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文化等信息介绍
建德市_精品文档

建德市建德市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杭州市辖区中唯一的县级市。
建德市地处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与衢江的交汇处,地势南高北低,土地广阔而肥沃。
建德市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和11个镇,总面积为2015.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0万人。
建德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
市内的建德古城可以追溯到公元589年,历史悠久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城内的建德故居群、双遗双展馆、天子岭、汤嫂墓等文化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访。
建德市还是中国的绿茶之都,盛产龙井茶、铁观音等知名茶叶品种,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
建德市的自然环境也是独一无二的。
建德境内有众多山川湖泊,素有“千岛湖畔小城”之称。
千岛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湖面上有1078个大小不一的岛屿,景色壮丽。
在湖畔,可以游览古木摩崖、天然溶洞等自然景观。
此外,建德市还有富春江景区、横山茶海、杨年山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建德市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
市内建有建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落户。
建德市食品、纺织、木材等传统产业得到了良好发展,同时还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建德市还加强了与杭州市的合作,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成为杭州市的重要经济支撑和产业承接区。
建德市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水平较高。
市内设有多所中学和职业学院,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建德市还注重保护传统文化,设立了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和文化街区,传承和弘扬了建德市独特的文化遗产。
同时,建德市还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市内设有多个医院和政府社会事务管理机构,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
建德市还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有多个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提供广泛的体育娱乐场所。
总的来说,建德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
建德文化等信息介绍

建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10万年左右就有人类在建德繁衍生息。
据史料记载,建德县建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东汉时为吴郡富春县地,三国吴黄武四年(225),析富春置县,唐武德四年(621),在桐庐置严州,复置建德县,属严州。
万岁通天二年(697),建德为睦州州治,后历代均为郡、路、州、府之治地。
同时,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建德至今依旧完好地保有一大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
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40处,值得重视的各类历史文化遗存1000多处。
无论是象征荣耀和地位的严州“半朵梅花城”,还是世居水上拥有独特“水上婚礼”的九姓渔民,抑或是经久不衰世代传唱的婺剧,甚至拥有800岁高龄的新叶古民居……都是那么令人陶醉和痴迷。
1974年冬天,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的几位考古学家在建德李家镇乌龟洞发现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
研究表明,该化石是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原始人遗迹,属于智人阶段的古人类。
这对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这枚古人牙化石为右上犬齿,齿冠高11.6毫米,远中近中经为8.2毫米,唇舌经为9.5毫米,属于柳江人一类的智人类型,距今10万年左右,定名为“建德人”。
同期,乌龟洞出土的豪猪、西藏熊、巨貘、东方剑齿象和纳玛象等16种分属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后一阶段等不同地质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长江中下游也属罕见。
这一考古新发现表明,浙江省同样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梅城古镇历来是严州、睦州的府治之地,山川毓秀,自古闻名,历代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到此任官游历。
如南北朝时的谢灵运;萧梁时的沈约;唐代的孟浩然、刘长卿、杜牧;宋代的范仲淹、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王十明;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唐寅、董其昌、清代的查慎行、黄仲则等,都在他们的诗文字画中描绘了这里秀丽的景色,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即出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建德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德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德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德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在2021年,建德市成功申报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建德丰富的文化传承的认可,也是对其长期以来致力于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肯定。
本文将从建德市的历史背景、申报成功的过程和意义以及申报项目的特点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一一加以阐述。
建德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22年,属于江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
该市地处于钱塘江南岸,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古代文人墨客曾留下大量的诗文,赞美其山水秀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建德市地域辽阔,包含有山地、丘陵和湖泊等不同地貌,这一多样性也为其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基础。
建德市积极参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成功申报了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申报成功的过程中,建德市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推广计划。
此外,建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得到了学者、专家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他们深入研究和记录了相关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为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推动。
建德市的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体现了建德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表达方式。
建德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得到了重视,其中包括仪式、祭祀习俗、民间戏曲和音乐、传统工艺等等。
申报项目中还包括了建德的文人墨客文化,包括文人画、书法、诗词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建德市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
相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具挑战性。
建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
首先,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活动,向公众展示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其次,加强对非遗项目的培训和研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中来。
同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和数据库,加强相关资料的整理和保护。
此外,建德市政府还积极与其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经验,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传统文化之建德桥灯文化

走进建德元宵灯会之航头桥灯会人文学院对外汉语1101 郑卉芬 201108480127“云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从老一辈那儿听来这样一句谚语,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天不遂人愿的一种惋惜感慨,而这种感慨在我看来更是对心中夙愿的一种祈祷,数百年来,建德航头镇的元宵灯会,就在当地人民的感慨、祈祷和一片闹腾声中,波波折折地走来,年复一年,直到现在。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古为越地,今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
江南小镇,难以体会到北方安塞腰鼓的壮阔与豪迈,却以她自己的方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我们知道,中国的龙文化与华夏文明几乎是同步产生发展的。
因此,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象征,人们以各种方式传承着这种文化,继承着这种精神,比如舞龙文化。
虽然舞龙有其文化传承的一贯性和集体的共识性, 但其地域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建德自古以农耕文化为主, 以农业为主体的人们, 则多归服于自然威力的统摄之下, 因此其信仰的内核是自然崇拜和具有天、地、人、物和谐一统的理想观念。
因此建德舞龙传统源远流长,尤其是元宵舞龙,而根据各地习俗不同,龙灯的样式却千差万别。
而我想要分享的是属于建德航头镇的特色龙灯——桥灯。
桥灯也称板凳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
龙头体形高大、威武雄壮,由竹篾扎成,外饰彩纸,高约三米,旧时传统中会在龙头内点满24支蜡烛,象征一年24个节气,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所有要用到蜡烛的地方都以灯泡代替。
祥龙嘴含龙珠,龙珠制作精巧,也由竹篾轧制而成,制作工艺精美。
龙身俗称“子灯”,由灯板连接而成,每块灯板长约2m,宽约0.2m ,在距板端约30厘米处托着两个可点蜡烛的花灯,每块灯板由一人扛抬,整个桥灯可分可合。
将每家出的桥灯连接起来,象征龙的传人薪火相传,子孙满堂。
而龙尾形似横卧的S,饰有鳞片、龙爪、尾翼略翘。
龙头龙尾都饰有彩旗,一般会在上面写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美好寄语。
桥灯据传始于晋、兴于唐、鼎盛于明清,古以祭社稷、敬佛道为主,今以庆元宵、庆丰收、庆太平盛世为主题,航头镇的桥灯现在仍然比较完整地延续了古代的祭典礼仪,与“庙会”文化相融合,形成灯会盛况。
建德梅城古镇简介

建德梅城古镇简介
建德梅城古镇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内,是中国最古老的古镇之一,历史悠久。
建德梅城古镇是江南吴越文化的代表,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梅城古镇面积120平方公里,共有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园林景观等历史遗产828处,是一座拥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古镇,充满着浓浓的古风,被誉为“江南古风古镇”。
建德梅城古镇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其最古老的部分据考证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是中国最古老的镇之一。
因建德梅城古镇地处江南水乡,河水与古镇相连,景色优美,古镇街巷曲折,环境清幽,犹如一幅画卷。
古镇内多处历史古迹,如历史悠久的梅城木古堡、涌泉春花桥、古雕门楼等,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色,沁人心脾。
古镇内有许多精致的古式民居和宅院,多为砖木结构,式样精致,每一处都庄重而不失典雅。
在古镇的屋顶上,大多数建筑屋顶的边缘都有精致的装饰,如护翼、蝙蝠翼、瓦片、瓦楞等,为古镇增添了历史色彩。
传统民居与古建筑如此掩映在一起,使古镇犹如一幅装点了细看的历史画卷,令人驻足观赏。
此外,古镇内还有很多精致的园林景观,如梅城古木、紫檀木林等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
古镇内还有许多江南风情民俗活动,如梅花廊排舞、九处士指挥舞等,每年在古镇内都会有不同的民俗活动,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江南的古老文化。
总之,建德梅城古镇是浙江省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之一,它
不仅自身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风物,特色传统民居、古建筑、美丽的园林景观和江南民俗,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如果你想了解古老的历史,可以前往建德梅城古镇,深度体验历史文化和江南风情!。
1、建德概况

第一部分建德概况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市(新安江)观光游览。
[地理位置]建德市地处浙江省西部,地处北纬29°12′~29°46′,东经118°54′~119°46′之间。
幅员面积2321平方公里,人口约51万,下辖3个街道和13个乡镇。
属杭州市下辖的五个郊区县(市)之一。
东与浦江县接壤,南与兰溪市和龙游县毗邻,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
[地形地貌]建德地处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连处,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为特色,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属钱塘江凹槽带,山岭属昱岭山、千里岗和龙门山系。
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8.6%。
简单地说,建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浙西的一个山区县市。
[气候]建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年均总降水量1600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760小时。
[水文]建德境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有新安江、富春江、兰江和寿昌江4条江河及38条中小溪流。
由于地处山区丘陵,河流落差较大,所以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6.81万千瓦。
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力更生建造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就建在建德。
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水电史上的一座丰碑。
新安江水电站蓄水而成的水库,现在叫千岛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了。
[资源]建德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森林树种约700种,药用植物700多种,动物140多种,其中44种动植物资源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建德森林覆盖率达76%,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目前拥有富春江和新安江二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建德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现已初步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有30种,矿点53个。
主要矿藏有石灰岩、白云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煤、铜、铁、铀等,其中以石灰石储量最大,出露面积约85平方公里,估计储量150亿吨,现已成为我国碳酸钙行业的领头羊;建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协助建立的全国10个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市)之一。
建德市名胜古迹介绍

建德市名胜古迹介绍
建德市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
一、西栅古镇
西栅古镇位于建德市境内,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
古镇内有清代的古街、古巷、古桥和明清时期的民居、庙宇,保存完整,是研究古代水乡建筑和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
二、千岛湖风景区
千岛湖风景区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景区内有千岛湖、刘永福故居、龙川飞瀑等景点,还有许多水上活动和娱乐项目,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三、天目山景区
天目山位于建德市西南部,是浙江省最高峰。
景区内有茶山风景区、瑶琳仙境、叠翠峡等景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古道遗址,是登山探险和赏景的好去处。
四、南明山风景区
南明山风景区位于建德市南部,是一个以赏景、登山、避暑、文化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景区内有黄龙洞、秋翠亭、玉皇阁等景点,还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传说,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五、桃花源景区
桃花源景区位于建德市北部,是一个以桃花为主题的景区,每年
春季都有盛大的桃花节。
景区内有桃花源、古剑阁、莲花峰等景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和传说,是赏花、拍照和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以上是建德市的部分名胜古迹介绍,欢迎大家前来游览。
建德文化地理简介

建德文化地理简介
建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有中华文明之光之称的“建德人”就诞生在这一方古老的土地上,上世纪七十年代,经中国科学院考古鉴定,“建德人”距今已有五万多年的历史。
正是古老的“建德人”从新安江走向“良渚”,走向“河姆渡”,走向大海之滨,才有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建德也因此可以称之为我国海洋文明发祥地之一。
从这一点上引伸开来,我们与上海也是有历史渊源关系的。
建德从公元225年的三国时期建县,至今已经有近1800年的历史。
自唐神功元年起,建德作为州府一级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公元1960年,前后时间长达1200多年
县名由来: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孙韶,字公礼……权为吴王,迁杨威将军,封建德侯”。
又据《三国志•吴书•大帝记》,孙权为吴王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
孙韶封建德侯也是这一年。
建德置县为公元225年,孙韶的故乡在建德,原建德县的辖境为孙韶的封地。
故此,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拓展研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10万年左右就有人类在建德繁衍生息。
据史料记载,建德县建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东汉时为吴郡富春县地,三国吴黄武四年(225),析富春置县,唐武德四年(621),在桐庐置严州,复置建德县,属严州。
万岁通天二年(697),建德为睦州州治,后历代均为郡、路、州、府之治地。
同时,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建德至今依旧完好地保有一大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
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40处,值得重视的各类历史文化遗存1000多处。
无论是象征荣耀和地位的严州“半朵梅花城”,还是世居水上拥有独特“水上婚礼”的九姓渔民,抑或是经久不衰世代传唱的婺剧,甚至拥有800岁高龄的新叶古民居……都是那么令人陶醉和痴迷。
1974年冬天,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的几位考古学家在建德李家镇乌龟洞发现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
研究表明,该化石是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原始人遗迹,属于智人阶段的古人类。
这对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这枚古人牙化石为右上犬齿,齿冠高11.6毫米,远中近中经为8.2毫米,唇舌经为9.5毫米,属于柳江人一类的智人类型,距今10万年左右,定名为“建德人”。
同期,乌龟洞出土的豪猪、西藏熊、巨貘、东方剑齿象和纳玛象等16种分属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后一阶段等不同地质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长江中下游也属罕见。
这一考古新发现表明,浙江省同样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梅城古镇历来是严州、睦州的府治之地,山川毓秀,自古闻名,历代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到此任官游历。
如南北朝时的谢灵运;萧梁时的沈约;唐代的孟浩然、刘长卿、杜牧;宋代的范仲淹、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王十明;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唐寅、董其昌、清代的查慎行、黄仲则等,都在他们的诗文字画中描绘了这里秀丽的景色,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即出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陆游的《剑南诗稿》、开创纪事本末体的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都是在这里编集刻印的。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第一个版本“青柯亭本”,也编纂刊行于此。
黄公望、黄宾虹、傅抱石等丹青妙手,都曾以这里的山水为题材,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严州的文化内涵,孕育出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歌流派“睦州诗派”和清代的“新安画派”。
在传说中,梅城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外婆家,孙权兄弟从小跟随其母在外婆家长大。
国太吴氏一家为协助孙权创立帝业,立下汗马功劳。
孙权称帝后,定都秣陵(南京),改秣陵为建业,意为建功立业,并在富春县辖地分设建德县,意为建功立德,县治设在梅城,以示不忘外祖家德业之意。
至今梅城城北留有“六合古井”遗迹,国太常于是井之旁,教子以为人之道,后人又称六合井为教子井,至今水源鲜活,清澈可饮,“六合古井”四字仍清晰可辨。
建德还有一座古老的村落——新叶古民居,它坐落在建德西南大慈岩镇玉华山脚,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距今已有792年的历史。
从玉华叶氏第一代叶坤到此安居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发展至第36代,一直没有间断保持着近缘聚居地,在他们建造的村落中,已经将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完整地记载。
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的新叶古民居,直至今天为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之一。
在这座800年历史的村庄中,现存的500多幢民居中有明清古建筑200多幢,此外还有众多古巷、古祠、古塔,都在向世人诠释着小村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经八百年风云变幻,新叶村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在乡土建筑、乡土生活、宗族道德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出来,如数量多、等级层次分明的祠堂记录着近缘聚居地的发展变迁、兴旺与衰败;各类书院、文昌阁、文峰塔等文化建筑的遗存反映了宗族崇尚读书的劝学传统;已有600余年历史的“三月三”庙会将传统民风民俗、传统地方文化流传至今而不衰……
如今,“水上婚礼”作为一项历史传承的民间艺术被发掘出来,成为建德市特有的民俗旅游资源。
在当地,“九姓渔民”是指过去常年泛舟江面生活在水上的渔民,因为有陈、钱、林、袁、孙、叶、许、李、何九个姓氏,所以又称“九姓渔民”。
但是,由于世代聚居水上,很少与岸上来往,九姓渔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尤其是他们的婚礼,与陆地居民相比,更是别具一格。
当地村民这样告诉记者,在迎娶新娘之日,男女双方的船都要靠在一起,女方要由“利市娘娘”
喂上一口饭,名为“离娘饭”,然后女方端坐在一只红色木盆中,由其叔父或兄弟抬起来,抛到男方的船上去。
男方也要派出几个身手不凡的青年,站在自己的船上接新娘,随后把女方的嫁妆也抛到男方的船上。
然后男女双方在男方的船上拜堂成亲送入洞房,婚礼才算完成。
当然,如今的九姓渔民,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种种约束,现在过着与岸上居民同样的生活,但这一习俗却被当地的村民代代传承着。
建德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在说起婺剧时非常自豪,因为在杭州地区,建德是唯一保留了这个古老剧种的地方。
婺剧的特点,或委婉深沉,或高亢激昂;或优雅细腻,或粗犷豪放;或明白晓畅,或跌宕曲折。
这是一种极具戏剧表现力,又是浙江地方戏曲中历史悠久并具全国影响的重要剧种之一。
同时,建德作为婺剧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初“徽戏”从安徽传入浙江,其最主要的一条路线就是从安徽的歙县沿着新安江,顺流而下来到严州府,很多徽戏班常年就在如今的建德地区演出。
由于徽戏的表演风格粗犷、动作夸张,锣鼓热闹,很适合当地农民观众欣赏口味,因此,这种戏曲风格很快就成为建德群众最喜欢的戏曲品种。
婺剧在建德得到迅速的发展,鼎盛时达到20多个戏班,农村自发组织的清唱班几乎遍布建德市每个乡村,逢年过节就会有“村村锣鼓响,处处唱婺剧”的热闹场面。
从此婺剧就深深地的扎根于建德,成为了建德重要的传统特色文化之一。
建德的佛教文化圣地——大慈岩寺的惊险最让记者难以忘怀,它是一处以佛教文化与山水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素有“江南悬空寺”之称,又有“浙西小九华”之美誉,大慈岩寺坐落在建德市大慈岩镇大慈岩山上,建于元大德年间。
《寿昌县志》载:寺傍岩建筑,岩高数百丈,四面玲珑,宛如民屋,内有石笋地涌出。
元大德年间,临安人莫子渊弃家于此琢石笋为佛,号曰大慈。
因供奉地藏王菩萨而久负盛名,故人称“浙西小九华”。
该寺几经兴废,到“文革”结束时,仅存大殿和山门,后几经修缮,大慈岩寺以其悬崖高位洞穴建筑为特色,楼阁、亭台、栈道、香廊处处都体现一个“悬”字,主寺庙地藏王大殿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驾悬空甚为奇险壮观,故被誉为“江南第一悬空寺”。
大慈岩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中国第一天然立佛”而名闻遐迩。
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依山建于高3米、长60米、宽20米的洞穴中,它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架悬空,颇为奇险壮观,它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中国最大的天然立佛”则是大慈岩的另一特色。
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
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维妙维肖,形象十分逼真,旅游专家鉴定,已被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被誉为“中华一绝”。
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