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李商隐诗集大全李商隐代表作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著名诗词十首

李商隐著名诗词十首

李商隐著名诗词十首摘要:1.李商隐简介2.李商隐诗词创作背景3.李商隐十首著名诗词赏析3.1《锦瑟》3.2《无题》3.3《夜泊牛渚怀古》3.4《登鹳雀楼》3.5《夜泊牛渚怀古》3.6《乐游原》3.7《杜工部蜀中离席》3.8《安定城楼》3.9《春夜喜雨》3.10《相见欢》正文: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唐代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晚期,是一个充满政治动荡和战乱的时代。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以婉约、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以咏史、抒怀、写景、寓言等为主题,诗中饱含深情,寓意深刻,被誉为唐代优秀的诗人之一。

李商隐的十首著名诗词如下:1.《锦瑟》:此诗通过锦瑟的华美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

2.《无题》: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爱情诗,诗中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执着。

3.《夜泊牛渚怀古》:此诗以泊船牛渚为背景,追忆了唐朝的辉煌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4.《登鹳雀楼》:诗人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壮美河山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5.《乐游原》:此诗以游览乐游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悠闲之情。

6.《杜工部蜀中离席》: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友人的离去表达了不舍和祝福之情。

7.《安定城楼》:此诗以登安定城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自己未酬壮志的感慨。

8.《春夜喜雨》:这是一首赞美春夜雨景的诗,诗中以“好雨知时节”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9.《相见欢》: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离别诗,诗中以“无言独上西楼”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诗词风格独特,寓意深刻,既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又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李商隐十首最经典诗

李商隐十首最经典诗

李商隐十首最经典诗引言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被誉为”诗鬼”。

李商隐的诗歌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但他的十首诗被誉为他最经典的诗作。

一、《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 诗意和主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分别的痛苦和难舍之情。

诗中的东风、百花残等意象都揭示了岁月无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很难长久维持。

2. 表现手法和意象作者通过描绘春季草木枯萎、人事沧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失落和痛苦。

诗中的蓬山和青鸟等意象象征了离别的距离和希望。

3. 表达情感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分别的伤感情绪,并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作者借助自然景象和动物意象,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于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二、《无题·少年听雨歌楼上》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黄叶堆1. 诗意和主题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离别和岁月的无情。

诗人通过描述不同年龄段人们听雨的场景,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转变。

2. 表现手法和意象诗人通过不同场景中的雨景和环境描写,展现了年轻、壮年和晚年时人们对于雨的感受和思考。

3. 表达情感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雨的意象,诗人将离别和岁月变化与人生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三、《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1. 诗意和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昨夜的星辰和风景,以及诗人心中的美好愿望。

2. 表现手法和意象诗人通过描绘星辰和风景的多样性,来表达诗人对于爱情和心灵交流的渴望。

李商隐诗词及注解_李商隐著名诗翻译注释

李商隐诗词及注解_李商隐著名诗翻译注释

李商隐诗词及注解_李商隐著名诗翻译注释李商隐诗词及注解_李商隐著名诗翻译注释精选篇1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李商隐诗词及注解5篇_李商隐著名诗翻译注释李商隐诗词及注解_李商隐著名诗翻译注释精选篇2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

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

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当年李商隐再次应吏部试被录取,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

这个职务虽为九品上阶,却是个清要之职,很容易升为翰林学士或知制诰之类。

可是,由于朋党倾轧,他马上又被调补弘农(今河南灵宝)尉。

按唐制,县尉只是个卑微的俗吏,低于县令、县丞和主簿,主要任务是负责地方治安。

弘农属上县,但尉职亦不过从九品上阶,每日里在官府中趋走,待黄昏又要封存官印,清点囚徒。

仅这些就足以让李商隐不堪忍受,况且还要他亲自处理那些无辜的黎民百姓。

所以李商隐做不好县尉几乎是在他赴任之前就已成定局。

事实上也是如此,《新唐书》本传说他“调弘农尉,以活狱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

终因“活狱”(即减免受冤囚徒的刑罚)而冒犯了上司。

就在这种情形下他愤而辞职,这首诗就是当时他写给州刺史“乞假”的。

此诗一开头就从这卑微低贱的尉职说起,“黄昏封印点刑徒”,“封印”、“点刑徒”,这就是县尉每天黄昏时的例行公事。

诗人不是含糊地一笔带过,而是具体地、不厌其烦地一一点出,更显示了这职责的无聊和不堪忍受。

第二句“愧负荆山入座隅”,与首句成一鲜明对比,以荆山的巍峨高耸反衬自己的沉沦下僚。

李商隐赴弘农尉任时曾途经荆山,并写了一首《荆山》诗,诗云:“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

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

”对荆山极力赞美,因此这里才顺手拈来反衬自己的处境。

诗的后两句是用典:“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简介_李商隐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李商隐简介_李商隐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李商隐简介_李商隐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李商隐,唐朝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李商隐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李商隐的诗全集:《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夜雨寄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无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第一首: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三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篇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

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但是往往没有确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曹丕《燕歌行》)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宋武帝《丁都护歌》)曾有“别易会难得”的句子,但本诗更胜一筹。

本句“别亦难”的“难”字,不仅是难以割舍之难,还是痛苦得难以禁受之难。

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也同眼前这花朵一样凋残,岂不令人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己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自己痛苦的泪水,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李商隐诗歌及其赏析

李商隐诗歌及其赏析

李商隐【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欣赏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欣赏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欣赏
1.《夜雨寄北》:冷清的夜雨,寂寞的心境,留给远方的朋友思念之情。

2.《锦瑟》:借用琴声比喻人生,寄托对逝去时光以及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3.《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表达了对红楼梦中黛玉的怀念与思念之情。

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别离时的伤感与难舍之情。

5.《夜泊牛渚怀古》:在夜色中回忆历史,感慨时光流转,留下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6.《玉楼春·春宵一刻值千金》:爱情题材,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珍视,以及对分别的不舍之情。

7.《无题·闺意瑶台低映远》: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由,对远方的向往,以及深藏不露的思念之情。

8.《晨曲》:清晨的宁静,在落叶的滋润中,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9.《夜泊牛渚怀古》:以渔夫的视角,表达了对故土山水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1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别离时的伤感与难舍之情。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隐的诗商隐诗集大全商隐代表作赏析商隐的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商隐代表作欣赏商隐(813--858)诗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

就容而言,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

商隐的政治诗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较为出色,表达了奋发进取的精神;他的咏史诗《贾生》、《隋宫》构思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咏物写景诗也有惊人之笔,如《登乐游原》,境界苍凉悲壮,意蕴含蓄。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

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其实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

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借美人以喻君子”。

以他的两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和“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前一首写有情男女无法如愿的苦楚,后一首刻画了陷入绝境的爱情,诗情变幻迷离,难以捉摸。

商隐,男,汉族,字义山,号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婉约派,他祖籍怀州河(今沁阳市或博爱县),生于荥阳(今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节度使判官等职。

早期,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商隐便在牛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两人并称“小杜”,与贺、白合称三。

有《义山诗集》。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笺”之说。

因处于牛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今沁阳),自祖父起,迁居荥阳(今属)。

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

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

他幼时随父到。

九岁父死,奉丧侍母归。

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某学习经书与文章。

十六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文宗大和三年(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

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绹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

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商隐随至。

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

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

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

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转,风格清新。

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是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

当时,唐王朝部以牛僧孺和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党。

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绹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

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

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有势力的人除了名。

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

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不久又因母丧居家。

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

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

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司户蕡》《哭蕡》。

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如《镜槛》《曲池》《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以后,是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

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德裕党纷遭贬逐。

宣宗大中四年(850),令狐綯做了宰相,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

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

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梓州(今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

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

居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

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

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闲居。

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

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即日(闻旧说)》《异俗二首》《昭郡》。

赴幕府之时,一度情绪较昂扬,唱出高歌慷慨、兴会淋漓的长篇古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和《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但丧妻后及任职梓州幕府期间,转而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北禽》《天涯》《初起》。

同时仍保持对国事的忧虑,写下象《井络》《武侯庙古柏》《杜工部蜀中离席》《筹笔驿》之类吊古伤时、苍凉悲壮的名篇。

而到了颓年乡居时写的《幽居冬暮》,则又一变激楚顿宕为深沉凝重,将无穷的悲愤含蓄在凄清衰飒的意境画面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六百首。

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他的政治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

如《有感二首》和《重有感》记述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事变”,对宦官幽禁文宗、屠杀士民的专制暴行痛加抨击,这在当时需要有不寻常的政治胆识。

《隋师东》《寿安公主出降》反对藩镇割据,但不限于斥责军阀的野心,并能够联系朝廷政治的腐败和政策的失误作批判性考察,认识比较深刻。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哭虔州侍郎》对朋党相争及其祸害作了真切揭露,《汉南书事》《漫成五章(其五)》提出巩固边防、和睦民族关系的主,都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尤其是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眼前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王朝二百年来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对唐代政治作了系统的总结回顾,成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后难得的诗史。

由于生活在唐王朝衰朽没落的年代,诗人尽管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雄心,却找不到解救危机的道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圣君贤相身上。

诗中较多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抒发士人失意的愤懑,较少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也是一个缺陷。

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政事、讥评时世,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些作品往往选择历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作为表现的主题,或嘲讽其求仙,如《汉宫》《华岳下题西王母庙》;或揭露其好色,如《北齐二首》;或针砭其逸游亡身,如《隋宫二首》;或批评其宴乐无极,如《后宫》《南朝》,讽喻现实政治的用意十分明显。

诗人批判的矛头有时直接对准本朝皇帝,象《过景陵》讥刺唐宪宗求长生而致暴折,《马嵬》《龙池》《华清宫》《骊山有感》谴责唐玄宗贪女色而召祸乱,用笔尖利,略无讳饰,被指责为“乖大体”(《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语)、“伤名教”(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写法上,大多采用律绝近体的形式,截取历史上的特定场景加以铺染。

或“有案无断”(《玉谿生诗集笺注》引钱良择语),不着议论,如《北齐》之二;或叙议结合,唱叹有情,如《贾生》;或从小物寄慨,关合兴亡大局,如《齐宫词》;或由虚想落笔,引出实在题旨,如《瑶池》,都能深入一点,即小见大,把精警的立意蕴含在历史画面的传神白描中,具有词微而显、意深而永的艺术效果。

无题诗是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由于它们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穿凿附会更不在少数。

今天看来,这些诗篇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串起来,而是诗人生活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

其中,有实写爱情相思的,如“照梁初有情”“昨夜星辰昨夜风”;有明属冶游狎邪的,如“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有托喻友朋交往的,如“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这两首,现题为《留赠畏之》,而在较早的选本中作《无题》);有寄寓身世感慨的,如“何处哀筝随急管”“重帏深下莫愁堂”;还有一些兴寄难明,托意在有无之间,颇难指实。

尽管容各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统名之为“无题”。

其中少数写艳情的篇什,口吻轻薄,色调浮靡,在诗人作品中属于下乘;多数篇章则能够跳出以狎玩的眼光摹绘女子娇情媚态的腐格局,写出男女真诚相爱、缠绵执著的情思。

所谓“意多沉至,词不纤佻”(施补华《岘佣说诗》),是对它们的确切评语。

但这些作品的意义,不限于表现一往情深的恋爱生活。

那些实有寄托的诗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就是一些托意在有无之间的作品,集中抒写悲剧性爱情相思,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著与彷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

这也正是无题诗吸引后来各时代人们去反复诵读和把玩的一个重要原因。

诗人还有一部分抒情咏物的名篇。

他的抒情诗往往以深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传达出晚唐这一特定时代条件下受压抑文人苦闷忧痛的心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衰败的面影;而其浓重的感伤气息,则难免给人带来某种不健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