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教案《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教案《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2.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其诗歌的意境美。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背诵。

2.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李商隐诗歌的意境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简单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

2.提问:同学们对李商隐的诗歌有哪些了解?请大家分享。

二、课堂讲解1.讲解《锦瑟》a.介绍诗歌背景及创作时间。

b.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c.讲解重点词语和意象。

d.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讲解《无题》a.介绍诗歌背景及创作时间。

b.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c.讲解重点词语和意象。

d.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四、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

2.各组准备朗诵时,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情感和意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多读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六、课后作业1.背诵《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2.选择一首李商隐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分析其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两首诗,使学生了解了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色,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同学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评价:1.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背诵《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2.学生能够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3.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活跃。

重难点补充:1.李商隐诗歌的意境理解课堂讲解《锦瑟》时:师:同学们,这首诗中“无端五十弦一弦杂”是如何营造出独特意境的?生1:这里的“五十弦”是不是指代琴的弦数,象征着人生的丰富多彩?师:很好,那“一弦杂”又是什么意思呢?生2:可能是指生活中的不如意,或者是内心的混乱和迷茫。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材概述李商隐,晚唐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殊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劲,特殊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准确的解释。

尽管如此,假如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好像都主见: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同学读诗诵诗的力量,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自己。

根据“阅读——把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同学渐渐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悟诗歌赏析的要领,培育喜爱诗歌的情感,喜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老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老师采纳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纳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供应网络让同学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1—2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李商隐简介1.1 生平背景讲解李商隐的生活年代,唐朝晚期,约公元813年至858年。

提到他出生于河南焦作,官至秘书省正字。

1.2 文学成就强调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简述他的诗歌风格,以抒发感慨、表达情感见长,形式上注重声律和对仗。

1.3 诗歌特点讲解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如含蓄、深沉、意境悠远。

提到他的诗歌中常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富有哲理性。

第二章:《锦瑟》解析2.1 诗歌背景介绍《锦瑟》的创作背景,据传是李商隐为其妻子王氏所作。

提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愁。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和意象,如“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上一弦清”。

讲解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的例子,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3 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深沉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第三章:《无题》解析3.1 诗歌背景介绍《无题》的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提到诗人以“无题”命名,表达了这首诗的广泛情感和普遍性。

3.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和意象,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讲解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的例子,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3 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使用对比、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第四章:《夜雨寄北》解析4.1 诗歌背景介绍《夜雨寄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

提到诗人以“夜雨寄北”命名,表达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4.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讲解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的例子,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3 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使用问答、寓情于景等手法。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3)能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李商隐诗歌的优美词句和深刻情感;(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内容2.1 《锦瑟》(1)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生平、唐代诗歌发展背景;(2)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4)诗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2.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诗歌背景介绍:李商隐生平、唐代诗歌发展背景;(2)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4)诗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3.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诗歌创作背景和李商隐生平的关联。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2)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采用朗读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和图像;(2)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诗歌解析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诗歌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激趣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创作背景。

2.掌握《无题》《锦瑟》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意象及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无题》《锦瑟》两首诗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2.领悟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无题》1.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特点。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无题》,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无题”的含义,探讨诗人为何用“无题”作为。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无题》,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无题》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第二课时:《锦瑟》1.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诗歌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锦瑟”的象征意义,探讨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4.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锦瑟》,体会诗歌的美感。

5.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6.作业布置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李商隐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七、教学资源1.李商隐诗歌选集。

2.古典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互联网资源,如诗词解析、鉴赏文章等。

八、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作业评价。

3.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测试。

九、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古典诗词朗诵比赛。

2.引导学生参加诗词鉴赏社团活动。

3.邀请专家进行古典诗词讲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领悟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3)能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提升语文素养;(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商隐诗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意境和诗艺;2. 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特点;3. 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2. 理解诗文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3. 感受李商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诗文内容、译文和赏析等内容;2.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素材;3. 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和拓展阅读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2)让学生圈点勾画出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特点;(3)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心得。

4. 诗歌朗诵(1)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李商隐诗的韵律美;(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2)强调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3)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锦瑟》和《无题》两首诗;(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首小诗。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解析:选取两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解析:分别对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准备李商隐的两首诗歌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学习和解析。

5.2 相关资料:收集关于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活动:6.1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2 诗歌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作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评估:6.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课堂练习部分答案:
3、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三、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碧海青天夜夜心雏凤清于老凤声
五、参考答案(1)作者沿着曲折有致的流水游玩一直走到水流的尽头(可能是断崖绝壁),就坐下来欣赏山中景色,但见碧空高远,绿树葱茏;一朵
朵白云从深山里飘出来。

这山、水、草、树、蓝天、白云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2)乘兴出游,带有偶然性(1分);“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性(1分);在深山中偶遇老人更是偶然(1分);所以处处是“无心的偶合”,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风采(2分)。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