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的探索、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海洋文化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方海洋文化进行比较。

一、海洋观念的差异中国海洋文化把大海视为“天池”、“神泉”、“宝藏”,孕育着无尽的生命力和物质资源。

大海在中国文化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常被视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象征,代表着博大胸怀和包容精神。

同时,大海也被视为“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代表,表达了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与中国不同,西方人普遍将海洋视为一种财富和生命的源泉。

在他们的观念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商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西方海洋文化强调对海洋的探索、开发和利用,追求对海洋资源的占有和利用。

因此,西方海洋文化的特点是以物质利益为导向,追求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

二、海洋民俗的差异中国海洋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沿海地区有许多与海洋相关的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

例如,妈祖崇拜是沿海地区最普遍的信仰之一,妈祖被视为海上保护神,能保佑渔民平安归来。

此外,沿海地区还有许多与海洋相关的节日和习俗,如龙王庙会、开海节等。

这些民俗活动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西方海洋民俗文化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航海过程中,船员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即航海术语。

这些术语被广泛应用于航海、捕鱼、贸易等领域,成为西方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西方海洋民俗还包含了许多与探险、捕鲸、海盗等相关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反映了西方海洋文化中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三、海洋开发的差异中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宋代,中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日益繁荣。

然而,在古代社会,由于技术条件和政治因素的限制,中国海洋开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近海海域。

虽然中国在航海技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但在远洋航海和深海开发方面相对较为落后。

海洋经济行业分析

海洋经济行业分析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总结词
海洋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生 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海洋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 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推动经 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海洋经济也是国家安全的 重要保障,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的能源安 全、贸易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海洋经济 还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可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海洋新能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将加大 对海洋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如潮汐能、海浪能等,推动 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机遇
多元化发展
未来海洋经济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渔业、旅游业、能源、 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科技创新驱动
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主要海洋经济产业
01
02
03
海洋渔业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 资源,渔业产值占据了海 洋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
海洋交通运输业
随着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发 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在中 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日益 重要。
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吸引 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成为 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05
未来海洋经济发展展望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展望
海洋资源开发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需求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更加重要。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投入到海洋资源开发中, 包括渔业、石油、天然气、矿物等。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背景,以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等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形态。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自然环境,发展海洋文化具有巨大的潜力。

海南海洋旅游是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海洋文化繁荣的有力推动力。

海洋文化的开发对于海南乃至整个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海洋文化是海南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资源,是展示海南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开发海洋文化可以提升海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海南旅游和开展合作。

海洋文化是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通过挖掘和发展海洋文化,可以更好地宣传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海洋文化是海南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有力工具。

发展海洋文化可以丰富海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海南海洋旅游作为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海南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壮丽的海岸线、美丽的海底世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等。

这些独特的资源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海南拥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政策支持。

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试验区,海南有着优惠的政策和丰富的资源,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海南还积极推动海洋旅游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海洋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海洋旅游产业链条,实现多产业共赢。

海南还积极开展海洋文化的培育和创新,注重挖掘和保护传统的海洋文化,同时还注重推动海洋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推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在海南海洋旅游开发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

通过系统地研究和挖掘海南的海洋文化资源,挖掘和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海洋文化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注重保护传统的海洋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确保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浙江宁波港口之城海洋文化

浙江宁波港口之城海洋文化

浙江宁波港口之城海洋文化浙江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而闻名。

海洋文化是指与海洋相关的各种文化元素,包括海洋历史、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等。

在这个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背景下,宁波港口之城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一、宁波海洋历史宁波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其港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

在宋代,宁波港口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成为东亚地区的贸易中心。

宁波港口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并在中国的海洋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宁波海洋生态作为一个位于东海畔的城市,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资源。

宁波的海岸线长达800多公里,拥有众多的海滩、岛屿和港口。

宁波港湾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通过港湾可以进入东海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

宁波的海洋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

宁波港口的附近海域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各种鱼类、贝类和海草等。

同时,宁波还拥有许多海洋保护区,为众多的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三、宁波海洋经济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宁波港口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之一。

宁波港区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宁波的海洋经济包括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交通、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宁波港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港口发展带动了物流、贸易和服务业的繁荣。

同时,宁波也致力于发展海洋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海洋文化。

四、宁波港口之城的海洋文化活动宁波作为一个港口之城,在海洋文化方面拥有丰富多样的活动。

每年夏季,宁波举办海洋文化节,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演出和展览,包括海洋艺术展、海洋音乐会和海洋融合文化交流等。

此外,宁波还有许多海洋主题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展示了关于宁波海洋文化的丰富内容。

这些文化设施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宁波港口之城的独特魅力。

结语作为浙江重要的港口之城,宁波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古代中国的海洋贸易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海洋贸易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海洋贸易与文化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海洋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

古代中国也不例外,自商周时期起,中国便开始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探索和尝试。

在长时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古代中国海洋贸易和文化传播的影响不断扩大和巩固,成为中外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古代中国的海洋贸易在远古时期,中国人的渔民们已经开始勇敢地驾驶船只远航海上,依靠海洋资源谋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陆上贸易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贸易体系。

而到了秦汉时期,随着西域的连接以及海上贸易的活跃,古代中国的外交及贸易系统得以更加完善。

到了唐宋时期,古代中国的海上贸易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国际贸易图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古代中国海上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1. 贸易路线广泛:古代中国的海上贸易受到中国海岸线的限制,主要靠黄海、东海与南海作连接。

中国古代航海者主要航线主要有东海贸易、南海贸易、西夷贸易等,壮大了中国商业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2. 商品种类繁多:古代中国的商贸品种多种多样,主要有:茶叶、丝绸、瓷器、雕漆、金银、药材、水果、糖、红木等。

这些商品不仅仅是物贸交换,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3. 私人的贸易活跃:随着贸易活动的兴起,一些有经济实力和才干的人开始自行投资,成立了自家的商号,并开始展开贸易活动。

古代贸易商应运而生,私人商家在贸易活动的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 通行货币多样:古代中国的贸易包括货币交易,货币种类因地区而异。

各个区域的主要货币有铜钱和布币等。

古代中国货币量较为巨大,体现了其经济实力。

二、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海上贸易中重要的一环。

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思想文化:古代中国文化影响力深远,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文化得以向海外传播。

中国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等思想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成为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发展历史。

海洋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海洋的认知和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海洋的景仰和保护。

在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形象,也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与自然相融、传承创新。

中华海洋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涵盖了海洋传统知识、海洋风俗习惯、海洋宗教信仰、海洋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体系。

海洋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华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夏商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马路的兴起,中国的海洋文化得到了更深入的传播和发展。

海洋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东亚地区的海洋文化中心,对周边国家的海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海洋文化与自然相融,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对海洋有着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将海洋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海洋诗画,凝聚了中国人对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中华海洋文化不断传承创新,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不断丰富和发展海洋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符号和精神成果。

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特点是与时俱进、对外开放、保护环境、创新发展。

中华海洋文化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中国人民在海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吸纳新知识,与国际接轨,为海洋文化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国的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不断发展,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华海洋文化对外开放,促进交流合作。

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对外交往中,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推动了海洋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倡导和平利用海洋,维护国际海洋秩序,推进海洋经济的全球化。

中华海洋文化重视保护海洋环境。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丰富的海洋民族文化、海洋神话传说、海洋艺术、海洋历史、海洋哲学和海洋风俗等内容。

中华海洋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向往、探索和利用的精神和智慧,具有许多独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精神。

中华海洋文化强调海洋的广阔与包容,认为海洋应该容纳万物、包容一切,海洋使大地拥抱着整个世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让中华海洋文化充满了包容和开放的力量。

第二,崇尚“水乡文化”的历史传承。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水为主、以舟为居的国家,水文化是中国文化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渊源所在。

江河湖海贯穿中国大地,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水乡文化,水乡文化蕴含了许多与海洋相关的经典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

强调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

中华海洋文化承载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认为海洋是神圣的、威严的,是人类生存的摇篮,是一个永远值得尊敬和感恩的母亲。

海洋的辽阔、深邃、神秘与中国人对海的敬畏情怀密不可分,这种敬畏与感恩的情怀贯穿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中国和外国的重要桥梁。

中华海洋文化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和艺术灵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也让中国吸纳了大量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海洋文化。

第一,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精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水文化、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在古代海洋文明的基础上,中华海洋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精华,如《山海经》、《海国图志》等,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资源。

第二,融合了海洋与岛屿的独特文化。

中国拥有众多的海岛资源,这些海岛不仅丰富多样,还孕育了许多岛屿特有的文化,中华海洋文化融合了海洋与岛屿的独特文化,使得海洋文化更加多元化丰富。

泉州的海洋文化有哪些独特力

泉州的海洋文化有哪些独特力

泉州的海洋文化有哪些独特力泉州,这座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城市,拥有着深厚且独特的海洋文化。

这种海洋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泉州的海洋文化首先体现在其悠久的航海历史上。

早在南朝时期,泉州就已经有了与海外交流的记录。

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更是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当时的泉州港,千帆竞渡,万商云集,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泉州人凭借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勇敢地驶向未知的海洋,开拓了一条又一条的海上贸易航线。

他们的船只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装备精良,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海况。

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成为了泉州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特的港口贸易是泉州海洋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色。

泉州港的贸易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

其中,泉州的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在海外广受赞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而茶叶则通过泉州港远销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中国的茶香。

香料的输入也丰富了泉州人的生活,为泉州的饮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在贸易过程中,泉州不仅引进了各种外来商品,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

宗教文化的多元交融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魅力所在。

由于泉州与海外的频繁交流,各种宗教也随之传入。

在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和谐共存。

比如,泉州的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之一;开元寺则融合了佛教和本土文化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魅力。

这些宗教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泉州海洋文化包容与开放的见证。

再者,泉州的海洋文化还体现在其丰富的民俗风情中。

每逢重要节日,泉州都会举行各种与海洋相关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送王船”习俗。

这一习俗旨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此外,泉州还有独特的海洋美食文化,如鱼丸、海蛎煎等,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更是蕴含着泉州人对海洋的深厚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海洋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

海洋文化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力存在于诸多方面,包括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本身的作用,以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

基于这种观点,从海洋文化角度出发,首先介绍海洋文化,并对海洋经济特点及现状进行描述,进而阐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并就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影响引言作为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海洋开发关系愈加紧密,海洋经济产值在国家GDP 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1年占国内GDP总值的3.4%到2007年的10.11%,海洋产业总产值上升了17 695.2亿元,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中国很多省市把海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海洋文化作为推动海洋开发的隐性力量,为海洋开发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在海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海洋文化对海洋开发的领域,方法和内容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海洋文化与海洋开发的关系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内涵(一)海洋文化的内涵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倾向于从广义角度定义海洋文化,即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者定义的海洋文化是不同的。

(3)强调海洋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巨大差别性,海洋文化具有一系列其他文化形式不具有的本质特征。

综合以上几点特征,本文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认识利用基础上,通过海洋实践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海洋制度,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众多分支。

具体表现在沿海居民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以及一系列与海洋文化相关的艺术,饮食,习俗等众多领域。

(二)海洋经济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陆地的资源逐渐枯竭,而且开发陆地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伴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加深,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的经济开发受到重视,海洋经济成为了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领域,国外虽然对海洋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海洋经济的概念。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海洋经济概念,并在各级发展报告上频繁使用。

最早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的学者杨金森,他指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从经济内容来看,海洋经济包括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从活动场所看,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从管理体制看,有中央的许多部门,也有地方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还有一部分国际联合和协作活动机构;从生产关系看,有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有不少个体生产者。

这些部门和产业,都以海洋为统一的活动场所,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继杨金森以后权锡鉴、柳时融等学者又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近二十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对海洋经济的定义进行探讨,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总结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及海洋经济的现状(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1.海洋文化地域性明显。

中国国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很大差异,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

中国北方的大陆文化发达,对中国北方的海洋文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在内的北方环渤海海洋文化区域,由于靠近大陆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自元代以来更有卫戍京畿的作用,这一文化区域具有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

以百越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民间的海洋活动较北方频繁,其海洋文化更多的显示出海洋文化自身的特点。

2.海洋文化类型多样。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多种类型。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受齐鲁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环渤海海洋文化区,以吴越文化为基础的长三角海洋文化区,和以潮汕地区文化为基础的闽粤海洋文化区。

这些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环渤海文化区和长三角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中心,其海洋文化在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大陆文化的一系列特征,表现在海洋文化上就是大气包容,中西文化并存。

而闽粤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明中心,所以较少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海洋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富于海洋冒险精神,勇于探索海洋等方面。

3.海洋文化影响广泛。

海洋文化对一个海洋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海洋城市的景观建设,饮食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海洋文化理解的加深,海洋文化受到重视,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不断进取的独特气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一项重要政策,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海洋文化的影响会更加广泛。

(二)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4 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

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4 84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 085亿元。

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274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 503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 152亿元。

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

海洋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吨大油田,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

全国海洋船舶业造船完工量突破1 8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超过7 000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5%、70%,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位。

三、中国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第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支撑。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认为任何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都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

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思考。

”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也就是海洋文化的创造历史,始终离不开海洋文化经济中的人文特性。

缺乏文化基础的经济发展并不能长远。

第二,海洋文化可以解决海洋经济中的问题。

中国海洋经济相对于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所占比重偏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产值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2007年海洋总产值达到24 929亿元,但是中国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海洋产业发展粗放,第一、二、三产业不协调,第二产业规模相对偏大,第三产业规模相对偏小。

在开发海洋上,则存在过度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海洋文化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开拓进取,富于冒险精神。

它存在于沿海地区人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共识。

1978年以来,沿海省份的GDP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排在全国省份的前列,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第四,海洋文化对海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景观丰富,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海洋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01年沿海地区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43%,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第一,海洋文化观念落后。

在中国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导致海洋中物种急剧减少,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海洋意识的缺乏和海洋法规不健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加强保护海洋意识的宣传,强化对海洋开发的管理与监督,制定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在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破坏海洋文化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滨海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投入巨资开发旅游文化景观,打造旅游文化产品。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破坏既有海洋文化景观的同时新建新景观的现象,破坏了海洋文化景观的历史性,降低了其在海洋旅游方面的价值。

第三,人才短缺制约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中国却缺乏一支能够适应中国海洋事业高速发展的海洋人才专业队伍,中国的海洋科技队伍规模小,海洋经济从业者的文化素质不高。

中国已经认识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而对海洋事业的开发和利用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中国仅有青岛和湛江两所专业性的海洋大学,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计划的建立几所专业性的海洋院校以提高海洋人才的素质,加速海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1]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7中国海洋年鉴[K].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2]孙智宇.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5.[3]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1):23-26.[4]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1):1-2.[5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23-27.[6]贾跃迁,李平.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分类[J].海洋旅游,2005,(2):77-81.[7]王诗成.建设海洋中国——需要海洋人才[J].沿海热点,2006,(2):53-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