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栩.栩(xǔ) 晓.梦(xiǎo) 未卜.(bǔ) 驻.马(zhù)B.驿.馆(yì) 惘.然(wǎnɡ) 杜鹃.(juān) 马嵬.(ɡuǐ) C.庄.生(zhuānɡ) 厮.守(sī) 华.年(huá) 追忆.(yì)D.一弦.(xián) 哗.变(huá) 七夕.(xī) 乞.巧(qǐ)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嵬wéi。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霄拆,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霄—宵。
拆—柝。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答案 D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解析“故国”应释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多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答案 B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B.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D.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真实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答案 C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8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用了比兴手法。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推荐下载

_______
亿折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7.下列对《马嵬》(其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
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
( )
亿折网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①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 流下潇湘去? 注 ①此词一题“郴州旅舍”,是宋哲宗绍圣四年秦观在郴州贬所时所作。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 所有,聊赠一枝春”。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 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④为谁:为什么。 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 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老师)

7.《李商隐诗两首》检测练习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宵柝.(tuò)虎旅.(lǚ)数.典忘祖(shǔ) 度.德量力(duó)B.晓筹.(chóu) 锦瑟.(sè)流水浅.浅(jiān) 泥.古不化(ní)C.琴弦.(xián) 华.年(huá)丢三落.(là)四危如累.(lěi)卵D.惘.(wǎnɡ)然占卜.(bǔ)言简意赅.(ɡāi) 屏.(bǐnɡ)气凝神【答案】B(泥:n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答案】C(净—静)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保持“国为重,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月29日,考录比例约为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入公”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风光度日。
D.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
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答案】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在此使用语义不符,不合语境。
)4.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7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7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7李商隐诗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缎花纹,隐喻自己的花样年华。
D.结尾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E.诗人借用典故、比兴和比喻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出朦胧境界,形象地传达出感伤之情。
解析C项,应为“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E项,“比喻”应为“象征”。
答案CE2.这首诗的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这是一首律诗,可以按照律诗四联分别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分析。
尾联在诗中是“合”,即总结合拢,归旨点睛。
参考答案尾联是对上文的总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惘然”的感受,现在更甚。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3~4题。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A.锦瑟指的是绘有锦缎般美丽花纹的瑟,据说原先有五十根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声调悲凉。
用瑟的锦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夹叙夹议。
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诗人写玄宗为“六军”所逼,在马嵬赐死贵妃,既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指责,又有同情之意。
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7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7李商隐诗两首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锦瑟./跋涉.琴弦./船舷.无端./急湍.B.沧.海/苍.凉杜鹃./捐.献年华./华.夏C.马嵬./葳.蕤占卜./弥补.宵柝./干坼.D.运筹./应酬.驻.马/珍珠.牵.牛/赊欠.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sè/shè,xián,duān/tuān;B项,分别读cāng,juān,huá;C项,分别读wéi/wēi,bǔ,tuò/chè;D项,分别读chóu/chou,zhù/zhū,qiān/qiàn。
答案:B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徒然去打听。
思路解析:D项,“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思路解析:A项,“托”都是动词,托付;B项,“然”都是副词的词尾,……的样子;C项,“休”,①动词,完结;②副词,不要;D项,“为”都是动词,做,担任。
答案:C4.对下列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B.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年。
C.七夕:指农历七月七日夜,也称乞巧节。
D.“鸡人报晓筹”的“筹”,即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思路解析:B项,“一纪”应为十二年,“四纪”是四十八年。
答案:B5.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①。
月榭故香因雨发,②。
2021年高中语文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宵柝.(tuò)虎旅.(lǚ) 数.典忘祖(shǔ)度.德量力(duó)B.晓筹.(chóu)锦瑟.(sè) 流水浅.浅(jiān)泥.古不化(ní)C.琴弦.(xián)华.年(huá) 丢三落.(là)四危如累.(lěi)卵D.惘.(wǎnɡ)然占卜.(bǔ) 言简意赅.(ɡāi)屏.(bǐnɡ)气凝神【答案】B(泥:n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答案】C(净—静)3.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xx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比赛过程充满了荡气回肠:在半决赛,中国队实力最强的两名女将范可新、刘秋宏皆意外摔倒“折戟”,这不容置疑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夺金之路蒙上阴影。
可是决赛场上,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原本处于第四道劣势的中国选手李坚柔却因其他三位选手的接连摔倒而意外获胜。
这枚金牌是中国的首金,让中国队终成南柯一梦。
A.荡气回肠B.折戟C.不容置疑D.南柯一梦【答案】B(A.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B.折戟:断戟沉埋在沙里。
形容失败惨重。
C.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D.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特有的“五环展示”环节因为装置出现故障而出现了只打出四环的“意外失误”,并因此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大吐槽。
B.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节目结束后,制作方趁势拍摄了同名电影版,在受到市场青睐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
C.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不仅拼面子发压岁钱,而且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赏古诗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赏析】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从侧面描写落花的飘零之感,萎靡之相,惨淡之色,无奈之势,连同庭院的冷旷,时光的清凄,诗人的怨悱,无不具现,令人目乱神迷。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两句,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
“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尾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自唐以来,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著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等。
而对李、杨二人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态度褒贬不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杨贵妃的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中,在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筹”与逃亡时期的“虎旅传宵柝”的对比中,在长生殿“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六军驻马”的对比中,在四纪为君而不能保一妇人与民间夫妇尚可白头偕老的对比中,诗人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同时,诗人也感慨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这是永远困惑人类的生命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7)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弦(xuán) 未卜(bǔ) 附和(hè) 戏谑(xuè)B.烙印(lào) 惘然(wǎng) 晓筹(chóu) 马嵬(wéi)C.沧海(cāng) 锦瑟(sè) 伺机(sì) 笨拙(zhuó)D.叱咤(chà) 宵柝(tuò)哀凄(qī)浸渍(zì)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世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
B.合唱队获得全市一等奖的喜讯传来,全校同学欢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破产。
D.王主任在座谈会上的一席话,起到了借风使船的作用,引出了单位职工许多好的建议。
大家都说,会议开得很成功。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国君的称号。
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C.不及卢家有莫愁莫愁:不要愁苦。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可以。
5、下列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及卢家有莫愁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托杜鹃D.—弦一柱思年华6、下列对《锦瑟》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先是故意埋怨锦瑟,你为什么平白无故有这么多弦呢?然后写聆听锦瑟那丰富繁多的弦音,心中充满愉悦的感情。
B.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借喻世事的变幻及自己“华年”时期理想的破灭,显示了作者伤逝的情怀。
C.第三联作者又运用了两个典故,借用“沧海遗珠”的同时,还揉进了珠月交辉和“鲛人泣珠”的传说,一种复杂的怅惘之情溢于言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37李商隐诗两首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鉴赏: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
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
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
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颔联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
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
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梗到处漂流。
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
“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限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琴弦.船舷.玄.奘炫.耀B.蝴蝶.通牒.碟.片堞.墙C.沧.海苍.茫粮仓.怆.然D.晓筹.田畴.踌.躇祷.告解析:A项,xián,xián,xuán,xuàn;B项,全都读dié;C项,cāng,cāng,cāng,chuàng;D项,chóu,chóu,chóu,dǎo。
答案:B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B.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A项,罔—惘;B项,霄—宵;C项,筹—愁。
答案:D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B.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解析:D项,卜:预料。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对《锦瑟》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解析:D项,“全篇是一首咏物诗”有误,本诗不是咏物诗,是以篇首二字“锦瑟”作为标题的摘字体无题诗。
答案:D5.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解析:D项,《马嵬(其二)》一诗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荒诞误国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
答案:D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挑衅./悻.然牌坊./染坊.踉.跄/琳琅.满目B.绯.红/王妃.栏杆./枪杆.炫.耀/头晕目眩.C.骁.勇/嚣.张投奔./奔.跑挟.持/汗流浃.背D.赚.钱/撰.写混.浊/混.合撩.拨/烟熏火燎.解析:A项,xìn/xìnɡ,fānɡ/fánɡ,liànɡ/lánɡ;B项,fēi,ɡān/ɡǎn,xuàn;C项,xiāo,bèn/bēn,xié/jiā;D项,zhuàn,hún/hùn,liáo/liǎo。
答案:A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络“新成语”,人们毁誉参半:赞成的人觉得它源于生活,反对的人认为它毫无美感。
国家语委相关人士曾指出,我们要关注、规范络语言,但也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特定区域里、特定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
就目前来看,络“新成语”还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成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毁誉参半B.规范C.毕竟 D.登堂入室解析:A项,“毁誉参半”即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意见不一。
B项,“规范”在此处意为“使合乎规范”。
C项,“毕竟”是一个副词,表示“到底”、“终究”的意思。
D项,“登堂入室”指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用在此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答案: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B.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传播二手烟,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我国是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但无论是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还是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D.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络文化。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熔于一炉”后加上“的报纸”。
B项,不合逻辑,“劝阻……戒烟”不妥,应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C项,搭配不当,“改善”和“水平”“程度”不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围棋棋子按颜色区别黑白两方,但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想要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①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②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③“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④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⑤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⑥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A.②⑥④①③⑤ B.②⑥①③⑤④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⑤②⑥③①解析:填空部分应先说明胜负规则,即第④句要放在前面,后面的根据连词“而”及上下句相应的词语,还有标点和前后照应,可确定其余几句顺序为①③⑤②⑥。
答案:C5.填入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谱写了中国历史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因素。
①李唐帝国获得了政治、财政、军事上的强盛②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③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⑤最终,经由中唐走向消失⑥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A.①③④②⑥⑤B.④③①②⑥⑤C.①③④⑤②⑥ D.④③①⑤②⑥解析:根据选项信息,A、C两项中③和④相连,明显不合逻辑,故排除;再看B、D两项,分歧首先在于①后的连接,⑤明显不能承接①,故排除D项。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课内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颔联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向来为人称道,试析其妙处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的颔联是全诗的核心,第一个典故,包含着作者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第二个典故,在作者的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作者悲苦的心灵。
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2)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惘然了。
“岂待追忆”意即: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