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解读(山中人)

合集下载

李商隐《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无题》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无题》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一作:蓬莱)《无题》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无题》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无题》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无题》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李商隐这首《无题》诗写于任职于秘书省时,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歌。

在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情人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发出了肺腑之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无题》作者: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注解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也称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

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分组。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

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

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11.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12.类: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翻译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无题作者:【李商隐】年代:【唐】体裁:【七律】类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诗文解释】相见不容易,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

春蚕吐丝直到死了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流干。

早晨照镜子忧愁年华消逝,乌黑的鬓发变成白发,夜里吟诗只觉得月光寒冷。

蓬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请青鸟作为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韵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评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

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

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

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

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无题[唐]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④,分曹射覆蜡灯红⑤。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⑥。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所以自称为“无题”。

②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

桂堂,用香木(如楠木等)构筑的厅堂。

③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

④送钩,古时宴席上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⑤分曹,分成几摊。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⑥兰台,即秘书省,唐代人们的习惯称法。

〔解析〕李商隐写过许多组无题诗,文辞都十分优美,但内容往往很难揣测。

这一首无题的内容却较易捉摸,因为同组的另一首无题七绝,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的诗句,很可能诗人所思念的,是一位出身富贵人家的绝色佳人。

“昨夜星辰昨夜风。

”字面上写的是昨天,诗人的立足点却在今天。

全句的意思是:星辰,还是昨晚一样的星辰;风,还是昨晚一样的风。

这是诗人在深情地留恋着昨天的晚上。

“昨夜”两字的一再重复,说明昨晚的情景实在令人难忘,在胸中萦回不已。

“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是昨夜诗人和他心上人相会的地点。

楼是画栋雕梁的楼,堂是桂木构建的堂。

在这样华贵雅致的环境里,会见自己心爱的人,怎能令人忘怀?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吟哦,这意境是多么的优美:星星闪烁着光芒,微风在轻轻飘拂,一对恋人在这温馨而又旖旎的夜晚中相聚,该有多么的幸福和欢欣啊!回忆不能代替现实。

对于诗人来说,这幸福,这欢欣,犹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伊人不在,剩下的只有苦苦的思念。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为了爱情,诗人真想要像色彩艳丽的凤凰那样,张开双翅,飞到心上人那里。

但是,这翅膀在哪里呢?堪为慰藉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和心上人之间的心灵,却是息息相通的,正像犀牛那只灵异的独角一样。

李商隐无题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翻译及赏析李商隐无题翻译及赏析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大家是否有阅读到了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无题翻译及赏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赏析1.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 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 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 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5. 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答:同意。

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6. 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

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7. 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或谓811、812生),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行十六。

郡望陇西成纪,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九岁丧父,少有文名。

文宗大(太)和三年(829)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为巡官,甚得赏识。

六年,令狐楚调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至太原。

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无辜受其牵累,屡遭排挤,先后做过校书郎、县尉、秘书省正字、节度判官一类小官,在忧愤潦倒中度过一生。

所以崔珏说他“虛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哭李商隐》)。

两《唐书》有传。

李商隐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

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伤时忧国,深情绵邈,用事婉曲,寄托遥深,字字锤炼,精密华丽,博取众长,独标一格。

张綖誉为“晚唐之冠”(《刊西昆诗集序》),对后世影响颇大。

但“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燕台诗》注),时亦难免晦涩费解之弊。

如《无题》、《锦瑟》诸诗,词旨隐晦,喻指非一,故使后世聚讼纷纭。

现存诗六百余首。

李商隐亦是晚唐骈文名家。

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行世。

【原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1]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3]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4] 。

【注释】[1]“昨夜”二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含有好会之意。

此二句乃点出宴乐的时间、地点,并隐指艳情。

[2]彩凤:彩羽的凤凰。

灵犀:古人视犀牛为通灵神兽,犀角中有髓质如白纹贯通,因以喻心意相通。

二句谓虽身份、地位不同,但两情欣羡,内心相通。

[3]“隔座”二句:据邯郸淳《艺经》载:“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篇1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再以百花无力象征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此诗首联以缠绵悱恻的爱情落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督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东风”点明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艰难和辛酸。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

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

花尚如此,人何以堪。

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诗解读(七) 山中人編寫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1)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2),
麝熏微度绣芙蓉(3)。

刘郎已恨蓬山远(4),
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1) 梦为远别: 因远别而积思成梦。

(2) 金翡翠: 以金丝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帏幕(罗罩)。

蜡照半笼,言照于金帏(罗罩)之灯光已弱。

(3) 麝熏:麝香熏染。

微度,轻轻飘入。

绣芙蓉,指绣有芙蓉(荷花) 图案的帐子或床褥。

古代豪贵人家用名贵香料放在香炉中熏被帐衣物,这里指麝香的芬芳气味。

(4) 刘郎蓬山: 相传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见两个女子,相邀到家,留居半年乃还。

后又入山寻二仙女,渺然无所遇。

蓬山:即蓬莱仙境,这里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语译】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
醒来楼上斜月高照,听得五更的钟敲响了。

梦里为远别伤心啼泣,也难以唤住你;
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绣有芙蓉的纱帐,轻轻软软。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的住处,要比蓬山更隔一万重!
【赏析】
一、思想内容
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情人,梦中远别使他悲伤不已,独处的生活寂寞孤独,醒后更是难以入眠。

这首诗深切凄婉,感情真挚。

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精纯感人,荡气回肠。

这首诗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可能是咫尺天涯)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点出时间和地点。

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

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第一句是诗人的叹息感慨,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

另解:第一、二句写一夜辗转反侧,因未能熟睡而清晨起来。

此时正是月斜更尽的时候。

遥想情人说声来的许诺,只是空话;说声去,踪影全无,「只首句七字,便写尽幽期虽在,良会难成种种情事,真有不觉其望之切而怨之深者」(赵臣瑗语)。

此解亦通。

第三句追忆梦中情景。

「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

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

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

因此第四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

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未磨浓。

「梦为远别」四字为全篇点睛。

另解:第三句追溯昨夜因积思而成梦,在
梦中,情人告知要远别。

远别之哀,使情人
哽咽不已,挣扎不出一声呼唤;第四句说
起床后仓促写成的书信,墨也来不及磨浓。

第五、六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
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梦醒书成之际,残
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线绣成翡翠鸟
图案的罗罩,芙蓉帐子上似乎还依稀浮动
着麝熏的幽香。

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
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

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彷佛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另解:五、六句,设想情人在寂寞的香
闺中,看见以金丝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被褥或罗罩,闻到微微透过圆顶芙蓉帐的麝香;这光影和的香味,使人窒息而惆怅。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
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
会合的感慨。

第七八句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
点出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
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男主角向
难以相见的情人传递心声:刘郎恨蓬山太
远,自己离她比蓬山更远一万重。

比蓬山
更远,似乎暗示京华贵族府第或道观,可
能为思恋女冠宋华阳而作。

二、艺术手法
「来是空言去絶踪」一诗就以天外飞来的怨怼,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好奇。

此外,诗句的衔接亦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就是以联锁的方式紧扣,在轻重层递间加重了诗的强度与气势。

男主角因情人不能赴约,除了自身的痛苦,还在细细地品味情人的处境和痛苦。

此外,李商隐在「常」语中的推陈出新也是不容忽视的功力─刘郎遇仙是众所皆知的故事,蓬山更是唐人每以比喻翰林署的地方,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提到:「诗最忌浅俗。

何谓浅?人人能道语是也;何谓俗?人人所喜语是也。

」在刘郎之「浅」和蓬山之「俗」间,李商隐却巧妙的将两者的关系更深层地串联起来,发出「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之叹,使得原本就难以跨越的距离,在加倍地再次强调下,显得更遥遥无相会之期、渺渺无见面之机;看似不关己身的典故,也突然感同身受地莫名惆怅,这是李商隐诗独到的感染力。

何焯在《李义山诗集辑评》里曾说:「『梦别』、『书成』、『为远』、『被催』、『啼难』、『墨未』皆用双声迭韵对。

」就现代已变化过很多的语音或许并不能明显看出,但不可否认若以当时的声调来论,它的确有其音韵之美所在。

总结: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

但它
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
的顺序来写。

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
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糅合在
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
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
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
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
式的心理氛围,使诗中呈现迷离恍惚的境
界。

【附录】
参考说法
(一)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言:
首章二句,谓(令狐)绹来相见,仅有空言,去则更绝踪矣!令狐为内职,故次句点入朝时也。

梦为远别,紧接次句,犹下云隔万重也。

书被催成,盖令狐促义山代书而携入朝,文集有上绹启,可推类也。

五六言留宿,蓬山,唐人每以比翰林仙署;怨恨之至,故言更隔万重也。

(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义山诗集〉内亦曾提及「然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之类是也。


(三)无题「来是空言」一首
起始二句所谓「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正因那女子已出嫁,即使口说还有见面之机会亦为空言,而从此路断踪绝倒是现实;所以义山才有闻钟而叹、此夜竟已虚度已尔。

三四两句「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正因空言,所以才辗转五更之梦,惊远别而犹啼;裁书欲通音讯,徒情浓而墨淡。

五六两句「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所谓蜡照半笼,言照于金帏之灯光已弱;麝香微度,言留于锦被之香气渐消,故有结尾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的无限兴叹。

义山前诗言「蓬山此去无多路」,不远也;而此诗则言「更隔蓬山一万重」,意远矣。

(四) 这是一首流畅动人,几乎未用典,几乎未用曲笔的抒情诗。

正因为流畅,很容易引人从字面看问题。

不少注家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在害相思,她在思念情人。

但思到第七句就讲不通了,于是勉强把女子比作刘郎。

其实这首诗是在写男子的相思,他为女子孤寂无望地等待自己而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