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测)(提升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测)(提升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测)(满分45分,时间45分钟)姓名班级分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9分)李贺①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③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注】①李贺,字长吉,卒时年仅27岁。

②欻(xū):忽然。

③嘒(huì)管:形容管钥之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长吉之事尤备.备:完备B.能苦吟疾.书疾:快速C.恒从.小奚奴从:跟从D.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止:制止【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7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7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7李商隐诗两首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锦瑟./跋涉.琴弦./船舷.无端./急湍.B.沧.海/苍.凉杜鹃./捐.献年华./华.夏C.马嵬./葳.蕤占卜./弥补.宵柝./干坼.D.运筹./应酬.驻.马/珍珠.牵.牛/赊欠.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sè/shè,xián,duān/tuān;B项,分别读cāng,juān,huá;C项,分别读wéi/wēi,bǔ,tuò/chè;D项,分别读chóu/chou,zhù/zhū,qiān/qiàn。

答案:B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徒然去打听。

思路解析:D项,“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思路解析:A项,“托”都是动词,托付;B项,“然”都是副词的词尾,……的样子;C项,“休”,①动词,完结;②副词,不要;D项,“为”都是动词,做,担任。

答案:C4.对下列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B.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年。

C.七夕:指农历七月七日夜,也称乞巧节。

D.“鸡人报晓筹”的“筹”,即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思路解析:B项,“一纪”应为十二年,“四纪”是四十八年。

答案:B5.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①。

月榭故香因雨发,②。

高中语文7李商隐诗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7李商隐诗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sè)华.年(huá)琴弦.(xuán)惘.然(wǎng)B.杜鹃.(juān)沧.海(cāng)马嵬.(wěi)徒.闻(tú)C.宵柝.(tuò)占卜.(bǔ)四纪.(jì)虎旅.(lǚ)D.晓筹.(chóu)驻.马(zhù)卢.家(lú)哗.变(huā)思路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嵬”应读“wéi”;D项,“哗”应读“huá”。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锦瑟无端五十弦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B 不及卢家有莫愁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C 他生未卜此生休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D 此情可待成追忆潭中鱼可百许头思路解析:A项,名词,来由,缘故/名词,尽头,边际。

B项,都是动词,比得上。

C项,动词,完结/副词,不要。

D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大约。

答案:B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思路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答案:A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5)桐花万里丹山路,。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6)秋阴不散霜飞晚,。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李商隐诗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指的是绘有锦缎般美丽花纹的瑟,据说原先有五十根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声调悲凉。

用瑟的锦缎花纹,隐喻自己的花样年华。

B.诗的开头作者不写他物,以“锦瑟”开题,以“无端”发问,而后以“思”引出对“华年”的叹息,看似刻意为之,实是自然而成。

C.四个典故,组成一个共同的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和深沉喟叹。

D.结尾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项,应为“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

2.这首诗的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可以按照律诗四联分别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分析。

尾联在诗中是“合”,即总结合拢,归旨点睛。

很久,现在再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惘然”的感受,现在更甚。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3~4题。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夹叙夹议。

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诗人写玄宗为“六军”所逼,在马嵬赐死贵妃,既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指责,又有同情之意。

项,“又有同情之意”不正确,本诗是咏史诗,借玄宗故事,讽刺其荒淫误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7李商隐诗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7李商隐诗两首(附答案)

7李商隐诗两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惘.然()马嵬.()未卜.() 宵柝.() 晓筹.()2.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2)一弦一柱思华年..()(3)望帝春心..托杜鹃()(4)此情可.待成追忆()(5)只是当时已惘然..()(6)海外徒闻..更九州()(7)他生未卜.此生休()(8)空闻虎旅传宵柝..()(9)无复鸡人..报晓筹()(10)此日六军同驻马..()4.文学常识填空。

李商隐,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唐著名诗人,与______齐名,二人并称“________”。

李商隐的诗有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有抒写伤时的感慨和失意心情的,比较有名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名句填空。

(1)(2009安徽高考,10)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李商隐《锦瑟》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èwǎnɡwéi bǔtuòchóu2.B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3.(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4)难道,哪能(5)迷惘,茫然(6)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7)预料(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9)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4.义山玉谿生杜牧小李杜《无题》《夜雨寄北》《锦瑟》5.(1)只是当时已惘然(2)沧海月明珠有泪(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经典练习】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经典练习】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1.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马嵬》(其二)一诗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荒诞误国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请你从“风”“花”“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

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

【答案】同样是写花,苏轼的“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解析】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注】①宝剑篇: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作《宝剑篇》,借古剑尘埋托寓才士不遇。

后因此篇得到武则天赏识,终于实现匡国之志。

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讲)【学习要点】1.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诗歌对音乐的描写。

【探究活动】1.分析这两首诗中用典的作用?【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手法分析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明确引用了那些典故,要表达什么情感,同时要知道用典的作用: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表达含蓄的情感。

【讨论明确】《锦瑟》引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南海鲛人”“玉暖生烟”的典故,创设了“迷离、哀婉、凄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隐含的情感。

《马嵬》首联中用典,引用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探究活动】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教师释疑】这是一道考核艺术手法的题目,注意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手法的效果。

【讨论明确】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探究活动】3.分析李商隐诗歌“清丽”的语言特色。

【教师释疑】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谿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清丽”是“清雅秀丽”的意思,注意从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创设的角度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锦瑟》开头写诗人听瑟的演奏,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词语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①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②。

注释:①释题:公元851(宣宗大中五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

不久,他又奉差赴西川推狱。

这诗是留别僚友杜之作。

题意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②卓文君,汉代才女,貌美,善鼓琴,家中富贵,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1.颈联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两句诗的句法相似。

【答案】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全诗,从思想感情方面谈谈这首诗与杜诗的相似之处。

【答案】①忧国伤世:“世路干戈”表现时局动荡,战乱不断;使节未归,军队驻防,说明边防紧迫,外患严重;诗人忧国之情自然流出。

②自伤身世:“醉客延醒客”言自己怀才不遇,只能借酒消愁。

并以美酒佳人自我宽慰,实则表达生活之流离漂泊的无奈。

【解析】试题分析:李商隐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这种诗歌风格。

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

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

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动荡不安。

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

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

诗人用“醉客"来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同时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

此处是暗用了《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此时此刻,有谁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题。

柳咏柳李商隐曾巩曾逐东风拂舞筵,乱条犹未变初黄,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解把飞花蒙日月,已带斜阳又带蝉!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

断肠:销魂。

3.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曾诗以柳喻人,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4.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3分,手法1分,效果2分。

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柳枝随风乱舞的情景,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3分,手法1分,效果2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5.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答案】(3分)示例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2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1分)示例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

(2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1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万里”、“三年”中任选一个,结合着这首诗歌的大意内容,从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在诗歌中的作用等角度,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万里”侧重的是空间渺远,“三年”侧重的是时间的漫长,在诗歌中的作用可从为诗人抒发情感做铺垫角度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诗歌的颔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3分)示例:主要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答“反衬”的手法亦可)(1分)颔联写江上春色。

花、柳的“无赖”,蜂、蝶的“有情”写出了春天生命活力。

(1分)以明媚春光反衬自己的凄苦身世与郁闷心境。

(1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颔联中的花、柳的“无赖”,蜂、蝶的“有情”,答出其营造的意境氛围,然后再结合着整首诗歌的写作意图或表达的情感角度来分析,由尾联“游人意”可体会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凄苦心境,而颔联所描绘的充满生机的春色美景,自然是为了反衬哀情。

所以颔联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语言运用。

7.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露着惋惜伤感的情绪。

请你针对“夕阳”写一段感悟性的话,表达积极或达观的情怀,不少于40个字。

【答案】面对夕阳,我们大可不必一味地去感伤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

其实,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只要是充分燃烧、释放能量、有益于世的生命便都能获得永生。

朱自清就曾说过:“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解析】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

要求以“无题诗”为开头,不改变原意,语句连贯、通顺。

李商隐把无题诗这种最能展示个人的性情、气质、素养、才思和心路历程而又最难诉说的诗歌形式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题诗这种最能展示个人性情、气质、素养、才思和心路历程,并且最难以诉说的诗歌形式,让李商隐运用得出神入化,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主语的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美文欣赏:墨弄风流李商隐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玉生烟。

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

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

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

初识其文采之绝美,是于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彼时年幼的笔者正酣读李白、杜甫,偶悟其诗意而尤觉新奇。

这一句巴山夜雨,于白少了洒脱,于杜缺了壮丽,却将那离别之痛如此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

原来已是痛到无力可提分离二字,双眼噙泪,仰望巴山夜雨。

未到分离已思相聚,君问归期未有期,于是只得约定往后相遇凭吊之时,再笑谈今日了,只怕那笑,却也是情深而落寞……能够写出如此落寞思绪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笔者由此开始对这位诗人有了好奇。

随着阅读的开阔,笔者对李商隐的敬意越发深厚。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似是写楼写花,竟将主人的心志阐明、说透了。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笔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孑然独立远望,却因心中默契灵感淡淡微笑。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那份清新之意,因风雷细雨平添感伤。

如此意境,令人不得不赞,不得不叹。

何谓以文而生,绚烂于诗海?这便是了吧。

笔者愚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体三种。

“会当凌绝顶”是一,“采菊东篱下”是二,而李商隐便是那“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三。

他于现实官场生活中潦倒不得志,却因此得到了对文学诗歌天才般的灵感,成为彼时精神境界的巅峰之人,其诗歌影响延续至今。

自北宋以来,李商隐的众多名吟雅句被无数文人学者反复推敲,咀嚼,研讨,争论。

尤因了他那行文暧昧难懂的缠绵风格,便使得一万个人,有了能力为其同一句诗赋予一万种理解。

一传十,十传百,汇聚成了李商隐的境界与风格。

这又何尝不是李商隐最初的用心所在呢。

于是风雅诗人李商隐的名字,便随着唐朝诗文的圣明,风流后世,永记在了晚辈后生们的心间。

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

诗人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

如笔者文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

正因其晦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

“此情可待成追忆。

”乡情,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

于是,拥有可待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

从那之后,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诗坛丰碑上那极为显赫的位置。

一生悲戚郁郁的他,也足够因对文坛如此丰厚的成就与供给欣然长叹、洒脱而去了吧。

而笔者相信,那一句句绮丽的诗词,带着忧愁诗意的墨香,也早已风流千古,漫步于时间之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