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结局
农业和家庭手 古代形成,鸦
新中国成立后
在近代一直占
自然经济 工业相结合, 片战争后开始
对农业进行社
统治地位
自给自足
逐渐解体
会主义改造
外国 资本
列强在中国 的企业,带 有掠夺性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 口岸兴起,甲午战 争后日益增多
近代长期占优 新中国接收
势,垄断了重 帝国主义在
工业部门
华企业
官僚 资本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征服 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 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②扩张目标不再以 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③殖民扩张遍 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③国 了基础
民政府采取了有效政策
①日本的侵略和破坏;②美 ①民族资本主义
1937~1949年民
国在“二战”后垄断了中国 不能独立发展;
萎缩 族工业在困境中
市场;③官僚资本的侵蚀和 ②资本主义道路
破产、衰败
打击;④内战的破坏
行不通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经济形态
特征
重难突破
产生、发展
地位
3.形成过程
4.评价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 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 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 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 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 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综合(三)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
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近代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
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
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
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评价:资产阶级各派别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主张上存在差异,如早期维新派和康梁
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和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革命和
实行民主共和制。资产阶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
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
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
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
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 (1)侵略方式:主要从“以 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0世纪 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 三四十 国家是美、日;(2)侵华主 入困境;(3)思想文化:日 年代 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 本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 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民族精神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 (1)侵略方式:政治: 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 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 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19世纪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 末20世 到资本输出为主;(2) 和思想对传统思想形成了巨大 纪初 国家:除英、法、美、 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 俄外,德、日、意加 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 入,尤其是日本曾独 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 霸中国 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公开课优质课】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19世纪90年代——1919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 国的建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推动经济工业化。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末:初步发展 1912—1919年:短暂春天
(19世纪90年代——1919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派和维新 派在改造中国的方法方面有什么区别?
材料训练
材料一 (著《孔子改制考》)特发明孔子 【材料】儒学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 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 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 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 思想家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 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 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足怪。 ——《独秀文存》 。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 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 根据材料,说明陈独秀对儒学的基本立场及原因 根据材料,指出维新派对待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 。 态度?
辛亥革命
陈独秀、蔡元 培、胡适、李 大钊、鲁迅 新文化运动
失败!
(19世纪90年代——1919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推动政治 化。
(19世纪90年代——1919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 的建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物质生活与习俗、近代报刊、交通、通讯发展; 推动社会生活文明化。
(19世纪90年代——1919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启示?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第六单元《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从维新到革命课件 人教版

时间
戊 戌 变 法 代表 措施 性质 结果 启示 意义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
原因 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救中国
促进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教师精讲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深
救 亡 图 存 主 张 变 法
民族危 机加深
加 紧 侵 略 帝 国 主 义
戊戌变法
维新派继续 宣传变法
揭开变法序幕
公车 上书
二、自主学习
P66 A课前预习 维新变法 百日维新
1、康有为 公车上书
2、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君主立宪制 顽固派的反对 民主共和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代表人物
三、探究应用1
导火线 公 车 上 书 维 新 变 法 时间 代表 内容 影响 《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 拒和、迁都、变法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
D、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近代重大事件:
虎门销烟1839年、 鸦片战争1840年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金田起义1851年 洋务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起 甲午战争1894年 《马关条约》1895年 公车上书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辛丑条约》1901年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
△
维新变法主要内容 政治: 精简机构、任用维新人士,百姓上书. 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设立农工商、矿产总局,私人办企业 军事: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 文化:举办新式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八股,开办京师大学堂(1902年) 同洋务派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 点有什么明显不同? 维新变法主张触及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导语:特征概览
阶段 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 表治 现上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导语:特征概览
经济上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 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导语:中国近代史概述
(一)时间:1840年—1949年结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
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二)阶段特征
1、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 屈不挠的斗争。
中山装、剪 辫;三民主 义;新文化 运动;马克 思主义传播
5、国民大 革命
1924~ 国民党一大;国共 1927年 合作;北伐战争
新三民主义
阶段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6、十年 对峙
1927~ 1937年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 征;日本局部侵华
民族资本 主义进一 步发展
毛泽东思想 初步形成
(三)阶段时间和事件
2、中国殖民化程度加深 (1)时间:19世纪末期 (2)历史事件
①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瓜分 狂潮、维新变法; ②经济: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 ③思想: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近代报刊兴起;上海首映电影(1896);电话传 入(1882);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4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

①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 大学堂 文化 立____________ 教育 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方面 ③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④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科举制度 ,废除 改革__________ 八股
栏 目 链 接
军事 ①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方面 ②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温馨提示:百日维新从内容上看有利于民族资产 阶级参政议政、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科教文化传播,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进步意义;但其没有 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 宪的政治主张,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 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对于封建土地 制度问题没有丝毫触动。
1 .民族危机加深 ( 政治基础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 被迫签订《__________ 》。加深了中国 __________ 的程 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的失败和民族 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________ ”成为当时 救亡图存 最高亢的呼声。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
栏 目 链 接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 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 路的曲折性。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甲午的震撼(民族危机)
栏 目 链 接
四、无力回天(结果) 1.新政实施后各派的反应与斗争。 (1)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支持。 (2)读书求官之人:反对。
栏 目 链 接
课脉络图《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自然经济开 1、耕织分离,农民手工业者破产2、农产品大量出口
始缓慢解体 三、影响:
近
1、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代
2、为近代工业发展、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条件
中
3、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例如买办
国 经 济
四、特点: 1、解体不平衡,沿海、沿江、城市快;中西部、农村慢 2、外国资本主义冲击的结果
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纺织业)—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产生)
首先发生英国的原因:
工业革命 成就:(时间、人物、发明)
影响:5点
两 次 工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新特点:3点 成就:电力、内燃机、化学、钢铁、石油
业
影响:5点
革
命
工业革命前:工场手工业时代(手工技术、分散生产) )
欧洲殖民者扩 张与掠夺(拓 展)
1760-1850工业 革命掠夺原料、 商品倾销(初 步形成)
1870-1900第二 次工业革命,资 本输出为主(最 终形成)
资本 主义 世界 市场 逐步 形成 工业 文明 崛起
经济结 构变动
对中国 经济的 冲击
鸦片战争后,自 然经济开始缓慢 解体,沦为列强 原料产地商品市 场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难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民族工业的特点(下一页课件) 民族工业的地位、作用(下页课件)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2、产业结构不平衡,轻工业(面粉、纺织、 卷烟)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
3、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规模小、资金薄弱、技术落后。 4、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两面性: 革命性和妥协性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为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 美地区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②扩张目标 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形成过程
4.评价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 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 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 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 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清 思想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大战期间民
朝灭亡,民国政府实行鼓 ②新文化运动、维护共和 短暂 族工业得到
励政策,民族资产阶级的 的斗争;③无产阶级壮大, “春天” 空前发展,纺
社会地位提高;③群众性 为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织业和面粉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 业发展最快
综合比较 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 了条件。②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①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北美洲建 立殖民地。②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 国。 (3)影响: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纷纷倒闭。
2021/3/10
授课:XXX
7
(3)体现特征 ①企业的产生:道路独特。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 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 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②产业结构:基本上是轻工 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 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 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 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地区分布:地区 分20布21/3极/10 不平衡,主要集中授在课:东XXX南沿海大城市。造成 8
2021/3/10
授课:XXX
12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和影响,如何 认识这些变化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 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 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 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 活,因此,受西方影响明显。②中国的社会生活 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 20变21/3化/10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授地课:半XXX封建色彩。③发展不 13
的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这决定了中国
工业化的发展顺序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
工业后轻工业。
(3)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近代
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
工业化基本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
点,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出现了
20官21/3督/10 商办和官商合办形授式课:的XXX民用工业。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
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社会经济的变 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1/3/10
授课:XXX
1
知识结构二
2021/3/10
授课:XXX
2
2021/3/10
授课:XXX
3
时空定位
2021/3/10
授课:XXX
4
宏观综合认识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曲折发展历程和相关结论
(1)产生背景:
这一状况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
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
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这种
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④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设备基本靠进口,技术大多
依赖于外国,经营管理落后。⑤企业产生全过程:它
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深受其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
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
盾的复杂关系。这正是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2021/3/10
授课:XXX
9
2.
(1)西方国家的近代化由资产阶级完成,而中
国则由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当时中国的农
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
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因循守旧、
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④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
统一全国后,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
措施,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国民政府统
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
间,由于日本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资本
的压制,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⑤日趋萎缩: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国
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
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
20民21/3族/10 资本主义工业。 授课:XXX
5
(2)发展历程 ①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 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②初 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日 益增大,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 族资本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 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获得初步发展。③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 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 松202了1/3/1对0 华经济侵略,民族授课资:X本XX 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6
更不可能担当此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间
较晚且不成熟,开 创 近 代 化 的 历 史 使 命 便 落 到
地主阶级开明派(即洋 务派)的身上。
2021/3/10
授课:XXX
10
(2)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由轻工业开始,
继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
事工业;而中国则不同,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
(4)认识: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②因受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
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2021/3/10
授课:XXX
14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1/3/10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均衡:从空间上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
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④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
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①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
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
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
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
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国内市
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②近代
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
11
(4)西方近代化的实现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发动人民群众通过资产阶 级革命和社会改革建立起来的;中国近代化运 动只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又缺少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再加上洋务派的 目的在于镇压人民革命,抵抗外国侵略者的经 济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以上原因决定了这 种近代化运动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