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透镜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物体与一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出现等大倒立的像。

那么,要想用它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于10cm,小于20cm【解析】“等大、倒立的像”这是物距u=2f时的成像特点,即2f=20cm,所以f=10cm;当物距f<u<2f时,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想用它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10cm大于2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2.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错误的是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C.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学生D.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D【解析】近视是由于眼球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像成在眼球和视网膜之间,所以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显微镜的目镜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手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像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原理,部分同学没有进入镜头是像大了,故手机应远离镜头,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教室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能够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选填D。

【考点】近视矫正,显微镜结构,凸透镜成像规律。

3.我市科技馆采用科技手段制作了一部分光电科普展览.如图所示,突然小明发现有一只高大健硕的长颈鹿跑过来要舔他的脸,如图所示,惊魂之余,导游告诉他“这只是虚拟的”,原来这是屏风后面的一个电视机里的画面处理后的结果,则这个玻璃屏风是镜(选填“凸透”、“凹透”或“平面”),这个虚拟长颈鹿是______像(填“虚”或“实”),电视机应该______(填“正立”、“倒立”)放置,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条件是 __.【答案】凸透实倒立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析】读题可知小明看到的是放大的长颈鹿的像,观察图片可见电视机画面(相当于物)与长颈鹿的像在屏风的两侧,故屏风所成的像为放大的实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且物(屏幕)与凸透镜(屏风)的距离(物距)满足条件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电视机应该倒立放置。

初二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A. 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B.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C. 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D.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实像答案:A2.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成像能力越:A. 强B. 弱C. 无影响D. 不确定答案:A3.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像的性质是: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不成像答案:A二、填空题1.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2.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距离凸透镜30厘米,求像的性质和位置。

答案: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 = 1/u + 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代入数据得1/20 = 1/30 + 1/v,解得v = 60厘米。

由于物距大于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60厘米。

五、实验题1. 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答案:首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白屏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白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个光点即为焦点。

然后,用刻度尺测量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性质以及焦距的测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作用C.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D.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会聚作用答案:B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B.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发散作用C.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D.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发散作用答案:B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______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二倍焦距2. 凹透镜成像时,无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如何变化,所成的像总是______的。

答案:虚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答案:当物体距离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 请说明凹透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凹透镜成像时,所成的像总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15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答案:由于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但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可以通过透镜公式1/f = 1/u + 1/v计算得出,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代入数据得1/10 = 1/15 + 1/v,解得v = 30cm。

2. 已知凹透镜的焦距为-5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20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初二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选择题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过L2的二倍焦距点B.过L2的焦点C.平行于L2的主光轴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透镜,它们的焦距是相同的,从A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到B点,由于A和B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它们是两倍焦点。

从透镜两倍焦距处发出的光线将通过的另一侧的两倍焦点。

选择题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B.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C. 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D.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答案】B【解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A、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故A 错误;B、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须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C错误;D、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B.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C.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D.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成像位置后移。

选择题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A. 10cmB. 15cmC. 20cmD. 25cm【答案】D【解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透镜按照其形状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 一种B. 两种C. 三种D. 四种答案:B2. 凸透镜对光线有怎样的折射作用?A. 发散作用B. 汇聚作用C. 既不发散也不汇聚D. 反射作用答案:B3. 以下哪个是凹透镜的特点?A. 中心厚,边缘薄B. 中心薄,边缘厚C. 使光线汇聚D. 使光线平行答案:B4.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5. 凹透镜成像时,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二、填空题6.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时,会形成一个________的虚像。

答案:正立、放大7. 透镜的焦距是指从透镜的________到焦点的距离。

答案:光心8. 凸透镜成像时,如果物距等于焦距,将不能形成________。

答案:像9.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发散10. 望远镜的构造中,靠近眼睛的透镜是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是________。

答案:目镜;物镜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对应的像的性质。

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计算题12.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20厘米,求像的性质。

答案:根据题目条件,物体距离透镜20厘米,大于2倍焦距(2*10厘米=20厘米),因此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以及透镜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初二物理光的透镜练习题

初二物理光的透镜练习题

初二物理光的透镜练习题在物理学中,光的透镜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分散,对我们的视觉感知和光学仪器的设计都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光的透镜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练习题1:一根直径为4厘米的凸透镜,其中心厚度为2厘米,折射率为1.5。

请计算该透镜的焦距。

解答1:首先,根据透镜的类型,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凸透镜。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透镜公式来计算焦距。

透镜公式为:1/f = (n - 1) * (1/R1 - 1/R2)其中,f代表焦距,n代表折射率,R1和R2分别代表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折射率n = 1.5透镜的曲率半径R1 = R2 = 2厘米代入透镜公式可得:1/f = (1.5 - 1) * (1/2 - 1/2)化简后可以得到:1/f = 0因此,该透镜的焦距为无穷大。

练习题2: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距为20厘米。

请计算像距和放大率。

解答2:给定的信息中,焦距f = -10厘米,物距p = 20厘米。

因为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代表凹透镜的凸面位于右侧。

我们可以使用透镜公式来计算像距q:1/f = 1/p + 1/q将给定数据代入公式可得:1/-10 = 1/20 + 1/q化简后可以得到:1/q = 1/-10 - 1/20继续化简:1/q = -2/20 - 1/20= -3/20因此,像距q = -20/3 厘米 = -6.67 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放大率公式来计算放大率A:A = -q/p将给定数据代入公式可得:A = -(-20/3)/20= 1/3因此,放大率A为1/3。

练习题3: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射入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

请问光线在透镜的哪一侧汇聚,并计算最终像的位置。

解答3: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光线垂直射入透镜。

对于凸透镜来说,光线会经过透镜后汇聚到焦点处。

因此,光线最终会在凸透镜的凹面一侧汇聚。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一、选择题1. 凸透镜是指()。

A. 中央厚、两头薄的透镜B. 中央薄、两头厚的透镜C. 厚薄均匀的透镜D. 不规则形状的透镜2. 凸透镜的主要特点是()。

A. 两个焦点B. 厚中薄两头C. 成像大小不变D. 非线性成像3. 凸透镜焦距为正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4. 凸透镜焦距为负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5. 凸透镜呈现实像的条件是()。

A. 物距大于焦距B. 物距等于焦距C. 物距小于焦距D. 物距无关二、解答题1. 物体距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聚焦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实像。

实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只是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完全平行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无限远的地方,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3.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发散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透镜的同侧,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4. 凸透镜放大器的原理是什么?解答:凸透镜放大器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特性来放大物体的影像。

凸透镜主要通过将光线聚焦,使得物体的影像放大,从而增加观察者的观察能力。

凸透镜放大器的成像原理可以用凸透镜成像公式来解释,即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通过调整物体和透镜的距离,可以使得影像变大,以实现放大效果。

5. 请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练习题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练习题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练习题1. 小李将凸透镜放在灯光前,他发现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的放大图像。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2. 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规律中,焦距为f,物距为u,像距为v。

请用公式表达这一规律。

答:1/f = 1/v - 1/u 或者 f = uv / (u + v)3. 小明正在使用凸透镜进行实验,他知道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距为30厘米。

请你帮他计算出像距。

答:根据公式 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 1/v - 1/30。

整理后得到:1/v = 1/20 + 1/30。

再求倒数即可得到 v 的值。

4. 小红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30厘米的地方,她想知道得到的像距是多少。

答:根据公式 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 1/v - 1/30。

整理后得到:1/v = 1/20 + 1/30。

再求倒数即可得到 v 的值。

5. 小明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他将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米的地方,并且观察到了一个倒立、纵向放大的像。

如果他将物体向透镜靠近10厘米,那么他观察到的像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变小,根据公式 1/f = 1/v - 1/u,像距会相应变大,也就是说像会更远离屏幕变得更小。

6. 小李正在玩具店里观察凸透镜,他发现离他30厘米处的小汽车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了一个放大的正立像。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7. 小红将一张纸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20厘米的地方,她观察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那么这张纸与透镜的相对位置是什么关系?答: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时,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根据光线传播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8. 小明正在玩拼图游戏,他观察到一块断裂的拼图在放在凸透镜前后,形成了两个所需的部分。

那么这个透镜是什么透镜?答:凸透镜9. 小红想知道她可以用凸透镜来进行近视眼矫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 .潜望镜
B .平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3.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 .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 . 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 .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
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 )
A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5.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
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
A .成倒立缩小的像
B .成倒立放大的像
C .成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能成像
6.如图7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 出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
上的S '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 点。

则可判断,
该元件一定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7.如图9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
物体AB 在( )
A .图中Ⅰ区域,比A '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 'B '小,箭头方向向下
8.小刚同学要挑选一块焦距小于6cm 的凸透镜。

他用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
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 不变,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中。

则可判断,_______凸透镜是小刚所需要的。

(选填“甲”、“乙”或“丙)
图7
. .
O S ' S
1.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处。

2.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太阳与白纸之间,调整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得
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时测得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为6cm 。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

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

这是因为雨水
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4.我们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
______________处,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处。

5.小敏同学在课外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替她把实验结果填写完整。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

这个像应当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6.请你在图3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

7.请你在图4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
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8.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
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1)
9.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
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A 、B 、C ,并得到如图5所示的光路图。

凸透镜 像的性质 甲 倒立 放大 实像 乙 倒立 缩小 实像 丙 正立 放大 虚像 4
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3—4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是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B上放置的是。

经过镜头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过平面镜,最终使像成在屏幕上的C 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