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引言: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我国历史上大家名人之一,他是唐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同时出现在《全唐诗》和《文选》两部重大著作中的人物。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长于写意,他的诗歌多风味独特,意境深远,多富有象征意味。
这篇文章将会探究《李商隐诗两首》的导学案,以及其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材中的重要性。
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作品;2. 理解李商隐作品中的意境及文化背景;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步骤1. 课堂导入学生可能对李商隐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成就,简单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等。
也可以播放一段李商隐诗歌的朗诵或者配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2. 研读《李商隐诗两首》本次导学案聚焦于《李商隐诗两首》,可以选用《无题》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进行研读。
在研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展开:(1) 教师给出诗歌的简要介绍和注释,并进行语段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注释和语段分析对诗歌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字词和行文方式,尝试重组文本的意义。
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3) 分享收获。
让学生进行分享,分析其对文本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和互相启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少数派文化背景,尝试揣摩李商隐通过这些文化背景进行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3. 表现和评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心灵世界的感受。
同时,应让学生进行个人写作,以其所读的诗歌为主题完成一篇有关李商隐诗歌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在文学鉴赏、文化理解、诗歌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第7课 诗二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李商隐诗二首》【使用说明】1、利用自习落实好基础知识。
2、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李商隐诗歌特点含蓄、华美、情致绵长的特点。
【自主学习】一、作者及诗作背景1.作者: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
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
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
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
公元835年,李商隐二十三岁,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这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李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二首》即完成于此时。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
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隐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这时,李商隐26岁,婚后感情殊好。
李商隐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当时朝廷内部的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史朝廷里的两大对立的势力。
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令狐家的人对李商隐不满。
高中语文(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案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能力目标:1.理解内部结构;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第1课时)导学案

7李商隐诗两首【学习目标】 1、掌握诗意,理解诗人的感情和诗的要旨。
2、训练诵诗能力,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锦瑟》的典故和《马嵬(其二)》的对照。
【学习要点】 1、理解诗人的感情和诗的要旨。
2、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难点】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知人论世,借助“教材助读”对李商隐的作品特点及诗歌感情基调有整体性的掌握。
2、联合课下说明疏导文意,初步感知诗人的感情,能正确断句和有感情地朗读。
3、用 15分钟左右达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有关的知识进行频频记忆,仔细达成。
【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1、作者简介:李商隐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穷,作为长子,他还未成年就不得不与母亲一同担发迹庭的重任,19 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欣赏,引为幕府巡官。
25 岁进士及第。
26 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所以遇到牛党的排挤,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世都是郁郁不得志,贫病交迫,怀才不遇,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作品特点:①思想内容,一是反应残忍的社会现实,责备时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经过写爱情,揭露出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抒写诗人的理想、遭受、感触,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②艺术特点,一是构想周密,情致深蕴,较少采纳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批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点;二是精准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委宛的乐律,外形特别漂亮,意义常常隐晦;三是擅长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能够令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二、写作背景1、《锦瑟》大概作于作者暮年,是他回想旧事,对一世崎岖而发的感触。
只管描绘委婉,旨意模糊,但明显有其寄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二、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知识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学习重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学习难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锦瑟》一、预习案1、借助工具书,给重点的字注音。
未卜()马嵬()晓筹()驻马()惘然()沧海()琴瑟()宵柝()弦柱()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 )(2)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 )(3)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 ) 托()(4)此情可待成追忆可()(5)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6)海外徒闻更九州徒()(7)他生未卜此生休卜()(8)空闻虎旅传宵柝宵柝()(9)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10)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11) 如何四纪为天子如何()四纪()(12海外徒闻更九州更()(13)当时七夕笑牵牛笑()3、解释古今异义词语中的古义。
(1)一弦一弦思华年华年:(2)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3)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二、合作探究1.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锦瑟》每联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的?3.诗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三、当堂检测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 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第2课时)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一、写作背景《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促逃往四川避祸,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
唐人写马嵬之变,常常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却把锋芒指向了唐玄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导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抒写诗人对这一历史惨剧的认识,从而嘲讽现实政治,以古鉴今。
【预习自测题】一、文学知识( 1)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他的诗艺术成就较高,因此他与杜牧一同被人称为“”。
( 2)我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两种,格律诗又包含和;律诗共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一定是句,绝句共句;律诗句押韵,绝句句押韵。
二、整体感知联合说明,试着翻译《马嵬(其二)》全诗,认识粗心。
写出诗眼句。
译文:诗眼句:课内研究【学始于疑】——我思虑,我收获《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怀疑研究】——怀疑解疑,合作研究一、文本理解2、联合详细诗句剖析《马嵬(其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诗句表现手法作用国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精句赏析剖析“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的内涵三、综合研究剖析《马嵬》章法结构的特别之处。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应改正达成课后 p44 第 2 题第二题:【课后反省】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整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琴弦船舷谄谀垂涎三尺不为人知B、沧海......目疮痍.C、宵柝拓展潦倒拓扑学手到擒来D、畴昔......躇满志2、以下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缘分凄婉意蕴绘声绘色B 、难过C、消失蝴蝶住军白雪皑皑D、决别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出处地,平白无故地..空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光,这里指一世..纪:四十年苍莽怆然创巨痛深满...胡扯雏形防患未然踌....苍海逍遥寡廉鲜耻哀悼缠绵面面相觑C、国外徒闻更九州徒:.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4、以下诗句中没实用典的一项为哪一项()A 、庄生晓梦迷蝴蝶B 、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 D 、不及卢家有莫愁5、默写。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你耗尽一世为万物找寻对仗/ 可你自己的下联是谁/ 在那个喧杂而热爱偶数的朝代/你是独一孤单无匹的事物”(林东威《夜读李商隐》)。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的确是一位最为刺眼的孤单的明星。
不幸的遭受让他一世左右犯难,忧虑伤感,不知所措;满腹的才干使他的诗众体兼顾,情致深蕴,影响深远。
学习李商隐的诗,第一要认识李商隐的平生际遇,其次要掌握其诗歌的境界、感情和表现方法。
本课选李商隐诗两首,风格各异。
《锦瑟》是一首很有李商隐“委宛”特点的诗,该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这年诗人46 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诗人一世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是一般的“咏物诗”。
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马嵬》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马嵬”即马嵬坡,在今日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载( 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促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唱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好多。
唐人写马嵬之变常常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玄宗开脱,李商隐却把锋芒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利的嘲讽,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出心裁。
★李商隐( 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牛李党争”的期间。
年青时受牛党令狐楚欣赏而中进士,此后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所以牛党以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向来在政治上遇到压迫,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 岁时死在荥阳,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期间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邻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1.注字音加点字怅惘.晓筹.华年.华华山.当时已怅惘.当合适.2.解多义锦瑟无端五十弦 ().东坡右手执卷端.()端今有难,无他端.()及来宾辩士说王万端.()不及卢家有莫愁 ().瞠乎其后.()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初七及下九,玩耍莫相忘.读音加点字读音马嵬.宵柝.可待可.可汗.改换更.更为.()空闻虎旅传宵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传以示佳人及左右().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此情可待成追想 ().可虽欲言,无可.进者 ()潭中鱼可百许头 ().3.分古今例句古义今义华年一弦一柱思华年..可此情可待成追想.春心望帝春心托杜鹃..4.积名句(1) ______________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教案导学案2.7《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学案学习要点: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一、名句填空1、夕阳无限好,2、身无彩凤双飞翼,3、何当共剪西窗烛,4、春蚕到死丝方尽,二、文学常识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字,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三、阅读鉴赏《锦瑟》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马嵬》:4、《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5、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6、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7、“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8、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9、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10、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1、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12、《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李商隐诗两首》学案参考答案一、略二、晚唐义山《李义山诗集》无题诗咏史诗三、1、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3、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4、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5、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6、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7、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8、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9、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10、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11、——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12、——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你耗尽一生为万物寻找对仗/可你自己的下联是谁/在那个喧闹而热爱偶数的朝代/你是唯一孤独无匹的事物”(林东威《夜读李商隐》)。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的确是一位最为耀眼的孤独的明星。
不幸的遭遇让他一生左右为难,忧愁伤感,无所适从;满腹的才华使他的诗众体兼备,情致深蕴,影响深远。
学习李商隐的诗,首先要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际遇,其次要把握其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课选李商隐诗两首,风格各异。
《锦瑟》是一首很有李商隐“含蓄”特点的诗,该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一般的“咏物诗”。
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马嵬》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玄宗开脱,李商隐却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牛李党争”的时期。
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惘.然马嵬.晓筹.宵柝.华华.年可可.待华.山可.汗当当.时已惘然更更.换适当.更.加2.端⎩⎪⎨⎪⎧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东坡右手执卷端.( )今有难,无他端.(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 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 )望尘莫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传⎩⎪⎨⎪⎧ 空闻虎旅传.宵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可⎩⎪⎨⎪⎧ 此情可.待成追忆( )虽欲言,无可.进者( )潭中鱼可.百许头( ) 3.分古今例句 古义 今义 华年一弦一柱思华年.. 可此情可.待成追忆 春心 望帝春心..托杜鹃4.积名句(1)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2011·山东高考)(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010·浙江高考)(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009·安徽高考)(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009·江苏高考)(5)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2008·海南、宁夏高考)答案:1.wǎng chóu huá huà dāng dàng wéi tuò kě kè gēng gèng2.来由,缘故/事物的一头/办法/理由 如,比得上/赶得上/到,达到/趁/和 传来/驿站,客舍/递给/传扬 难道,哪能/可以,能够/大约3.一生 青年时代 难道,哪能 表示同意;可以 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爱慕异性的心情4.(1)沧海月明珠有泪 (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3)只是当时已惘然 (4)蓝田日暖玉生烟 (5)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点评: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出句用庄周梦蝴蝶事,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诗人借此典的虚渺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美好的情境。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传说周朝末年蜀国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连用,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点评: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
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
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
这两句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
传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这里的“珠”“玉”都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与理想;也可以是喻指诗人美好的向往和情感。
但不论“珠”“玉”指什么,诗句都充满了怅惘、悲伤之感。
3.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点评:这两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徒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之事。
长期做“太平天子”、沉湎于淫乐生活的唐玄宗及其宠妃,哪里听到过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呢!在皇宫中,连公鸡都不准养;安然高卧,自有专人去做公鸡报晓的工作。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
而冠以“空闻”二字,则表明“虎旅”虽“传宵柝”,却不能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了。
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无复鸡人报晓筹”。
4.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评:这两句诗是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如何”,为什么。
“四纪”,四十八年。
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卢家有莫愁”,借南朝乐府民歌的典故,指平民夫妇的恩爱生活。
诗歌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警醒后世,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
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言虽直白了些,但表达出来的情至深至痛,鞭挞有力。
1.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地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你是怎样解读这首诗的?提示:《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邈,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
有人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诗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
2.《马嵬》(其二)一诗在章法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第五、六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贵妃之死3.《马嵬》(其二)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两句?结合其表现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分析其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提示:这首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的事。
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发生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所以“主旨句”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三联对李、杨二人的事迹进行描述后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这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锦 瑟⎩⎪⎨⎪⎧ 首联——发“无端”之怨,引“华年”之思颔联⎩⎪⎨⎪⎧借“庄子”之典,表“迷”惘之情用“望帝”之事,“托”悲切之意颈联⎩⎪⎨⎪⎧ 化“沧海”明珠,喻德才理想引“蓝田”玉烟,诉无奈苦悲尾联——叹“此情”之深,怅“惘然”之久马嵬(其二)⎩⎪⎪⎨⎪⎪⎧ 首联⎩⎪⎨⎪⎧⎭⎪⎬⎪⎫“徒闻”九州“此生”已休可叹颔联⎩⎪⎨⎪⎧⎭⎪⎬⎪⎫“空闻”宵柝“无复”报筹可悲颈联⎩⎪⎨⎪⎧⎭⎪⎬⎪⎫“六军”驻马“七夕”盟誓可笑尾联⎩⎪⎨⎪⎧⎭⎪⎬⎪⎫“四纪”天子“不及”莫愁可讽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籍旨趣遥深、难以猜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韩愈的雄奇奔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丽。
以《锦瑟》《马嵬》为例,可见其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点。
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李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
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达出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思的意境。
长于用典,含而不露。
《锦瑟》中间四句连用四个典故——庄生梦蝶、望帝啼鹃、南海鲛人、蓝田玉烟,传达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感体验,四个典故的片断式连接,情调意境的内在统一,构筑起全诗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朦胧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