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古诗《银河吹笙》赏析
齐宫词古诗赏析

齐宫词古诗赏析齐宫词古诗赏析齐宫词李商隐唐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注释:①张《笺》编此诗于大中十一年(857)时商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至白下。
凭吊齐、梁旧事,有感于两朝皆务浮华享乐,于纸醉金迷、轻歌曼舞之间,兴衰代续,乃有此作。
②永寿句:《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齐废帝东昏侯宝卷起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
……萧衍师至,王珍国、张稷应之,夜开云龙门,勒兵入殿。
是夜,帝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
卧未熟,闻兵入,趋出北户,……直后张齐斩首送萧衍。
”同书又载:“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此以永寿宫代指齐宫,言宝卷宠潘妃及亡国之事。
③夜不扃:夜里未关宫门(因有内应)。
④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
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创作背景: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李商隐任盐铁推官,而后宦游江东(今南京、扬州等地)一带,游历了六代繁华的金粉之地。
而这南朝历代短祚的见证,触发诗人的亡国之忧。
于是诗人写下此诗,并抒发了希望唐代的统治集团能汲取历史教训的感情。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但妙在只叙事而不议论。
永寿殿阁,金莲女色,梁台歌舞的奢华享乐中,演绎着兴衰更替的历史故事,那风中摇曳的九子铃,见证过一代代王朝的悲欢荣辱,物是人非!刘、余《集解》云:"九子铃既齐废帝荒淫昏愦之标志,亦其荒淫亡国之见证;既梁台新主荒淫相继之标志,亦其重蹈覆辙之预兆。
"历史是漫长而且复杂的,但诗人只"就微物点出,令人思而得之","倍觉唱叹有情"。
李商隐是一位常怀忧国之心的诗人,此诗咏史之意未必不在讽今。
前人多有认为此诗讽唐敬宗者,不无道理。
杜牧《阿房宫赋》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九子铃之鉴,深意或正在此。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晚唐抒写爱情的能手,他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
诗中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思的无限痛苦。
但是,他们对爱情坚贞不渝,离别的痛苦中始终有一把希望之火在燃烧。
由于距离而悲,有悲而感到绝望,绝望中又对未来寄予了希望。
看似悲剧,是凄;又想得到相聚的圆满结果,是美,其魅力就在于他把爱情表现得那样无望,但又不是那种伤情至深的绝望,从这种无望的爱情中透出主人公把希望寄予未来而让人感到一种辛酸的美,凄绝的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之所以有这种凄美的效果,是有一下几大艺术特色的缘故:一、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情挚意真,深厚缠绵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句是过去时,第二句是现在时,三、四句是将来时,四句小诗,把夫妻间的相互思念,自己客居异乡的凄苦和幻想他日相聚的欢娱全部写出,构思精妙,极尽委曲之能事。
特别是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开头就说尽了离情别恨。
颔联春蚕蜡炬、到死成灰,比喻中寓象征,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
颈联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
末联是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为无因。
二、注重心灵世界的表现李商隐的爱情诗以多种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他(她)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往往借助细节描写、内心独白、以景托情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妻子王氏亡故后,李商隐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来抒发对爱妻的思念之情。
如《正月崇让宅》就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
诗中的"鼠翻窗网小惊猜"这一细节描写,非常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子到室中来,所以立刻翻身起来,寻找妻子……再如《代赠二首》中的"楼上黄昏欲望休",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衬托女子的思想感情。
情诗大全_诗词专题

情诗大全情诗——《蝶恋花》《蝶恋花》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著名词人。
情诗——《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原文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情诗——《更漏子·金雀钗》《更漏子金雀钗》原文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金雀钗》作者简介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情诗——《西江月》《西江月》原文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情诗——《玉春楼》《玉楼春》原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
1 / 10情诗——《雨霖铃》《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情诗——《虞美人》《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情诗——《夜雪》《夜雪》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094李商隐七律《银河吹笙》读记

094李商隐七律《银河吹笙》读记李商隐七律《银河吹笙》读记(小河西)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这首诗写作时间无法确定。
据诗意,应是李商隐失偶后所作。
首联: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银河:天河、星河、河汉。
《古诗》(汉乐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中,银河总是连着牛郎织女。
在道教神话里,银河是王母娘娘为了隔断牛郎和织女用钗子划出来的。
当然牛郎织女在七夕可以鹊桥相会。
《七夕》(唐-白居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玉笙(shēng):笙之美称,或笙之以玉为饰者。
典“子晋吹笙”。
《列仙传-王子乔》(汉-刘向):“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
好吹笙,作凤鸣。
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
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
’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人日即事》(唐-李商隐):“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古风》(唐-李白):“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缑山庙》(唐-许浑):“王子求仙月满台,玉笙清转鹤裴回。
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
”大意:寒冷的夜里,某人在楼院里,满腹愁绪地望着天上银河,吹着笙,直到天明。
(本诗出场的第一个人物是吹笙人。
吹笙人是谁?为啥望银河?是牛郎想织女还是织女想牛郎?这么冷的夜里!)颔联: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重衾(qīn):两条被子。
借以喻男女欢会。
《春日偶作》(唐-温庭筠):“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重题》(唐-白居易):“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幽梦:隐约不明之梦境。
《即事》(唐-杜牧):“春愁兀兀成幽梦,又被流莺唤醒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含答案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诗词就像一碗清酒,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历久弥香。
它浓缩了深邃的体悟,是诗人用一生的执着写就了这华美的诗章,让生命之花绽放其中。
在我眼中,李白好杜甫好,元好问好纳兰容若好,但最好的还是李商隐。
有人说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峰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
边塞诗推岑【课内挖掘】课内素材1.晚唐的李商隐先因文章才学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
就这样,李商隐虽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却终成晚唐诗坛一大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
李商隐虽然没有像庄子所说的“游刃有余”,但面对厄运,能矢志不渝,终有所成就。
[运用角度] “不向命运低头”“志气”“壮志难酬”等。
2.自唐以来,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著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等。
而对李、杨二人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态度褒贬不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杨贵妃的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中,在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筹”与逃亡时期的“虎旅传宵柝”的对比中,在长生殿“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六军驻马”的对比中,在四纪为君而不能保一妇人与民间夫妇尚可白头偕老的对比中,诗人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同时,诗人也感慨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这是永远困惑人类的生命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
落银河古诗

落银河古诗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朝李白《望庐山瀑布》释义: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汉曹操《观沧海》释义: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唐朝杜甫《阁夜》释义:五更的时候,天寒霜冷,军中号角的声音,听起来是那样的悲壮;天上的银河映照在三峡的河水上,只见星辰的倒影不停地在水面上摇动。
4、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唐朝李贺《天上谣》释义: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
5、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唐朝李贺《溪晚凉》释义:谷底升起潮湿的烟雾,像白色的玉柱缓缓移动,银河无声地流转,向着东方,流转个不停。
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朝李白《月下独酌》释义: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唐朝李商隐《嫦娥》释义: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8、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唐朝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还壁题》释义: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2. 关于银河的古诗1.迢迢牵牛星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copy,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4.无题二首_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道吴王苑内花。
情诗——《银河吹笙》

情诗——《银河吹笙》《银河吹笙》原文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银河吹笙》鉴赏李把握了诗人心理的变化,诗的脉络还是不难寻找的。
全诗意思是:那是在天色欲明未明时刻,诗人已经起身。
高空的银河映入眼帘,一阵吹笙之声传来耳中,身上还感到黎明前的丝丝寒冷。
也许因为笙声的触发吧,昔日情事重又重现心头,而那美好的欢情已随爱人的逝去,像一场幽梦永远破灭了。
惆怅之余,诗人不由得转念及窗外枝头惊啼通宵的雌鸟,可能它也怀有跟自己一样的失侣之痛。
由于忆念往事,从前与爱人相聚的故园台榭,就闪现在脑海里。
园中那一树繁花,想来已被近日雨水滋润,该是多么可爱。
刹时间,幻景消失,只剩眼前风帘飘拂,残烛摇曳映照帘外一片清霜。
梦醒了,而愁思不能遣散。
追随骑鹤吹笙的王子乔学道修仙去吧,说不定能摆脱这日夜萦绕心头的世情牵累。
还是学湘灵鼓瑟、秦女吹箫,守着这一段痴情自我吟味吧。
以上是全诗大意的解绎。
诗篇从当前所见所闻所感的物象兴起,引出往日欢情的追忆和昨夜鸟啼的插念,再跳跃到远隔异乡的故园花开的想象,又内回眼前风帘残烛的实景,最后更从有关神仙传说激起的天外想象,落脚到埋藏于自己衷怀的一片深情。
时间和空间都跨越了,糅合了,各个意象间也不再有外在联系;贯串始终的只是一股意识流,它瞬息万变,扑朔迷离。
这正是李商隐诗歌最叫人惊异的地方,也往往是最为隐晦费解的地方。
《银河吹笙》并非孤立的例子。
诗人的一部分无题诗和某些仿效长吉体”的歌行,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这种构思方式,表现出若干共同的特色,如:打破按时间空间顺序或事理逻辑来组织材料的传统路子,遵循人的直觉心理的活动线索对时空作错综的反映;实境与虚境淆为一起,意象间的缀合略去表面的过渡联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诗句之间跳跃性大,甚至晦涩。
这样的诗歌不免有它的缺点,但从表现心理变化的细微曲折来说,又自有其长处。
李商隐的离别诗歌

李商隐的离别诗歌1.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3. 《无题二首·其二》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4. 《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5. 《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6. 《无题四首·其三》含情春牒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阴欲过难。
吹人残日里,照影乱风前。
肠断潜相忆,泪珠暗滴穿。
7. 《无题四首·其四》蜡炬迎宵焰,薰炉向晚烟。
寒暄日夜改,人事几多迁。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杨阴里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8.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9. 《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0. 《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11. 《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12.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3. 《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14.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古诗《银河吹笙》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银河吹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七言律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夫人(李商隐妻子)早亡的悲痛之情,以及深深的怀念之情。
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①,楼寒院冷接平明③。
重衾幽梦他年断③,别树羁雌昨夜惊④。
月榭故香因雨发⑤,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⑥,湘瑟秦箫自有情⑦。
【注释】
①玉笙(shēng):笙之美称,或笙之以玉为饰者。
玉箫、玉琴、玉笛之称同此。
刘孝威《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园绮随金辂,浮丘待玉笙。
”
②平明:拂晓。
③重衾(qīn):两层衾被,借以喻男女欢会。
幽梦:隐约不明之梦境。
杜牧《即事》:“春愁兀兀成幽梦,又被流莺唤醒来。
”
④别树:树的斜枝。
羁雌(jīcí):失偶之雌鸟。
枚乘《七发》:“暮则羁雌迷鸟宿焉。
”谢灵运《晚出西射堂》:“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刘良注:“羁雌,无偶也。
”
⑤月榭(xiè):观月之台榭。
沈约《郊居赋》:“风台累翼,月榭重檑。
”榭:台上的屋子。
⑥浪:犹随意,轻率、草率。
张籍《赠王秘书》:“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
”缑(gōu)山意:指入道修仙。
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成仙。
三十余年后,乘白鹤于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乃去。
李白《凤笙篇》:“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
⑦湘瑟(sè):湘灵鼓瑟,即湘水女神鼓瑟传情。
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
”此典原是说让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瑟,后借喻为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高雅的艺术境界,唐诗中又用以表现悲思。
秦箫: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
”传说秦穆公时,有一个名叫箫只(亦作萧史)的人很会吹箫。
箫声能引来白鹤、孔雀,翔集中庭。
穆公的女儿弄玉爱上了箫只。
穆公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箫只教弄玉吹箫,能引来凤凰。
穆公为他们修建凤台。
箫只夫妇居台上数年不下。
后一道跨凤,双双飞去。
【白话译文】
满怀心中的惆怅望着冷漠的银河,独自吹笙,有话能跟谁说。
楼院寒冷阵阵西风吹过,渐渐显现黎明的天色。
回想起昔曰的欢会依旧激情似火,只可惜已成旧事花残叶落。
昨夜栖息在树上斜枝的雌鸟声声悲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望着银河吹歌。
月榭旁有一丛经雨的花朵,散发出阵阵余香仍有雨珠滴落。
映霜的残烛牵动相思,为什么偏有风帘阻隔。
不要轻易将成仙的愿望许诺,那是独对青灯自我折磨。
湘灵鼓瑟演奏情投意合,秦台吹箫享不尽人间欢乐。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和三年(829)秋,诗人下玉阳赴天平幕前夕。
此诗是诗人听到女冠(女道士)吹笙所作,想到了以前学仙与女冠交往的旧情。
但是李商隐与王夫人感情真挚,伉俪情深,认识到自己不应牵惹旧情,写此诗更是流露出诗人对亡妻的执着与痴情。
【赏析】
诗题取第一句中的四个字,是李商隐诗中公认较为难懂的作品之一。
诗歌看去内容散乱,解构松散,难以建立联系,然而若把握了诗人心理的变化,诗的脉络就不难发现。
这首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顺序和逻辑联系,凭借心里直觉反映内心的微妙变化,跳跃性极强,但也显得晦涩难懂。
李商隐的著名诗作《锦瑟》和《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进行结构,章法手法上都与《银河吹笙》相似。
因此在解读上也十分相似。
首联写吹笙的环境,用暗示的手法,烘托凄凉景象。
诗人在平明十分,徘徊在微冷的院落之中,满腹愁绪地遥望着银河,靠吹笙向上天传达自己的诉求。
“怅”、“寒”、“冷”三字虽描写的是环境,却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凄然。
“银河”意象出现,诗人用以与自己的处境对比,暗示自己的处境尚且不如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牛郎织女。
诗人触景生情,使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互相证明,互相沟通,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颔联记述了诗人吹笙的内容。
“重衾幽梦”指夫妻生活美好和谐,尤如梦幻。
李商隐虽仕途坎坷,却遇到了一位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李商隐对她尊重、怜爱有加。
然而妻子早亡,诗人悲恸欲绝。
因此诗人在这里只能在回忆中回想当时种种过往,沉浸在梦幻的幸福与温馨中。
但是诗人的美梦却被中断,现实无情地敲醒了诗人,美梦幻灭的诗人更为痛苦。
他感觉自己就像窗外孤苦伶仃、通宵惊啼的雌鸟一般。
李商隐始终处于幻想和现实之间,被梦想破灭的痛苦折磨着,内心失落而孤独。
颈联写眼前景物,虚实结合,全写景而落于情。
诗人看到曾与妻子游赏的地方,不禁幻想当时的情景。
月光温润如玉,像一片轻纱一样笼罩着台榭边的繁花,此时这些迷人的小花,应该在春雨的滋润下花繁叶茂了。
然而就在此时,现实击败了梦魇,一阵寒风透过窗外,屋内红烛摇曳不定。
透过布帘望向窗外,一片萧瑟,青霜带寒,凄凉至极。
两句一扬一抑,先写夫妻间形影相随的温馨场景,进而寒风刺骨,将诗人从梦幻中拉回现实。
他猛然惊醒,才念及斯人已去,空留断壁颓垣。
在大起大落的对比中,传达诗人内心极大的思念与痛苦,虚实相映,不见斧凿,是真情流露。
尾联抒发诗人的梦想与执著。
夜半时分,他像王子晋一样吹笙,不过是效仿湘灵,借音乐抒发内心矢志不渝的痴情,并不是要升仙。
诗人连用两个典故。
上句“缑山”取典汉刘向《列仙传》,该故事讲王子晋好吹笙,最终在缑山成仙。
下旬“湘瑟”取典干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题由《楚辞》中“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中摘
出。
湘灵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洞庭湖溺水死后成为湘水女神。
两个典故的运用,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执著纯真,感人肺腑。
此诗安排巧妙,看似散乱而实则严密。
同时敢于打破常规,体现了诗人意识的流动和情绪的微妙变化。
诗人多用对比手法,乐景哀景交替出现,渲染诗歌悲伤氛围,极其动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