读《水浒传》的感悟篇2《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

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蛮,还长得有些鲁莽的鲁智深等等,这些英勇的人都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

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

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克上,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

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知道山上真有虎,等一下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

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

读《水浒传》有感8篇

读《水浒传》有感8篇

读《水浒传》有感篇1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好书。

《水浒传》是—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

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

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

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

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起。

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

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副粗鲁,野蛮。

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面。

读《水浒传》有感篇2《水浒传》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名著,记叙了梁山泊好汉的一段传奇,写出了梁山泊好汉的人生百味。

《水浒传》的心得感悟(优秀8篇)

《水浒传》的心得感悟(优秀8篇)

《水浒传》的心得感悟(优秀8篇)《水浒传》的心得感悟篇1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述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分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此刻我来品一品他吧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

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

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

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

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

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

他对梁山的事业有必须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景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

他自我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必须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必须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

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

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

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

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

读水浒传读书感悟(精选12篇)

读水浒传读书感悟(精选12篇)

读水浒传读书感悟(精选12篇)读水浒传读书感悟篇1所谓“土匪想要当好土匪,就是为了有一天不当土匪”,梁上好汉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聚在梁山之上,终归是不行的,所以就得付诸行动,他们的本领,颠覆朝廷,自己掌握,毕竟是不行的,但激一激朝廷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也不是势单力薄,各色人物的本领也不容小觑,好汉们最后都为朝廷而用,都谋得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北宋末年,朝廷一方面向外屈膝,缴纳岁贡,而一方面穷凶极恶,压榨百姓。

特别是高俅那厮发迹以后,更是奸臣当道,名不聊生,这才官逼民反,使得那一百单八的好汉齐聚水泊梁山,揭竿而起,对抗朝廷。

是什么引得好汉们被逼的上了梁山呢?首当其冲的便是那奸佞昏官无端扣上的罪名,不然谁放着好好地官不做,美滋滋的小日子不过,而走上梁山,涉险对抗朝廷呢?而这些平白无故的罪名,不是那些昏官胆小怕事,便是那些奸佞滥用私权。

在水浒传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女子也是豪杰们被逼上梁山的一大原因,而水浒传中的女子,不是阎婆惜潘金莲这般杨花水性,便是孙二娘扈三娘那般粗鲁野蛮。

可是,有些罪名也不是空穴来风,水浒中,那些个人物的重情义,冲动莽反倒害了自己,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时冲动杀了人,正好让那些奸佞有了借口。

水浒,前部分给人的感觉是“苦痛后,前景一片光明”而中部也是顺风顺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光明历程,可是到了后端,并不像西游记那般,终于“苦媳妇熬成了婆”,各自修成正果。

而*却突然转了个大弯,整个就变成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苦滋味儿,可是,为甚,本来前景大好一片,结局却这般?所谓“土匪想要当好土匪,就是为了有一天不当土匪”,梁上好汉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聚在梁山之上,终归是不行的,所以就得付诸行动,他们的本领,颠覆朝廷,自己掌握,毕竟是不行的,但激一激朝廷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也不是势单力薄,各色人物的本领也不容小觑,好汉们最后都为朝廷而用,都谋得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读水浒传阅读心得感悟6篇

读水浒传阅读心得感悟6篇

读水浒传阅读心得感悟6篇读水浒传阅读心得感悟 (1) 最近,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它讲述了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结束的事,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出悲剧。

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因怒杀阎婆惜而逼上梁山。

他不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为什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呢?这是因为他有领导才能,而且为人乐善好施,意气深重,是妇孺皆知的“及时雨”。

但梁山上有领导才能的人有很多,为何只有宋江才能担此重任呢?我想是因为后者。

例如柴进和宋江对待武松的不同态度,柴进是把武松当成看火的,而宋江却始终把武松当兄弟看待,宋江有此二胜,众人有此二败,他焉能不坐第一把交椅?但宋江的愚忠,却让我对他的敬佩大打折扣。

他的愚忠,害死了七十二位兄弟,七十二位好汉顷刻间变为七十二个冤魂,断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

他应该意识到,朝廷在招降他们之后,都没让他们进京,就把他们派去征讨反贼,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渔翁之利呀!吴用、林冲等人曾屡次劝阻,可他就是不听,他的固执,酿出一场悲剧,害死了自己,也害了众英雄。

但不管怎么说,《水浒传》这部书总体还是不错的。

读水浒传阅读心得感悟 (2)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暑假里,书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

我们在暑假里,总要读几本书来陶冶情操。

这不,我今天就初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这本书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线索,表现了一群不堪欺压的好汉们聚义梁山,直至招安失败的全过程。

从这部经典的农民起义小说中,我被梁山好汉的正义凛然和他们情同手足的义气所深深感动。

《水浒传》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好汉。

比如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的鲁智深、李逵;待人诚恳、正气凛然的宋江、卢俊义;勇猛异常、武功高强的关胜、董平等。

他们豪爽无比、气度非凡,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

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花和尚鲁智深,他急中生智,粗中有细。

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就在这大祸临头之际,他一面说:“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

”一面大踏步地走了。

假如是我,我一定会傻站在原地,哑口无言地等待。

《水浒传》读书心得感悟8篇

《水浒传》读书心得感悟8篇

《水浒传》读书心得感悟8篇《水浒传》读书心得感悟 (1) 看完了水浒传,我认为这书有三个特点。

第一,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零八单将。

里面的每个人物都革新鲜明,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智多星吴用文武双全、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一百零八星。

可如果要是真这样写,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

《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奉招破大辽到微宗皇帝梦游梁山伯,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众多。

可作者在写作方面,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由不得你不继续往下看。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仿佛自己已经到了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到了梁山泊,随着英雄好汉们笑闹天下。

第三,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

作者对当时民不聊生、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表现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巧妙的用故事叙述的方式,将一段历史娓娓道来。

大家想,如果国家太平、人民生活舒适;如果徽宗皇帝向唐明皇一样,那么怎么会有数万好汉奋勇起义?但有一点我不明白,宋江为什么不推翻宋朝,自己做皇帝。

而要投降宋朝,做宋朝的奴才。

不明白!不明白!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和政府腐败的历史书。

《水浒传》揭露了古代的政治强权和社会腐败,我们可以以史为镜,联系现代的社会,警惕出现压榨劳动人民的现象出现。

《水浒传》读书心得感悟 (2)《水浒》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其生平事迹诸书载述很少,传说亦颇参差,明·王道生为之撰《墓志铭》时说他是苏州人。

后迁淮安;元·至顺年间进士,卒于洪武初年,卒年约75岁。

诸籍俱云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

他出生在民族压迫强烈时期,况是“南人”,能够考取进士可见其学养渊博。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5篇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5篇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5篇《水浒传》读后感1初读水浒传,觉得里面的故事有点荒唐。

好汉林冲被奸佞诬陷却无处伸冤;曹盖等人在绿林打劫的却被称为好汉;英雄鲁智深行侠仗义却落得个落荒逃跑的命运;粗莽汉李逵这种滥杀无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汉本以占山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顶对抗,为何还要替朝廷出力,导致最后梁山落了个凄凉的结局……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庵为何要这样落笔。

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得吸引,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得读完水浒传,读到第三遍时,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读完水浒传,我才明白了其中的“荒唐”。

这些荒唐,是当时那个朝纲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造成的。

正是朝廷腐败、徽宗昏庸、小人当道,才有了好汉林冲被高衙内和好友设计陷害,流放路上受尽折磨,几次三番地遇险,差点丢了性命;正是当时社会民不聊生,老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才有人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抢劫官府、富商,并受到尊重;正是那个社会朝廷力量日益变弱,遭遇内忧外患的局面,才有各地好汉揭竿而起、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

不过也正是那个社会,那个社会的忠君报国的主流思想,才导致了宋江掌权后,要把梁山这艘船驶向朝廷,像皇帝靠岸。

但是那个奸佞当道的朝廷、昏庸无能的皇帝却不是梁山的港湾,所以,梁山最终被小人所灭,真是呜呼哀哉!悲哉!《水浒传》读后感2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它表现了北宋徽宗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被逼上梁山,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号除暴安良起义的故事。

但可惜,他们只反权奸不反皇上和朝廷。

宋江,虽是头领,却不顾众人反对,最后受朝廷招安。

一百零八位好汉最后惨死的惨死,归隐的归隐,出家的出家。

读完整本书,带给我最多的心情,应该是悲痛和愤懑。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什么事情,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

是啊,不正确的选择让昔日威风凛凛的梁山泊毁于一旦。

设想,如果当初宋江没有错误地决定受朝廷招安,而是继续做着除暴安良的事业,虽然去除不了草莽的名声,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结局会不会这样悲惨呢?《水浒传》这本书,其实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水浒传有感
众所周知《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 其作者是明朝时期的施耐庵.
毛泽东曾经指出"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 做反面教材使人民知道投降派.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 所以大军一到便受了招安, 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 替天行道' 的强盗去了, 终于是奴才".
农民起义从根本上说来是反对包括皇帝在内的整个阶级. 从陈胜, 吴广到太平天国每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都要求打破整个阶级的国家机器, 打破封建剥削制度, 即便是经过《水浒》竭力歪曲的梁山泊起义.在晁盖,吴用,阮氏兄弟上山的时候, 他们对整个反动阶级统治机构和整个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 也是仇恨. 劳动人民三阮不就揭露"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弹便害百姓"吗他们反对科举向往"论称分金银,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生活,多少表现了农民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这部书竭力歌颂的是宋江,他在很长时间里是"押司". 而晁盖,吴用和阮氏三兄弟早已做出一翻轰轰烈烈的事业. 例如: 智去生辰纲, 火并王伦等.
宋江对晁盖他们的这些活动怎么看呢他一听说就马上认为是大逆不道,说是"于法度上且饶不得". 后来没办法杀了阎婆惜做了逃犯,不肯接受晁盖的救援,说什么"随顺"了晁盖便是上逆天理, 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义的人.到了江州宋江害怕朝廷问罪, 无处安身才逼不得已上了梁山.
宋江之所以投靠梁山不是参加革命的起点而是更阴险地进行xx 运动的开始.
其他不用多说就说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事," 聚义"和"忠义"看来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是代表着是革命还是投降两条路线." 忠"于谁就是要忠于宋王朝,忠于天子,忠于整个阶级.
《水浒》是歌颂宋江的, 因此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作品.
作者为了歌颂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作为反衬表现, 然而在作者的歌颂声中,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一点的,在革命队伍中一旦投降主义路线占了统治地位, 他们就会用尽手中的权利并强制执行投降主义路线
由此可见梁山农民起义那么快就失败, 从根本上说来首先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造成的,而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恶果. 农民主义的局限性和农民起义的缺点当然是有的,但是阶级局限和阶级投降不能混为一谈.失败了的农民起义, 英雄们远远值得我们歌颂, 而投降主义路线的头目们却逃脱不了深重的历史罪责.
从上面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叛徒,大内奸,大投降派宋江的面目和他们的投降主义路线的罪恶.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

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

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

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

武松、林冲、卢俊义三人都武艺高强,是梁山第一等好汉,三人都受过官府的陷害,被充过军,而武松和林冲、卢俊义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林冲、卢俊义在充军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摆布,忍气吞声,有时还向差人乞怜哀告。

两人又都是受骗被捆在树上低头受死。

武松则相反,第一次充军孟州,一路上反而是两个差人服侍他。

二次充军恩州,押解他的两个差人被人收买,再加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合谋在半路上害死他,四个带刀的凶手,对付他一个带枷的犯人,反被他轻而易举地给收拾了。

他还不解恨,一口气奔回孟州,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恶气。

林冲、卢俊义不是武艺不精,原因在于,他们一个是北京首富,一个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满,重振家声。

两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怀怒未发,忍一口气。

而武松,无家室之累,久走************ ,养成强悍的性格,无所顾忌,也就无所畏惧,加上他受欺被诬,不断被人暗算,所以报复心强,手段也狠。

林冲、卢俊义和武松,表现截然不同,但他们二人也有些不同,林冲的反抗性还较卢俊义为强。

又如鲁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们都是性情刚直,好打不平,不畏
************ ,不避危难; 但他们又各有其特点,鲁智深是军官出身,阅历较深,富有正义感,痛恶社会的不平,他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

拳打
镇关西,没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这样便脱身而去了。

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几个泼皮要算计他,故意跪在粪窖边不起来,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没等泼皮上身,一脚一个把两个为头的踢到粪坑里去了。

这些都说明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武松性情刚强,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

在行动上有时表现得粗鲁蛮横,象是有意的寻衅生事,如快活林对蒋门神; 有时是装出假象迷惑与麻痹对手,如十字坡对孙二娘。

他为了替兄报仇,考虑
得极为周密,从调查情况入手,到杀嫂逼取口供,杀西门庆,自首县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

这又说明他很有心计。

而李逵则和两人大不相同,憨直、刚强、粗心、大胆,极忠于梁山事业,反抗性最强,打起仗来,赤膊上阵,勇猛无比。

他是个真正的粗人,一味蛮干,不计后果,又有几分天真,好管闲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夺鱼和张顺撕打,被张顺骗到水里,淹得他两眼发白; 去蓟州搬取公孙胜,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惩治; 斧劈罗真人,被真人罚到蓟州大牢里受苦; 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了性命。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和细致。

《水浒传》对这些英雄人物个性特点的描绘,真正作到毫发不失,这就更加强了这些形象的动人力量。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

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

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

《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

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

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

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

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

《水浒传》的叙事,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而又绘声绘色,鲜明生动。

“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写得极
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

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

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所谓“人有其性情。

……人有其声口。

”如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
了鸟位。

”象大宋皇帝、小宋
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鲁迅曾经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