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检测
反映肝癌标志的指标

反映肝癌标志的指标至今已发现80余种肿瘤标记物,较为常用的有30余种,其中一部分对肝癌的诊断有指导意义肝细胞癌的血清标志可分为:①特异性较高的有甲胎蛋白(AFP)、谷氨酰移换酶同工酶Ⅱ(GGTⅡ)等;②非肝癌特异的但对消化道癌有诊断价值的有谷胱甘肽-S-移换酶、γ-谷氨酰转肽酶、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铁蛋白和酸性铁蛋白等。
(一)特异性较高的指标1.AFP血清AFP是肝细胞癌最重要的标志,阳性率60%~70%,但30%左右肝癌AFP阴性,需依靠其他标志。
AFP对肝癌(主要是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异指标,有肝占位病变证据者,AFP>20μg/L者即有诊断意义。
但即使用最敏感的方法,AFP的假阳性率仍可在10%左右。
动态检测AFP可避免漏诊和提高诊断率。
另外胚胎性AFP及良性肝病AFP尤其需要鉴别,如血清AFP>400μg/L(RIA),持续4周,转氨酶正常,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对非癌性肝病引起的血清AFP升高,可以借AFP变异体检测进行鉴别。
AFP变异体中刀豆素A(conA)结合型升高主要见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conA非结合型升高多见于胚胎癌和转移性肝癌,有鉴别意义。
扁豆凝集素(lectin,LCA)结合型则多见于癌性AFP,LCA 型>30%以肝癌为多,<30%多见于良性肝病如肝硬化和慢性肝炎。
AFP变异体在小肝癌中极有用,甚至接近正常的轻度AFP增高,亦可进行变异体测定。
2.GGTⅡ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血清GGT可分成11~13条区带,其中Ⅱ带即GGTⅡ对肝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
笔者等发现GGTⅡ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达86%~90%,特异性为97.1%;AFP<50ng/ml的患者GGTⅡ阳性率也达70.8%,提示两者联合检查具有互补价值。
对GGT Ⅱ阳性而无肝癌其他依据的患者随访2年,发现24.2%发展为肝癌,直径<5cm的小肝癌,GGTⅡ阳性率达78.6%,提示GGTⅡ对肝癌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肝癌的实验室检查标准

肝癌的实验室检查标准
肝癌的实验室检查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1. 血液检查:可检查肝功能,包括肝酶、胆红素、蛋白质等指标,以评估肝功能是否异常。
2. 肝炎病毒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丙型肝
炎病毒(丙肝病毒抗体)等。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慢
性病毒性肝炎。
3. 肿瘤标记物检测:常用的肝癌相关肿瘤标记物有α-胎球蛋
白(AFP)和角叉胺酸酶,通过检测这些标记物的水平变化,可
以进行肝癌的筛查和监测。
4.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可以观察肝脏
的形态结构和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等特征,对肝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5.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肝癌的类型、分级和浸润程度,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临床状况和研究目的可能对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实验室检查标准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肝癌复发的诊断标准

肝癌复发的诊断标准
肝癌复发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测到肝脏内出现新的占位性病变,或原有的肝癌病灶增大,或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
2. 血液检查:甲胎蛋白(AFP)升高或异质体甲胎蛋白(AFP-L3)升高,可能提示肝癌复发。
3. 肝功能检查:若出现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表现,可能提示肝癌复发。
4. 其他指标:若出现异常的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等,也可能提示肝癌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检查结果并不能直接诊断肝癌复发,需要结合多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诊断肝癌复发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若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高度怀疑肝癌复发,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

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文章目录*一、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二、肝癌如何预防*三、肝癌的危害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1、诊断肝癌的几种检查方法甲胎卵白检测是用免疫法子测定发生的胚胎性抗原,为今朝诊断肝细胞癌奇异性最高的法子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备相对埋头性。
对无肝癌别的证据,(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阴性或定量大于五百纳克一毫升延续一个月以上,并且能解除妊娠还有活动性的肝功能疾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便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血液酶学检测肝癌病人血清中氨基丁酸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可高于畸形,但因为缺少奇异性,多作为帮助诊断。
2、肝癌的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因此双重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
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疾病。
3、肝癌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肝癌如何预防1、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刺激活动;2、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不仅可使肝癌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促使癌症的复发或转移,而且可加重肝功损害,导致病情恶化;3、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忌烟忌酒,不吃霉变的粮食,少吃腌制肉制品等;4、生活规律,日常起居,户外活动,饮食营养,身体锻炼,规律化;5、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
肝癌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我们了解了肝癌的预防措施,在生活中一定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很多疾病的发生就是因为我们的忽视造成的。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肝癌早期没有症状,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虽然在病情发展后能产生症状,但常见的症状是肝区疼痛、食欲下降、消瘦、乏力、腹胀、腹泻、黄疸等,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类等类似。
况且肝癌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
即使摸到肿块或有黄疸、腹水,有时也难以与结肠癌、胰腺癌区别开来。
所以诊断肝癌必须借助于各种特殊检查。
一、肝癌的定性诊断1.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在各种检查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最有价值。
除了因取材不当导致假阳性外,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是绝对可信的。
肝癌的定性诊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曾也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得肝癌活组织的方法为肝穿刺。
为取材准确,多在腹腔镜明视下或超声引导下穿刺。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对肝癌的定性诊断固然十分可靠,但属于侵入性操作,而且有并发出血或肿瘤沿针道播散的风险,医生和病人都会有所顾忌,故仅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定性时才予考虑。
2. 肝癌标志物检查肝癌标志物是由肝癌或宿主产生的针对肝癌的较为特异的物质,如抗原、酶、特殊的蛋白质等。
肝癌标志物检查为非侵入性操作,可反复进行动态观察,对肝癌的定性诊断极有价值,也是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如下:⑴甲胎蛋白(AFP)AFP是在众多的肝癌标志物中对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一个。
如能达到400µg/L以上,持续存在4周以上并能排除个别假阳性情况的,甚至即可据此诊断肝癌。
AFP在肝癌的早期,甚至在肝癌的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便可出现阳性结果。
所以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包括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早期诊断。
由于AFP在一定量(如>400µg/L)、一定持续时间(如>4周)的前提下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所以可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AFP检测已成为诊断肝癌的基本的和必备的检查项目。
尽管AFP对于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FP在肝癌中的阳性率却只有60%-70%。
肝癌的肝内胆管癌和胆管结石的血液检查

肝癌的肝内胆管癌和胆管结石的血液检查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在体内进行代谢,还负责分解和排除有害物质。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肝脏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其中,肝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肝内胆管癌和胆管结石,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两种疾病。
肝内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肝内胆管的恶性肿瘤。
早期肝内胆管癌的症状通常不明显,很难被发现。
因此,通过血液检查来早期诊断和监测肝内胆管癌的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血液检查指标:1.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最基本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评估肝脏是否受损。
其中,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的异常升高常常与肝内胆管癌有关。
2. 癌胚抗原(CEA)检查: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判断癌细胞在体内的数量。
肝内胆管癌患者的CEA水平通常升高,因此该指标在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非常有价值。
3. 甲胎蛋白(AFP)检查:甲胎蛋白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肝内胆管癌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AFP的升高通常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关。
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和胆管内形成的结石,常常导致胆管梗阻和肝脏受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血液检查指标:1. 血清胆红素:胆管结石引起的胆管梗阻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因此血清胆红素会升高。
这一指标对于评估胆管结石患者的胆道梗阻程度非常有帮助。
2. 血清淀粉酶:血清淀粉酶是一种胰腺酶,它的水平在胆道梗阻时会升高。
因此,对于胆管结石引起的胆道疾病,血清淀粉酶的检测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的依据。
3. 肿瘤标志物:有些情况下,胆管结石也可能引发肝内胆管癌的发生。
因此,在胆管结石的血液检查中,上述肝内胆管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也是需要考虑的。
总结起来,血液检查在肝内胆管癌和胆管结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评估肝功能、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疾病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肝癌的预后评估与监测指标

肝癌的预后评估与监测指标肝癌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肿瘤疾病,其预后评估和监测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预后评估和监测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医学人员提供一定的深度和指导。
一、肝癌的预后评估肝癌的预后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对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预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1. 肿瘤大小和数量:肿瘤的大小和数量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数量越多,预后越差。
2. 肿瘤分期:肝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来确定的。
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3. 肝功能状态:肝功能状态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功能受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
4. 血液标志物:血液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α-胎球蛋白(AFP-L3)和角蛋白18(CK18)等,可以作为肝癌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5. 分子生物学指标: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肝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如miRNA、lncRNA和DNA甲基化等。
这些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信息。
二、肝癌的监测指标肝癌的监测指标是指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指标:1. 影像学检查:肝癌的监测常常通过CT扫描、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
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2. 血液标志物:AFP是一种常用的肝癌监测指标,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其他一些血液标志物如CA19-9和CA125等也可以作为肝癌的监测指标。
3.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肝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监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可以了解肝功能的变化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4. 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是肝癌监测的重要内容。
肝癌的症状和早期识别方法

肝癌的症状和早期识别方法肝癌是指在肝脏组织中形成的恶性肿瘤,其症状和早期识别方法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常见症状以及早期识别方法,以提高读者对肝癌的认识和警惕。
症状:肝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许多患者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
然而,一些常见的症状可能会在肝癌发展的早期出现,包括:1. 腹痛或不适:肝癌患者常常会感到腹部疼痛或不适,特别是在肝区域。
2. 体重下降:如果没有明显原因,如节食或增加运动,突然出现的体重下降可能是肝癌的症状之一。
3. 胃肠道问题: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4. 皮肤黄疸:肝癌导致的胆道阻塞可能导致黄疸,使皮肤和眼睛变黄。
5. 肝肿大:肝癌患者的肝脏常常会肿大,可以通过触摸腹部来感知。
6. 乏力和体虚:肝癌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的乏力和体虚,缺乏精力。
早期识别方法: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早期识别方法:1. 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触摸腹部来检查肝脏是否肿大或有异常。
2. 血液检测:检查血液中肝功能指标的水平,如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这些指标在肝癌患者中常常升高。
3.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MRI等技术,可以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发现可能存在的肿块。
4. 肝癌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癌标志物,如α-胎球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来筛查患者是否有肝癌存在。
5. 肝活检:肝活检是一种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通过取得肝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病理学分析,确定是否恶性肿瘤。
总结: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其常见症状和早期识别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您注意到自己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有无癌栓等,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它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和在短期内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是目前首选的肝癌诊断方法。超声造影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率,并可发现小于1.0cm的微小肝癌。
2、CT,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可检出1.0cm左右的微小肝癌。CT能明确显示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与周围脏器和重要血管的关系,并可测定无肿瘤侧的肝体积,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很有价值。应用CT加肝动脉造影(CTA),有时能显示直径仅2mm的微小肝癌。
血液学检查
血清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ng/ml,排除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以及怀孕等。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约30%的肝癌病人AFP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血清酶检查:肝癌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某些同工异构酶可增高,但对肝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早期病人阳性率极低。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
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如下症状往往为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2、消化道症状
3、发热,抗生素无效,内服吲哚美辛可退热。
4、癌旁表现
体格检查:肝大,黄疸,腹水。
诊断依据
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疾病大多属于中晚期,诊断比较容易。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必要借助以下辅助检查。
检查选择原则:方法快速、经济、无创或微创和确诊率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只有B超和AFP定量测定,因此,目前这两项检查作为肝癌的一线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转移性肝癌(AFP阴多),肝硬化,肝良性肿瘤,邻近器官的肿瘤。
肝癌的介入治疗选择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以及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者
3、MRI:对良恶性肝肿瘤,尤其是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重建有利于发现管道内有无癌栓。
4、肝动脉造影,优:诊断率最高达95%左右,缺:接受大量X线,有创,价格昂贵。
5、X线检查,
6、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对诊断困难或不适宜手术者,为指导下一步治疗,可做此项检查。如不能排除肝血管瘤,应禁用。
7、腹腔镜检查:对肝表面的肿瘤有诊断价值。
治疗的关键是超选择插管
禁忌证肝功能Child-Pugh C级、严重门静高压、已发生广泛转移、癌肿范围占全肝70%以上以及合并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