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共74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材概述李商隐,晚唐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殊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劲,特殊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准确的解释。
尽管如此,假如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好像都主见: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同学读诗诵诗的力量,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自己。
根据“阅读——把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同学渐渐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悟诗歌赏析的要领,培育喜爱诗歌的情感,喜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老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老师采纳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纳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供应网络让同学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1—2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这是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第1篇一、检查背诵。
齐背《锦瑟》二、李商隐的咏史诗。
李商隐虽然在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
但他依然是一位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表现了李商隐积极的用世精神。
李商隐作了泾元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和女婿后,在开成三年(838),商隐赴京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后回到安定,也就是泾州,登上了城楼有感,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遣怀诗《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听诵读)提问:读完这首诗,大家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明确:颈联。
提问:从诗歌中,大家读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首二句写景,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
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
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
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
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
两者似相反,实相成。
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
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3)能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李商隐诗歌的优美词句和深刻情感;(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内容2.1 《锦瑟》(1)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生平、唐代诗歌发展背景;(2)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4)诗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2.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生平、唐代诗歌发展背景;(2)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4)诗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3.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诗歌创作背景和李商隐生平的关联。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2)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采用朗读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和图像;(2)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诗歌解析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诗歌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李商隐诗两首》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激趣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创作背景。
2.掌握《无题》《锦瑟》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意象及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无题》《锦瑟》两首诗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2.领悟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无题》1.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特点。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无题》,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无题”的含义,探讨诗人为何用“无题”作为。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无题》,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无题》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第二课时:《锦瑟》1.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锦瑟”的象征意义,探讨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锦瑟》,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李商隐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七、教学资源1.李商隐诗歌选集。
2.古典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互联网资源,如诗词解析、鉴赏文章等。
八、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作业评价。
3.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测试。
九、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
2.引导学生参加诗词鉴赏社团活动。
3.邀请专家进行古典诗词讲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领悟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3)能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提升语文素养;(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商隐诗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意境和诗艺;2. 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特点;3. 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2. 理解诗文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3. 感受李商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诗文内容、译文和赏析等内容;2.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素材;3. 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和拓展阅读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2)让学生圈点勾画出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特点;(3)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心得。
4. 诗歌朗诵(1)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李商隐诗的韵律美;(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2)强调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3)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锦瑟》和《无题》两首诗;(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首小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5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6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课堂练习部分答案:
3、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三、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碧海青天夜夜心雏凤清于老凤声
五、参考答案(1)作者沿着曲折有致的流水游玩一直走到水流的尽头(可能是断崖绝壁),就坐下来欣赏山中景色,但见碧空高远,绿树葱茏;一朵
朵白云从深山里飘出来。
这山、水、草、树、蓝天、白云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2)乘兴出游,带有偶然性(1分);“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性(1分);在深山中偶遇老人更是偶然(1分);所以处处是“无心的偶合”,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风采(2分)。
7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