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中医健康体检服务规范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家庭医生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规范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家庭医生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家庭医生提供治未病服务的适用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流程、准备工作、常用治未病服务内容、常用宣教内容与适宜技术、禁忌症、服务人员资质要求、服务管理与质量考核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家庭医生为签约对象提供连续的、全程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和规范家庭医生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及特殊人群提供健康状态评价、建立中医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及指导。
本《规范》适合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治未病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中医治未病学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
“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
家庭医生 family doctor家庭医生指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医生。
治未病服务 service of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采用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法和手段进行健康管理和服务,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领域的优势和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健康人群 healthy population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人群,或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
亚健康人群 sub-health population指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或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控制所要求的各个项目内容,包括对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结构管理(包括名称、构架、布局、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对服务人员配置(资质要求、培训考核)的基本要求,以及对主要开展的服务内容、过程管理、综合评价等的基本要求等。
本《要求》适用于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中医治未病服务专业人员合理规范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等。
本《要求》适合在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使用,其他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也可以此作为参照。
2 术语和定义中医治未病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保护健康的健康医学理念。
中医治未病服务service of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开展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服务,应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采用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法和手段进行健康管理和服务,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领域的优势和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
是医疗机构为使服务对象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也是保持这一预定服务水平的连贯性程度。
中医预防保健TCM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方法,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中医体质辨识TCM constitution differentiation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方法,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调理、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服务规范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治未病”服务规范(总纲)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前后贯通、循环运行、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进行系统、全程跟踪,并循环递进地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细则)“治来病”科是一个复杂的公众场所,要使每个受访者在治未病科都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不仅取决于治未病科的硬件设施好,医疗技术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医护人员的高素质、高质量、优质服务,因此,治未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遵守服务规范,注意个人形象,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1、仪表仪容(1)身体、头、面、手部必须卫生干净,梳理整洁,男性头发不宜太长,每天修剪胡子。
上左下2、“李大爷”、“赵大娘”、“孙叔叔”、“周阿姨”等,未知名者要称先生、小姐、女士。
(5)对方讲“谢谢”,要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不得毫无反应。
(6)要来有迎声,走有送声。
来要说“欢迎光临”或“谢谢光临”;走要说“祝您健康”、“祝您平安”或“祝您早日康复”或叮嘱“如果您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满意,请告诉您的亲朋好友;如果您对我们的医疗服务不满意,烦劳您告诉我们改进。
”(7)任何时候不得讲“喂”、“不知道”、“不关我们的事”之类的话。
(8)必须离开正在交谈的受访者,要讲“请稍后”,回来时要讲“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9)在受访者面前不要指手画脚,交头接耳。
(10)受访者挂完号、交完款,要指引说:“请您去看X科【治疗、检查、取药】”。
3真诚。
(9)上班不得吸烟,不吃零食。
(10)不得用手指、笔杆指点受访者。
(11)受访者讲话时,应全神贯注,用心倾听,给受访者信赖感。
不得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12)在受访者面前,不得流露出厌烦、冷淡、强硬、紧张的表情,更不能做鬼脸、吐舌头等怪态。
“治未病”服务规范

仁寿县中医病院治未病科“治未病”办事规范(总纲)依据《国度中医药治理局关于积极成长中医预防保健办事的实行看法》.《“治未病”健康工程实行计划(2008-2010 年)》和《中医特点健康包管----办事模式办事根本规范(试行)》请求,制订宜城市中医病院治未病科根本办事规范.一.中医为体,中西兼用以中医理论和技巧办法为基本,积极借鉴运用西医及其现代科学技巧办法.二.三不雅并用,动态辨识.评估.干涉个别人整体功效状况,宏不雅表现于个别人的体质等,中不雅表现于个别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状况及症候等,微不雅体不雅表现于个别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状况及症候等,微不雅表现于理化参数.组织形态/功效“影像”和高危身分等.从“宏.中.微”三不雅,辨识办事对象健康状况变量(参数)的时序转变和变更趋向(它们必定是个别的.动态的.体系的),并据此评估个别人健康状况的种类和风险.在辨识.评估的基本上,针对办事对象的健康状况及其风险,运用中医的办法进行疗养(疗养体质.脏腑.阴阳.气血等),并运用健康治理办法和现代医学针对疾病的治疗手腕,体系改善和晋升办事对象的整体功效状况,防备健康风险的产生.成长和变更.三.全程递进办事进程的各个环节前后贯通.轮回运行.在全部办事进程中对办事对象的健康状况及其风险进行体系.全程跟踪,并轮回递进地改良和晋升办事对象整体功效状况,防备健康风险的产生.成长和变更.(细则)“治来病”科是一个庞杂的大众场合,要使每个受访者在治未病科都得到满足的医疗办事,不但取决于治未病科的硬件举措措施好,医疗技巧高,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医护人员的高本质.高质量.优质办事,是以,治未病科全部医护人员必须建立稳固的办事意识,遵照办事规范,留意小我形象,拓展办事内容,晋升办事质量.1.内心仪容(1) 身材.头.面.手部必须卫生干净,梳理整洁,男性头发不宜太长,天天修剪胡子.(2) 保持口腔干净,上班前最好不吃异味食物(葱.蒜).(3) 女性上班可化淡妆.涂赋性指甲油,带细项链.耳钉,不得浓装艳裹.佩带显眼饰物,留长指甲.涂鲜艳指甲油.(4) 办事号牌不得歪歪扭扭,发明时实时改正.(5) 内心要稳重.稳健.站坐姿正直,站时不要东依西靠,应双手交握身前(右上左下).坐时不克不及跷二郎腿.(6) 上班前要自发自动检査内心仪容,做好小我卫生, 无论有无受访者在场,都不要在病院公共场合搀鼻涕.掏鼻孔.挖耳朵等.2.言谈礼仪(1) 音调要天然.清楚.严厉.亲热,不要矫揉造作,声音过高.(2) 不准讲粗言秽语,不准出言无状.(3) 倡导文明说话:请.感谢.对不起.您稍等.(4) 对受访者要依据其职务.职称.年纪运用尊称,如“张局长”.“王师长教师”.“李大爷”.“赵大娘”.“孙叔叔”.“周阿姨”等,未著名者要称师长教师.蜜斯.密斯.(5) 对方讲“感谢”,要答“不必谢,这是我应当做的”, 不得毫无反响.(6) 要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来要说“迎接惠临”或“感谢惠临”;走要说“祝您健康”.“祝您安然”或“祝您早日康复”或吩咐“假如您对我们的医疗办事满足, 请告知您的亲朋石友;假如您对我们的医疗办事不满足,烦劳您告知我们改良.”(7) 任何时刻不得讲“喂”.“不知道”.“不关我们的事”之类的话.(8) 必须分开正在攀谈的受访者,要讲“请稍后”,回来时要讲“对不起,让您久等了”.(9) 在受访者面前不要比手划脚,窃窃私语.(10) 受访者挂完号.交完款,要指引说:“请您去看X科【治疗.检讨.取药】”.(11) 不得暗里批驳受访者.同事.上司和病院,不得有伤害病院信用之言行.(12) 同事间不得争吵.辱骂.3.举止礼仪(1) 倡导起立迎客.握手问好.微笑办事.面临受访者要表示出热忱亲热.友爱真挚.(2) 和受访者及家眷攀谈时,应眼望对方,一再颔首有应答.(3) 面临受访者不得双手叉腰,不抓头挠腮.不挖耳,不抠鼻孔,不得敲桌,不玩弄物品.(4) 行走程序要快,轻巧潇洒,但不克不及跑步,防止消失张皇.(5) 不得在医疗工作区哼歌曲.吹口哨.顿脚和懒惰掉态.(6) 不随地吐痰.乱丢杂物.(7) 不得在受访者面前整顿小我物品,怠慢病人.(8) 在受访者面前咳嗽.打喷嚏应回身,用手帕把口鼻遮住.(9) 上班不得抽烟,不吃零食.(10) 不得用手指.笔杆指导受访者.(11) 受访者讲话时,应全神灌注,居心倾听,给受访者信赖感.不得东张西望,心不在焉.(12) 在受访者面前,不得吐露出腻烦.冷漠.强硬.主要的神色,更不克不及做鬼脸.吐舌优等怪态.(13) 在工作办事.打德律风及和受访者攀谈时,若有新人走近,应立刻示意,暗示已看到光降,不得无神色或等受访者先启齿.(14) 进入房间时,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击关门,不克不及大力排闼.进入房间后,如对朴直在讲话,要稍等静候,若有急事须要打断讲话,也要等待机遇,并且要说:“对不起,打断你们的谈话.”4.衣着礼仪(1) 上班后必须穿工作服,工作服要干净整洁.(2) 工作服不准穿出院外.(3) 纽扣要扣好,不得卷衣袖,绾裤脚.(4) 领带必须结正束紧,不得肮脏.破损和斜歪松懈.(5) 衣兜不得多装物品,显得兴起.(6) 上班时衬衣领口只解一个,不得封闭露胸.(7) 鞋不得有钉,不穿高跟鞋,拖鞋上班(操纵间除外).(8) 保洁人员要穿工作礼服上班.(9) 裙子长度不克不及超出隔离衣.5.办事礼仪(1) 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得与受访者争吵.(2) 与受访者有误会的时刻应先认错,再婉言解释,解释原委.(3) 对受访者的抱怨,应诚恳的接收,并虚心倾听,加以改良.(4) 不得有诱骗受访者之言行.(5) 捡到受访者遗掉的财务应交院办公室,并解释捡到的时光.地点,以便通知布告招领.(6) 办事受访者时,应仔细讯问受访者的须要,并不时留意受访者的情形反响,须要时赐与安慰.(7) 合时.自动供给对药品.医疗项目之介绍和对病院的介绍,并诚恳答复受访者的讯问.(8) 经常赞扬.尊敬.关怀受访者.(9) 进修记住常来受访者之姓名,让受访者有倍受看重之感,(10) 已下班或接近下班才进门的受访者,仍应礼貌招待,不得有赶走或不耐心的举措.(11) 不成在办事时大声游玩.(12) 工作时光内,不得随便分开工作岗亭.(13) 不得于工作时光招待亲朋(可先打召唤,但不宜只聊私事,有受访者来时,应先请亲朋稍候).(14) 不得在办事时看小说,听随身听.嚼口喷鼻糖.(15) 病人出院,经治医护人员要送病人到楼梯祝病人“早曰康复”一路安然”.。
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

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目录1、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2、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服务效果评价调查表…………………3、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4、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服务效果评价调查表………………………5、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6、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服务效果评价调查表………………………7、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8、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指导服务效果评价调查表…………………9、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干预…………………………………………10、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指导服务效果评价调查表……………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在儿科范畴之中,保健方法涉及食疗、小儿推拿等常见方法,它既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
在社区中广泛普及中医关于儿童的平常保健知识,加强儿童保健,提倡科学育儿,可以减少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一、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从出生到成人,始终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小儿无论是在形体、生理方面,还是病理及其它方面,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
(一)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地说明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机体脏腑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力都较低。
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局限性,但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最为突出,因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规定更高。
形气未充,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
所以小儿较成年人容易患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的机体,生机特别旺盛,无论是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迅速地发育成长。
如小儿的身长、头围、胸围和思维、语言、动作能力等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长。
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中被称为“纯阳”,“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纯”指小儿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同旭日之初生。
治未病科服务规范

治未病科服务规范“治未病”服务规范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制定永康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规范。
一、中医为体~中西兼用以中医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积极借鉴应用西医及其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二、三观并用~动态辨识、评估、干预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宏观体现于个体人的体质等~中观体现于个体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状态及症候等~微观体现于理化参数、组织形态?功能“影像”和高危因素等。
从“宏、中、微”三观~辨识服务对象健康状态变量,参数,的时序改变和变化趋势,它们必然是个体的、动态的、系统的,~并据此评估个体人健康状态的种类和风险。
在辨识、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调理体质、脏腑、阴阳、气血等,~并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和现代医学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系统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三、全程递进rAt present, we have formed a "three-th ree" Park. …… Industrial Park, according to ... ... The instructions of comrade, focus on development needs in the next decade, based on the original, and then extended the 6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Park,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oads, power supply, communication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sewage pipe network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to achieve full coverageof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connection with the facilities and raise capacity. Each park to determine 1 leading industries, in particular stone Materials, cans, gloves, through guided, force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road company" Park,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urrently, to focus on building better ... ... Industrial Park, ... ... Wood Park as the starting area of the industrial park, planners need to take out plan, start constr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undertake in a timely manner ... ... Transfer of the wood industry. This opportunity slip by, so the timing must be tight. Second is to optimize government service. Low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departments do not coordinate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large, poor business environment, it is ... ... Short Board, decide to change. We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good digestion, implement the Government canceled, adjustment and devolution of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matters, strengthen the existing supervision in matters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has made it clear to cancel, are not allowed to keep or disguised approval. To do list list of administrative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前后贯通、循环运行、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进行系统、全程跟踪~并循环递进地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医院治未病科服务规范

ⅩⅩ县中医医院传统疗法指导
基本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需要进行中医健康体检和调养的门诊患者和团体预约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医务人员根据体质辨识中心和健康养生咨询门诊提供的资料及指导意见,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刮痧、药膳、火罐、足疗、整脊等传统疗法保健服务。
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对于有较为明显有疾病倾向者,比如检测指标处于临界值或稍异常但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者,以及“已病人群”与病后康复人群,强调专科介入,充分利用专科医生的专业认识和手段,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的自然进程,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三、服务要求
(一)在从事中医保健服务、诊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二)规范医疗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中医诊疗操作规范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三)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各类检查报告单
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四)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 中医“治未病”服务记录书写规范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中医“治未病”服务记录书写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具有中医医疗资质的机构。
其他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也可以此作为参照。
2术语和定义2.1治未病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
“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
2.2治未病服务service of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应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采用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法和手段进行健康管理和服务,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领域的优势和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2.3治未病服务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应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专项,至少包括体质辨识、饮食偏颇、居住环境、中医习惯用药史等内容。
及时将发现的服务对象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并提供规范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2.4中医特色干预技术TCM characteristic intervention technique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2.5服务记录service record服务时间、地点、服务对象、完整的服务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
3.资料性附录A--中医治未病服务记录书写规范(“*”为必需要素)一、首次记录(有资质的中医医师记录)(一)问诊:1、主要症状*2、伴随症状3、平素症状4、既往情况*(疾病史及手术史)5、家族疾病史6、不良生活习惯*7、过敏情况*(二)中医体检:1、望诊*(需包含舌象):2、闻诊:3、切诊*(需包含脉象):4、中医脏腑经络检测(1)中医体质辨识*(2)经络(3)红外线(4)其他5、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情况(三)状态分析与评估:1、辨识*:2、中医证候*:(四)调理方案:1、中药(1)治法:根据辨证写出指导用药的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中医健康体检服务规范1 范围本规范明确了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条件、要求、内容、流程和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
本规范推荐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治未病科)、健康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在中医学科研、教学中也可实施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77号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国中医药函[2009]138号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国中医药医政发[2014]3号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中医健康体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heck-up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辅以现代医学的检验、检查方法,诊断被检者的体质状况及近期身体健康状态 [2]。
3.2 中医体质辨识 constitution of TCM identification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方法,结合现代医学体检,综合判断受检者的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3]。
3.3 中医经络检测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ridian detection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利用感应器测定人体经络穴位的电能量值,量化评估人体健康状况[4]。
3.4 红外成像检测 Infrared imaging detection红外成像仪通过光学电子系统将人体辐射的远红外光波经滤波聚集、调制及光电转换后变为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量,经多媒体图像技术处理,以热图形式显示人体的温度场。
同时,采用专门软件对获取的温差进行分析,并以图像的形式表现[5]。
4 服务条件4.1 具有相对独立的健康体检环境及候检场所,各科室区域布局合理,每间诊室不少于12平米。
4.2 专职医护人员满足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测评的要求。
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治未病科)中医类别人员不低于70%,至少应有1名具备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
4.3 具有满足中医健康体检需要的信息采集、录入、导检服务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4.4 具有符合开展中医健康体检要求的仪器设备。
建议配置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类设备:体质辨识系统、四诊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等。
5 服务要求5.1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时,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用医疗技术进行中医健康体检,应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规定,应用的医疗技术应与其医疗服务能力相适应。
5.2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时,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医疗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医健康体检的质量。
5.3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时,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检者在中医健康体检中的医疗安全。
5.4 各医护人员应熟知本岗位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质量标准、岗位责任和规范要求。
5.5 负责中医健康信息采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后方可上岗。
5.6 负责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及解读的中医医师应具备中医内科或全科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7 负责签署中医健康体检报告的中医医师应当具有内科或全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8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对受检者相应的告知义务。
5.9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对完成中医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出具中医健康体检报告。
报告内容应使用规范的中医术语,健康指导方案通俗易懂,报告的版面设计可突出中医文化特色。
5.10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制定合理的中医健康体检流程,严格执行有关医疗规范,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和医疗安全管理。
5.11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加强中医健康体检中的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未经受检者同意,不得擅自散布、泄露受检者的个人信息。
5.12 受检者的健康体检信息管理参照医疗机构门诊病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5.13 医护服务人员仪容仪表要求参照医疗机构执行。
5.14 医护服务人员应使用文明接待用语。
6 服务内容6.1 中医健康信息采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信息等,可采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见附录A。
6.1.1 个人基本信息采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业、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6.1.2 个人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信息近3个月个人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饮食、运动习惯、精神状态和睡眠情况等。
6.2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医师对体检者“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可参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及诊断辅助设备的检查结果,对受检者进行健康状态辨识。
6.2.1 中医体质辨识[6][7][8]6.2.1.1 中医体质辨识信息采集指标近一年的不适症状、体验和感觉。
6.2.1.2 问卷采集过程规范6.2.1.2.1 按照标准认真如实填写问诊量表。
6.2.1.2.2 正确把握症状出现的时间段及严重程度。
6.2.1.2.3 问诊量表及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 157--2009),见附录B。
6.2.2 中医经络检测[4][9]6.2.2.1 中医经络检测信息采集指标十二经络的导电性能(经络电阻)。
6.2.2.2 中医经络检测采集过程规范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均参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3 舌象仪[10]可拍摄数字舌图,对舌质舌苔的颜色、舌苔面积、舌苔厚度进行定量与半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6.2.3.1 舌诊信息采集指标[11]舌象、舌色、舌形、苔色、苔质。
6.2.3.2 舌象采集过程规范[12]舌象采集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受检者舌象采集应为空腹或餐后2小时进行。
采前漱口,以避免食物染苔。
具体采集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4 脉象仪[12]可采集脉图,确定脉名,同时通过分析脉搏波的各项参数,对脉象进行评估。
6.2.4.1 脉诊信息采集指标脉象典型特征:浮、沉、迟、数、促、结、代、疾、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平脉。
6.2.4.2 脉象采集过程规范[13]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5 四诊仪[14]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技术服务。
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6 红外成像检测[15]利用红外成像检测得到人体表面温度图像,依据中医有关脏腑-体表对应关系的理论,对图像热源的分布、形状进行分析和评估。
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操作要求执行。
6.2.6.1 红外成像信息采集指标上身正位、上身背位、上身右位、上身左位、下身正位、下身背位、下身右位、下身左位、头面正位、头部左右位、双足底体位,共拍摄12个采图体位的红外热图。
6.2.6.2 红外成像采集过程规范[16]6.2.6.2.1 红外成像检测采图环境要求:温度20~24℃,湿度50~60%,无风、无强光干扰,检测室制热或制冷源远离受检者。
一般多采用封闭的仓体式检测室。
6.2.6.2.2 对受检者的要求,检测前一天宜饮食清淡、禁辛辣、寒凉之品,能饮酒;检测前应清洗脸上化妆品或身体涂抹的药物,摘掉饰物;束起头发,暴露前后发际,脱光衣服,全身放松,进入安静状态。
6.2.6.2.3 请受检者到指定位置做相应拍摄体位姿势。
调整摄像头位置,使受检者处于检测正中位置,以摄影网格为主,进行摄影。
6.2.6.2.4 完成一位受检者拍摄,保存拍摄信息,出具红外成像检测报告。
6.3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17]综合个体基本信息、四诊信息、体质类型、风险问卷调查、经络检测、红外成像检测等情况,辨识受检者健康状态和变化趋势,并据此评估个体人健康状态的种类和风险。
6.4 中医健康体检报告解读综合受检者的中医健康体检信息和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结果,对中医健康体检报告从个人生活习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诸多方面作个体化、前瞻性的解释说明和分析。
7 服务流程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尊敬的受检者:您好!欢迎加入《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本项服务的目的是:通过体检及采集相关信息对您的健康进行综合评估,以了解您的健康状况,评价健康风险,进而指导您维护和促进健康。
我们充分尊重个人信息隐私权,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您的许可或授权,均不能获得您的任何个人信息。
请如实回答每一个问题,在与您相符的选项上划“√”,谢谢合作!填表说明:1.本问卷仅作为了解您健康状况的档案资料。
为保证调查质量,方便随访,请填写真实姓名,并留下联系电话。
2.填写调查表一律使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请不要使用铅笔或红色笔。
3.书写尽量工整,字迹清晰,避免潦草模糊。
4.有选择项的,请在相应位置上打“√”;有横线的地方,请在横线上填写文字或数字。
对于调查表各题的选项中未列出的情况,请填写在“其他____________”项的横线上。
5.除特殊标明的问题外,均为单一答案的选择题。
6.如果有选项错误,应使用双横线将原选项划去,重新勾出正确选项,不要将原选项涂黑或使用其他涂改方法。
7.填写调查表时,应逐项认真填写。
填写完成后,确认所有应填写的内容没有遗漏。
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标准版)[09]居住环境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监制并推荐使用。