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菊花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李商隐菊花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李商隐菊花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许多著名的诗歌,那么?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的菊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商隐的菊花赏析《菊花》是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大约于会昌四年为其亡母守丧时所作,当时诗人于永乐闲居,全诗托菊自喻,是十分典型的借物言情诗作。

在此诗中,李商隐通过对于菊花的描写,将深藏心中的苦闷、阴郁、愤恨全部委婉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大致讲的是菊花有暗淡的紫,光鲜的黄。

不仅有陶渊明园中篱笆边上菊花的颜色,也有罗含宅子里的香气。

菊花不畏惧雨露将它沾湿,却实在害怕日暮的到来。

它们愿意留在水边进入畅饮人的鹦鹉杯中浸酒,它们希望来到富贵家中的豪华厅宴上。

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正逢自己经历官场沉浮、仕途失意之后,辞职闲居永乐,日作农耕之时。

这首诗有着鲜明的托物抒怀之情,尽管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及陶渊明,但事实上李商隐是不甘于田园农耕生活的,他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与宏大抱负,内心是十分渴望入仕报效朝廷的。

诗人在这首诗中歌颂了菊淡雅的外表与清新的香气,菊花在秋日里傲物盛放不畏霜露的打压,却无奈岁月时光的逝去。

菊花就算衰败了不再怒放,它还可以盛作杯中酒或登堂中宴。

诗人在这里赞美了菊花的傲骨以及奉献精神。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咏菊主要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因此描述较为抽象,是菊花与我合二为一的表达,即便菊花有朝一日衰败凋谢,也能登上厅堂留下精华,大有孤芳自赏的意思。

李商隐贾生翻译及赏析《贾生》是李商隐的一首托古讽今的咏史诗,他假借贾谊的境遇,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慨。

他没有从个人的得失上来着手描写,而是点出了统治者对于人才的忽视、浪费,没能使人尽其才,在政治上为朝廷效力。

这首诗选用的是刘恒接见贾谊后,两人于半夜彻谈的场面。

写出了汉文帝不能识贤才,并且揭露了当时唐代皇帝谋求长生不老、不问民生与政事的荒诞行为。

这首诗在讽刺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慨,深沉有力,通过对于贾谊不幸遭遇的同情来抒发自己在官场上沉沦失意的苦闷、忧愁。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1篇《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翻译从古到今人间都是“腐臭场”,只有酒是香的。

自从隐居在云烟畔,每天都过的闲适潇洒。

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

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

注释云烟畔: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

黄花:菊花。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

赏析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

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

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

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

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掩鼻”二字,本于《孟子。

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

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

“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

“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

“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

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1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赏析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

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

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

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

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

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

菊中有我,我中有菊。

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

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

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

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

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首句写。

《菊花》诗歌赏析及翻译

《菊花》诗歌赏析及翻译

《菊花》诗歌赏析及翻译《菊花》诗歌赏析及翻译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菊花》诗歌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

他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

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

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

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

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着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①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菊》阅读答案与解析-李商隐

《菊》阅读答案与解析-李商隐

《菊》阅读答案与解析-李商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菊》阅读答案与解析-李商隐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菊花李商隐赏析

菊花李商隐赏析

菊花李商隐赏析1. 引言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细腻深情的表达而著称。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菊花题材一直是他的创作经典之一。

本文将以李商隐的菊花诗为对象,对其进行赏析和解读。

2. 菊花在李商隐的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李商隐的菊花诗,不仅仅是对菊花美丽的描绘,更是对菊花象征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诗中,菊花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逝去的岁月和青春的思念与感慨。

菊花的凋零,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李商隐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出对光阴流逝的不舍和对生命无常的触动。

3. 李商隐的菊花诗的写作风格李商隐的菊花诗作品,其特点是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且常常贴近日常生活。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受,使诗人与菊花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情感共鸣。

他的菊花诗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菊花生命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是用菊花来比喻自己的生活态度,还是通过描绘菊花表现思乡之情,都表达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4. 李商隐的菊花诗赏析a. 《无题八首之六》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写就,直接描写了菊花在秋天里的盛开场景。

李商隐通过对菊花花开花谢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菊花的凋零与生命的逝去都是不可避免的,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逝去的忧伤和无奈。

b. 《无题八首之七》黄菊开时山更黄,峰峦千重黛色长。

山中无限丹青笔,画得红衫白发娘。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菊开放时山色更黄、青山延绵的景象,向读者展现了菊花在秋日中的瑰丽和壮美。

诗中的红衫白发娘,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凋零,以此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深刻思考。

c. 《菊花》勿道老僧西岳经,就中亦有黄花经。

此花开尽天下眼,双鬓双鬟却偏生。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开放时的美丽,以及菊花与女子的共通之处。

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的生命力和艳丽,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欣赏和对易逝美好的思考。

同时,诗人也通过将菊花与女子联系起来,隐喻了妇女容貌的变迁和外貌的虚幻。

《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翻译从古到今人间都是“腐臭场”,只有酒是香的。

自从隐居在云烟畔,每天都过的闲适潇洒。

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

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

注释云烟畔: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

黄花:菊花。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

赏析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

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

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

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

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掩鼻”二字,本于《孟子。

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

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

“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

“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

“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

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李商隐《菊》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菊》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菊》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菊》全诗翻译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诗文解释: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词语解释:陶令:指陶渊明。

赏析1:瑟瑟秋风吹谢了百花,此时孤芳自赏的只有秋菊。

正因其孤傲高洁,所以才深得陶渊明等名公雅士的喜爱。

诗人用平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了菊花的可人姿态。

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比,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

诗人又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高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而后,又借菊花抒发人生的感慨及不为世用的苦闷。

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

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蕴涵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赏析2:《菊》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约作于会昌四年,时作者守母丧闲居永乐。

通篇借菊自寓。

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

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蕴涵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

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

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

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

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

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斜”。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

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没有了。

其殆晚年的自叹之作欤!除了末联,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与《野菊》的笔法相类,只是后者的描述更为抽象,以的观感为主。

五、六写凋零迟暮,亦与“已悲节物同寒雁”的情感相类。

末联则可见上述的分析,笔者对於此文有二点看法:首先,说李商隐“自我毁灭”实是见仁见智,我们也可以解读为一种升华,成为菊花酒是需要酿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华,所以《菊花》诗的情感的确比《野菊》来得积极一点。

再者,李商隐尽管叹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会变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诗中的苦竹、椒坞、微香,与《菊花》诗的陶令、罗含同样有贤才的涵意,都是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

我们从《菊花》、《野菊》、《临发崇让宅紫微》三首诗中,可以看到李商隐处在不同时空之下的感叹,但是也可以见到李商隐始终如一的态度,诗人的自尊心不曾稍减。

最后,笔者以为选用《菊花》诗对照《野菊》,较另二首诗作更适合,既可以摆脱附会史事的牵强,亦可於写作技巧、用词遣字、情感强度作同中有异的比较。

屈复曰:“通首不出题,亦是大病。

”则是正好说明了《野菊》为何较《锦瑟》的诗旨来得明确,《野菊》一诗虽未有任何“菊”字,对於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纵观全诗句意,则句句不离菊,首联写菊的生长环境和形态,颔联写诗人爱菊、怜菊之心,颈联写诗人忆起当年赏菊之乐,末联写菊未被种植在宫中的遗憾。

同样,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题,因此都显得诗意十分单纯,也令人有思想范围狭窄的感觉。

就写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坞,多层次意象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与省字的简明精确,李商隐用字遣词可谓匠心独运。

然而诗旨却完全围绕在怀才不遇的自怜情绪中打转,看多了李商隐这类为数不少的作品,真会让人怀念起李白的豪迈潇洒、杜甫的忧国忧民。

【赏析二】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

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

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

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

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

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

菊中有我,我中有菊。

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

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

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

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

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

“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

“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次句描写黄菊:“商融”即和暖之意。

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

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

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

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

“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

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

“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

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

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

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

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

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

《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

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

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

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

“禁”此处是避忌之意。

“重露”即浓重的霜露。

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

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

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侠诗人彻底失望。

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

多少有些迟暮之感。

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芒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泛,指以菊花浸酒。

“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

《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味如鹦鹉嘴,故以此名。

放上青绿班,大者可受二升,放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

“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

此处暗指朝廷。

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

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甸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

写物而不离人。

物与己交融在一起。

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

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

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

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

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

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

如三、四两句用陶渊砂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