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构成
群落生态学PPP文档(最全版)

4、群落的基本特征
(4)、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 态结构、营养结构。
(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 动态、演替与演化。
(6)、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 特定的生境。
(7)、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 确的边界。
(8)、不同物种在群落中作用不同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种类组成性质 分析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4.频度:某个物种在 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 率。频度=某种出现的 样方数/样方总数 ×100%
Raukiaer定律:A>B>C≦D<E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 种以及交错区的特有种;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 够通过迁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 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地隐蔽条件。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 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
开放型
边界模糊,渐进 物种间少或没有集合 协同进化不普遍或不明确
丰度
丰度
地理范围 地理范围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ecotone)(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 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 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效应。
关键种
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 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 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 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 种。关键种可以是顶极 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 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 重大影响的物种。 。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1)选择样地时应考虑动物体型大小、活动 方式,例如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选择样地 一般是在林下或落叶等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 方。
(2)工具:在野外采集中型土壤动物时,需
使用吸虫器,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主要使 用筛子和镊子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栏目 导引
竞争
寄生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特别提醒
(1)不能将竞争与种内斗争混淆,竞争只适 用于种间关系。 (2)不能将寄生与腐生混淆,寄生生物依赖 于某一宿主,其营养物质来源于活体生物;
腐生生物不依赖于活体生物,其营养物质来
源于动物遗体、排泄物、植物残枝败叶或自 然环境中的有机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D.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解析:选B。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
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结构是指各种生物 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在竹林中,竹子 的底层有草本植物和少许的灌木,这就是群 落的垂直结构。种群的增长随种群密度的不
同而不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
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 同的生物种群。多数情况下群落内各个种群 常常呈现局部范围内的片状分布。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生态位
(1)特点
①一般地说,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生物种群之 间竞争激烈,如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之间、食 性相同的动物之间的生态位完全重叠,竞争 尤为激烈。
②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
时,表示M、N的食物重叠程度越大,物种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

现在是14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
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食物的性质分:
种间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关系(即食物关
系)上,也表现在生存空间及其他方面的相互依 赖,相互上,如竞争及各种共生现象。
现在是10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种间关系的意义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把群落中各种生物联系
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生命之网。群落中的
物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现在是11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3、冗余种:从群落中被去除时,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取
代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并非真正的“多 余”。
现在是8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1、季节演替(seasonal succession) 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主要是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 叫季节演替。
动物食性的特化程度: 表示动物取食的食物种类的多少。取食
食物种类越少(狭食性动物stenophagous), 其特化的程度就越高;取食的食物种类越多 (广食性动物euryphagous),食物的特化程度
就越不明显。
现在是19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其对生活条件和种间食物竞争的 适应,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2) 被食者的保护适应 机械保护:体表长刺、棘、毛等,乌贼的烟幕, 电鳐放电等; 化学保护:分泌毒素,例如许多海洋鱼类; 保护色:透明(水母类)、变色(适应环境,比目鱼)、 隐蔽色(与环境相同)、警戒色(热带毒鱼); 拟态:体形与体色模仿环境和天敌; 假死:海参排脏、蟹类自切等。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的各种生物种群。
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赖。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是由各种不同物种所组成的。
这些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2. 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内的各种非生物要素如水、土壤、气候等,被称为环境因子。
这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着各个物种的生存和活动。
太阳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其他物种使用。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1. 生境提供:生态系统为生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对于环境因子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适合树木和森林动物的生存,而湿地生态系统则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
2. 物种相互作用:在生物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
例如,食物链中的食物关系使得生物群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适应性强的物种可以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整个生物群落的平衡。
3.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依赖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外部压力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4.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通过作为碳汇调节气候。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同时,森林等生态系统还能够保持水源,缓解洪涝和干旱问题。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保护与恢复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单位面积
D=(S-1)/lnA
Margalef指数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样性指中的比例
第三篇 群落生态学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1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2 群落结构 §3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1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community):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 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 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 种群的集合称群落。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最大物种的盖度的百分比。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比。 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点全 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体积:胸高断面积、树高、形数(可查获)三者的乘积。
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 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 对基盖度)。 综合优势比: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 和重量比中取任意二项求其平均值,再乘100%。
种的多样性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单位。
群落包括各种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主要由物种组成、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物种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决定。
群落的组成:群落由多种不同的物种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是群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不同植物的存在产生了不同的植物群落,比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动物是群落中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动物的存在可以反映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态位等。
微生物是群落中微小但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参与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反映了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数量的分布。
群落的结构包括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比例、密度和分布等特征。
物种数量的分布通常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即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
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存在的物种的种类数量,物种均匀度指的是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均匀程度。
群落结构还与物种之间的空间竞争、资源利用、共生关系等因素相关。
群落的相互关系:群落中的生物种类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其中包括竞争、共生、捕食、掠食等。
竞争是物种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过程,包括光、水、营养物质、空间等。
共生是指两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如植物的根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的共生关系。
捕食是指一个物种捕食另一个物种以获取能量和养分,如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关系。
掠食是指强者捕食弱者的关系,如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主要由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互关系等因素决定。
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因为物种多样性可以减少一些物种灭绝对整个群落的影响。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群落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物种组成和群体结构。
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表现,研究群落能够揭示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一、群落的组成1.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较高的物种丰富度表示群落中存在更多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和生态位等。
高物种丰富度能够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2.物种均匀度物种均匀度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丰度是否均衡。
在均匀度较高的群落中,各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资源分配相对平均,物种间的竞争较小。
物种均匀度的高低会影响群落的竞争关系和物种多样性。
3.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内各个物种的丰度和多样性程度的综合指标。
物种多样性既包括的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也包括物种之间的相对数量分布(物种均匀度)。
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能够更好地响应环境变化。
二、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指的是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组织形式和关系网络。
群落的结构包括生物量结构、种间关系、物种组合和空间格局等。
1.生物量结构生物量结构反映了群落内各个物种数量和体积的相对大小。
在一个群落中,物种的生物量通常呈指数分布,少数物种占据大部分的生物量。
这些物种被称为优势种,它们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常见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关系、捕食-被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种间关系决定了群落内物种的分布和相对丰度,进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3.物种组合物种组合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协同或排斥关系,常常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物种组合反映了群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稳定性。
合适的物种组合能够提高群落的生态位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空间格局空间格局是指群落内各个物种的空间分布形式。
常见的空间格局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聚集分布等。
生物群落的名词解释

生物群落的名词解释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生物集合体。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位,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个体。
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之间彼此依存,通过相互作用维持整个群落的生态平衡。
一个生物群落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它们根据其功能和环境需求在群落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和角色。
例如,植物在生物群落中担任着固定土壤、提供氧气和食物等功能。
而动物则可能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的是食草动物、有的是肉食动物,有的是食腐动物。
微生物则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维持土壤健康等。
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演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形成。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由于气候湿润,植物生长茂盛,这里的生物群落将以大型树木为主。
而在荒漠地区,干燥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壤会导致生物群落以低矮的耐旱植物为主。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其中,最常见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物种通过捕食其他物种获取能量的关系。
例如,草被是草食性动物的食物,而草食性动物则成为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食物链之间相互交织构成了食物网,反映了物种之间更为复杂的相互关系。
除了食物关系之外,生物群落中的物种还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相互作用,例如共生和竞争。
共生是指两个物种从彼此的关系中获益的情况。
例如,蜜蜂从花朵中采集花蜜,同时帮助其传播花粉,从而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生。
竞争则是生物群落中的常见现象,物种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进行竞争。
这种竞争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或迁徙,从而改变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生物群落对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能够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能够控制害虫数量、帮助维持水循环和风化作用、净化空气等。
此外,生物群落还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它们以其独特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学习目标:
1、简述生物群落的概念含义。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常见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5、举例说出群落的主要类型。
6、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含义。
课前导学: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生态学上同一内、占据一定_____________的相互之间
有或联系的各种____________的集合。
二、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数目的多少。
三、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 ____ 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 ____ 相互 ____ 。
如:豆科植物和___________;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菌。
2、竞争: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__________而产生的相互妨碍作用的现象。
如:牛和羊,稻田里的水稻和____________。
3、捕食:一种生物________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如:羊吃 ___,狼吃鹿。
4、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利用的物质为 ___并对宿主造成 _____的现象。
(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病毒;绦虫和猪。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群落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垂直结构
⑴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的现象。
⑵分层
Ⅰ.森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植物的分层通常与 ___ ___有关。
Ⅱ.栖息在森林中的鸟类与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它们的分层主要与___ _______有关。
2、水平结构
⑴水平结构的概念:群落水平结构是指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____ 或_________。
它是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引起。
⑵水平结构的特征: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
⑶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 ___ ___ _中,在时间、空间上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
___ ___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一般说生态位相互重叠的生物种群之间竞争___ 。
3、群落结构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生态位的分化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的基础,提高了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质疑探究1: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例题精讲
1.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2.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布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反馈矫正:
1.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2.为了除去对农作物有害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到下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C期间,两种群之间呈共生关系。
D.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和B期间发生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无关
3.下列情形中,两种生物种群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 )
A.一个种群比另一个种群大的多 B.一个种群以另一个种群为食
C.两个种群生活在相同空间 D.两个种群的生态位相互重叠
4.在一片栎树林中,从10m以上的林冠层到1m左右的林下,有林鸽、青山雀、大山雀、乌鸫等多种鸟类生活。
鸟类在林中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这些鸟类的生活习性不同 B.各种鸟类争夺同一生活空间
C.鸟类对林中光照条件的要求不同 D.植物的分层现象导致鸟类垂直分布
5.在一片生长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在树冠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区别。
这表明群落()A.有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等特征 B.有对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内部有直接或间接地营养关系
6.下列各项能表明池塘中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的是()A.鲢鱼、鳙鱼生活在水上层,草鱼在水中层,青鱼生活在底层
B.池塘群落中的动物在底层生活,植物在上层生活
C.池塘群落中根本没有垂直结构
D.生活于池塘中的水草高矮呈现参差不齐
迁移创新:
1.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和枯草杆菌,过几天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天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都是以枯草杆菌为食的。
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 ____,两种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__ _______。
(2)A和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 _____和_______ 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前导学:
一、时间空间直接间接生物种群
二、物种
三、
1.两个种群依赖得益根瘤菌肠道中某些
2.同一资源稗草
3.取食草
4.营养危害
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四、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1.⑴分层⑵Ⅰ阳光Ⅱ食物和栖息场所
2.⑴格局片状分布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
⑵镶嵌性
⑶自然生态系统种群激烈
3.自然选择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利用环境资源
质疑讨论:
1.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时,由于资源和空间都有限,所以都显“J”型增长曲线。
混合培养两种草履虫时,双小核草履虫竞争中占优势,大草履虫逐渐被淘汰。
例题精讲:
1.D 2.A 3.D
反馈矫正:
1.B 2.B 3.D 4.D 5.C 6.A
迁移创新:
1.(1)捕食竞争
(2)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
(3)草履虫捕食枯草杆菌,草履虫繁殖,枯草杆菌数量下降
(4)两种草履虫竞争,双小核草履虫竞争中占优势,大草履虫逐渐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