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苇花如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瓦房庄乡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瓦房庄乡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瓦房庄乡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18题。

[来源: /]泥泞迟子建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

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

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

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突破练 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阅读)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突破练 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阅读)

专项对点突破练十三立足全局意识,分解要点概括题(2020·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从自卑亭往上走王跃文①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自卑”二字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

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②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院门联。

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

湘人的狂傲,似乎不屑掩饰。

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乎湘人真是自大。

③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

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籍贯本无详考,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

不管是孔门圣经《论语》,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里面写到的这位狂人都可敬可爱。

他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

这位狂士孤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奥典尊为神仙。

④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

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不甘于林泉寂寞,而是抱负鸿鹄青云之志。

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源。

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

一座文脉千年不绝的书院,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

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

晚清与岳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焘,他们身上无不带有狂狷之风。

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用行舍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

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扮隐士。

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从遍天下。

⑤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

肖复兴《杏花如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肖复兴《杏花如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肖复兴《杏花如雪》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

(17分)杏花如雪 肖复兴(1)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

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

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

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

汽车把树拉来,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

正是春天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的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2)几乎每天下楼,我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

彼此寒暄之后,渐渐熟络了起来。

我问她们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

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

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候,便好奇地请教她们娘儿俩。

(3)母亲很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

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

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

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4)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5)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

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

(6)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像是女孩的父亲,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7)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8)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

(9)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

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

孩子她爸爸说到沈阳住,我就对孩子他爸爸说,这些年,你做生意挣了钱,不差这点儿钱,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满足老太太的愿望吧!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文字版,有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文字版,有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统编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2分,共6分)[甲]体育家庭作业本是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好事,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见还有许多_____(阻碍、妨碍)需要破除。

[乙]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biàn bié)出来。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丙]我还顺着人们远跳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 lì)在蓝天下面。

[丁]自然界某些转眼就______(消逝、消失)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1)根据上面[乙]、[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biàn bié)______________ ②(chù li)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上面[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2分)①演绎( ) ②龟裂( )(3)从[甲]、[丁]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人[甲]、[丁]两段文字的空缺处。

(2分)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6分)(1)_______________,如闻泣幽咽。

(杜甫《石壕吏》)(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

(《蒹葭》)(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芦苇花的精魂》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芦苇花的精魂》练习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

(共18分)芦苇花的精魂扶云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

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

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

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

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

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

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

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

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

”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

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

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

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查干的作品 专练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查干的作品 专练

查干作品专练雪落北方查干①辽阔的北方,是雪的故乡。

北方,因雪浩瀚而圣洁。

毛泽东有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对于下雪的北方而言,极有概括性,也具画面感。

有雪的北方大地,确如诗里所说:雪飘万里,白茫茫的一片。

在我的童年,我的故乡,无雪非冬天,无雪便不可思议。

一到冬天,故乡大地只有一种颜色:纯粹的白。

习惯了绿色的双眼,对于这一大片冷冽的白色,并不隔膜,而且感到与绿色同样的喜爱,这便是北方人的性格与品质。

②北方的雪,像一位微醉的牧羊人,身穿白色羊皮袄,手持羊皮酒壶,在草原上摇晃着行走,有目的无目的地行走。

降雪之前的北方天空,十分安详,就那么一大片地蓝着。

而由晴转阴,极为迅速,摆出默然不语的沉闷样子。

这时的风是偷懒的,悄没声息地钻入乱草堆里,呼呼大睡。

而地面上的水气,却悄悄然飘向天空,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水滴或冰点,往下坠落。

有时轻扬,有时飘摇,美态十足。

③听牧羊人说:雪,是北方草原的一张暖被,覆盖之处,都是温暖的梦乡。

的确,潇洒着飘来的空中精灵,情盖草地,一展即千里,使干旱的冬日草棵,饮得雪水,重展生机。

这是牛马羊驼的福气。

由雪滋润的草根,多了几分甘甜与滋养,露出地面的部分,就有了青草的芬芳和几分嚼头。

吃得羊儿、牛儿、马儿、驼儿欢喜十分。

它们拱着雪,啃着草尖的幸福样儿,看了让人动容。

就连野兔们,一蹦一跳,剪着双耳撒欢的样子,足使你享受生命饱食之后的欢乐气息。

厚厚的雪被,使草叶免受干旱与寒气的死亡威胁,温暖过冬,去迎春风。

这是上苍赐予北方草原的特殊关照。

④铺展雪被的北方草地,洁白一片,无边无际,一望让人惊讶不已。

那些远山和近岭,淖尔和枳芨滩,不分彼此,一律白盔白甲,静默在那里,在阳光温煦的照耀下,闪着柔和的光芒。

只有那两行勒勒车印,伸向遥远的天边,似两行蒙古文的祝酒词,辉映着碧空。

而那一行梅花蹄印,是牧羊犬留下的,它紧追勒勒车,在雪地上玩着花样。

这个时候,蒙古包青蓝色的炊烟,缭绕着上升,似是情人手中的哈达,招摇于长天。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9课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9课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9课课后练习(含解析)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9课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公瑾(jǐn)哺育(bǔ)雄姿(zī)羽扇纶巾(lún)B. 投掷(zhèn)贮存(zhù)绦虫(tāo)廊腰缦回(m àn)C. 故垒(lěi)还酹(lèi)露骨(lù)鼎铛玉石(ch ēng)D. 模范(mó)散漫(sǎn)华发(huá)尽态极妍(yán)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B.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同“花”,花白C.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①烽火扬州路(道路)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代精锐的部队)B. 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有才能)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C. ①卷起千堆雪(雪花)②神鸦社鼓(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D. ①元嘉草草(仓促行事)②酹江月(古代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祭神)4. 下列句子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句是()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 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楚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 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承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 “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黄昏时分桐叶簌簌,秋雨滴滴,无边细雨,丝丝如愁。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 (shuò) 蛮横. (hèng) 连翘. (qiáo) 怒不可遏. (è)B.眼眶. (kuàng) 绚.丽(xùn) 归省.(xǐng) 风雪载.途(zǎi)C.襁.褓(qiáng) 俯瞰.(gǎn) 飘渺.(miǎo) 强.词夺理(qiáng)D.狩.猎(shòu) 缄.默(jiān) 瞭.望(liào) 挑.拨离间(tiǎ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怜悯簌簌消失匿迹行将就木B.徘徊斡旋推推搡搡戛然而止C.虔诚箫条不修边幅人情事故D.怅惘霓裳纷至踏来目炫神迷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离开故乡已多年,记忆中的老井老树依然在梦里萦绕着,无时无刻....地在滋润着我干涸的思维。

B.王老师性格温和,待人真诚,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可数....。

4. 经典诗文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5)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是一个人品德和能力养成的三个来源。

②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

③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

④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苇花如雪
查干
①家乡有苇湖,规模可观,风来摆动出一片风景。

我们称其为:胡鲁斯台淖尔。

胡鲁斯台,蒙古语:芦苇。

淖尔:湖泊。

那时的家乡,生态环境可圈可点,不仅有河水精神着,有湿地兴旺着,还有星罗棋布的水泡子镶嵌在那里。

水生植物,到处游动,而且葳蕤。

其中芦苇是我最喜爱的一种禾草。

一打春,它便急着往上蹿,头尖尖的,像箭镞。

由浅黄变浓绿,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有点魔幻意味。

②芦苇入诗,自古有之。

最早见于《诗经•秦风•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

而芦苇被人曲解,始于明代大学问家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从此,这两种无辜植物,便成为轻薄、空洞、无知的代名词。

这种偏见,经过岁月沉淀,很多东西早已真相大白,然而,习惯性的用法仍继续延伸。

③自古至今,芦苇浑身是宝,为人类造的福,恐怕一言两语是说不尽的。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无一不入药。

芦茎编织的工艺品和生活制品,是农家之爱。

它的根,我挖过,并非浅,而是把泥土抓得牢牢的。

所谓“头重脚轻根底浅”,只是视觉上的偏差而已。

解老夫子一次信口开河,竟使它蒙羞至今,令人扼腕。

④在童年的家乡,芦苇是常见植物。

比较集中的,就属胡鲁斯台淖尔这一处。

春夏季节,浓绿如毡,浩荡一片。

尤其那微风中的千层摆动,真是婀娜到了极致。

秋冬季节,家乡的芦花,色若初降的白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仙气十足。

一旦风起,无垠的苇波,推波助澜,浩然荡远。

尤其令人感喟的是,当芦叶枯萎落尽之时,芦杆依然挺立不倒,撑得芦花昂扬如旗,激活四野。

⑤在芦苇的旺盛期,飞禽、昆虫,以及蛙类,都得益于它的庇护与滋养。

尤其在宁静的月明之夜,此起彼伏的蛙声,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美妙的。

它使你不由联想,婴儿求乳时的嘤嘤之声。

⑥穷乡僻壤的贫寒人家,火炕上所铺的席子就是用芦苇编织成的。

我的母亲,就是一位编织能手,她能编织出极美的图案。

母亲说,芦苇这种野草,颇通人性。

你怎么想,它就怎么来,顺手又顺心。

芦苇割下来之后,立即剖开,就比较容易编织。

时日一长,则需要用水泡软。

母亲用它编织席子,真是得心应手,速度也快。

一张炕席,用不了两天,便编织完成,还不误做饭、烧水、喂猪之类家务活儿。

编织完毕,需要晾干,用旧布块擦拭干净,便可铺
炕。

新鲜芦苇那浸人心脾的清香,唯有梦中才可独享。

⑦在冬日彻骨的寒风中,芦苇还能为我们抵挡风雪,胜似暖衣或者棉被。

在秋末冬初之时,将割来的芦苇捆成一人粗的捆子,一捆紧挨一捆地埋入房子外围挖开的坑道里,再用红柳条将它们绑定,暖围子便成了。

再凛冽的风雪,也吹不透它。

下雪之后,将雪堆在围子后边,又多了一层屏障。

如此,不但家里暖和,连院子里的牛马羊、猪狗鸡,都可以暖暖地过冬了。

⑧童年的我,就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有一种发小般的亲密感浸于其中。

之后,在几十年的漂泊岁月中,无论走到哪里,每当看到芦苇,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乡亲,心就发热。

这种感觉,使我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思念起故乡和白发苍苍的母亲来。

(选自2015年5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76.作者在文中引用《诗经·蒹葭》与解缙的对联分别有什么作用?
77.请简要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

78.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的理由。

79.文中直接写苇花的文字不多,请探究作者以“苇花如雪”为题的意图。

【答案】
76.引用《蒹葭》:说明芦苇入诗古已有之,增强文章的诗意。

引用解缙对联:引出人们对芦苇的偏见,为它无辜遭受曲解而不平和慨叹。

77.以时间为顺序,层次分明;运用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等手法;将浩荡无垠的苇湖美景,与对家乡的深情交融于一体。

78.芦苇全身是宝,有很多实用价值;芦苇滋养鸟类虫蛙,呵护众多的生命;芦苇为人畜抵挡风雪,保暖御寒;芦苇寄托了对故乡与母亲的思念
79.①苇花如雪,是童年生活的剪影,抒写作者对质朴纯净的生态环境的怀念。

②苇花如雪,仙气十足,表达作者对童年家乡美妙风景的喜爱。

③苇花如雪,似母亲的白发,表达作者对母亲及故乡的思念。

④苇花如雪,泽被万物,表达作者对芦苇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⑤苇花如雪,纯洁不染,暗含了作者对芦苇虽遭曲解而不自弃的品格的推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